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初中 物理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初中 物理教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内容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理解熔化吸热
2、知道汽化吸热,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区别蒸发与沸腾
3、知道升华吸热
过程方法
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吸热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子动理论解释吸热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不足及改进意见
若能课件演示分子运动模型,效果会更好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
回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讲述课本图片11-15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
演示课本图11-16实验:观察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讲述汽化时分子动理论模型。
从生活实例:晒衣服、晒粮食等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吸热。
引导学生讨论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讲述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实验:
演示图11-23实验。
小结本节内容。
课堂作业:
课本P12:1、2、3
课后作业:
基础较好的同学:
练习册本节全部内容。
基础较差的同学:
练习册本节仅“达标训练”内容。
为进入新课作下铺垫。
理解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
进一步巩固所学课本知识。
教学反思
亮点
教学中充分应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更易理解。
活动准备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教案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教案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教案姓名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课题§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科目物理审核人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妨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具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100ml〕、试管、温度计、细线、水、冰调整意见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分钟〕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爱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那个地方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第二步:明确目标〔1分钟〕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妨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第三步:自主探究〔10分钟〕1、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的道理。

2、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3、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特别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20182科学探究: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20182科学探究: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11. 2科学探究: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一:知识再现:1、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温度______;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______,温度______。

2、液体沸腾时要______,温度_______;液体蒸发时要________,所以液体蒸发有________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______________。

二:展示交流:熔化与吸热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完成加热萘的实验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沸腾需要的条件是:三:重难点知识突破:例1:夏天扇扇子,空气的温度并没有降低,但是人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 扇子扇来的风是凉风B 扇子扇来的风从人体吸热C 扇子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使人体周围的温度降低D 扇子使人体周围空气流动加快,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例2: 在图1中, 甲乙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 1 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继续加热, 最终发现甲容器内的水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水_______。

(沸腾或不沸腾)四:知能应用1. 今年开春以来,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为了缓解旱情, 多次实施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为气体,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凝结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 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吃雪糕解热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______热量。

3.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

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能利用熔化、汽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吃冰块解热,有的同学用凉水洗脸解热。

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呢?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熔化与吸热”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物态是的统称,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

(2)回顾冰的熔化实验,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但是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这是为什么呢?2、观察“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阅读课文,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阅读课本“汽化与吸热”部分回顾上节“水的汽化”实验(1)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

在沸腾观察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

通过观察“汽化时的分子模型”加深理解。

(2)认真观察课本图11-19,体会“水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总结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四、质疑探究:1、加热海波和石蜡,使其熔化,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

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停止?2、小组展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热,停止加热,熔化过程这说明熔化的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

3、请你尝试:把一块冰块握在手心,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手的感受,和你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谈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明白得阻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明白得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讲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讲明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把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讲明。

教学预备实验器材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学生两人一组,每组: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爱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那个地点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一、熔化与吸热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学生听讲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不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

咨询: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假设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什么缘故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讲明后作出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那个咨询题进行探究与验证。

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不盛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逐步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

然后仔细观看、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作出图线。

巡回指导咨询: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教师补充讲述: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会如何样?咨询:实验结论是什么?二、汽化与吸热咨询: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讲明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后,作出讲明。

初中物理沪科版 物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 学案

初中物理沪科版 物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 学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点,液化、凝华。

2、认识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3、通过探究知道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利用液化放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学习是从我们常见的冰、雾、霜的形成开始的,从而认识凝固、液化和凝华。

其次善于联系生活和实验认识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学习过程] :一、冰、雾、霜的形成1、物质从变成称为凝固。

凝固是的反过程。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非晶体没有。

3、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有。

4、图10-28所示的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5、物质从变成称为液化。

液化是的反过程。

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通常情况下,降低气体的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6、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在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7、物质从变成称为凝华。

