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诗歌《爸爸的呼噜》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爸爸的呼噜》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爸爸的呼噜》一、教学背景本堂课是一堂小班语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爸爸的呼噜》这个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爸爸睡在同一屋檐下,但爸爸的呼噜声让她睡不好觉。
最终,小女孩想到了一个办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能够重复故事中的部分句子。
•能够学习并掌握本次教学中出现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如:爸爸、呼噜声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教师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图片推测字词意义。
•能够利用想象力,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
•增强学生对于家人的感情、关心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热身(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爸爸呼噜声的音频,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故事主题,并引导学生对噪音的反应和体验进行贴近生活的讨论。
Step 2 听故事(10分钟)教师讲述《爸爸的呼噜》故事,学生注意听故事内容并聚焦故事中的画面。
Step 3 配合图画(10分钟)教师利用 PowerPoint 展示每幅故事插画,并告诉学生这些插图与故事情节有关,学生观看图片与了解故事情节相衔接。
Step 4 词汇学习(5分钟)教师在板书上写出故事中主要出现的单词和短语,如:爸爸、呼噜声,引导学生重复学习,并教授相关的表达方法。
Step 5 问题回答(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故事中情节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Step 6 思维启发(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故事有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7 综合评价(5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故事的各个方面,并汇报讨论结果。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同时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和交流;利用配合图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背景和情节的理解和感知,并通过问题回答和思维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本次教学注重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爸爸的呼噜》,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爸爸的呼噜》,认识爸爸的呼噜声,并能够模仿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爸爸的呼噜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语音模仿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正确的语音唱出儿歌《爸爸的呼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录音带、图片。
学具:小动物手偶、小床、小枕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爸爸,躺在床上打呼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在打呼噜”。
2. 讲解示范:教师展示图片,讲解爸爸的呼噜声是怎么样的,并示范模仿。
3.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仿爸爸的呼噜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学习儿歌:教师播放儿歌《爸爸的呼噜》,引导幼儿听懂歌词内容,并跟唱。
5.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爸爸,其他幼儿模仿呼噜声,共同完成儿歌表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爸爸的呼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模仿爸爸的呼噜声,让家长记录下来,并拍照到班级群。
2. 作业答案:幼儿能够正确模仿爸爸的呼噜声,并能够在家长面前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儿歌《爸爸的呼噜》,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爸爸的呼噜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听懂并模仿爸爸的呼噜声,但在唱儿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音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其他特征,如妈妈的笑声、爷爷的皱纹等,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儿歌《爸爸的呼噜》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爸爸的呼噜声。
2. 教材内容以实际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的第四章《家庭故事》,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对爸爸打呼噜的观察和描述,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家庭氛围的温馨。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和情境。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家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故事展示:a. 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
b.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爸爸打呼噜的情景。
3. 例题讲解:a. 提问:故事中爸爸的呼噜声是怎样的?b. 教师示范用语言描述呼噜声,如:“爸爸的呼噜像火车开过的声音,哐当哐当的。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爸爸或其他家人的特点。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小组活动:a.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一幅关于家人的画。
b. 活动结束后,每组分享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爸爸的呼噜像火车开过的声音,哐当哐当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画笔描绘出爸爸或家人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这幅画。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画中的爸爸正在打呼噜,眼睛闭着,嘴巴张开,像一个大大的“O”。
语言描述:我的爸爸睡觉时,呼噜声很大,就像火车开过的声音,哐当哐当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内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爸爸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内容,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
2. 培养幼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爸爸打呼噜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爸爸打呼噜的声音。
