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导学案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内容,抓住“听”分析作者怎样写听泉学习难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一、课前预习:1、简介作者2、介绍鼎湖山3、将课文中你认为易写错读错的字找出来,注音并解释4、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5、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二、课堂讲解:1、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问: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3、问: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三、课堂练习1、字形辨析(组词)泠()晰()翼()障()冷()淅()冀()嶂()搏()乏()簌()篙()博()泛()籁()蒿()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怅惘..古刹.安xiáng童zhì3.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园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慕气氛迥然相异。
②.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悦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4 .你听过音乐会吗,听过大自然的某种声音吗?请选择一种声音进行描摹,并说出你听时的感受。
(用一到两种修辞手法)答:5、假如有一批游客要参观鼎湖山风景区,联系课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
答:《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第8节2、谈一谈你读完第8小节后的感受3、找出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泉水流过不同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呢?具体说一说5、怎样理解本段的最后一句话二、课堂分析:比较阅读并分析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1、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1.《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教学课题】 1. 鼎湖山听泉【复习预习展示】………………………………………………………课前完成---预习案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泓()佯作()楹()联童稚()怅惘..(嬉.戏()迥.()然相异万籁.()俱寂释迦.()牟尼污垢.()遐.()想汩.汩()生意盎.()然2.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补山亭---庆云寺(黄昏----晚饭后----夜间)4、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段落是那一节,用简短语句概括这段的内容。
第8节.深夜听泉,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师生互动探究】………………………………………………………课堂完成---学案1.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犬,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2.分别概括出4—7段的段意。
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听泉”的中心。
3.重点研习第八段。
(1)“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的传神?为什么?浸传神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泠之声与月光的胶结之美交融在一起的情形。
(2)“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飞瀑落下深潭”作者听出的许多层次的泉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体喻,分析一个分句的特点。
初三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初三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学习重难点】1.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鼎湖山是地球同纬度上惟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19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四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之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2.提问:①从短语的角度看,文题属于什么短语?②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二、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泠泠淙淙( ) 菩提( ) 肇庆( ) 一脉( ) 一泓( )楹联( )古刹( ) 污垢( )怅wǎng( ) jiǒng然( )繁yǎn( ) què跃( ) xī戏( ) 柔màn( ) yùn育( ) xiá想( )2.解释下列词语:驻目:生意盎然:一斑:万籁俱寂: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4.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5.“听泉”是本文的关键,那么,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为什么?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从文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入:同学们,大千世界的美丽,需要我们精心聆听。
你听过风拂过的声音,水流过的声音吗?当你在聆听自然的时候,你仅仅听到的是风声水声,还是因为你的人生阅历,见解加深,因此听到了更多?那么,今天我们随着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引领,我们也跟随他去听听鼎湖山的泉,看看能够听出什么新的东西?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谢大光:当代知名散文家、编辑家。
现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
作者不仅写了很多美文,还编辑了大量有影响的散文著作,为我国的散文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二、课题理解1、“鼎湖山”简介: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鼎湖山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此山风光秀丽,林木葱茏,保存了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2、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3、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三、积一积——初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泠泠淙淙líng cóng 拾级shè怅惘chàng wǎng 古刹chà迥然jiǒng 雄浑hún 污垢gòu四、再读课文—研读品析:*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思考1:本文标题是《鼎湖山听泉》,文章是借什么来抒情的?思考2:文中主要写了哪几次“听泉”?*理“线索”,理清行文思路(写作顺序)思考3:这几次听泉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结构:*读“画面”,明确物象特点(细品泉声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在写景中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的历程,请你梳理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并简单说说感情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由景进而品味“情”的特点,从而得出文章中心)。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课题: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
2、激情诵读欣赏,自主体会赏析。
3、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学习重点】赏析语言,体会文章主旨。
【自主学习】1.认真浏览,扫除文字障碍。
2、梳理脉络找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课中交流】3、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5、有读者认为,文章题为《鼎湖山听泉》,但是5—7段的内容与“泉”并无联系,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
6、朗读第8段文字,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7、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听泉的优美文字,请你选择一处精彩的句子作简要的点评。