凝华是的反过程。

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

8、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看课本图10-34,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放热?、、2、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该晶体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从晶体的熔点表中可知该晶体是。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1)、冬季储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菜被冻坏,是因为:(2)、电冰箱工作时伴随着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其中是在冰箱外的冷凝器进行的,是在冰箱内的蒸发皿进行的。

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设计7(精品).doc

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设计7(精品).doc

物态变化的吸热过程——蒸发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该节内容为卢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放热和吸热过程,蒸发是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是解释许多现象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

学生对于蒸发现象很熟悉,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蒸发快慢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蒸发吸热才能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这两点知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不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现象。

做好实验,使学生对蒸发吸热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解释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不要想当然地回答问题。

例如回答扇扇子会感到凉快,不要因为一说凉快就认为是扇扇子能降温,而要运用蒸发吸热降温来解释。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2.知道蒸发吸热利用蒸发降温;3.会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说设计理念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沪科版初三第一章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沪科版初三第一章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教学目标】掌握物体熔化与热量的关系;汽化与热量的关系,升华与热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态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难点:判断物态变化是放热还是吸热。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在加热冰的时候发现冰慢慢的熔化,但是当我们停止加热的时候就发现熔化停止,这是因为什么?(二)基础知识1.熔化与吸热:叫熔化,是一个过程。

2.汽化与吸热:叫汽化,汽化是一个过程。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过程。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只是在才能发生,但是蒸发在下能发生。

4.升华与吸热:叫升华,升华是一个过程。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三)例题练习考点一:沸腾和蒸发例一.说出沸腾和蒸发的不同之处。

(四)课后作业1、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放热B.汽化吸热C.升华吸热D.熔化吸热2、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3、经过115.5小时的太空飞行,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草原。

该飞船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

这种材料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材料坚硬,不怕热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C.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4、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5、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A.液化吸收热量B.汽化吸收热量C液化放出热量D.汽化放出热量6、水沸腾时,我们需给它加热,可见沸腾吸热;但水蒸发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它"加热",为什么还说蒸发吸热呢?7、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生产中用"干冰"防止食物变质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汗"C.烧开水的壶中冒的"白气" D、冰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矮7、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等自然现象都属于现象,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

3676.沪科版物理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沪科版九年级教案

3676.沪科版物理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沪科版九年级教案

§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过程和方法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重难点】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教具】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教材分析】教材在解释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

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就已通过“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

所以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征作推论。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当然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征,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

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

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强的时候物体呈固态,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的时候,物质呈液态,当分子间作用力更弱时,物质呈气态。

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一、熔化与吸热:1、实验探究――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演示实验: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黑板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学生:讨论曲线的物理意义。

不加热,观察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讲述:熔化过程从分子动力论的观点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2、晶体熔化微观解释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渐加剧,温度越高振动越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呈现流动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第2课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升华与吸热”部分】(1)液体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时物质变成气态,当固体物质的分子直接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时,那么物质将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2)仔细阅读课本图11-21“干冰升华产生的舞台效果”,思考:①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②你看到的物质是什么?③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④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展示交流:(小组讨论后展示小组见解并提出质疑,由其他同学或教师点拨得出共识。

)请你探究:迷你实验室“碘的升华”实验1.按照课本图11-22装配实验器材。

(注意:碘的量要适当的少些,研成粉末)2.微微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停止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交流:1.讨论后得出共识:物质升华的过程需要2.物质升华的过程是吸热的,升华的过程中吸热的这一特点在生产好生活中有要的应用。

(1)人工降雨观察课本图11-23,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种物质容易发生升华现象。

请你练习:1.如图,是北极地区一座冰山。

近年来该冰山的体积在不断的变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因为冰的熔化需要2.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冷的衣服会变干B.“干冰升华产生的舞台效果”实验中看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久了变小了3.(四川).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佛山)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学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教材分析1.课程理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注重“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转化”,注意“学科渗透”,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育之中。