教学重点:理解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内容,学会表达和倾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歌《爸爸的呼噜》录音、挂图、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特点,为学习儿歌《爸爸的呼噜》做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儿歌《爸爸的呼噜》录音,让幼儿倾听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注意发音和节奏。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挑选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4. 课堂互动(10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模仿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其他幼儿猜测是谁的爸爸。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爸爸,表演儿歌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用“像……一样”句式,形容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和内容。
2.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爸爸打呼噜的样子,并用文字描述。
答案示例:我的爸爸睡觉时,呼噜声像火车一样响亮。
2. 作业题目:用“像……一样”句式,形容你的爸爸打呼噜的声音。
答案示例:我的爸爸打呼噜,像春天的雷声一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欲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爸爸的呼噜》选自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围绕家庭生活主题,通过描述一个孩子观察爸爸睡觉时打呼噜的趣事,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展现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讲述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故事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模仿、讲述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爸爸的呼噜》教材、卡片、头饰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头饰扮演故事角色,通过表演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激发幼儿对家庭生活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利用挂图、教材,声情并茂地讲述《爸爸的呼噜》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爸爸的呼噜声,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描述场景内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练习讲述故事情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爸爸的呼噜》2. 板书内容:故事角色:爸爸、孩子故事场景:卧室、客厅重点词汇:呼噜、观察、模仿、讲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爸爸,并用一句话描述你和爸爸的趣事。
2. 答案示例:画出爸爸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场景,描述为:“爸爸带我去公园,我们一起放风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学会关爱家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家庭故事》中的《爸爸的呼噜》。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如“呼噜”、“爸爸”等,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敢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故事中生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爸爸的呼噜道具、生字卡片。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的趣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爸爸的呼噜。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讲解生词,让幼儿跟读。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扮演爸爸,用道具模拟爸爸的呼噜声,其他幼儿观察并描述。
4. 例题讲解:出示生字卡片,让幼儿读一读、认一认,讲解用法。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运用所学生词编创小故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爸爸的呼噜2. 生词:呼噜、爸爸、妈妈、孩子3. 故事情节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和爸爸的开心时光,并用所学生词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故事,增进亲子关系;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
2. 教学重点:故事中生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扮演爸爸,用道具模拟爸爸的呼噜声,其他幼儿观察并描述。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领域教材《爸爸的呼噜》,位于第三章“有趣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观察爸爸睡觉时打呼噜的场景,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呼噜声,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中爸爸打呼噜的场景,学会用词语描述呼噜声。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模仿呼噜声进行创造性表达。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词语描述呼噜声,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爸爸打呼噜的场景,学会用词语描述呼噜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爸爸打呼噜的录音、图片、词语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爸爸打呼噜的录音,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睡觉时打呼噜的场景,讲解呼噜声的特点。
3. 模仿:邀请幼儿模仿呼噜声,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4. 练习:分组进行模仿练习,让幼儿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呼噜声。
6.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个部分:1. 《爸爸的呼噜》2. 重点词语:呼噜声、观察、模仿、创造3. 简笔画:爸爸睡觉打呼噜的场景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呼噜声,并用词语描述。
答案示例:我的呼噜声像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有时候又像小猫咪在打呼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呼噜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有趣的声音,进行拓展延伸。
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3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精选3篇(一)教案: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教学目标:1.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朗读课文;2. 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悟,增进对家庭的理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周围的事物。
教具准备:1. 课文《爸爸的呼噜》2. 教具:绘本、图片、道具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拿起绘本《爸爸的呼噜》,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2.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日常互动。
