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第三讲——景物形象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表述方式: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题型一 画面描述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考卷
题干示例
2019·天津卷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8·天津卷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7·天津卷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画面描述“两步骤”
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2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 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2.(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 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 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 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
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
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
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 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明确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 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 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 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 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 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 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 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 清冷孤寂的意境。
练习3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形象鉴赏
· 景
景象即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 的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景象常常 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 法。 •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 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 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 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诗歌常见的意境术语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幽深、 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清新、 朦胧、恬淡 明丽——恢弘、清远、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瑰丽、闲适 清冷——冷森、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凄怆、寂寥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 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 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 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 啸。 •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 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 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七:“大漠孤烟直,长 雄浑壮阔 河落日圆”表现出 _______的意境
•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幽清明净 流”构成了_________的意 境。
基本题型是: 1、指认意象; 2、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 4、欣赏画面美。 鉴赏形象综合题,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 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 答题步骤为: • 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描写了……意象。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描述时,语言力求优美。 • 二、这些景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切忌空 洞。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拓展延伸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一、知识点讲解1、形象形象主要指诗歌所描写的人、景、物。

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2、形象的特点形象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或者说形象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一、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鸿雁、流水、梅花、红豆等。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传统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写景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②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②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苍凉悲壮明丽清新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二、关注景与情的关系。

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景物形象

.5、(2011〃烟台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
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 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 方,这里指山坞。
【注释】: 1、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2、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3、鵷鹭:古代常以鵷鹭喻百官。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词的开头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答案: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一幅热闹而又纷杂 的城郭暮春景象。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中 消退了,天气暖和起来,花影摇曳,落英缤纷, 黄莺鸟在一声紧似一声地啼唱。
鉴赏古代诗 歌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 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 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 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 考查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前者常以“描写了 什么景象”“描写了什么景象”“描写的景象 有何特点”等提问方式来呈现,后者常见的提 问方式常常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勤学常练出佳绩 】 问题1、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 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这些景物形象不仅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更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通过对诗中描绘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解读,理解诗人在描绘画面时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比喻、比拟、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理解景物的特点和作用。

不同的景物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辽阔、壮阔、宏阔等表达了广阔无垠的景象,而细腻、朦胧、缠绵等则表达了柔美细腻的景象。

理解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借助景物意象,品味意境。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通过寓“意”之“象”,将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事物,使之成为情景交融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

因此,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借助景物意象,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总之,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需要我们对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新)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新)

鉴赏景物形象的注意事项
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 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 兴手法、象征手法等)。 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 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 偶等)。 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 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 近景、形色声味等) 。
练习题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2012湖 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 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 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 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 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 (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 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 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步骤一)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步骤三)
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 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 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 民
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 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 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 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 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 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 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 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 舞等。
揭示情感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的特点。诗人在 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 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 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 眠有两个原因:一是喜欢山中夜景,前四 句描写山中月色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 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 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 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 之情。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描写了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等宜人 之景,但诗人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 哀,以闹写寂,营造出了荒凉、孤寂的意境,烘托 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 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柯子· 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 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 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5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掌握诗歌景物形象鉴赏题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什么是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 物和人文景物,指的是情中景。
2、常考题型有哪些?
(2010新课标卷)《雨雪曲》江总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2013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第三种类型: 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 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 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 情,含蓄隽永) 4.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景物形象
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1)远近结合。首句是远景,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 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次句是近景,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 叶,争着向上生长。(2)俯仰结合.首句为仰视所见到,次句为 俯视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 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3)对照 (对比)。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富 有朝气,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答出任两点即可得满分)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三——景物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形象篇之三——景物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形象篇——景物形象(学案)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答题步骤: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悟情)(一)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二)把握画面,描摹图景一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

二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一)意象作用分析意象作用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创设情境,提供背景;③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④表情达意,感发兴寄;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二)意象类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①找出相关意象;②概括意象的特征,-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③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意境类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景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

意境,就是诗(某几句诗)中所有意象的“总和”。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

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一)画面描述题1.画面描述题①第X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XXX的哪些景象?③这首诗X句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画面描述“三步骤”①概括画面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意象意境-景物形象

诗歌意象意境-景物形象

【3.规范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总+分)应抓住 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 象 定
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为笔 端,就《必然带守上了诗人的情感色 彩主观,意赋现 代 汉愿予的它“灵信用意性象,”便。成了浸透诚着





典 》

4
露诗,人也的不抒是情思往想往的不直是诚接情灌感输的,直而接流是
———
意 象
多采用言在此诚意在彼信。写景则借何景 抒情,咏物则实托物言:志,这里的所
•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的乐观旷达。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24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 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 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 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步骤一)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步骤三)
暖睡鸳鸯。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三章“景物抒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名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歌的解析,学生将领会古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庐山瀑布、钱塘湖等图片,让学生对所学诗歌的景物有直观的了解,引发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诗歌的背景、作者、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笔下的景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景物形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2. 内容:(1)诗歌背景及作者(2)景物描绘手法(3)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2.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一、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1. 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黄河”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景物,又暗示了时间、生命等深层含义。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上课3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上课3
景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
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感受高考】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 环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
清幽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 俗名利的精神境界。(3分)
情与景关系题
▪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 交融 3、以景衬情 (①.正衬: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乐情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4、以景结情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展示二 教材P118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么样 的情怀
诗中的石灰象征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清白自守的节操。 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 神,表达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和坦荡胸襟。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第三讲——景物形象一、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二、如何赏析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示例1(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设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第一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

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第三步,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案:①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

②诗人用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来描绘的。

③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示例2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设题: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三、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4、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示例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设题:“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答案:“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

“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四、方法指导景物形象题型答题模式1.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3.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是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练习(一)、人物形象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 (2008·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张镃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

从中可以看出杨伯虎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独居(节选)马戴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杂诗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游子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马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秋季里独听滴露、与僧为邻、孤寂凄苦、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游子形象。

无名氏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徘徊在暮春时节的美景中,却偏偏有家难归的内心悲苦的游子形象。

(二)、景象融情造意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都韩偓①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②终不觉,冯③无路学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

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

②《韩非子》的故事: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

③冯: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的荒凉破败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池、宫鸦犹啼。

诗歌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爱国之志。

3.(2008·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李世南①画扇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六种景物。

]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