2.内容标准(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3.重点难点认识并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是吸热过程,尝试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难点比较集中:绘制并理解温度-时间图像、吸热的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这些物态变化现象。

二、教法设计1.课型课时实验探究,两课时。

2.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1.探究点拨做好课本图10-15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建议将海波、石蜡装入试管中隔水加热,并注意调节酒精灯火焰,以免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过短,难以找出熔化过程中的规律。

实验中必须用搅动器不停地搅动被加热的海波、石蜡。

教材要求观察不加热时,熔化停止的现象,这给记录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带来了困难。

建议2.技巧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绘制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图像中各个点及每个线段的意义,加深对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的感受。

这是学生第一次3.活动建议注现实生活,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精神。

四、教案参考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是吸热过程;(2)学习绘制物理图像的方法,理解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3)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尝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熔化、汽化和升华现象。

重点难点做好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认识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的吸热特点是本节重点;绘制熔化图像、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宏观热现象、理解有关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停止加热,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碘。(凝华)
(2)升华与吸热
(3)升华吸热的应用:
人工降雨的过程
教后反思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学 活 动
估时
调整意见


回 顾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是什么状态?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液体汽化的条件是什么?
3、熔化和汽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1.冰、雾、霜的形成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3min
教具
烧杯2个、海波、蜡、酒精、温度计2只、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锥形瓶、玻璃片、碘
教法
学法
实验探究、练习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熔化与吸热
(1)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熔化吸热
(2)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异同
二、汽化与吸热:
蒸发
沸腾
三、升华与吸热
(1)实验:
现象:加热时,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升华)
(2)交流与讨论:
a、温度计示数的比较P10图11-21;b、冰会蒸发吗?
(3)练习: 课后1、2
9min
升华与吸热
3、升华与吸热
(1)实验:碘的升华与凝华P11图11-23,学生观察
现象:加热时,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碘。(凝华)
(2)讲解:升华与吸热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主备人:武卫锋编号:
课题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时
总 1 课时
课型:新授
调整意见
第 1 课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精品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精品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的过程叫汽化。(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放热)
生活中的例子:地面上的水 变干,水沸腾(汽化)。冬天口 中呼出的白气,雾、露的形成。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 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 态的过程叫凝固。 (放热)
生活中的例子:冰化成水 ,糖放久了会变软。水结冰, 蜡油凝固。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 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生活中的例子:碘、干冰
升华,灯丝变细。(升华)霜、
雪、冰花的形成,灯泡内壁变
黑(凝华)
总结:六个三
1.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 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农彦说:“霜前 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 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为什么烧水时离壶口 近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
再见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1_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1_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掌握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实行初步解释。

学习方法:自学探究讨论归纳学习过程:【定向诱导】天气炎热,当我们在地上洒些水,就会感觉凉爽。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理解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实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自学探究】一、阅读课本P9—P11内容,并完成以下填空:(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有:①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分子间存有________;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

④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

(一) 熔化与吸热1、___ __、___ ___和______统称为物态。

通常把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三态是会转化的。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像冰这样的晶体当温度加热到__ ____时开始熔化,当假如此时停止加热,冰还会继续熔化吗?___ ___。

这是为什么呢?3、用分子动理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为什么晶体熔化必须加热,但温度却不变?4、比较冰的熔化情况,在课本坐标纸上,分别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大致曲线。

5、实验探究结论:熔化为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______;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也需要吸热但同时温度会______。

(二)汽化与吸热6、当液体加热到沸点时,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所以沸腾过程必须继续______,______停止沸腾就会停止。

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并不会升高,所加的热,用来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______。

7、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得到充足的______而脱离周围液体分子的引力,飞向空中变为气态,这种汽化方式叫做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1.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题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 说明了什么?
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教师补充完善。
三、升华与吸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升华。
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讲述: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演示图10-23所示的实验。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通过对奈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 学
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




