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论文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
浅谈城市产生、发展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以盐城为例摘要要研究一个城市,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城市如何产生和发展,从时间或空间角度;然后根据发展的过程分析,得出城市发展的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盐城,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被正式定位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之一、江苏沿海新兴临港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产业北拓承接基地和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
本文章从学习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况出发,结合盐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素和发展状况,浅谈盐城城市的产生、发展过程、动力和未来趋势等等。
通过一些文献和新闻调查了解盐城的基本状况,研究盐城的发展过程,并对其提出比较浅显的见解。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焦点,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轴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要研究一个城市,首先要了解一个城市如何产生和发展,不论是从时间或空间角度来了解;其次,根据发展的过程分析、判断,总结出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有由此得出未来发展趋势。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盐城,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被正式定位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之一、江苏沿海新兴临港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产业北拓承接基地和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
作为生活20多年的城市,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这个城市的产生、发展、未来趋势,并对其提出一些比较浅显的见解。
1.3研究内容第一章,绪论。
说明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盐城的历史及产生。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盐城的历史和产生。
第三章,盐城的发展状况。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盐城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表述;第二部分阐述盐城的发展动力,分为5个小部分,分别为纺织、化工、重点企业、港口优势和旅游。
第四章,未来发展趋势。
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盐城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第二部分为新能源,阐述其发展优势;第三部分为旅游业,阐述对于盐城发展旅游业的优厚条件;第四部分为海洋经济,盐城沿海,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资源基础。
城市地理论文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地理论文题目浅析城镇化率的定位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班级地理 141班学号 20140203050107学生姓名何惠琳任课教师黄万状成绩论文完成日期:2015年10月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以定西市安定区城镇化的发展状况为例,提出了有关专家学者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观点后,简单的阐述了自己对城镇化率的定位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城镇化、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教育、水利建设正文:浅析城镇化率的定位——关于定西市安定区城镇化率的思考一、定西市安定区的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通称“陇中”。
介于东经103°52′—105°13′、北纬34°26′—35°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
定西市安定区海拔最高2100米,最低1856米,平均海拔1942米,属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量300—420毫米,蒸发量14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无霜期141天。
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寒冷,年温差大。
(二)经济发展状况定西市安定区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2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07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64.5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7亿元增长11.3%。
三次产业结构为31.0:25.6:43.4,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
(三)交通情况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
距兰州市仅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定西会完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
陇海铁路、宝兰复线312、310、212、316国道及馋柳高速、兰临高速平定、天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均途经定西。
地理小论文范文
地理小论文范文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理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城市的
形成、发展和演变。
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水文等,对城市的选址和规模有着直
接的影响。
例如,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城市的扩展和交通网络的建设,
而丰富的水资源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反,崎岖的地形和恶劣
的气候条件可能会限制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人文地理环境,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也对城市
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能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消
费市场,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不仅
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可能会对城市造成巨大的破坏,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的限制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加剧地区
发展不平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
例如,通过建设防洪设施来减少洪
水对城市的影响,或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总之,地理环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深入了解和合
理利用地理环境,城市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海南大学城市地理学论文_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城市地理学》论文题目: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关键词中小城市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摘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变的过程,我国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也不能重蹈“拉美陷阱”的覆辙,把主要精力放到大城市的发展上,而是要正确分析本国国情,立足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对国內存在的重大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由传统的农业国演变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过程。
就是变农业人口、农村人口为主体为非农业人口为主体、城镇人口为主体的过程。
一个国家城镇化的程度体现着该国家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文明演变进程中在近代的孪生骄子。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物化。
