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乡愁》的课程教案
《乡愁》教案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乡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乡愁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2. 学会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乡愁的情感,如音乐、绘画、写作;3.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描绘农村风光或乡村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乡愁这一情感主题。
2. 学习文学作品《乡愁》:教师提供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并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乡愁的含义,并表达自己对乡愁的感受。
3. 艺术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艺术活动,可以选择音乐、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4. 合作与创造:学生再次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段关于乡愁的小戏剧或短片。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展示他们对乡愁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每个小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或播放短片。
5. 思考与反思: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讨论,分享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乡愁这一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播放一首富有乡村风格的音乐,如《乡村小路》。
-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传达了哪些乡愁的情感。
2. 学习文学作品《乡愁》(15分钟):- 分发《乡愁》短文,要求学生默读。
-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解读短文中的乡愁情感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和描写表达出乡愁的情感?- 文中描写的景物和细节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乡愁的含义?- 你自己对乡愁的感受是什么?3. 艺术表达(30分钟):- 学生自由选择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写作等,表达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讨论并相互借鉴。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4. 合作与创造(40分钟):- 学生再次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段关于乡愁的小戏剧或短片。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背诵《乡愁》。
1.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诗歌。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诗歌的背诵与理解。
1.2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诗歌情感的把握。
2.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家乡的印象和感情。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家乡的文化、历史等。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乡愁》,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2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诗歌理解3.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2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诗歌分析4.1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5.诗歌欣赏5.1学生自由发挥,用绘画、音乐等形式表现诗歌的情感。
5.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诗歌背诵6.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比赛。
6.2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背诵技巧。
7.作业布置7.1让学生结合诗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7.2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乡愁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乡愁》这首诗歌。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个别学生在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更多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一、教材分析《乡愁》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课,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为余光中。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外地工作时对家乡的思念与回忆,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向往。
本文话题广泛,情感真挚,文笔流畅,是一篇值得阅读的经典散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乡愁》的作者、内容及文学风格;2.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式、特点和常用语言技巧;3.学习如何运用描述、对比等写作手法描绘物象,唤起读者感情共鸣;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过程a. 导入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预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1.由学生自己提出“乡愁”的含义,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家乡的神往和思念。
2.让学生阅读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引导学生猜测全文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b. 阅读理解重点教授记叙文的写作方式、特点和常用语言技巧。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如下:1.让学生细读文章,尽可能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2.教师进行文字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以及主题句、段落大意。
3.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列举几个供参考:–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精读和泛读,再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对文章中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小组或个人阅读报告,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个人风格;–让学生分别朗读重点段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 课文扩展1.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乡愁”为题的自由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2.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体验乡村风光和文化氛围。
3.教师带领学生制作乡村手工艺品,让学生了解、感受乡村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技能。
d. 课后作业1.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本文的感受和看法;2.将课文整理成阅读笔记,包括自己的思考和问题;3.阅读其他记叙文,分析其写作特点和技巧。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乡愁》教案《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初三下册第一课《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走近乡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歌,准确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发展变化,并学会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情感的熏陶。
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课前欣赏佟铁鑫演唱的《乡愁》)一曲乡愁唱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
是啊,每个在外求学的学生,在每个日落的黄昏,月圆的夜晚,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家,想起家中每天操劳的父母,想起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神,想起父亲伫立远眺的身影,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总是思绪万千,涕泪涟连。
我们想家的时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蒋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3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乡愁》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4篇
