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理解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将问题探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影视频、图片,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在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统一的措施的基础上,与秦朝时期进行对比,达到掌握此目的。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解释:通过名词解释,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及措施。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汉武帝为维护大一统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责任。
唯物史观:通过探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学会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汉武帝。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和教师讲解,理解汉武帝采取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原因;目标2: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多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目标3:结合所学,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汉武帝,认识到重要历史人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播放教学视频:《汉武大帝》王夫人和田蚡吐槽诸侯这是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片段,剧中提到汉景帝时期吴王富的流油。
田蚡说,论感情,吴王是汉景帝的仇人,削藩是好事也是坏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走入汉武帝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中,探寻答案。
教师讲解课题中“大一统”的概念:中央加强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活动1:结合下面材料和课本57页内容,分析汉初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PPT呈现)汉初形势图、汉初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金缕玉衣生:以上材料反映出汉初诸侯国实力强大,超过中央,威胁中央统治师:除了诸侯国实力强大外,地方上的豪强也并不安分,他们横行乡里,甚至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些状况导致社会秩序出现混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措施。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即位后的形势,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意义;2.掌握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具体措施;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汉武帝时期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以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具体措施,并能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根据学生对汉武帝之前汉高祖、汉惠帝的了解,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治国方式和时期背景进行预测。
2.新课讲授(25分钟)a.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包括推行中央集权、进行战争征服、发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措施和成就。
b.重点讲解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宽东大而制西阻,用智而力,尊文而贵武”。
解释该理念的含义以及为何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至关重要。
c.详细介绍汉武帝的重要措施:废除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官制、推动农业发展、加强军队建设等。
3.讨论与思考(20分钟)a.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b.思考:让学生思考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措施是否可行,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4.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明天的学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为明天的讨论做准备。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10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回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学生之前的回答,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汉武帝的治国理念。
2.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
指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为什么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在当时会取得成功,以及对后来的影响是怎样的。
3.展示与展示(25分钟)让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推广儒家思想、开辟丝绸之路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武帝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发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其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策略。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以便于生动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教材: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相关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与汉武帝时期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以便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详细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策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开辟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理解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有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难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在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儒家思想在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开辟丝绸之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举措。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和意义。
3.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原因和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上面是汉武帝的画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看到的画像,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传授(15分钟)1.老师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背景,并让学生回顾一下刘邦建立大汉江山的过程。
2.老师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包括内政、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举措。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3.在讲解过程中,老师适时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讨论与活动(3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个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并撰写相关材料。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老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原因和成就,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多重原因和复杂性。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老师布置小组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背景类似的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因果关系。
2.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3.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老师评价并点评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展示。
五、作业和反思(5分钟)1.布置反思作业: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体会和问题。
2.学生完成反思作业并交给教师。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措施和影响。
2.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手段,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2.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内容;2.资料:收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汉武帝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汉武帝的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理解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关于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资料。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历史资料和插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为什么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儒家思想等,并通过插图和文字详细解释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对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措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PPT课件。
