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致良知”的思想
4.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B )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常常遭到诸侯冷遇。孔子晚年回 到鲁国收徒讲学。孔子有弟子三千, 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贤”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 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 思想的基础。
1.孔子的思想主张
(1)思想核心: “仁”,爱人(关心和体 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2、形成原因 3、主要流派:
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
②是重要阶段 ③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难点突破
你赞成:“没有春秋战国,就没 有百家争鸣”吗?用史实说明你 的观点。
•结论: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 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道家
道家
创始人—老子
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 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 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 道 德 经 》
1.老子
①万物的本源:
法人 道法 ,地 道, 法地 自法 然天 。, 天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 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 不变的“道”存在,“道”是 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 “道”而生活。
“泛爱众 而亲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 德政(以德治民,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3) 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4)保守思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克己复礼”
2.庄子
①万物是相对的
②逍遥的精神自由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 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 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四、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
年,死于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细节点拨:一定的思想文化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政治经 济利益和要求,反过来又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孟子代表着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还是为本阶级的 利益服务的。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要求统治者尽 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 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 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说这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 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 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 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 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题目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A 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 项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 项 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B
2.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反映了孟子( C )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变式训练: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 子( )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解析: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 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 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所以二 者的目的是相通的。 答案:B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 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 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 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 失意,官闲居家。 •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 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 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变式训练: (2010·山东文综 )“视人之国,若视 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此句话的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 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 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 “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 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 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项排除;“有教无类”的主张是孔子所特有的,故 B 项排除;
孔子的思想可划分为“仁”“义”“礼”三个阶段。孟子继承
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A 项为贯
穿三者思想的思想主线。 答案:A
5.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探究 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问题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地 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 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2、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 论录为《孟子》”。
①“仁政”思想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亦我所欲也, ③伦理观:“性善论” 义亦我所欲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二者不可得兼, “侧隐之心” 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4.始终贯穿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 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 成为圣人
解析:主张实施法治的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故 D 项 排除;人性本善的观点是孟子的主张,不是三者的共性,故 C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
何谓“百家”?何谓“争鸣”?
•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 所谓“争鸣”,各家针对当时社会和 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 解,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争鸣局面,即争论和辩难。
贱贫富,均应该平等,故他提出“仁者爱人,爱无差等”。 正因为如此,儒家思想的代表如孟子,对墨家思想不屑一 顾,斥其“无君无父,无异禽兽”。这说明在当时的政治 环境下,墨家思想是无法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得到相应的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例 1】(2010·上海单科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 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 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 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为君主参谋,专替君 主打算”,法家思想正是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 答案:B
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 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③政治 :“无为而治”
鸡犬之声相闻, 民老死不相往来。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运动、矛盾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福 兮 , 祸 之 所 伏 。 祸 兮 , 福 之 所 倚 ;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 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 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 免于痛苦。
3.荀子
①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王霸》
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③伦理观上: “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 也。 ──《荀子·性恶》
细节点拨:墨子由于当时代表的是下层手工业者的利 益,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手工业 者数量大增,使墨家思想成为“显学”。墨子和孔子都提
出过“爱”,孔子的爱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而墨 子则主张“仁者爱人,爱无差等”,主要原因是由于两者 的阶级属性不同,孔子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强调恢复 “周礼”,即等级制度,其“爱人”是一种统治者对下层 人民的关心。而作为手工业者代表的墨子,则强调人无贵
历史地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 到太多重视,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 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 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 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 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细节点拨: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大力宣扬其“仁”和 “礼”,但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受冷落后回到曲阜著书 立说。孔子思想在当时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主要 原因是“仁”和“礼”在当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因 为当时是礼乐制度的崩坏时期,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当时周王室不断衰落, 在诸侯争霸的形势下提出恢复“周礼”和提出“仁”,是 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实际需要的,也违背了分封制不断 瓦解的发展趋势及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要求。
孔子创立儒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 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地位
说说孔子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例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解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 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发展了 孔子的民本思想,政治上主张施仁政,并提出 “民贵君轻”的思想。由此可见,孔孟学说主要 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A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末孔子 百家 争鸣 ↗ 创立儒学 局面 ↘ 战国孟子、 ↗ 形成 荀子大改造, 儒学成为诸 子百家中的 蔚然大宗
秦时 汉武帝时“罢 “焚 黜 儒学 → 学成为封建社 逐渐 使儒 复苏 会正统思想、 学遭 中国传统文化 受打 的主流思想 击 ↓ 明代中 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 期王阳 宋代 魏晋隋唐时 跃,三大进步思想家 ← 明把理← 儒学 ← 期儒学吸取 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 学发展 发展 佛、道精神,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 成为心 为理 进一步发展 的新思想体系。 学 学
问题: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时代: 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孟子、
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
(2)目的: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
(3)观点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孔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 人 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①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以法为教”、“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五、墨家
墨子,名翟,墨家学 派创始人。其思想代 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 益。战国后该思想遭 到冷遇不受重视了。
兼爱、非攻、尚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