【目标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驻.目拾.级怅惘.古刹.迥.然繁衍.污垢.楹.联二、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询声而去安祥厚重嘻戏忘返引人暇想顿生鹊跃洋作冷淡炯然相异万赖俱寂三、阅读文章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鼎 湖 山 听 泉导学案.doc
口岸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鼎湖山听泉总课时: ______学习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分析文中运用的丰富的修辞手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景的层次。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导学【知识积累】1.关于鼎湖山:2.填空:《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 ___________ (文体),作者谢大光,山西临猗人,当代散文作家。
课文引用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句出自—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 的《陋室铭》。
你还记得其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吗?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橄联()冷泠()探淙()沮汩()怅wdng ()污g6u () pU提树()xia ()想指级而上()指金不昧()古刹()刹车()请你记录下文中还应注意的生字词。
字音、字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集锦:描写泉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 (作品)5.文学常识积累《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的第一篇课文,选自1982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学生版)
9 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人:李明审核人:龚莉莉、段海英时间:2014、9课题:《鼎湖山听泉》总课时班级:姓名:组: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样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定要把立足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成的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知识预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肇庆()怅惘()污垢()楹联()泠泠淙淙()()古刹() jiǒng()然相异dǐng()湖山泉水gǔgǔ()()生意àng()然嶙xún()2.解释词语。
(苏教版)《鼎湖山听泉》教案3-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苏教版)《鼎湖山听泉》教案3-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谢大光[教学目的]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
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
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重点]1、比喻手法的运用。
2、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教学时数] 二课时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2、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问: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二字)[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二、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讨论分段并说出大意: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又: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问: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重点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声时的美妙感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
2.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导入1.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2.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二、分析本文写作特色1.语言运用追求典雅凝重,多用书面语言,整散句夹杂,有变化,又有节律感。
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好在哪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读,然后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
(学生自主活动,选读课文内容。
老师应强调,要边读边说)示例:(1)我喜欢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动。
这里的“湿”字既巧妙地告诉读者鼎湖山刚沐浴过细雨,又暗点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之意。
(2)我喜欢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同时这种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用朗读展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2.写景中注意显示感情嬗变的历程景变则情变,在鼎湖山听泉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随着他所听到的泉声而不断地变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发展的?“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怅然、失望顿生雀跃之心——好奇、探究娇态想起爱女——喜爱如入清澈之境——轻快寻泉——怅惘品泉悟泉——陶醉3.文章工于取材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文中有两节文字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两节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尽管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但庆云寺作为鼎湖山历史文化的象征,同时作为鼎湖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有必要对它作简要的介绍;更何况庆云寺周围的美景,也是鼎湖山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写庆云寺的两节文字不能删去。
九年级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九年级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独特感受,领会文中深蕴的哲理。
2、学习移步换景和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听泉的感悟,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发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以泉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难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 年生,山西临猗人。
当代作家。
著有散文集《落花》《流水》等。
2、鼎湖山简介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18 公里处,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
因山顶有湖,湖水清澈,四时不竭而得名。
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污垢()繁衍()拾级()盎然()2、解释下列词语。
(1)雀跃:(2)楹联:(3)怅惘:(4)万籁俱寂: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行踪是怎样的?五、课堂探究1、作者初到鼎湖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作者是怎样描写鼎湖山的泉声的?3、文中多处写到“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泉的?4、作者在听泉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六、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这句话的理解。
七、语言品味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仿照这段话的句式,写一段话,描绘你听到的声音。
2、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绕过”“拍打”这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八、拓展延伸1、积累有关“泉”的诗句。
