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7、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2、了解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重点】1、感知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对“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理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15分钟,交流5分钟,展示10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进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并担任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2、关于克隆: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
在大陆译为“无性繁殖”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或群殖。
中文也有更加确切的词表达克隆,“无性繁殖”、“无性系化”以及“纯系化”。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桢.()草莓.()胚.()胎蟾蜍..()两栖.()囊.()腺.()素蛋白酶.()濒.()临繁衍.()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奇妙的克隆》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克隆知识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逻辑顺序
鱼类
鲫鱼
1979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
(3)新闻报道:收集近年来关于克隆技术突破和争议的报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
(4)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在线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Coursera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
(5)实验资源:提供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克隆技术原理的理解。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克隆技术内容,强调克隆技术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克隆技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克隆技术的奇迹》、《克隆人与伦理道德》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克隆技术及其影响。
(4)让学生根据拓展资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让学生结合拓展资源中的学术论文和课本内容,就克隆技术的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6)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指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源中的实验资源和学术论文,开展克隆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学术讨论,以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拓展资源进行学习。
其次,我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使用了讲授法和案例研究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有些学生仍然难以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过程。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使用更多的互动探究和小组讨论,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新人教版
17 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脊椎..(nánɡpēi)胰.蛋白酶.(yíméi)..(jǐ zhuī)性腺.(xiàn)繁衍.(yǎn)囊胚濒.临(bīn)孵.化(fū)蟾蜍..(chán chú)哺.乳(bǔ)分泌.(mì)二、词语释义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
形容非常赞赏。
案:旧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夭亡:短命,夭折。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难能:不易做到。
可贵,值得宝贵。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三、语句解读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以学生自读为主,通过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将课文的主旨内化为学生对生活、人生、道德的认识,由课内走向课外,抓住契机,树立大语文观。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名鼎鼎的克隆羊“多利”是如何诞生的。
整体把握1.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提示:(1)最初:“克隆"就是无性繁殖;时至今日: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群体叫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
《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音形义。
2、了解课文内容,能知晓关于“克隆”的知识。
3、学习课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作诠释、引用等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4、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用“圈点勾划法”阅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
2、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求真象的兴趣、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能从文中找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学习其精神。
3、能就“克隆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特别的说明顺序,对“克隆人”的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中国的神话故事里,有不少“克隆”的故事。
如《孙悟空大战哪吒》——克隆猴。
二、作者简介:三、学生自读课文1、生字词;2、重要信息。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明确:1、nángpēi tāi chán chújǐ zhuīqī2、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四、学生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什么是克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克隆——无性繁殖。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
作诠释和下定义有何区别呢?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7.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说明思路,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理清说明思路,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1936年获哲学博士。
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
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
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了解背景。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
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
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
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3.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
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4.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假设等11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1是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导入同学们,10月21日大作家曹文轩来我校进行了专题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如果有一位生物学专家也要到我们学校来做一个关于克隆的报告,你希望了解哪些与克隆有关的知识?我希望了解什么是克隆。
我希望了解怎么进行克隆。
我希望了解克隆有什么意义。
……(你有探索精神,探索之花送给你)师:同学们我们都听说过克隆,但什么是克隆我们并不知道。
你们想了解的其实也是我想知道的。
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齐读)1是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一个短片,看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只出生的羊有3个妈妈,没有爸爸。
这就叫克隆。
(写板书克隆)师:那什么是克隆?生:克隆就是无性繁殖;生:凡来自一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你们的回答抓住了克隆“无性繁殖”这一重要特征,克隆也就奇妙在这。
为了让大家清楚明白克隆的奇妙,(写板书奇妙)我们的课文讲了很多例子来让大家明白克隆。
现在我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作者都写了哪些有关克隆的例子?(注意,读书时拿出笔画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按顺序)(鲫鱼、爪蟾、黑斑蛙、鲤鲫鱼、小灰鼠、绵羊多利。
)(师评价:回答简练而准确。
)这些被克隆出来的新生命,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两种生物?(克隆鲫鱼、绵羊多利)我们现在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它们的克隆过程。
我们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师参与交流)师:先请一个小组来说一下鲫鱼的克隆过程。
生: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奇妙的克隆教学目的1.积累相关的语言,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3.了解克隆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1.积累相关的语言,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想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1.积累相关的语言,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2.学习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谈家桢(1909.9—2008.11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
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70多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
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谈家桢先后发表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年,浙江科技出版社)中。
2008年11月1日7时18分,谈家桢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9岁。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克隆:(kè lóng):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胚胎:(pēi tāi):一般来说,卵子在受精后的2周内称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3~8周称为胚胎鳞片:(lín piàn )一般多指生在生物体表面的鳞状构造。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音形义。
2、了解课文内容,能知晓关于“克隆”的知识。
3、学习课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作诠释、引用等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4、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用“圈点勾划法”阅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
2、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求真象的兴趣、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能从文中找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学习其精神。
3、能就“克隆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特别的说明顺序,对“克隆人”的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中国的神话故事里,有不少“克隆”的故事。
如《孙悟空大战哪吒》——克隆猴。
二、作者简介:三、学生自读课文1、生字词;2、重要信息。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明确:1、nángpēi tāi chán chújǐ zhuīqī2、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四、学生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什么是克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克隆——无性繁殖。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
作诠释和下定义有何区别呢?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7 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本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理的方法。
3.体会课文深入浅出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准确、严谨的语言;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及巧妙新颖的结构安排。
2.体会课文深入浅出的说明方法,揣摩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八年级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采访导入教师导入语:有位著名的遗传学家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克隆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预设1:我希望了解什么是克隆。
预设2:我希望了解克隆怎么进行。
预设3:我希望了解克隆有什么意义。
教师导入语:其实,这位专家就在我们眼前,他就是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今天,我们就跟随谈老先生去进行一场关于克隆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二、克隆之旅:明特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谈老先生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克隆知识。
边读边思考,然后分小队进行搜集信息知识竞赛。
幻灯片出示问题: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克隆的哪些知识?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a.什么是克隆?有何特征?b.“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c.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奇妙的克隆【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了解克隆的科学知识。
2.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3.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说明文中谈理解、感受、启示类答题方法】1.结合文章相关内容。
2.精练清晰地表达。
3.采用总分结构回答。
答题格式:我认为……,理由是……注意事项: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囊.(náng) 克隆.(lóng) 繁衍.(yǎn) 胚.胎(pēi)鳞.片(lín) 脊.椎(jǐ) 两栖.(qī) 蟾蜍..(chán chú)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奇妙的克隆(1)时间课题奇妙的克隆(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
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个绝招让我们羡慕不已:他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而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仙人掌;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草莓、富贵竹、仙人掌、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资料链接:http://wenw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而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说明方法。
基本上是按照什么是克隆,如何进行克隆,怎样使克隆健康发展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教材分析】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作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人类对克隆的思考。
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学情分析】本文尽管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但所说明的对象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可以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3.选词填空。
(8分)(1)繁衍繁殖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后代,这就是无性()。
(2)成熟成功鱼类换核技术的()和两栖类换核的(),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三、整体感知: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内容研读:1、明确什么是克隆?(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探究:(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五、合作探究: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提示: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句子见课文。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
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六、拓展延伸: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
(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七、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
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
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
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八、课堂检测:九、布置作业: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附:《奇妙的克隆》的导学案及答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3.选词填空。
(8分)(1)繁衍繁殖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后代,这就是无性()。
(2)成熟成功鱼类换核技术的()和两栖类换核的(),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4、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理解克隆含义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圈点批注: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走进克隆实验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3、“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思考克隆利弊7、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8、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