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心电图-诊断学

合集下载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3 波形分析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和功能状 态。
心电图检查的步骤和流程
1
准备
为患者贴上心电图电极,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遵循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
2
记录数据
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数据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
3
分析和诊断
对记录的心电图数据进行波形分析和诊断,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存在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原理、步骤和诊断意义,探讨心电图检查的 错误和干扰因素,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心电图的定义和原理
1 电信号记录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来识别心脏功能异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2 电极和导联
心电图由多个电极和导联组成,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差异来绘制脉搏和心脏活动的图 形。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和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 等,以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的Q波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 是急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的ST段变化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缺 血,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
心室肥大
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宽和深倒可以提示心室肥 大,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现代心电图仪器
未来心电图仪器
现代心电图仪器小巧便携,操作 简单,具备自动分析和报告功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的心电图仪器将集成更多的 无线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 自动诊断和远程监测。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心脏功能信息,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提供支持,也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目录心脏传导系统 (2)基本心电图 (3)心电图基础 (3)心电图测量和正常状态 (3)心电图测量一些量 (3)心电图波形特点 (4)心脏长轴转位 (7)心房心室肥大心电图 (7)心肌缺血 (9)T波缺血型改变 (9)心肌损伤 (10)心律失常 (10)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11)窦性心律 (11)窦性心律过速 (11)窦性心律过缓 (11)窦性心律不齐 (12)窦性停搏 (1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S (12)逸搏和逸搏心律 (13)期前收缩 (13)房性早搏 (13)房室交界性早搏 (14)室性早搏 (14)代偿间歇 (15)联律性 (15)异位心动过速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6)室性心动过速VT (17)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 (17)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8)扑动颤动 (18)传导异常 (20)房室传导阻滞分度 (20)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 (21)房室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 (23)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24)心电图其他常见应用和检查 (24)窦房结Pacemaker,位于SVC(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Bachmann束和房前者将窦房结冲动传导到左;后者将传到心房各处;纤维屏障阻止电冲动到心室间束房室结位于三尖瓣环上部,冠状窦口前;心房冲动必须通过房室结才能到希氏束;传导延迟;心脏二级起搏点His希氏束是心室传导系统起始部;传导从希氏束进入左右束支;正常情况下希氏束是心房和心室唯一的连接点左右束支沿着间隔下行,将冲动从希氏束传导到左右心室Purkinje纤维心室内特殊细胞,第三级起搏点小格0.1mvX0.04s(记录纸速度25mm/s);大格0.5X0.2心率测量:节律规则:测量RR(PP)假期秒数,60s÷(0.5sX大格个数)=300/RR间大格个数节律不规则:算出一条六秒时段的心电图有多少个R波,然后乘以10或算出一条三秒时段的心电图有多少个R波,然后乘以20。