《乡愁》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4篇《乡愁》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篇120XX年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在籍学生51人,优生6人,合格30人,低分2人。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 理解《乡愁》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诗歌的概念与特点2. 《乡愁》诗歌的结构与意象3. 《乡愁》诗歌的主题思想4. 朗读技巧的指导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乡愁》诗歌的意象与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1. 理解《乡愁》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朗读和讨论。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读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图片。
2. 录音机:播放诗歌朗读录音。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乡愁》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主题思想。
3. 朗读: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2 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步:讲解《乡愁》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主题思想。
3. 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
4.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估。
2. 学生对诗歌主题理解和象征手法的评估。
3. 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估。
5.2 教学反馈1.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2. 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乡愁的诗歌或故事,了解乡愁的不同表达方式。
2. 邀请当地诗人或文化工作者来课堂分享他们的乡愁体验和创作。
6.2 课后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手法创作自己的乡愁诗。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
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初中课文乡愁教案
初中课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难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席慕蓉及其作品《乡愁》。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欣赏诗歌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同学交流分享。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5. 拓展与实践(1)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2)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3. 诗歌欣赏能力: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一、课文分析1.课文基本信息•课文名称:《乡愁》•作者:余光中•出处:《余光中诗选》•内容简介:描写了作者对于家乡乡愁的感受和想象。
2.主题思想本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乡愁的情感,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即使离开了,也会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产生无尽的牵挂,而家乡的美好回忆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3.文章结构本课文结构简单,表达方式纯真质朴,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怀念和向往的情感,第二段则通过对家乡的一系列描写,将那份乡愁更加深刻地展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文化和家乡记忆的重要性;•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言与文字特征;•认识乡愁的情感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语言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加深对家乡文化和情感的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关注农村培育;•培养感恩的心态,珍惜来之不易的家乡记忆。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导入:呈现图片,引出“家乡之光”;•正文:第一段课文学习、第二段课文学习;•情感领域: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家乡记忆”短文。
2.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家乡图片,吸引学生关注和兴趣;2.引入“家乡之光”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家乡文化和情感的重要性。
步骤二: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和结构,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情感内涵;3.分组讨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共同探究具体语言细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步骤三:情感领域1.告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回忆自己的家乡,写下具体的感受和情感体验;2.学生可以选择回家后、吃饭、夜晚、春天、冬天、夏天等角度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主题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阅读教学法2.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语言训练•感悟体验•课文阅读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文化和家乡记忆的重要性;•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言与文字特征;•认识乡愁的情感内涵。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乡愁”,如此浓烈的味道,如此深沉的情感。
这是一种和故乡、和故人、和往事相关的情感状态,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文化。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课文精读》中,由亿晓倩先生作词,周杰伦先生作曲的歌曲《乡村》成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中表现的乡愁之情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节有关“乡愁”的主题活动。
一、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思考与认识,以及对于“乡愁”这一情感状态的感受与理解;2.促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责任感,增强乡村和社区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乡愁”情感状态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海内外一些有关乡村、农夫等的文化现象。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吸收乡愁情感时,走出自己的视野,探讨乡村文化现象,培养自己与周围发生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 活动一:研读周杰伦的歌曲《乡村》,欣赏中华民乐《清明上河图》,搜集乡愁情感的氛围。
2. 活动二:开设“我和乡村的认识”板块,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乡村的认识,以及自己最不愿意丢掉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对于乡愁的构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活动三:和家人一起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了解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写下对于自己的乡愁情感的感受,以及自己所期望的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
4. 活动四: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了解社区文化现象。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展现自己的文明形象。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了解社区与乡村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作用。
四、活动设计详细活动一:全班展示个人的乡村认识和各自心中的乡愁步骤一:展示乡村认识在课前请同学们准备,自己对于乡村的认识,并准备好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或视频素材。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村认识,展示自己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初中乡愁教案
初中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乡愁》;(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乡愁》的内容和主题;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2.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3.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提问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引出诗歌《乡愁》。