3.案例材料:收集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形象特征。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汉武帝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师提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史料和知识点,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2.难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文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汉朝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等。
进而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政治方面,如设立郡国、推行推恩令等;经济方面,如盐铁官营、统一货币等;文化方面,如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篇1【教学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封国(或诸侯、王国;或王国问题)势力过于强大;(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
2.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政策,理解其对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朝和汉朝的基本情况,也知道了汉朝是在秦朝之后的一个朝代。
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汉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 汉武帝的背景和地位
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并使汉朝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改革官制和加强皇权,使中央政府更加强大。
其次,他通过派遣使者出使各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他还实行了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物价,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
同时,他通过实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等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最后,他通过征书藏书等措施,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
3.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汉武帝的措施对汉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中央集权政策加强了政府的权力,使国家更加稳定。
同时,他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他的文化控制政策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三、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汉武帝巩固了汉朝的统治,使汉朝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
同时,他的措施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相关历史记载,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能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并能借古鉴今,结合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三、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视频片段,指出汉武帝,刘彻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他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大一统时代讲授新课:分析课题1、简介汉武帝(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称帝,在位54年。
一生文治武功,对内平息叛乱,对外北击匈奴,首开丝绸之路,在他的统治之下迎来了西汉最鼎盛的一段时间,他使汉朝的威名远播海外,名留青史!)2、解释“大一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教师:作为一国之君,汉武帝也有好多烦恼,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给出的材料分析汉武帝的烦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烦恼一: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吵得皇帝心神不宁啊!烦恼二:展示材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诸侯王拥有重兵,在管辖的地盘内自行任免官吏、征收赋税、铸造钱币等。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烦恼三:展示材料一: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烦恼四:“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难点:“推恩令”的含义及其作用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汉武大帝》主题曲正如视频中出现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那么这个历史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来解读这位历史人物。
(二)、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资料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他们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资料三: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资料四:诸侯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这两股势力导致生活秩序混乱。
政治: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55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2~3题。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022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目标】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3.认识到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崇儒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此时的刘彻刚满16岁。
他就是汉武帝,从此,这位为中华汉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天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位长达54年。
今天让我们走近汉武帝,领略他的雄才大略。
二、新课讲授(一)“推恩令”的实施1.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诸侯王和豪强地主)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
2.结合《西汉前期形势图》,让学生分析西汉前期诸侯的发展情况,初步了解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说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困惑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
材料二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学生结合材料归纳: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那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播放视频:推恩令)学生结合视频归纳“推恩令”的内容。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推恩令就是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史实,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帝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武帝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分析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史料:收集相关史料,用于辅助教学。
4.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汉武帝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汉武帝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地位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措施对于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焦作市龙翔学校牛艳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汉武帝凭借其高明的治国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的目的及作用,培养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汉武帝作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宽阔胸襟;培养实事求是、是非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这样的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第一篇章武帝登基,喜忧参半展示:武帝之喜:“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史记•平准书》教师:材料说明汉武帝继位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学生:经济富裕。
教师: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师:汉武帝是一个幸运的继承者。
他的祖辈六十多年来励精图治,交给他一个繁荣富裕的国家。
经济上的富裕为汉武帝实施政治抱负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但是汉武帝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国家并没有看上去那样稳固,繁荣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汉武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距离他们生活较远,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统一和繁荣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教材:准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汉武帝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让学生对汉武帝的功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学科知识综述: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民国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史学界一直对“大一统”这一历史现象持关注态度,尤其是当代史学界,吕思勉《秦汉史》、钱穆《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安作璋《秦汉史》、田余庆《秦汉史》、林剑鸣《秦汉史》,大家著作可谓“百花齐放”,他们都希望从逝去二千余年的秦汉帝国的历史活动中,追寻仍存活于中国文化中的中华大一统的价值理念,是如何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艰辛跋涉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积淀和付诸实践的。
这是一种既饱含历史文化情感,又蕴涵历史文化理性的双重探索,同时也承载着21世纪中国人的历史情怀、文化担当和对当今现实世界的深层思考。
“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因暴政二世而亡,群雄并起,中国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汉高祖刘邦结束了乱世,连接起秦与汉的断层。
他不仅使天下初定,而且开始总结秦亡教训,寻找合适的统治方略,吕后、文帝、景帝虽基本延续了汉初制度,但也不乏制度突破之举。