引入新课:
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二、汽化与吸热
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后,作出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学法指导1、从课本图10-15的分子运动模型,你能说出熔化时,分子状态的变化吗?2、怎样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1和图2,一个为晶体海波的熔化图像,另一个为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像,则图为海波熔化图像,图为石蜡熔化图像。

以图3为例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1)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AB线段:代表物质外于固体吸热升温的阶段。

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

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

(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

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交图像上AB线段,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P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的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3)从图像上怎样判定晶体的熔点?图像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可以以B点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在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从图3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请同学们思考,石蜡熔化图像情况又如何呢?3、为什么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呢?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有哪些?6、怎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现象?7、升华现象有哪些具体应用?释疑解难1、晶体熔化时,分子状态会发生变化吗?固体晶体吸热熔化时,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就像“热锅中的蚂蚁”一样,有规律的排列被打乱。

2、液体加热时,分子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液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小,更多分子挣脱周围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自由飞出,脱离了“集体”。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案鹤上中学田宇片段教学设计:探究蒸发过程一、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你们观察过晒衣服和烧开水吗?结合前面研究水沸腾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请描述一下这两种现象发生的情景。

学生交流开始交流两种现象发生的情景,讨论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汽化现象发生的条件、发生的位置及剧烈程度的不同。

晒衣服时我们很难直接看到蒸发,只能凭衣服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水烧开时,我们看到水中和水面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冬天和夏天衣服都可以晒干,只是快慢不同而已;烧开水要烧到沸点才沸腾……(点评: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看屏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利用桌上的器材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试验:实验1:同学们每人往手臂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皮肤吹一口气,又有什么感觉呢?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的感觉,再吹一口气,皮肤上感觉。

思考: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使皮肤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更凉些。

实验2:拿相同两支温度计,先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棉花,用酒精淋湿,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现象:包上棉花的那支温度计液柱。

温度降低。

思考: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使温度计液柱。

(点评:在新课标中提到“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以上实验1、2学生在利用桌上的器材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是液体表面的温度、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四、自我挑战1、如图: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的原因是什么?2、如图:生活中使洗过的衣服干的更快一些应采取哪些措施?(点评:这个环节考察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态变化吸热过程学案

物态变化吸热过程学案

物态变化吸热过程学案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前回顾1.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与两大类,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内部的原子排列无规则。

在冰.海波.玻璃.塑料中属于晶体是。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

当温度升高到0℃时,水吸热从态变为态。

3.冰熔化的条件是:达和。

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和。

4.若将从冰箱内拿出的冰块放在水壶中加热,我们会发现冰熔化成,再继续加热,又变成;此时在水壶嘴上方放一把勺子,发现又变成了水:若再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水又变成。

5.水的态是霜,水的态是露,水的态是雾,水的态是雪。

★ 知识要点一.物态与物态变化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物态。

2.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吸热过程(一)熔化与吸热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2.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3.晶体熔化:在达到熔点时,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在熔化过程中。

4.非晶体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 5.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且继续。

6.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晶体被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束缚减弱至能自由“游动”即成为液体,这就是__________过程。

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所以不能使温度_________。

所以熔化是__________(“吸热”/“放热”)过程。

例: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及状态由下列表格作出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坐标图并指出每一线段的状态(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海波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由图可知:海波是,而石蜡是。

1(二)汽化与吸热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

2.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3.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课前知识准备
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还要继续。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还要继续。

答案:1.不变;加热2.不变;加热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熔化与吸热
【思考】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但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

答案:吸热;不变
【想一想】0℃的冰在温度为0℃的房间中,冰会熔化吗?
【点拨】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吸热。

冰的温度和房间的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无法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

【想一想】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为什么不升高?
【点拨】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渐加剧,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至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运动,呈现流动性,这时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分子运动加剧,所以不能使温度升高。

【明确】
知识点2:汽化与吸热
【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时温度和现象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致冷作用
蒸发
汽化
吸热
任何温度,无气泡
表面
平和缓慢

