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观察和实验学习目标- 了解观察和实验的意义;-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观察和实验的概念。

2. 学习观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

3. 学习实验:介绍实验的概念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 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学习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天气引入课题。

2. 学习天气变化规律:介绍不同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3. 观察和记录天气:安排观察天气的活动,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第三课:动物的特征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习观察和比较动物的方法;-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入课题。

2. 学习动物的特征:介绍不同动物的外貌和习性。

3. 观察和比较动物:分组进行动物观察和比较的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学习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方法;- 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引入课题。

2.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3. 观察和照顾植物:为学生提供小植物,让他们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成长。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需求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探究、理解为基本特色,以“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围绕“观察、实验、探究、理解”四个方面展开,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命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初步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探究生命世界的基本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把握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2、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六、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进度表,每周一课时,共计36课时。

其中,重点单元占10课时,一般单元占8课时,复习与测试占8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七、评估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观察、测试、问卷、作品展示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三、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动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十五篇课文。

和上册教材一样也是从儿童已有的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布设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并以学生自主为载体,以开放为活动形式,强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技能。

四、教学目标1.识别感觉器官,会运用某种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点;能通过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2.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3.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4.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五、教学重难点1.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制作、实验、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与技能,感受科学研究方法。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的内容。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方法,帮助学生独立地做出决策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包括以下单元:1. 科学与生活2. 昆虫的生活3. 植物的生长4. 物体的测量5. 植物的繁殖6. 动物的生活7. 物体的材料教学策略1. 知识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世界。

2.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炼出科学的规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5.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每个教学单元包括以下步骤:1. 知识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炼出科学的规律和原理。

6.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等。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练习册: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4.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材料:如小组活动指导书、讨论问题等。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指导,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观察事物、收集数据和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汇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为培养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个单元,分别从“植物生长的秘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趣的昆虫世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身边的材料”、“神奇的机械”、“简单工具的使用”、“指南针”、“小制作”等角度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科学技术。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4、区别科学实验与日常观察的不同,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挥非正规探究和正规探究相结合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增加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愿学、会学、乐学”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1、以游戏为载体,以竞赛为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得快、记得牢。

3、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多角度每个学生,课后注重后进生的辅导。

5、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做到“以人为本”。

6、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7、优化部分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

8、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发挥实验在探究中的作用,并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1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士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周次日期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104.25—5.01期中考试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196.27—7.03静电的利用及危害及静电场单元检测207.04—7.09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2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2017)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2017)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2017)科学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参考材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根据这份计划,分步骤阐述如何教授一年级下的科学。

第一步:了解教材在开始教授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教科版的相关教材:主题、章节、每章的重点知识等。

这可以帮助教师对所需教授的知识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规划授课内容。

第二步:确定教学目标在了解了相关教材之后,教师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需要明确该单元需要介绍哪些知识,学生需要学会什么,以及如何确保每位学生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三步:制定教学计划由于一年级下的科学教材涉及到很多主题和知识点,对于一位教师而言,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很关键的一步。

有了教学计划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准备教案以及如何分配时间。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教具和方法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具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使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或示范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课后评估和反思在结束每一次授课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例如,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否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很感兴趣等等。

在评估和反思之后,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同时找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总之,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科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授课技巧的培养,并随时针对评估和反思结果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形状等方面展开。

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较强,但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来探索和认识物体和动物。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和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质量、状态等方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物体和动物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和动物是有生命的,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它们的生命特征和生活环境。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来认识物体和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和动物是有生命的,让他们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五、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物体和动物的特征。

2.情境教学策略:通过模拟、实验、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和探究。

3.多元智能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智能发展。

六、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发现物体的特征(1课时)2.谁轻谁重(1课时)3.认识物体的形状(1课时)4.给物体分类(1课时)5.观察一瓶水(1课时)6.它们去哪里了(1课时)7.认识一袋空气(1课时)8.我们知道的动物(1课时)9.校园里的动物(1课时)10.观察一种动物(1课时)11.给动物建个家(1课时)12.观察鱼(1课时)13.给动物分类(1课时)科学阅读(每个单元最后一课时)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清晰度、探究问题的深度等方面。

一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4、5、8、9、10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一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
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
11、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2、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4、人们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5、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6、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1.学生分组材料:水槽、矿泉水瓶、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
9.空气是什么样的
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
3.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地描述空气的特点。
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1.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口哨、水槽。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年度第二学期班级。

日期:经过一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部分学生的制作能力较差,导致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相对欠缺。

在本学期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力求使本班所有学生都能够从科学课中学到知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为教科版,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包括七个教学内容,分别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给物体分类》、《观察一瓶水》、《他们去哪里了》和《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包括六个教学内容,分别为《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建个家》、《观察鱼》和《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共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要一课时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研究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解决问题、学会总结。

另外,班级中有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仍然不能安心听讲。

教师应该给予自己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现象发生。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观察、记录方活跃。

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仍然有学生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

不过,一年级的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将为学生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017学年下学期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doc

2017学年下学期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doc

2017学年下学期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上一个学期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牛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冃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列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慕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
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有关中国小发明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从小就有求知的欲望;学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知道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动物(蚂蚁、蝴蝶)和植物(花生、大豆),深入了解它们的习性、寿命等相关知识。

3、学习资源与环保知识,从小养成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支持环保。

4、学习气象与科学知识,了解雷电和台风的形成和好处,知道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5、了解科学方面的小知识,学会幻想,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计划表.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计划表.docx

2018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表( 教案+计划表)班级:学科:教师: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 好动、易兴奋、易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知识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他们是状况分析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1、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假期,还不够集中,容易疲劳,本学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教学目标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做事很少考虑别人。

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本册由身边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动物是孩子重难点亲密伙伴,他们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动物作为伙伴来思考虑和思考。

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考察。

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1、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里了 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 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 6.给动物分类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

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

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
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
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
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
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
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
的学习过

3.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