2. 诗歌学习:(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4)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诗歌欣赏:(1)学生欣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
4. 诗歌表达:(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乡愁诗歌,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3)教师提供相关的乡愁诗歌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4. 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六、教学资源1. 诗歌《乡愁》的文本;2. 相关的乡愁诗歌或作品;3. 绘画和写作材料。
《乡愁》教学案例(6篇)
《乡愁》教学案例(6篇)《乡愁》教学案例篇一《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
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
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
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
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乡愁教案篇二【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乡愁》教案
初中语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愁》赞美乡愁的主题和形象描写。
2.掌握《乡愁》中的地理背景,听、说、读、写。
3.能够欣赏诗《乡愁》,读出抒情的语言和抒发思乡之情的感觉。
4.树立对家乡的感情,增强对故土的依恋和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准确的描写手法、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情。
2.教学难点发现诗中感情表达深沉的句子,理解诗句中的抒情语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提问家乡的美好之处,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与感情。
2.介绍诗人杨洪基,是一位重视乡情的诗人。
3.展示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画,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
(二)讲授1.杨洪基是中国当代著名歌手,不仅歌唱技巧高超,而且他还是词曲童话等方面的多产家。
2."选择了我走过的道路,我将的就是现在一种机遇"。
是因为乡情感人所以写,但同时触动人心,是每个人的心灵历程。
3.本篇诗汝州二中有垒球队,这是中国不少乡村大中学里的景象,也是当今全球乡村地区教育环境的写照。
"我没读过几本书"这句话寥寥而言,构思1.内容:以第一人称写乡愁,写诗人离开家乡后在城市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遇到的窘境;思乡之情日趋激烈,引发回乡的念头。
2.技法:抒情性强,语言简洁有力,叙述平实生动,表达思乡之情的愈加强烈。
4.诗中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请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思考1.在读《乡愁》时,你体会到了什么感觉?为什么?2.你读完诗句后,想起了什么?诗句中的哪些词语或形象让你有这种情感?请描述一下。
(四)理解诗意:学生们阅读诗篇,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看完这首诗后,对你有何感触?2.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与诗中人物有何不同?4.诗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5.你怎么看待乡愁这个主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悟?(五)激活诗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自由发挥一下。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乡愁》的课程教案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乡愁》的课程教案课程概述本次课程的主题为《乡愁》。
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了解到乡村文化、传统习俗、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增强他们对于乡村的向往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乡愁”的情感内涵2.增强学生乡村情感并识别本土文化3.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乡村文化和传统习俗4.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乡愁”概念,并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和反思自己对“乡愁”的感受;3.了解本土文化,介绍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俗;4.给学生发放前期资料,帮助学生预习本课文。
第二课时1.回顾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2.解读本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主旨意义;3.帮助学生理解乡村生活的种种不易;4.教授本课词语,并且帮助学生学会识别生字词;5.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时的注意和思考方式。
第三课时1.回顾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2.解读文中的具体事件和意义;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4.介绍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以及价值观;5.教授本课词语,并且帮助学生记忆词语的意义。
第四课时1.回顾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2.解读文中描写的情感和意义;3.讨论学生对本课文的看法;4.教授本课词语,并且帮助学生学会在作文时的恰当运用。
第五课时1.回顾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2.整理本课的知识点,并进行复习;3.考试并且讲解学生卷面的意义,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4.向学生发放本课文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在家里复习巩固。
教学评估1.听说能力:–学生能否流畅的朗读本课文;–学生能否正确的表述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否清楚的阅读本课文;–学生在理解本课文时能否准确抓住文中重点和难点;3.写作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词汇;–学生写作时是否会考虑文化和别人的情感体验;4.整体表现:–学生对于乡村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认识;–学生是否会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美好生活的追求。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情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理解与欣赏: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朗读与表达: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解释诗中的意象,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家乡的记忆,激发学生对乡愁的情感。
2. 朗读诗歌:全班一起朗读《乡愁》,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对乡愁的情感体验。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以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与欣赏: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创作与表达: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写作和绘画等,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乡愁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乡愁主题的理解。
2. 文学作品欣赏:鼓励学生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关注作品中的乡愁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乡愁》的课程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福建永春人。
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
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
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
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
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
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
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
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
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
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
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六、朗读比赛
七、小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