导入:1. 从绘本中选取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谁是故事的主角?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哪些爱好?展开:1. 教师朗读课文《爸爸的呼噜》,让学生仔细听。
2. 分段逐句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 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拓展:1. 给学生分发绘本《爸爸的呼噜》,让他们边看边朗读。
2. 学生分组,小组展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可以用图片、道具等进行表达。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以及对父爱的理解。
课后延伸:1.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在家中用简单的语言写一篇关于“爸爸”的短文。
2. 下节课开始前,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写的短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精选3篇(二)教案名称:《狮子抓痒》适用年龄:小班(3-4岁)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狮子抓痒》,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幼儿对不同动物动作的模仿能力。
3. 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故事书《狮子抓痒》2. 动物面具或图片3. 软绵球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动物面具或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并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
幼儿园小班《爸爸的呼噜》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爸爸的呼噜》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热爱,增进亲子关系。
2.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呼噜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声音。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爸爸的呼噜》: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呼噜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 歌曲《爸爸的呼噜》:通过歌曲让幼儿感受爸爸的呼噜声,增进亲子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呼噜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呼噜声,提高倾听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歌曲音频、呼噜声道具。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呼噜声道具,引发幼儿对爸爸呼噜声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爸爸的呼噜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3. 歌曲学唱:教师播放歌曲《爸爸的呼噜》,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感受亲子情感。
4. 实践活动: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模仿爸爸的呼噜声,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爸爸呼噜声的认知程度。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了解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爸爸们来幼儿园,让幼儿亲自听听爸爸的呼噜声,增进亲子关系。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创作关于家人的故事或歌曲。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尊重家人的生理特点,不要嘲笑或歧视。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反馈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案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材第四章《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描述一个孩子观察爸爸睡觉打呼噜的场景,描绘了家庭的温馨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温馨氛围。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事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家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引导他们关注家庭生活细节。
2. 故事讲解:(1)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阅读故事。
(2)老师挂图展示,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让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爸爸的呼噜像什么?”(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如:“爸爸的呼噜像火车开过的声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句子,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2)同学间互相交流,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用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爸爸的呼噜》2. 板书内容:(1)故事梗概(2)重点词语(3)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观察家人的一个生活习惯,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示例答案:我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煮鸡蛋给我吃。
煮鸡蛋的时候,妈妈会拿着筷子在锅里搅拌,发出“沙沙”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爸爸的呼噜》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细节,并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家庭的故事》,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讲述小朋友观察爸爸打呼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和睦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爸爸打呼噜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丰富的词汇表达爸爸打呼噜的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爸爸的呼噜》动画片、卡片、录音机、音箱。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特点,如:“你们知道爸爸有什么特点吗?”让幼儿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主题《爸爸的呼噜》。
2. 讲解故事(10分钟)播放动画片《爸爸的呼噜》,让幼儿观看并注意听故事内容。
随后,用挂图和卡片辅助讲解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爸爸打呼噜的样子。
”邀请几位幼儿回答,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用画纸、彩笔和贴纸展示爸爸打呼噜的样子。
每组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爸爸的呼噜》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描述爸爸打呼噜的词汇(如:响亮、悠长、此起彼伏等)家庭成员特点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的特点,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爸爸睡觉的时候会打呼噜,声音响亮、悠长,就像火车开过的声音。
