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干预提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感知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一种感觉或知觉的缺失都会对人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本章将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产生最直接联系的途径,离开这一过程,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都不可能发生。
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外部环境,了解主客观世界的活动都依赖于动作的发展。
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儿童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运动能力的每一次提高都使他获得了控制和探究环境的新手段,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新天地,因比,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甚至把运动能力的发展看做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知觉的发展,或是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是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相互作用,都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个体后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感觉是人类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依赖于分析器的正常运作。
当儿童的分析器发育成熟并能够接触到刺激物时便产生了相应的感受。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会清楚物体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中的组织关系。
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幼儿的听觉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幼儿期儿童的纯音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教育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对声音细微差异的分辨能力方面。
第二,幼儿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同年龄之间纯音听觉的敏锐度和言语听觉的球锐度差别程度较大。
小、中、大班的幼儿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幼儿还不会分辨,中班幼儿开始会分辨,大班幼儿已能基本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在12岁以前一直是增长的,成年时会稳定一段时间,以后逐年下降。
人的衰老常常是从听力开始的。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第四章-文档资料
第四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模式 及效果评价
早期缺陷矫正与补偿
•
第一性缺陷
身体器官或组织的 损伤或功能缺失
VS.
第二性缺陷?
与第一性缺陷相关或 由第一性缺陷导致的缺陷 听觉损伤 大脑缺陷 言语缺陷 认知障碍
听觉系统、视觉系统 大脑器质性病变等
二、早期缺陷矫正与补偿
早期治疗与矫治
优缺点?
攻 击 类 型
行为表现
发生 行为指向对象 次数 男 女
行为双方关系 强欺 负弱 弱欺 负强
攻击行为的 起因 主动 攻击 被动 攻击
行为目的 工具 性攻 击 敌意 性攻 击
身 打 体 拧 攻 击 砸 踢 推搡 言 说脏话 语 骂人 攻 击 取笑 叫取外号 间 散步坏话 接 造谣 攻 唆使打人 击 游戏活动 排斥
注意:测验误差
(1)测验本身带来的误差:测题本身的代表性、数 量、种类(是非题、二选一) (2)实施过程带来的误差:测验情境、主试的影响、 意外干扰 (3)被试不良状态带来的误差:生理状况、情绪状 况
第三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 基本概念 •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 资料收集方法
•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理论基础 训练内容 费用情况 儿童的进步情况 父母满意度
评价目的
泰特维:考察目标达成情况 从而判断效果 斯科瑞温:考察实际效果, 无论是否预料 斯塔夫勒宾:为进一步干预 提供反馈信息
内容
预防性干预 以特殊儿童为中心的干预 特殊儿童与家庭并重的干预 中心式 家庭式 兼用式
理论模式
美国
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
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三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建立基础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得到全面的发展,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养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大纲将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关于三岁前小儿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标1. 身体发展: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游戏,促进孩子的粗大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
2. 认知发展: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
3. 情感发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4. 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龄孩子的互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教育策略1. 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孩子的生活环境安全,无危险物品,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2.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多与孩子互动,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通过阅读、绘画、音乐、游戏等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刺激孩子的感官和发展。
4. 鼓励独立性: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玩具、选择衣服等,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5. 建立良好的社交习惯: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互动,培养他们的分享、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安排1. 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2. 户外活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自然环境,锻炼身体。
3. 游戏时间:提供各种玩具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4. 阅读时间:定期与孩子一起阅读,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
5. 音乐和艺术活动:让孩子接触音乐和艺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1. 提供支持和鼓励: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被认可和尊重。
2. 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C、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
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六章
第六章认知领域的早期干预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一般来讲,认知活动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学习等内容。