鉴于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学生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全球化背景,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变,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需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下面学生就来谈谈学生的看法。
一、优先发展中小城市,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从历史角度看,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农村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阵地,城市只是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存在,其经济功能的主导地位没有显现出来。
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仍不到20%,广大农村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80%农民仍处于靠手工劳动挣饭吃的较为原始的农业状态,同时,这时的城市大多为生产型城市,城市功能不够健全,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不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制定了“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沿海地区迅速崛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地方工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城乡界限被逐步打破。
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
审视国情,我国城市化历程可划分为以下阶段:改革开放前包括城市化起步阶段、大起大落阶段和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步发生,包括城市化恢复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7O年代以前,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并未曾正面提出“城市化”问题,有关研究也是凤毛麟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城市化才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开始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城市化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大作用。尽管30余年米,中国城市化理论和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但从世界整体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新机遇。现代科技进步和交通通信发展,为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创新提供现实可能性;新的产业革命使中国城市经济活动和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为中国特色城市化注入新的活力;改革开放30余年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加速中国特色城市化提供强大推动力。
新标志。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率在30%一70%之间为加速成长期。毋庸置疑,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成长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先决条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世界制造业中心东移、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城市群带动和辐射以及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等,都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成长的新动力,全面城市建设新时代姗姗来迟。未来20年,全面城市建设将迅速改变中国经济与人口版图,非同以往,具有全面城市转型、竞争、经营、管理和发展等五个新标志。
城市地理学论文
中原地区中小城市商业空间调研分析——以南阳市为例学生:谢鹏义摘要: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及其内在演变规律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也关系到城市商贸业繁荣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南阳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演变形态、机理进行了深刻剖析,以求更好地推动大连商贸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南阳市商业空间布局演变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然后深刻分析了南阳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总结得出了南阳市商业空间布局演变的动力机制,最后对南阳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商业空间;空间布局;南阳商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业空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外在这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较为广泛和充实,中国的许多学者也从1990年开始了对城市CBD理论以及商业设施的区位、规模、等级、结构、动力机制的研究。
但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要素时,往往更加关注产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管驰名,2004),而利用多学科理论对商业和城市空间进行的研究较少[1]。
一、南阳市商业空间布局的现状特点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重要标志,城市的商业空间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多核单中心商业空间形态根据中心地理论以及商圈理论,某一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项目的商品销售活动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即一个购物中心或商业地产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有效空间范围[7]。
根据南阳市一级商业中心以及部分次级商业中心的分布和服务范围,可以看出南阳市业网点呈现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圈层结构分布,南阳市呈现多核单中心的商业空间形态。
南阳市是典型的网格式空间布局,正南北朝向的人民路、工业路,东西朝向的新华路、中州路形成了城市的核心区域,从地图上的四条路可以看出目前南阳市核心商业街共同构成了一个围合状的网格。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范本模板】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较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放过热,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城镇贫困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不断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协调区域间的发展;解决城市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
关键词:城市化面临问题措施“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1.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得到了许多好处:经济成果喜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避免不了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中,许多问题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显现出来了.1。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发过热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http:///view/7ccebcd658f5f61fb7366630.html?edu_search=true)图1城市化质量较差,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大城市在城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中小城市所占比重较大,难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及要求。
有关城市地理学的论文三篇
有关城市地理学的论文三篇城市地理学论文篇一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的科学,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已经走过了开门立户的最艰难岁月,展望未来,城市地理学在知道城市建设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城市化;学科进展一.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的奴隶社会时代的早期作品,如《诗经》、《管子》、《尚书》、《周礼》等,就是记录地理知识的典籍。
封建时代的历史记录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许多编年史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城市的描述,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等,也都主要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水,内容浩繁如烟海,也很难被称为城市地理书。