而真正开拓出一片新气象的是他们的后继者——汉武帝刘彻,他“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功业赫赫。
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和毅然改弦更张的魄力在行政、治国指导思想、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自秦朝以来开创的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的体现,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国的疆域版图,于此时基本奠定,并始创了一些延续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等。
因此,史学界把秦汉时期视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其对后世之影响至深。
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显而易见,秦皇汉武功不可没。
二、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1、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2、单元解读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选自于部编2016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也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秦是短暂而又建功立业较多的朝代。
西汉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继秦统一中国,开创大一统之局面,并将这种局面发扬光大。
在西汉历史上,除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外,最大功绩者非汉武帝莫属,他采取的各项治国措施,内求发展外求壮大,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对国家的管理较以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
正是由于其统治措施的延续性与创造性,也就使得西汉从此进入鼎盛时期,闻名于当世。
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方略,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初步基础。
当然这些成就不仅与武帝自身的文治武功相关,也与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历史背景相关。
正是因为这些才成就了汉武帝与他所在时代的辉煌。
3、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三个板块。
这三大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策措施。
三、学情和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性思维敏捷,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又感到陌生和困惑。
其主要原因是,古代历史久远,充满着神秘感,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由于时空跨度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限,导致学习中难免会有障碍。
尤其是本课的名词、概念较多,如:大一统、“推恩令”、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等等,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时代热点,通过视频、图文资料等,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情境导学、图史互证、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动脑思历史、动手画历史、动口论历史,提升理性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史观,以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金缕玉衣》等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料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及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及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使学生体会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相关措施的影响。
教学难点:感知大一统,体会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意义。
●人物故事、情感共鸣课前询问学生们的理想是什么?出示史料“少年汉武帝的理想”,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天子汉武帝登基时面临的局势如何?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实现他的宏图大志的?【设计意图】汉武帝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了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借学生畅谈理想之机,出示史料中“少年汉武帝的理想”,让学生与16岁的汉武帝产生共情,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一:政治篇——从郡国并行到政权一统分析相关图文材料,解决政治方面问题: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诸侯国的实力?(播放视频《白马之盟》、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中央与诸侯国人口、郡数对比示意图)学生小结:诸侯王实力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
问题2、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推恩”的方式?材料一、国大则赋多,赋多则兵众,其为乱也易,国小则赋微,赋微则兵寡,其为乱也难。
——《文选补遗》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
——【汉书】学生活动:“图说历史”(学生依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主画一画“推恩”示意图,理解汉武帝“推恩”之妙。
)教师补充: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消除了诸侯国的威胁,并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巩固了中央集权。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图表、文献记载,揭示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图说历史”让学生学会获取历史信息,以图画的方式对其作出历史解释,形象直观。
●环节二:思想篇——从百家横流到思想一统通过创设情境、研读史料等方式,解决思想方面问题:问题3、道家、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横流,汉武帝为什么偏偏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播放视频《汉武大帝》,归纳相关信息,出示相关史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教师小结: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教师补充:汉代的儒术已经不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了,而是为汉武帝大一统量身定做的新儒术。
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问题4、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小结: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设计意图】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涵及推行原因有较大难度。
通过视频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相关史料分析,这一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环节三:经济篇——从盐铁私营到经济一统通过史料研读等方式,解决经济方面问题:问题5、私铸钱币、盐铁私营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出示《金缕玉衣》图片及相关说明)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的这件金缕玉衣,共用2000多块玉片,金丝重700多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时间完成。
教师过渡:诸侯王富可敌国,钱从何来?(出示如下材料)吴王刘濞利用豫章郡产铜,招纳天下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
同时利用滨海地区产盐,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富同天子,作为对抗中央的资本。
甚至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诸王日夜享受不尽,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给他。
——《汉书改编》教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教师归纳:私铸钱币、盐铁私营使诸侯王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经济实力强大而导致政治野心膨胀,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容易引起经济、政治上的危机,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
于是汉武帝采取盐铁国有专卖,把煮盐、冶铁等重要行业的经营权收归国有,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职官进行管理和经营,还收回铸币权,禁止地方豪强势力私铸钱币。
既实现了经济一统,也削弱了诸侯王及地方豪强势力,进一步巩固国家的政权统一。
出示材料《五铢钱钱模》、《汉武帝五铢钱》、《隋代五铢钱》图片教师归纳: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货币。
这次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
它的意义不仅限于铸钱本身,更重要的在于,为稳定经济和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国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干预货币的流通,货币制度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西汉王朝的巩固,也给后世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设计意图】历史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对历史的探究要以史料为依据,透过表象认识本质。
本环节利用图史互证,把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文物图片,文献记载,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得出自己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
●环节四:“思维导图我能行!”结合以上所学,请大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环节五:千年一叹,感悟历史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学生观看视频,研读史料,小组交流,畅所欲言,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教学环节的学习,本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独特的发展轨迹,形成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
●拓展发散,课后延伸1、结合导学案,思考汉武帝能够成功巩固大一统的原因?2、推荐书目:童超《汉武王朝》四、教学资源:1、教科书、教师用书2、古代文献:《史记》、《汉书》3、史学研究:杨生民《汉武帝传》、安作璋《汉武帝大传》、《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大帝》、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童超《汉武王朝》等4、考古成果:金缕玉衣、五铢钱钱模、汉武帝五铢钱、隋代五铢钱等相关考古成果5、音像资源:央视《文化大百科》、电视剧《汉武大帝》、纪录片《帝陵》、最后的倾诉(伴奏版).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