认知对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生活的重要心理因素。
儿童早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特殊儿童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因在认知领域的发展存在困难。
第一节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儿童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在其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
一、认知的概念认知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等复杂心理活动。
从广义上说,认知是指人的所有认知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揭示、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是指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
本书主要是依据狭义的认知概念。
二、学龄前普通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新图像、声音、气味、身体感觉冲击着他们有限的意识,婴儿试图对它们进行组织整合,这是认识的开始。
(一)注意婴幼儿时期的注意是人类最早的注意。
注意按其发生机制来看是一种定向反射,即心理对某一种刺激物进行指向和集中的一种反射活动。
(二)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反映的过程。
目前研究显示,个体在胎儿末期就产生了记忆,明显表现就是听觉记忆。
2.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复述和组织等。
心理学家提出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没有策略,通过训练也无法产生;第二,不能主动使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第三,能自发地产生和使用策略。
一般认为,5岁以前的幼儿多处于第一阶段,5~7 岁儿童多处于第二阶段。
3.对周围世界的知识积累对周围世界的知识积累是指幼儿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累积起来的对周围世界各种客观事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已进入幼儿的长时记忆系统。
《儿童早期干预》
儿童早期干预题型:1.辨析(2’*10)(要求先判断,如果判断为“错”需要陈述理由)2.名词解释(4’*3)3.简述(3题共16’)4.分析(4题共52’)复习内容1.理论部分(1)早期干预:定义;目的;意义。
定义:指为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的一系列服务。
目的:增进家长照顾障碍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增进儿童生理、认知、语言以及社会能力等的发展,减轻障碍程度;减少儿童就学后对特殊教育以及相关服务需求的程度,降低教育成本。
意义:1. 儿童角度减轻最初障碍的程度或消除最初障碍预防次级障碍(Secondary Disabilities)2. 家庭角度强化干预的实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服务,促进幼儿更健康地发展。
减轻家庭将来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教育投入,经济效益。
精神效益。
3. 社会角度体现社会平等、民主的主流趋势。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有特殊需要儿童如果一个儿童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3)个体差异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4)发展问题的行为表现(5)学前有特殊需要儿童的鉴别:正常的标准;鉴别方式(6)行为:行为的五要素(7)问题行为:一种行为或行为模式出现的频率或程度过度。
严重干扰儿童(或其他儿童)参与日常的正常活动的行为。
问题行为/挑战性行为是有功能的,如交流的功能。
(8)对立行为/不相容行为/矛盾行为:P60(9)ADHD:定义,判定2.方法部分(1)行为矫正:定义;特点(2)系统脱敏法:原理;组成(3)强化:定义;强化物(描述性表扬);正负强化的辨别(4)行为消失:定义;关于行为消失的误解(5)惩罚:定义;惩罚与强化的辨别;使用惩罚的负面影响;暂停:移去所有的强化,包括老师的注意,其他的孩子,材料和器械。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教案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教案教案标题:早期干预——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自闭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习如何利用早期干预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3.掌握一些实用的干预技巧和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10分钟)1.老师口头介绍自闭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展示一些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行为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不同之处二、自闭症的早期干预(30分钟)1.介绍自闭症的早期干预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2.介绍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行为分析、语言训练、社交能力的培养等3.利用示范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体验早期干预的实际操作过程三、干预技巧和方法(40分钟)1.介绍常见的干预技巧和方法,如提示、模仿、反馈和奖励等2.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并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3.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如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让学生能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四、课堂练习(2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2.根据老师给出的一些场景和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模拟与自闭症儿童的交流和互动五、作业指导(10分钟)1.布置相关作业2.提示学生在家中、社区中观察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和行为,发现和感知自闭症儿童的不同之处,并思考如何给予自闭症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教学工具:PPT、视频、实物模型、教学案例、教学资料等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和练习等,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通过在班级和社区观察、实践支持等,评价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和支持程度3.家长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变化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学思考:1.如何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到班级和社区中,尽可能减少他们受到的困扰和阻碍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更多的支持和干预活动,弥补自闭症儿童因社交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障碍3.如何在教育体系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教育资源,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发展机会。
儿童早期干预 提纲
2.语言交往障碍
语言发展的延迟:开口说话较晚。有些患者一直到2岁以后才有为数有限的单词。他们对别人语言的反应也与众不同。等他们长大会说话时,往往也是不说话。25%-5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在其终生有失语症状或只能说极为有限的单词。
儿童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观念
干预谁?对特殊教育需要的认识
干预什么?