2. 作业要求:用A4纸完成,可以使用画笔、贴纸等辅助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爸爸的呼噜》,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呼噜”、“爸爸”等。
2. 能够正确模仿爸爸打呼噜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生活的关注,激发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重点:模仿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故事课件《爸爸的呼噜》。
2. 录音机、磁带。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4. 家庭成员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各自家庭成员的声音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爸爸的呼噜》,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爸爸打呼噜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爸爸打呼噜的声音。
4. 课堂讨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故事中爸爸打呼噜的原因,教育幼儿关心家庭成员。
5. 创作环节(15分钟)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声音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爸爸的呼噜》2. 关键词语:呼噜、爸爸、关爱、家庭3. 画面设计:家庭成员形象,标注各自声音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家庭成员,并标注他们的声音特点。
答案示例:爸爸(呼噜声)、妈妈(歌声)、哥哥(笑声)……2. 作业要求:用彩笔描绘,形象生动,标注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爸爸的呼噜》让幼儿了解了家庭成员的声音特点,培养了幼儿对家庭的关爱。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我家的声音”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家庭成员,增进家庭感情。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描述爸爸打呼噜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细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复述故事《爸爸的呼噜》,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懂得家人的陪伴与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爸爸打呼噜的情景。
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爸爸打呼噜的录音、卡片、头饰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里有趣的事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爸爸的呼噜”。
2. 故事讲解:展示故事挂图,播放爸爸打呼噜的录音,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呼噜”、“吵醒”等,让幼儿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谈谈自己爸爸打呼噜的样子,鼓励他们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爸爸的呼噜2. 重点词语:呼噜、吵醒、陪伴、关爱3. 故事简笔画:爸爸、幼儿、床、闹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爸爸打呼噜的样子,并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爸爸躺在床上,鼻子发出巨大的“呼噜”声,把我从梦里吵醒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课后活动,与幼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绘本,让幼儿在课后继续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复述故事《爸爸的呼噜》,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爸爸的呼噜》一课。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朋友观察爸爸打呼噜的有趣场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爸爸呼噜声的奇妙变化。
教学内容包括:1. 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 学会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爸爸、呼噜、声音、耳朵、睡觉等。
3. 分析故事中爸爸呼噜声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故事,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事物。
3. 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爸爸呼噜声的奇妙变化,用词语进行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爸爸的有趣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教师边讲解边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爸爸的呼噜声。
3. 关键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爸爸”、“呼噜”等。
4. 观察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爸爸呼噜声的特点,讨论如何用词语进行描述。
5. 情境体验:邀请幼儿模仿爸爸打呼噜,体验呼噜声的变化。
6.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爸爸呼噜声。
六、板书设计1. 爸爸的呼噜2. 关键词:爸爸、呼噜、声音、耳朵、睡觉3. 爸爸呼噜声的特点:奇妙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想象中的爸爸呼噜声,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的爸爸打呼噜像火车一样,轰隆隆的,好有趣!2.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用彩笔描绘出爸爸呼噜声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培养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领域教材《爸爸的呼噜》,位于第三章《家庭生活》,具体内容包括爸爸睡觉时呼噜声的描述、幼儿对呼噜声的认知以及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爸爸的呼噜声,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关注家庭亲情,学会关爱家人,懂得互相尊重。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感受家庭亲情,学会关爱家人。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爸爸的呼噜声录音、玩具熊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a. 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倾听。
b.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如:“故事里的爸爸在睡觉时有什么声音?”、“你们觉得这个呼噜声是怎样的?”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c. 让幼儿模仿爸爸的呼噜声,体验故事情境。
3. 例题讲解:a.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b. 教师示范表达,引导幼儿模仿。