解放前,在我国地理研究中,城市地理领域是空白的。
解放后,我们在苏联的地理工作者帮助下进行了少量的研究,主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服务。
城市地理仍是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8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市规划动作受到重视和城市的普遍快速开展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进入历史上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在80年代,出版了大量论著。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一)领域的研究日益拓宽,研究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宏观和中观领域,如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系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化宏观和中观的同时,微观的研究开始增加,城市交通、环境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走入城市地理学的视野。
数学方法逐渐被引进城市地理研究,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研究水平也大幅提升。
(二)关注重点研究课题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地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非常接近;另一方面,规划领导部门认识到,地理工作者参加编制城市规划工作的必要性?。
城市地理的论文题目
城市地理的论文题目城市地理的发展与影响城市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空间分布、城市发展过程以及城市与社会、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地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城市地理的发展与影响展开论述,从历史演变、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城市地理的发展与影响与人类历史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聚集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聚落,实现社会分工与经济交流。
从古代的古巴比伦、古希腊城邦,到现代的巴黎、纽约,城市地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变至今。
二、人口增长城市地理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普遍。
城市成为了人们就业、生活的重要场所。
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分布对城市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城市的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动等都是城市地理发展与影响的重要方面。
三、经济发展城市地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资源、资本和人才的聚集。
城市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以及交通网络等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的城市由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特色和竞争优势。
城市地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四、环境问题城市地理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城市污染、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等成为城市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地理的研究有助于找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地理的发展与影响多方位、多角度。
通过对历史演变、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地理的本质。
未来,城市地理将继续发展,为我们认识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地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专业课论文:城市地理论文
如何看待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xxx班姓名学号)从简单的意义上来说,城市地下水体包含了自然蕴藏的地下水以及人为产生的污水及生活用水。
而本文只讨论人类活动产生的、进入到地表以下的生活废水、污水的处理系统,在城市规划中所应占有的地位以及所能产生的作用。
首先谈谈我学习本专业课前后的感触。
在学习城市地理学这门专业课之前,我对城市地理的感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从前从书本上学到的,城市规划与布局,在交通布局上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国北京、西安这两座城市,它们在从前的方格网状布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环状、放射状的交通线路,在方便城市沟通的基础上也将城市划分为更为精致的布局,在这一方面,我很感叹城市规划与建造师们的才华。
其实,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他就曾下令在国城修筑驰道,这种驰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道或者高速公路。
在当时,这种交通规划大大方便了城中交通,划分了交通方式,甚至在防卫攻守上起到了意外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源于我自身对城市设计与规划成果的切身体会。
出门求学三年,最常跑的三座城市,宜昌,武汉,黄石。
这三者之中,宜昌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规划思维和功能性与其他二者大有不同。
武汉与黄石相近,都有大型政划分区,都有主导重工业原料,都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
但二者实力悬殊,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获取、运用信息的速度和能力不同。
武汉比于黄石的壮大显而易见,但是,相对于武汉的拥挤混乱,我想大多数乐于安逸的人还是会更愿意在黄石买房。
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也是我将分析到的,武汉的城市下水道系统真的是负荷过重。
每年的这个季节,武汉武昌区的高等学府,无一不在水中浸泡,不是浅浅的淹没,而是彻底的浸泡。
马路上无论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或者行人的腿,都在暴雨里举步维艰。
因此网友们也常常戏谑道“来武汉吧,我请你看海”,武汉甚至还有了“东方威尼斯”的说法。
由此可见,一座城市在面临自然灾害的考验是所表现出的坚强程度是它规划失败或成功的读数。
城市地理学论文
城市地理学论文舞阳坝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分析恩施市中心城区班级:学号:姓名:—舞阳坝地区城市化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本论文重点讲述恩施市中心城区-舞阳坝片区的城市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大量资料进行引证论述。
通过从大到小、从上到下的层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首先是对区位所处城市的一个简单分析,包括现有资源、环境、根底设施、城市化情况等进行收集分析,对城市开展进行一个系统的swot分析。
其次对舞阳坝片区的现状的分析,包括资源、人口、建筑、商业概况、交通等进行整理分析。
最后找出片区城市化程度、开展的优势、缺乏、存在的问题等。
为恩施市舞阳坝片区及更大范围的开展提供有用的结论。
正文:恩施州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市恩施自治州中部,属云贵高原的东延局部,地近四川台地边缘,处于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末端。
东与建始、鹤峰交界,西与利川、咸丰毗邻,南与宣恩相交;北与重庆奉节县接壤,辖区内东西相距86.5千米,南北长90.2千米。
恩施市属于典型的西南卡斯特地貌城市,城市沿清江两侧开展,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俗、地域特色。
现状资料自然资源:水文、地貌地形、气候、资源:清江河横穿恩施整个市区,典型卡斯特地貌,全年降雨丰富,气候温润宜人。
土地资源: 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
据国土局资料,全市耕地总面积88600.45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22.3%,人均耕地为11.1亩,其中根本农田保护面积50345.59公顷,保护率达56.82%.矿产资源 : 恩施位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符合的部位,地层尚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较丰富,种类较多。
全市有39种矿产,103个矿区、点。
已探明具D级储量以上矿产9种,产地15处。
其中熔剂用石灰岩、熔剂用白云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等五种矿产,居鄂西自治州第一位。
正在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黄铁矿、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等四种。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98.2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6.93%,其中有森林面积279.68万亩。