怎么干预?方法和技能
干预效果?
一、早期干预的含义
定义
早期干预:
指为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的一系列服务
解读
二、早期干预的依据
1.生物学
脑的生长发育状况
行为消失的特征
1消失爆发
一旦行为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经常在减少和最终停止前暂时地增加。
2自发恢复
行为可能在停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自发恢复。
每天晚上,4岁的曼达都在睡觉时哭10-15分钟,父母就会到她房间和她说话,直到她睡着。父母决定:当曼达再在睡觉时哭闹,不再到她的房间去和她说话。
冲动:经常在他人(老师)问题尚未问完时便急于回答;很难按次序等候;打断他人的活动或插嘴。
作出ADHD的诊断至少需要6个症状的出现,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发生在7岁以前,而且,这些症状要在至少2个情境中出现(例如,在学校、家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弥散性发展障碍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s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12011304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 20学时,实验实践 12 学时,自主学习 0 学时)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适用专业:教育康复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为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特殊儿童的干预技术是特殊教育和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而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是特殊儿童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类别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具体方法。
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智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障碍类别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述(4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起源、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方式、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能够灵活运用早期干预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的指导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以及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难点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对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实践的指导意义。
4、教学内容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起源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方式一、家庭干预二、学校干预三、社会干预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一、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三、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四、我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五、我国大陆地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四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一、早期干预的生物学理论基础二、早期干预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和早期鉴别(4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鉴别、早期治疗与矫治。
《学前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
《学前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学时(第二学年:春季)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学前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是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学前残障儿童的发展特点以及残障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了解学前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本理念。
2、在了解特殊儿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学前残障儿童的教育干预技能。
3、涵养关爱特殊儿童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章概述1、早期干预的对象与任务2、早期干预的意义与依据3、早期干预中教育课程的设计4、早期干预的发展展望要求:了解早期干预的对象和基本任务,先行教育方案和泼太奇方案的干预对象和基本形式;并能够对儿童高危险因素进行核查;领会儿童干预和家庭干预的涵义;早期干预对儿童的意义,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早期干预中一般性课程和特殊性课程的结合。
第二章早期干预中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1、学前儿童感觉运动的发展概况2、学前残障儿童感觉运动训练的理论依据3、预防性训练与治疗性训练4、学前残障儿童感觉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与原则要求:了解学前儿童感觉运动能力的一般发展概况;了解感觉运动能力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领会学前残障儿童感觉运动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指导思想。
了解特殊儿童感觉运动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了解预防性和治疗性训练的特点;掌握特殊儿童感觉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理解特殊儿童感觉云从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早期干预中语言与交流能力的培养1、学前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一般发展2、学前残障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求:了解学前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一般发展;了解常见的儿童语言发展问题;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特点;掌握学前残障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早期干预中认知能力的培养1、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况2、学前残障儿童的认知发展3、学前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知教学要求:理解学前残障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掌握学前残障儿童认知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十章