c.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讲述故事。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爸爸的呼噜》2. 爸爸的呼噜声:噜噜噜3. 关键词:家庭、亲情、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睡觉的爸爸,并描述他的呼噜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爸爸长着大大的肚子,他睡觉时呼噜声很大,就像火车开过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睡觉时的样子,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伴分享。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选取的故事《爸爸的呼噜》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三节,活动内容为儿歌《爸爸的呼噜》。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呼噜声,并能够模仿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听力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更加珍惜和感激爸爸。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儿歌《爸爸的呼噜》,能够模仿和表演。
难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爸爸的呼噜》音频文件,图片卡片,小动物手偶。
2. 学具:幼儿用书《爸爸的呼噜》,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爸爸,模仿爸爸的呼噜声,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听力训练:教师播放儿歌《爸爸的呼噜》,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爸爸的呼噜声。
3.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 模仿表演:教师邀请幼儿模仿爸爸的呼噜声,可以用手偶辅助表演。
5.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手偶,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6. 随堂练习:教师播放儿歌,幼儿跟随音乐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7. 作业设计:回家后,幼儿向爸爸展示所学儿歌,并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爸爸的呼噜小动物的叫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爸爸展示所学儿歌,并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2. 答案:幼儿能够学会儿歌《爸爸的呼噜》,并用轻柔的声音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爸爸的呼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大部分幼儿能够学会儿歌,并能够用轻柔的声音模仿爸爸的呼噜声。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们也能够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儿歌《爸爸的呼噜》的学习,可以在课后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儿歌表演。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精品教案《爸爸的呼噜》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精品教案《爸爸噜》一、教学内容《爸爸噜》选自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家庭故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讲述小兔子与爸爸日常生活片段,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之间亲情,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详细内容围绕小兔子描述爸爸打噜声音和场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语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主要情节,感受故事中家庭亲情。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话复述故事。
3. 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家庭和谐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表达故事中情感。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语言描述爸爸噜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故事课件:《爸爸噜》2. 小兔子、爸爸噜声道具3. 幼儿用书:《爸爸噜》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爸爸趣事,引发幼儿对家庭话题兴趣。
2. 讲解故事:播放课件,讲述《爸爸噜》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与爸爸亲情。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小兔子、爸爸噜声道具,邀请幼儿模仿故事中场景,表演小兔子和爸爸互动。
4. 例题讲解:提出问题,如“小兔子觉得爸爸噜声像什?”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话复述故事,鼓励他们用生动语言描述爸爸噜声。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爸爸噜》2. 故事主要人物:小兔子、爸爸3. 关键词:噜声、亲情、家庭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话描述爸爸噜声,并画出小兔子与爸爸温馨场景。
2. 答案示例:爸爸噜声像小火车一样,轰隆隆。
小兔子躺在爸爸身边,感觉很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观察爸爸生活习惯,以家庭作业形式,让幼儿用绘画或语言描述爸爸特点,培养幼儿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理解与表达2.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理解与表达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噜》这个故事,我需要将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之间亲情。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材第四章《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为《爸爸的呼噜》。
通过描述一个孩子观察爸爸打呼噜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学习有关家庭成员及日常生活的词汇,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爸爸的呼噜》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家庭成员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学习与家庭生活相关的词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呼噜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运用家庭生活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家庭成员图片、词汇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爸爸的呼噜》故事课件,让学生观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的家庭成员和情节。
2. 讲解:教师讲述故事《爸爸的呼噜》,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4. 例题讲解:展示家庭成员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描述。
5. 随堂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进行交流。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展示故事《爸爸的呼噜》,旁边附上家庭成员图片和词汇卡片。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的词汇,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并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2. 答案示例:(1)画面描述:我的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我们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在沙发上打呼噜。