2019年《心电图诊断学》PPT课件

2019年《心电图诊断学》PPT课件

电极的位置 • • • • • •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1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记录纸的组成 波段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 定义:心室激动过程中产生最大瞬时综合向量。 • 测定方法:目测法、查表法、作图法。 • 临床意义:
心室脱漏前后的所有下传P—R间期恒定。 房室传导比例呈2:1、3:2、4:3。
(3)III。AVB 机理:房室交界区或双束支绝对不应期极度
延长。
特征:
P与QRS无关 P波频率>QRS频率 QRS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高低
药物和电解质对心电图影响的教学要求 • • • • • 了解药物和电解质对心电图影响的机理 掌握洋地黄作用心电图特征 熟悉洋地黄中毒心电图特征 掌握高血钾、低血钾心电图特征 熟悉高血钙、低血钙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诊断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教学要求
• 掌握心电图、心电向量的概念 •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及临床意义 • 熟悉心电图导联的连接及使用范围 • 了解正常心电图产生的机理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和生理学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 氏纤维。
2、心脏方面: ①心肌炎症 ②冠脉供血不足或心肌缺氧,局部坏死。 ③心肌中毒性损害 ④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⑤心肌的机械性刺激 ⑥心脏瓣膜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发生机理:
1、异位点自律性增高 心脏病变、药物、神经体液影响→加快第4相 去极化速度,降低阈电位。 2、折返激动 产生条件: 折返环 一部分心肌存在单向阻滞而不应激。 一部分心肌处于相对不应期而传导速度 相对缓慢。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 左心房肥大 • 右心房肥大 • 双心房肥大
中1/3 左、右房同时除极
前1/3 右房除极
后1/3 左房除极
左、右心房除极过程形成P波
正常P波
1. 2. 3. 4. 5. Ⅰ、Ⅱ、V4-V6 向上 aVR 向下 V1 P波可双向,但1>2 时限<0.12sec 振幅<0.25mV
V1
1 ( 1) (2) 2
P
PtfV1 : V1 导联 P 波终末 电势(V1导联负向P波)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老年人略长,不超过 0.22s
P-R间期
(三)QRS波
形态: 肢体导联: Ⅰ 、 Ⅱ 、 aVF 主波向上, AVR 主 波向下 胸前导联:V1-V6导联 R 波渐增高, S 波渐变 浅
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四)双心室肥大
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 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一侧室肥大的图形而掩 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存在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三、心肌缺血
三、心肌缺血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电图改变
(四)心电轴的测量
3、临床意义 正常电轴:- 30°~ +90° 电轴右偏:+90°~ +180°常见于右室肥厚RBBB、LPFB、肺心病 电轴左偏:- 30°~ -90°常见左室肥厚、LBBB、LAFB 极度右偏:- 90°~ -180°
(四)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
(五)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从心尖部向 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 逆钟向转动 通过胸前导联过渡区波形 (R/S≈1的波形)出现的位 置判断 正常:V3、V4 导联R/S ≈1 顺钟向:V5、V6 导联出 现,见于右室肥厚 逆钟向:V1、V2 导联出 现,见于左室肥厚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心肌缺血与T波的变化
心肌损伤与ST段偏移
常见的ST-T改变类型示意图
A 正常的ST-T形态 B 心房复极向量(TA向量)引起假性ST段降低 C 单纯J点降低 D 缺血型ST段降低(下斜型) E 缺血型ST段降低(水平型) F 单纯T波倒置
常见的“损伤型”ST段抬高的形态
A.平抬型 B.弓背型 C.上斜型 D.凹面向下型 E.单向曲线型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Basic changes “Hyperacute” T Waves. Tall peaked T waves, often appear as the earliest ECG sign of acute MI. ST Elevations. The ST segment elevated in one or more leads and may be straightened and fuse with the T wave (mono-phasic curve) Pathologic Q Waves. the sudden developed Q wave may indicate an acute MI.
坏死型Q波或QS波发生机制
A 正常心肌除极顺序 室间隔向量(1)产生Q波,左右心室综合除极向量(2)产生R波 B 心肌坏死后,电极透过坏死“窗口”只能记录相反的除极向量,产生QS波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产生的特征性改变
“ .”示直接置于心外膜的电极可分别记录到缺血、损伤、坏死型图形 A 位于坏死区周围的体表电极记录到缺血和损伤型图形 B 位于坏死区中心的体表电极同时记录到缺血、损伤、坏死型图形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一、心肌电产生原理
++++++++ -------- -------- ++++++++
心肌细胞静止时(极化状态)
----++++ ++++---- ++++---- ----++++
-------- ++++++++ ++++++++ --------
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开始) 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过程)
-------- ++++++++ ++++++++ --------
除极状态
++++---- ----++++ ----++++ ++++----
复极过程
++++++++ -------- -------- ++++++++
复极状态
二、心电向量
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 胞在瞬间电位的向量和, 所谓向量,是既有大小又 有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 心肌除、复极过程中总的 电位变化称为综合向量。
1、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mm2 连续记录; 走纸速度:25mm/s,即0.04s/mm 标定电压:10mm/mv,即输入1mv电压, 记录10mm的振幅,0.1mv/mm
1、心电图记录纸的标准
2、时间(宽度)测量:s,从波形(或波段)起点的 内侧缘测至终点的内侧缘
P波(P Wave) 左、右心房除极波; P-R段(P-R Segment)心房除极结束到 心室除极开始,包括房室结、希氏束、 束支初始的电活动。 P-R间期(P-R Interval) 自心房除 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P波和P-R 段。 QRS波(QRS Wave) 左、右心室除极 波。
3、波形及波段的测量:
(1)振幅(电压):mv,以基线为准。 正向波:测高度,从基线上缘测到波形顶端。
负向波:测深度,从基线下缘测到波形底端。