第十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大纲早期干预大纲是实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的基础,家庭既是早期干预赖以实施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早期干预效果得以体现的强有力的支持来源,对早期干预影响甚深。
在以家庭干预方式为主的著名早期干预大纲中,有以父母辅导的干预方式,即主要由受训后的专业人员对特殊儿童的父母进行辅导,由父母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专职人员定期从旁辅佐;也有以家长——教师为辅导的干预方式,即父母通过专业训练后,同时担任家长和教师的角色,直接在家庭中对特殊儿童进行的干预方式,而从早期干预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最初较成体系家庭中对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因此这些早期著名的干预大纲是以智力落后儿童为干预对象展开的。
第一节以父母为主导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大纲一、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是最著名的早期干预大纲。
海勃尔等人认为,在美国的智力落后人群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智商在70到75分之间,这些人身体是没有缺陷的,被称为社会文化型的智力落后者,这种落后是由环境引起的。
二、波特奇计划波特奇(Portage)计划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早期干预计划,这是一项包括唐氏综合征儿童在内的干预大纲。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着重发挥家长的作用。
1968年,美国制定了《残障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最早有203个研究项目申请资助,结果只有21项申请得到批准,并从残障儿童教育局得到连续3 年的赞助经费,而Portage 计划就是其中的一项。
Portage计划又称《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残障教育局主持开发,于1972年正式问世的一套适用于0~6 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材。
该教材不仅适合专业教师家访时对家长进行指导,其内容详细、具体。
而且更适合于家长直接参考自学,以对幼儿展开合适的训练活动。
在1976年经修订公开发行后已向世界40 多个国家推广。
1986年苗波新教授将该教材引入我国,经试用取得显著效。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计划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计划一、背景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社交互动、沟通和兴趣爱好等方面。
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作为自闭症儿童最初接触的教育环境,需要制定专门的早期干预计划,以促进他们的社交和语言能力。
二、目的本计划旨在提供针对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案,以促进他们的社交和语言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三、实施步骤1. 评估在幼儿园入学前,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评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社交互动、语言和沟通、感知和认知、行为和兴趣爱好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早期干预计划的制定。
2. 制定个性化计划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早期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明确目标,并列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和时间表。
针对不同的自闭症儿童,计划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确保每个儿童都得到了适当的干预。
3. 社交和语言干预社交和语言是自闭症儿童最需要改善的领域之一。
早期干预计划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游戏等方式教授自闭症儿童如何与他人互动。
(2)语言治疗:通过语音治疗、听力训练等方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3)情绪管理:通过情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4. 特殊教育服务在幼儿园里,自闭症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这些服务应该包括个性化指导、辅导和支持,以满足每个儿童的需求。
特殊教育服务还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闭症儿童。
5. 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对于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计划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参与到计划制定和实施中,并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还可以参加培训课程,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6. 跟进和评估早期干预计划需要进行跟进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这包括定期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表现,并对计划进行调整。
跟进和评估也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结论早期干预对于幼儿园自闭症儿童至关重要。
早期干预实施方案模板
早期干预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
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出现发展迟缓或者潜在发展问题的早期,通过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因为早期的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儿童大脑的可塑性,使其在关键时期获得必要的帮助,从而减少后续的发展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目标群体确定。
在制定早期干预实施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可以包括出生前、出生后0-3岁的婴幼儿,以及有潜在发展问题或者已经出现发展迟缓的儿童。
根据不同的发展问题,可以进一步细分目标群体,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方案。
三、评估与筛查。
在确定目标群体之后,需要进行评估与筛查工作。
评估与筛查可以通过婴幼儿早期发展测评工具、家庭访问、专业人员观察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估与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发展问题,为制定早期干预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四、制定干预方案。
根据评估与筛查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方案。
干预方案应当包括儿童的具体发展问题、干预目标、干预内容、干预方法、干预频次、干预时长等内容。
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性,确保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实施干预计划。
在制定好干预方案之后,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干预实施。
干预实施需要依托专业团队,包括儿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干预工作。
同时,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他们成为干预的合作伙伴,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情况。