关于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作文
关于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作文As I walk down the streets of the bustling city, I am struck by the diverse and ever-changing cityscape before me. 随着我走在这座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上,我被面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所震撼。
The city's geography boasts a mix of towering skyscrapers, historic landmarks, bustling streets, and peaceful green spaces. 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拥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历史地标、繁华的街道和宁静的绿色空间。
The skyline is dominated by modern architectural marvels, reflectiveof the city's rapi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城市的天际线被现代建筑奇迹所主宰,反映了城市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特点。
However, amidst the urban sprawl, pockets of nature can still be found, providing a much-needed respite from the concrete jungle. 然而,在城市繁华之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自然的角落,为人们提供了逃离混凝土丛林的所需休憩。
From lush parks to tranquil rivers, the city's geography offers a diverse range of landscapes for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o explore andenjoy. 从郁郁葱葱的公园到宁静的河流,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景观,可以探索和享受。
关于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作文
关于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作文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形态,是地球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组成的地形特征的总和。
城市地貌是指城市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组成的地表景观,是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特征、地质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进行探讨。
一、地形特征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首先受地形特征的影响。
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平缓或陡峭等形态特征。
在城市地貌中,地形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布局和建设方式。
对于地势平坦的城市来说,容易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但也容易造成水体积聚和排水不畅的问题。
对于地势陡峭的城市来说,地形的高差增加了城市的观赏性和景观价值,但也增加了规划和建设的难度。
地形特征还影响着城市交通、建筑物结构、市民生活等方面。
因此,合理利用地形特征,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特征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地质构造和岩石特征。
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城市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质特征还影响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土壤肥力等方面,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建设和规划要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做好地质调查和灾害防治工作。
三、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是指城市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水文地貌和水文环境等方面。
水文特征对城市地貌的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水文特征,可以开展灌溉农业、发展水产养殖、建设水电站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城市地质环境的恶化和水资源的污染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水文特征,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城市部分若干问题探讨_地理论文
城市、镇、城镇、乡镇高中地理下册(必修)课本(1995年第4版,以下简称“课本”)160页谈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70页提到我国城市、镇的数目,并指出,“这些城镇……”。
172页谈到“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包括“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城镇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人类居住地。
目前还难以找到符合各学科、世界各地和各不同时代的城镇的定义。
一般说来,城镇聚居的人口数量多,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有街道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世界各国划分城镇和乡村的标准很不一致,最常见的是按集聚人口规模划分城镇和乡村。
多数国家以100人~10000人为城镇人口最低界线。
有些国家还采用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行政地位等级高低等作为划分城乡的参考指标。
我国现行的建制镇标准是1984年规定的。
县政府驻地和有2000以上非农业人口聚居的乡政府驻地可以建镇,实际上,现在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986年,民政部调整了设市标准,规定以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作为设市标准,同时增加了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的指标。
严格地说,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
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但在很多不严密的情况下,城市常作为城镇居民点的总称。
“乡镇”中的“镇”,是指建制镇,“乡”不够建制镇条件。
乡行政中心多数具有层次较低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联系着周围一定范围的乡村,习惯上称为集镇,是介于乡村和城镇间的过渡型居民点,属乡村居民点。
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城市化(城镇化)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
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难给城市化下个各学科都接受的定义。
课本也没下定义,只指出这一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变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也有多种,但能被各家接受的是指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易得、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中学地理论文范文
中学地理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效应尤为突出。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比周边郊区明显偏高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城市的气候环境,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城市建筑密集,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和沥青等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它们在白天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晚上释放热量,导致城市中心区域气温升高。
其次,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缺乏足够的植被来调节气温和净化空气。
此外,城市交通繁忙,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
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增加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地来吸收热量和净化空气。
二是改善城市建筑的热性能,采用节能材料和设计,减少建筑物的热吸收和热辐射。
三是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
四是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
总之,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探讨