《诊断学》课件:心 电 图

《诊断学》课件:心 电 图
心电图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玮
目标与要求
(一)了解:心电图的原理及描记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心电
图各波段的组成部分和命名,心电图的测量(心率 的测量,各波段振幅及时间的测量),平均心电轴、 心脏循长轴转位,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 (三)掌握: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心房与心室 肥大,心肌缺血与梗塞,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传导异 常) 】。
心脏在除极或复极的过程中,每个瞬间都有许多心肌细胞 同时发生除极或复极,产生许多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 这许多向量要按下列原则归总,即合成心电综合向量。
B

A
B
A
C
A
B
C

A
B
C

空间心电向量环
心脏是立体器官, 它所产生的瞬间综合 向量在空间上朝向四 面八方。循序连接所 有综合向量的箭头所 形成的环形轨迹即为 立体心电向量环。心 脏每收缩一次主要形 成三个心电向量环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心电图QRS波的命名
R
Rs
qRs
RS
rS
rSr’
qR
QR
Qr
QS
R
rsR’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导联
• 将两个探测电极置于人体不同部位,并通过导联
线连至心电图机的正极和负极,这种记录心电图 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
•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肢体导联:Ⅰ Ⅱ Ⅲ aVR aVL aVF •胸导联: V1 V2 V3 V4 V5 V6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一.单选题1. 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传导至房室结,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A P 波B PR 段C QT 段D ST 段E QS 段2.某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如图示,应诊断为A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B 左前分支阻滞C 左心房肥大+ 左心室肥大劳损D 左心室肥大劳损并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E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 根据标准导联上QRS 波群的形态和振幅,初步估计电轴的变化A 心电轴正常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上或双相,Ⅲ导联主波为双相或向上,但均以Ⅱ导联中向上波的波幅为最高B 心电轴右偏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C心电轴极度右偏时Ⅰ、Ⅱ、Ⅲ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均向上D 心电轴右偏时Ⅰ、Ⅱ、Ⅲ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均向下E心电轴左偏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4. 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A 心房B 心室C 窦房结D 右心房E 结间束5. 成年人P-R 间期正常值为A 0.11 ~0.20sB 0.12 ~0.20sC 0.08 ~0.20sD 0.09 ~0.22sE 0.10 ~0.20s6. 左房肥大的主要诊断条件是A P 波时限<0.11sB Ⅱ、Ⅲ、avF 导联P 波有切迹,双峰时间>0.04sC Ⅱ、Ⅲ、avF 导联上P 波高尖D P 波电压<2.5mVE 电轴右偏7. ECG 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最有诊断意义的改变是A 频发室性早搏B ST 段抬高C T 波异常高耸D 病理性Q 波E QRS 波群低电压8. 男性,66 岁,突发胸痛2 小时,ECG 如图,首先应考虑A 变异型心绞痛B 早期复极综合征C 急性心包炎D 心肌缺血E 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9.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诊断应除外下列哪项A P 波形态正常,P 波在Ⅰ、Ⅱ、avF 导联上直立,avR 导联上倒置B PP 频率60 ~100/ 分C 同一导联上PP 间期相差<0.16s 或0.12sD PP 频率40 ~150/ 分,正常差频率60 ~100/ 分E P-R 间期0.12 ~0.20s10. 下列哪项不是快而规整的心律失常A 心室扑动B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C 心房扑动伴2 :1 房室传导D 心房颤动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 如下心电图诊断是A 室上性心动过速B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C 房性早搏二联律D 心房颤动E 心房扑动12. 下列哪项不符合预激综合征心电图A QRS 波群增宽,大于0.12sB 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C PR 间期>0.12sD P-J间期正常E 出现继发性ST-T 改变13. 听诊心率正常而律不整齐,可基本除外哪项心律失常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 房颤C 室性早搏D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E 房扑4 :1 和3 :1 下传14.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 QRS 波群增宽B P 波与QRS 波群无关C PR 间期逐渐延长,继之QRS 波群脱落,呈周期性D PR 间期固定,有时QRS 波群脱落E PR 间期延长15.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 QRS 波群增宽B P 波与QRS 波群无关C PR 间期逐渐延长,继之QRS 波群脱落,呈周期性D PR 间期固定,有时QRS 波群脱落E PR 间期延长16. 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A. 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B. 左上肢为负极,左下肢为正极C. 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D. 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E. 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17. 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A P-R间期B QRS间期C ST段D Q-T间期E R-R间距18. 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命名为:A S波B Q波C QS波D qS波E qR波19. 心电图上R-R间距平均25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A 60次B 65次C 70次D 75次E 80次20. 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A P波高而宽B P波增宽C P波尖锐高耸D P波出现切迹E P波呈双峰状21. 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A P波倒置B P波增宽C P波低平D P波尖锐高耸E P-R间期延长22.