六、监测与评估。
在干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判断干预效果,并对干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监测与评估工作可以通过儿童发展测评工具、观察记录、家长反馈等方式进行。
七、跟进服务。
干预工作并不止于实施干预方案,还需要进行跟进服务。
跟进服务包括对干预效果的长期观察、家长的指导和支持、儿童发展情况的定期评估等内容。
通过跟进服务,可以确保儿童的发展问题得到持续关注和支持。
早期教育(干预)大纲
早期教育(干预)大纲0—1个月动作新生儿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为了锻炼小儿头颈部的肌肉,有时可将新生儿竖起抱,使头稍竖立,或俯卧位练习抬头和趴的动作,注意不要影响小儿的呼吸,有时可将小儿的包裹松开(温度适宜时),使小儿的四肢有一些主动的活动,如小儿将手伸到口里,新生儿吃手的动作是健康的表示,有病的新生儿不会有此动作。
视听刺激新生儿有看和听的能力。
当新生儿觉醒时可以和他面对面的谈话,当小儿注视你的脸后,慢慢的移动你头的位置,设法吸引小儿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方向。
在新生儿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轻轻地呼唤你的小宝宝,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小塑料玩具或颜色鲜艳的小球等吸引小儿听和看的兴趣,每天定时在新生儿床头上方挂些能晃动的小气球、小花布头等,品种可多样化,但应经常更换,可锻炼小儿看的能力,平时无论喂奶或护理新生儿时都要随时随地和小儿说话,使他既能看到你又能听到你的声音,。
特别是当小儿哭的时候,首先用语言来安慰他,很多孩子会停止哭,但随后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作的目的主要是让新生儿感受言语。
要注意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约14到20小时,新生儿很容易疲劳,表现为对视听刺激无反应,此时训练应暂停,休息片刻等新生儿对刺激有反应时再训练,一般每次视听训练约10分钟。
总之,在新生儿觉醒时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视听刺激,能够促进新生儿视听能力的发展。
和成人交往年轻的父母首先要想到你的小宝宝是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的,所以要学会和新生儿交往。
注意细心观察新生儿的哭声、设法理解小儿哭的原因,给予恰当处理。
母亲还应注意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皱眉、微笑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
母亲对新生儿需求的敏感性将大大有利于婴儿智能的发育。
在小儿哭闹时,可用说话、用手按抚他的腹部、握住双手、或者抱起来等方式进行安慰,使你的小宝宝懂得成人的安慰,懂得等待成人满足他的要求。
比如,小儿饿了,哭着要吃奶,你可以边准备边和他说话,如“宝宝等等,我在给你准备呢!”反复多次后,新生儿也会懂得暂时不哭,等待成人满足他的要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复习大纲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定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
P52、1975年美国公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旨在向3~21岁特殊儿童和青年提供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
P63、器官的功能代偿说认为,有机体的某一部位或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有机体可以通过新的条件建立联系,调动器官的残存能力或者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和代替。
P194、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的过程中提出刻板印象概念,并把这一概念用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认为儿童在某一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但是过了这一时期,再去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P215、“狼孩”维多克由于长期与人类社会隔绝,缺乏正常的语言环境刺激,被发现后虽然悉心教养,但是最终也没有学会说话,这说明语言发展具关键期。
P226、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P347、“白痴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这一观点是由智力障碍教育创始人塞甘提出。
P508、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P849、儿童先学会控制头部,然后是手臂、躯干,最后是腿脚,这是满足动作发展的首尾原则。
P8510、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训练的时候,要着重保护其残余视力。
P8911、光学助视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焦距或物距来扩大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来改善视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效果。
P9112、视力障碍儿童一般在12岁左右开始学习使用盲杖,以便其行走。
P9513、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形状、大小、距离和方位等内容进行训练,这是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空间知觉的训练。
P10314、在地上画几个适合儿童步幅大小但形状稍大的脚印,让智力障碍儿童踩着地上的脚印走,这是在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哪方面的能力?平衡能力p10515、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三、早期干预的意义
(一)早期干预可以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发展 1.能够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缺陷 2.进行二度障碍的预防,即预防继发性缺陷 3.避免发展落后,使特殊儿童发展滞后的可能性降低
到最小程度 4.消除或减少高危儿童的风险.对象的种类 • (1)身心障碍婴幼儿 • (2)发育迟缓婴幼儿 • (3)高危儿童 • (4)上述三类婴幼儿的家庭
• 2.年龄范围 0-6、7岁(发展快、可塑性大)
• 3.智商范围 ①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中智商得分低于平均分两个标
准差以下的儿童
②智商在边缘范围,即一岁以内发展智商在75以下, 一岁以上在85以下的儿童
• (二)早期干预使特殊儿童家庭拥有希望 1.促使家长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能够为家长及家庭成员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3.能够减少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4.能够解放家庭的劳动力,创造新价值
• (三)早期干预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 1.能够降低对社会资源的依赖程度 • 2.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 3.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四、早期干预的发展趋势
• (一)突出“早”的倾向 • (二)融合教育 • (三)家长参与 • (四)各部门合作 • (五)医教结合 • (六)多重干预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 • 2.简述早期干预的对象 • 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有何意义 • 4.早期干预有哪些发展趋势 • 5.如何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医教结合?