沸腾
汽化
吸热
达到沸点,有气泡
表面和内部
剧烈

【思考】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要达到,二要继续。

答案:沸点;吸热【想一想】为什么沸腾过程中必须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点拨】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

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外界必须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

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

【明确】液体表面流动的越快蒸发越快;液体的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越大蒸发越快。

答案:气流;温度;表面积
【想一想】怎样让湿衣服尽快地晒干?
【点拨】将衣服展开,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将衣服放在阳光里晒,升高温度加快蒸发;将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蒸发。

【辨析】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有湿棉花。

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点拨】包有湿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

这是因为湿棉花中的水蒸发时,水分子会从周围吸收热量,使自身能量增加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所以蒸发时会导致周围环境或液体本身温度下降,蒸发有致冷作用。

知识点3:升华与吸热
【思考】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

固体分子从外界吸收热量后,才能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飞出,变成气体,所以升华也是过程。

答案:升华;吸热
【想一想】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点拨】冰升华为水蒸气。

【思考】人工降雨
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带入冷空气层,干冰很快,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

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而形成雨。

答案:升华;熔化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分析图像
【例1】(2005北海)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解析:该熔化图像中间段呈水平状态,表明该物质是晶体,图像水平段对应的纵坐标80℃是晶体的熔点。

水平段起点和终点的横坐标是熔化开始和结束时刻,两者之差即为熔化持续时间。

答案:80℃;15;吸
类型之二:利用汽化吸热致冷
【例2】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熔化吸热
解析:氯乙烷是液态,它沸点很低,只有13.1℃,极易汽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从而失去痛觉。

变式题: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答案: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人体温度。

类型之三:利用升华吸热致冷
【例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
解析:干冰的凝固点在-78℃左右,手接触到干冰会冻伤。

在常温度下极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达到很好的致冷的效果。

答案:C
类型之四:综合应用创新
【例4】经过115.5小时的太空飞行,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草原。

该飞船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

这种材料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坚硬,不怕热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解析:飞船在大气中高速运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使飞船表面的温度很高。

很可能将飞船内部的仪器损坏甚至烧毁飞船,飞船表面所涂的材料与空气摩擦后升温熔化,并迅速汽化,在熔化和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使飞船温度不会太高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答案:C
四、当堂检测反馈
1.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现象。

答案:升华
2.夏天吹电风扇时人感到凉爽,这是由于( )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高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汗液蒸发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下降
D.风把人体的温度吹到了空气中
答案:C
3.把盛有冰和水混合物的盆拿到20℃的房间里,在冰熔化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答案:D
4.下列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装香水的瓶子要加盖
B.用保鲜膜包住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中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以节约水资源
5.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答案:当A中水的温度上升时,由于高于B容器中水的温度,B中的水从A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lOO℃,B中水的温度也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A、B之间没有温度差,B中的水不能再从A中的水吸热了(这是B容器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液体沸腾不仅仅要求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求继续供热,由于B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五、资料链接
奇妙的“干冰”
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曾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几名地质勘探员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勘探油矿,钻到很深的地方.突然,地下冲出一股气体,顿时管子口喷出了一大堆白色的雪花.好奇的队员们上去滚雪球,结果,手上都变黑了,甚至起了泡。

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干冰”。

干冰不是水凝结成的冰,而是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中。

再加压力,就变成水一样的液体,如果温度更低一些,就变成白色的固体,像冰一样,千万不能用手去拿,因为它的温度低到一78.5℃,会把手冻伤。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冰”还是良好的保鲜剂.鱼、肉和其他易腐烂的食物装船运送几千里远,可用“干冰”保鲜这些食品.鸡蛋用“干冰”冷冻保鲜几乎是无限期的。

有趣的是,干冰急剧升华时,会使周围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在舞台上为了造成云雾缭绕的景象,就是请干冰“帮忙”完成的.
在合适的情况下,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呢!
摘自《中华一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