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的特点:A 心率减慢B ST段下移C ST段抬高D Q-T间期缩短E 可出现Q波23. 下列哪项反映心肌有损伤:A .期前收缩B 心动过速C 病理性Q波D ST段抬高E T波倒置.24. V1~V3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考虑为:A 前间壁梗死B 前壁梗死C 下壁梗死D 高侧壁梗死E 右心室梗死25 Ⅱ、Ⅲ、aVF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A 前间壁梗死B 前壁梗死C 下壁梗死D 右心室梗死E 高侧壁梗死26心肌梗死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A 正后壁B 前间壁C 高侧壁D 下壁E 右心室27.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失常:A 房性早搏B 心房颤动C 心室颤动D 阵发性心动过速E 交界性逸搏心律28.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A 60~80次/minB 80~100次/minC 100~180次/minD 180~200次/minE 200~220次/min29. 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A 心率通常超过150次/minB 心律十分整齐C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D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 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30. 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A 心室率160次/minB 心脏扩大C QRS波群宽大畸形D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E 过去发现有室性早搏31.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A 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350~600次/分B 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250~350次/分C P波高尖,电压超过0.25mVD P波增宽,时间超过0.12秒E P-R间期延长,时间超过0.12秒32. 病人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180次/分,QRS波时间0.10秒,R-R绝对整齐,应考虑:A 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 窦性心动过速E 心房扑动33. 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频率约200~250次/分,应考虑:A 心房颤动B 心房扑动C 心室扑动D 心室颤动E 心跳骤停34. V5 导联的探查电极位于:A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B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C 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D 左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E 左腋后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35. 男,18岁,入学体检做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律,心率55次/分,P-P间距不等,最长P-P 与最短P-P间距差为0.14s,考虑为:A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B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C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D 窦房阻滞E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6. 心电图对下列疾病最有诊断价值:A 心律失常B 低钾血症C 心室肥大D 心功能不全E 心房肥大37.房颤时,若心室率慢而绝对规则,说明合并A.几乎完全性AVBB. Ⅲ○AVBC. 高度AVBD. Ⅱ○AVBE. Ⅰ○AVB二、名词解释1.顺钟向转位2. 逆钟向转位3. 肺型P波4. 二尖瓣型P波5. P-R间期6. Q-T间期7. 完全性代偿间歇8. 期前收缩9. 文氏现象10. 预激综合征三、简答题1.下图诊断是2. 下图诊断是3.患者女性,72岁,24小时前自觉胸部有憋闷感4. 下图诊断是5.患者男性,46岁,有不适症状6. 下图诊断是7. 男性,50岁,心悸,心电图检查如图示,首先考虑为8. 下图诊断为9. 男性,55岁,心悸10. 下图诊断为11.患者男性,62岁,现感觉劳力性呼吸困难四. 问答题( 对下面的心电图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1.男性,规则的不规律性脉搏Ⅱ2.男性,胸部异常搏动感3. 女性,70岁,有高血压病史4. 男性,58岁,有下壁心肌梗死病史5. 女性,86岁,晕厥发作6. 女性,75岁,肺炎7. 女性,76 岁,原有冠心病史,因胸痛7小时住院,ECG 如图心电图诊断学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A2.C3.B4.C5.B6.B7.D8. A9.D 10.D11.D 12.C 13.B 14. C 15.D 16.E 17.D 18.C 19. A 20.C21.B 22.C 23.D 24.A 25.C 26.B 27.E 28.C 29.D 30.D31.A 32.C 33.C 34.C 35. B 36.A 37.A二、名词解释1.顺钟向转位: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dia)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
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分,尤其是男性。另外,
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缓。窦房结功能障碍、颅 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某些药物(例如β受体 阻滞剂)等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波幅大小一致,间 隔规则,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大多不能全 部下传。而以固定房室 比例(2:1或 4:1)下 传,故心室律规则。
心房颤动

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时整个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排血量 降低,久之易形成附壁血栓。 心电图特点: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 状各异的颤动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房颤波
失,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
并逐渐加深。坏死型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
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并存。
近期(亚急性期)
出现于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此期以坏死及缺
血图形为主要特征。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
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
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愈合期)
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3-6个月之后或更