(2)词汇运用:爸爸、妈妈、哥哥、我、沙发、电视、打呼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家庭成员及家庭生活词汇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2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2一、教学内容《爸爸的呼噜》选自小班下学期语言课程,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家庭生活小故事》第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观察爸爸打呼噜的趣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细节,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用语言描述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能够复述故事主要内容和角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增进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以及家庭情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故事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听到过爸爸打呼噜吗?”2. 故事讲解: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听故事,同时出示故事卡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挑选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彩笔画出故事中的场景,然后进行展示。
6. 表演:分组让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爸爸的呼噜》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3. 重点词汇:打呼噜、观察、温馨、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爸爸,并描述一下他的特点。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家人的生活习惯,用绘画或语言进行记录,下节课分享。
同时,推荐类似的家庭生活小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2. 例题讲解:挑选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
小班语言教案《爸爸的呼噜》
默的小诗里,含有浓浓的亲情,画面中也能让幼儿感知到那种父子间的温
爸爸不累的时候,呼噜轻悠轻悠,就像———〔幼儿参加进来〕
馨,让幼儿感知爸爸的呼噜声与火车之间的联系是重点,在画面上“有呼
〔环节分析:幼儿对诗歌的把握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幸免学习方 出的气体〞相像的地方还有声音的相像之处,小班幼儿对诗歌的学习基本
〔环节分析:在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是渐进的,小班幼儿已把 力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只有小部分幼儿能够突破,大部分幼儿在这一环
握基本的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但一些抽象的词语对词义 节上还难以实现。〕
的理解还很肤浅,在日常的活动中,注重词汇的积存。运用声音,让幼儿
七、教师总结
直接感知声音的渐大渐小,从而理解散文的内容。这也是孩子听觉能力的
3、学会表达对爸爸的"爱"的情感。
与不笑的形象图两张,引导幼儿仿编、
活动预备:
活动延长:让幼儿回家与父母沟通,练习语言。
1、依据幼儿用书画面自制《爸爸的呼噜》大书
活动反思:
2、幼儿用书:《爸爸的呼噜》
活动中通过学习爸爸的呼噜,并用象声词发出呼噜的声音,让幼儿更
3、绘画用具人手 1 套,白纸、糨糊
感兴趣,幼儿学起来也简单记住,在不知不觉中知道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
在爸爸的身上,也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只要我们细心观看,就会发觉
培育。〕
爸爸们爱宝宝,宝宝们也爱自己的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欢乐。
四、诗歌练习。
【活动反思】
五、教师通过慢读、等待等方法引领幼儿参加阅读活动。
爸爸是幼儿身边熟识的人,简单引起幼儿主动好玩的交谈,在这首幽
师:爸爸累的时候,呼噜越来越粗,就像——〔幼儿参加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诗歌《爸爸的呼噜》
【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感较强,但大部分家庭,妈妈在孩子的身边扮演着更多的角色。
这首诗歌短小、有趣,从爸爸的呼噜的角度来体现对爸爸的爱。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来感悟表达对爸爸的爱以及浓浓的亲情。
【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中对爸爸“呼噜”的形象描述,丰富相应的词语如“呼噜”“越来越粗”“轻悠”。
2、了解画面中爸爸睡觉与火车声音高低的对比,尝试参与、完善图书的内容。
3、学会表达对爸爸的“爱”情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家里除了妈妈,还有谁很爱我们?爸爸喜欢干什么?爸爸睡觉打呼噜吗?
(环节分析:以谈话导入,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直接点出“呼噜”,帮助幼儿呈现相关的生活经历。
)
二、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观看。
爸爸的有趣在哪里?爸爸和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有火车?说明
什么?
(环节分析: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小班幼儿的观
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这环节,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指导幼儿明确
观察的目的,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建立图片和()诗歌的联结。
三、学习诗歌。
教师引导幼儿明白爸爸的呼噜与火车的联系,当爸爸的呼噜声大时,就像火车开近我们。
当爸爸的呼噜小时,就像火车开远了。
教师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学习词语:越来越粗、轻悠轻悠)
教师利用声音和动作来让幼儿了解感受词语。
(环节分析:在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是渐进的,小班幼儿
已掌握基本的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但一些抽象的词
语对词义的理解还很肤浅,在日常的活动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运用
声音,让幼儿直接感知声音的渐大渐小,从而理解散文的内容。
这也
是孩子听觉能力的培养。
)
四、诗歌练习。
五、教师通过慢读、等待等方法引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
师:爸爸累的时候,呼噜越来越粗,就像——(幼儿参与进来)
爸爸不累的时候,呼噜轻悠轻悠,就像———(幼儿参与进来)
(环节分析:幼儿对诗歌的掌握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
习方式的单一和枯燥。
)
六、引导幼儿制作图片,尝试参与完善图书内容。
教师出示笑与不笑的形象图两张,引导幼儿根据诗歌仿编。
教师出示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诗歌仿编。
(环节分析:幼儿已掌握基本诗歌内容基础上,凭借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拓展生活经验和想在关的语言积累,进行仿编,这一环节是
提升能力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只有小部分幼儿能够突破,大部分幼
儿在这一环节上还难以实现。
)
七、教师总结
在爸爸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
发现爸爸们爱宝宝,宝宝们也爱自己的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快乐。
(环节分析:教师的总结评价,帮助幼儿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突
破目标三。
)
【活动反思】
爸爸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容易引起幼儿积极有趣的交谈,在这
首幽默的小诗里,含有浓浓的亲情,画面中也能让幼儿感知到那种父
子间的温馨,让幼儿感知爸爸的呼噜声与火车之间的联系是重点,在
画面上“有呼出的气体”相似的地方还有声音的相似之处,小班幼儿
对诗歌的学习基本上能掌握,但在环节五中对于部分幼儿还是有较大
难度。
附诗歌:《爸爸的呼噜》
爸爸累了,
呼噜好响好响,
就像刚出站的火车,
从家门前隆隆开过。
爸爸不累的时候,
呼噜好轻好轻,就像远去的火车,离开小小的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