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探讨地理研究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及其现象的学科,它关注于环境、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分享一篇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引言地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地理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城市扩张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垦,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城市中的交通、建筑和人口密集等问题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压力。
三、解决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的方法为了应对城市扩张带来的自然资源问题,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其次,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监管,减少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此外,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分析:中国城市扩张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某一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策略。
五、结论本论文通过分享地理研究的范文,探讨了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并以中国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希望本研究能为未来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0).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Impact on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 of Geography, 25(3), 56-67.2. Wang, L., & Li, H. (2015).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Urb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City X in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0(2), 78-85.3. Zhang, Y., et al. (201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 Review of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Geographical Research, 65(4), 102-113.这篇论文范文以地理研究中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为主题,通过阐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进行案例分析的方式,全面探讨了该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班级:11城规2班
学号:N3110810217 姓名:韦重似
关于北海市城镇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
趋势预测、城镇体系规划
摘要:北海市目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并拥有极好的区位,北海已成为我国北部湾沿岸地区城市人口最多、建成区规模最大、基础设施相对齐全、产业基础最好的首位城市。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发展体系发展新格局
北海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是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和门户,其开放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商业文化积淀。
北海市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口岸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海市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的比较之中属略偏后的水平,但其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潜力巨大。
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在北部湾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
北海市处于西南出海交通要道,加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从而变成投资热点,从一个地方发展题材,变成国家发展战略。
未来的北部湾经济区活力十足。
从发展阶段看,北海市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是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积聚的特征非常明显。
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在产业、空间、人口方面积聚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城镇,产业、人口在空间上的积聚趋势远大于离散。
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北海市产业发展层级较低,城市的服务水平还比较落后,辐射能力还十分有限。
新总体规划的公布,让北海市民对未来充满憧憬。
据介绍,新《规划》期限为2008—2025年。
分近期、远期规划,同时提出远景发展设想。
规划近期至2015年;远期规划到2025年;规划远景是对2025年之后50年的发展展望。
新《规划》将北海的城市性质定位于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为主的港口城市。
北海将努力建设国际北海、海洋北海、休闲北海、宜居北海,成为国际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面向东盟的合作开放示范区、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的经济繁荣和品质高尚的区域性国际滨海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开放合作明显扩
大,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发展策略是坚持产业强市、科技兴市、路游旺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空间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人工化、城镇化进程,积极构建“一带两湾”城市发展新格局。
在城市人口方面,北海的近期(2015年)规划为105万人,远期(2025年)规划为175万人。
随着北海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集聚,区域内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
城镇职能是指某城镇在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镇职能结构分析主要是明确各城镇、区域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突出比较优势最终实现城镇体系内的合理分工。
在中心城用地规模方面,规划近期(2015年),中心城设用地为137.334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的建设用地为105.489平方公里,铁山港区不含填海及镇区的建设用地为31.84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30.8平方米。
城市总建设用地规模为158.242平方公里(含填海用地和规划建成区内镇区用地,其中,填海用地规模为18.097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内用地为2.811平方公里)。
规划远期(2025年),中心城建设用地为209.84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的建设用地为160.368平方公里,铁山港区不含填海及镇区的建设用地为49.47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19.9平方米。
城市总建设用地规模为282.937平方公里(含填海用地和规划建成区内镇区用地,其中填海用地规模为49.80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镇区用地为23.287平方公里)。
新《规划》对城市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未来,北海将形成“一城两区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指中心城。
即新《规划》的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包括两区。
“两区”指主城区和铁山港区,由北铁一级公路联结,两区之间及周边设置一生态保护林带为主。
主城区建设成为新型技术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市服务及旅游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核心城区。
铁山港区以能源、化工等为重点产业,建成大型临港工业基地。
“八组团”指主城区内的老城区主团、海湾新城组团、高德组团、铁路南组团、大冠沙新区组团、竹林组团以及铁山港区的铁山港东组团和铁山港西组团。
“北海的未来,在我们的心里更具体了,我们队未来更有信心了。
”新总规的出台,不仅受到了北海市民的关注,也得到了众多外来投资者的热捧。
他们表示:“相信北海的将来一定更繁荣、更美丽、更舒适!”
参考资料:
/
/schhp?hl=zh-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