高等)。
冠心病 基本图形及机制
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
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
血、损伤和坏死3种类
型的图形。
“缺血型”改变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最早出现的变化是缺血性
T波改变。通常缺血最早出现于心内膜下肌层,
使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高而直立。若缺血发生
在心外膜下肌层,则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缺血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特别是3位相延缓。引 起QT间期延长。
ST段:自QRS波群的终 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 程。

下移<0.05mV
上抬:肢导<0.1mV
V4-6 <0.1mV V1-2 <0.3mV V3 <0.5mV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 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在正常情况下 大多与QRS主波的方 向一致。

振幅:一般不应低于 同导联R波1/10 。
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速类型为:预激旁路引发的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以及房室结双径路引
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QRS波呈室上型 频率为150-240次/分 R-R间期绝对匀齐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 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 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 断;
胸前导联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Ⅰ: 左臂(+)右臂(-)
Ⅱ: 左腿(+)右臂 (-)
Ⅲ : 左腿(+)左臂 (-)
加压单极导联 aVR : 右臂(+)左腿
(-)
aVL :左臂(+)左腿 (-)
aVF :左腿(+)
左臂+右臂(-)
Ⅲ Ⅰ

aVR
aVL
aVF
胸前导联
Vl: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歌,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 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特殊类型室早
室早二联律
室早三联律

成对室早

多源性室早

插入性室早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期前出现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s; 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 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0.1mV。
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
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Fra bibliotek房率的测量
室率的测量
正向波的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负向波的测量

各波形宽度的测量
各波形波段的名称和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
迹。

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

P波电轴右移超过75度。
左 房 肥 大

Ⅰ、Ⅱ、aVL导联P波增宽,
其时限≥ 0.12s。P波常呈双
峰型,两峰间距≥ 0.04s。 以Ⅰ、Ⅱ、aVL导联明显, 又称“二尖瓣型P波”。 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
>1.6。

V1导联上P波常呈先 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 向波。将V1负向P波 的时间乘以负向P波 振幅,称为P波终末 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 Ptf)。 左房肥大时, PtfV1≥0.04mm· s。
房早二联律
房早二联律、成对房早
房早未下传
房早伴差传
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
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出现逆行P ’ 波(P波在Ⅱ、Ⅲ 、 aVF导联倒置,aVR导 联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或 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
期差异 >0.12s。

较常见的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 临床意义。

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例如与心室收缩排 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不齐等。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亦称窦性静止
心电轴

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额面,肢导),它是心室除极
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
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
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正常心电轴: -30°~ +90 °

电轴左偏: -30 °~ -90 °

电轴右偏: +90 °~ +180 °
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
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
波。
心律失常
窦 性 心 律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
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 P波在I、Ⅱ、aVF、V4-V6 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 置)。正常人窦性心律的
QT间期:指QRS波群的
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 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

心率在60-100次/分时, 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0.32-0.44s。
u波: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
小的波称为u波,代表
心室后继电位,其产
生机制目前仍尚未完
全清楚。

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 一致。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0.12s, 多数在0.06s-0.10s。

正常Q波:时间< 0.04s, 振幅<同导联1/4 R。

V1---V6的R波逐
渐升高 V1---V6的S波逐 渐减低


RV5 <2.5mV RV5+SV1
男<4.0mV
女<3.5mV

RV1+SV5 < 1.2mV

不确定电轴:
-90 °~ -180 °

电轴目测法 :
Ⅰ、Ⅲ主波均向上:
电轴不偏
Ⅰ主波向上、 Ⅲ主波向下: 电轴左偏
Ⅰ主波向下、 Ⅲ主波向上: 电轴右偏
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
右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 以Ⅱ、 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 出。又称 “肺型P波”。

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 如P波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 ≥0.20mV。
“损伤型”改变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缺血 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 现 “损伤型”图形改变, 主要表现:心内膜下心肌 损伤为面向损伤心肌的导 联出现ST段压低,心外膜 下心肌损伤的导联出现ST 段抬高。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急 性 期
早 期
近 期
陈 旧 期
超急性期(亦称超急性损伤期)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


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
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期前收缩连续出
现3次或3次以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的特点。
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

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传
导时,可呈宽QRS波)。

第五篇
第一章 心 电 图
概念: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是利用
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
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产生原理

产生心电图的基础在于心肌细胞的电位变 化及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时的动作电位
除极后,复极前
电势、心电向量、体表导联
肢体导联
常规心电图导联
频率呈生理性波动,其正
常范围为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