最新整理《鼎湖山听泉》课时教案三
鼎湖山听泉课时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师:板书听字。
〔聴〕猜猜这是什么字。
2、揭示: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
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
板书:鼎湖山听泉〔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把描写泉水的词语画记下来。
〔生按要求进行自主学习〕2、交流找到的词语。
〔交流过程中理解:不绝于耳交错流泻〕3、同学们画记了不少词语,老师归纳了一下。
课件出示: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4、自己读读这两组词语,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比拟一下这两组词语,你会发现mdash;mdash;〔第一组描写的是听到的泉水的声音,第二组描写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样子。
〕板书:〔不绝于耳〕师:泉水不但清纯悦耳,而且形态多样。
5、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来读读课件出示: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古木参天师:这是写什么的生: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的景象师:是的,你们看,鼎湖山上绿树成荫、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木参天,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
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导朗读这句话。
[设疑:绿从脚下伸展开去,漫山遍野,郁郁苍苍,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这些景物的蓬勃生机和泉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泉水滋润了万木。
〕6、教师小结:看来泉水不仅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这美妙的泉水和泉声吧。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1.鼎湖山听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
2.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3、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教学法】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欣赏多媒体课件:“泉水流动”的声音响起的同时,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鼎湖山风景图片)同学们,当你用心倾听着悦耳的泉声,欣赏着蓊郁的山林之景的时候,你们的心中一定在问,这是什么“仙境”呀?这里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
今天我们要和作者一起走进鼎湖山,去聆听它特有的泉音。
2.作者链接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3.知识链接鼎湖山简介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1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课方案[教课要求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2、能联系课文,借助朗诵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依靠课文详细的语言资料,经过想象感觉泉声的美好,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课课件[教课过程 ]一、直接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持续学习《鼎湖山听泉》,读题。
二、复习回首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到达了岭南古庙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会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必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一路上泉水汇成时隐时现,泉声不停于耳,安宁厚重的钟声和高兴开朗的泉声,在雨后安静的暮色中,一片美好的音响,这是描述的白日的泉声,那么,入夜以后,泉声又是如何的呢?三、学习第四段1、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2、指导读第一句(1)课件出示第一句(2)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读出那种境界。
(3)假如我们是客人,那么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单大方地捧出他那感人的声音,还向来把它传递到耳边,多热忱,多好客啊,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2)这么美好的泉声,只用耳朵听是不够的,因此作者说要专心细细地倾听、辩识、品尝!(3)指导读4、指导读第三句(1)、过渡:作者是如何专心去倾听、辩识、品尝的呢?让我们设身乍的想一下,此时山中鸦雀无声,惟有泉声不断,作者一边躺在床上,一边在内心不断地赞美,读第三句,用(出示)啊,这是的声音,多像同样啊!哪一种泉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说哪一种。
(2)、自由练说。
(3)、指名回答。
(4)、放泉声录音,指导朗诵。
相机板书:柔和厚重反响洪亮雄浑澎湃(5)、指导背诵。
5、指导读第四句(1)、过渡:听了大家的朗诵,老师忧如看到了那清明的泉水,听到了那动听的泉声,又忧如在赏识一曲高兴开朗的响乐。
(2)出示句子。
(3)指导朗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出示:鼎湖山由于有了清泉,因此。
《鼎湖山听泉》学案
《鼎湖山听泉》学案《鼎湖山听泉》学案编写人:李冬时间:2008-09-0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文章紧扣一个“泉”字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泠泠淙淙迸跳一泓童(zhì)楹联(chàngwǎng)(xī)戏生意(àng)然(jiǒng)然相异万籁(jù)寂污垢(xiá)想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学生速度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提示】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理清本文的线索和写作顺序。
(2)按作者的行踪,给课文划分段落。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浏览、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我的笔记)
四、当堂达标
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下面一段文字,看谁背得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本课小结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写人钱英兰审核人时间2014年8月29日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一、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课型:
通过预习,我掌握了:
通过预习,我有疑惑: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二、课前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
3、【美点寻踪】Biblioteka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示例进行仿写
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皮女儿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4、【美句欣赏】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句或段),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③那像()一样()的,是()。
④那像()一样()的,是()。
3、在这泉水的交响曲中,我们仿佛听到了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
(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2)这万般泉声,被一只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
(3)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2、【思维发散】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
1、课文中多处写到山泉,有写山泉踪影、流向的,有写泉水声音的,但详略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变化。请你在课文中画出写山泉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2、阅读课文,用“像”造几个句子。
①示例: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②那像()一样()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