第一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论
主要内容
一、早期干预的概念 二、早期干预的对象 三、早期干预的意义 四、早期干预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干预的概念
1. 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首先提出,主要针对经济文 化等环境不利儿童采取补救性措施进行补偿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观念干预谁?对特殊教育需要的认识干预什么?怎么干预?方法和技能干预效果?一、早期干预的含义定义早期干预:指为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的一系列服务解读二、早期干预的依据1.生物学脑的生长发育状况器官发育敏感期器官的用进废退说和功能代偿说2.心理学关键期理论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论3.政策法律国内国外功能代偿(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定义: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当机体的某一部分发生损伤时,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受损器官的部分功能。
由于儿童的身体器官正处在发育时期,可塑性强,所以早期的训练会产生较理想的补偿效果。
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发育某一时期,局部细胞缺失可以由临近细胞代偿,但是过了一定的敏感期之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
器官代偿的功能越早越好。
关键期理论(K.Z. Lorenz)印刻(imprinting)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动作和活动发展语言发展(狼孩)智力发展国内的政策法律《中国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中国特殊教育法》:目前仍没有颁布国家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要求: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
其他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事业。
三、早期干预的意义1. 儿童角度减轻最初障碍的程度或消除最初障碍预防次级障碍(Secondary Disabilities)2. 家庭角度强化干预的实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服务,促进幼儿更健康地发展。
减轻家庭将来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教育投入,经济效益。
精神效益。
3. 社会角度体现社会平等、民主的主流趋势。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个体差异一、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人的多样性(个别化)二、个体内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人的个性化特殊教育需要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如果一个儿童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3) 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幼儿的发展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感知觉刺激2. 言语语言3. 动作4. 认知5. 社会交往6. 生活自理一、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 MR定义2006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AAMR2002(第十版)的定义: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含义:(1)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2)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智力测验显示的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3)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的限制。
适应行为的限制一方面直接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会影响其对生活变化以及环境需要的反应能力;(4)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不宜对年幼的儿童贴上智力障碍的标签!)小步子学习/任务分析(三)干预方法小步子学习(Step-by-step Learning)将任务分解成相连的细小的步骤让幼儿学习,对幼儿连续性的每一小步的成就都予以积极的反馈(强化),小步骤的成就的积累最终使孩子学会这一行为或技能过程:(1)确定学习的任务;(2)观察和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任务分析从哪里开始进行?从孩子能做的地方开始分析的步子必须按顺序排列,从简单的容易的到复杂步子分得越细越好适用于发展障碍或低年龄段特殊幼儿。
适用于教授生活技能及其他适应性技能。
任务分析举例拉拉链:第1步用两只手将外套的前面两片拿到一起;第2步将拉链扣和链心塞进链房里;第3步通过两只手的反方向运动调整链心和链房,使链心刚好扣在链房里;第4步用拇指和食指抓住拉链的垂片;第5步一只手握住外套底部的拉链扣,另一只手握住拉链的垂片往上拉;第6步将拉链的垂片翻下固定。
在任务学习过程中:1)推动和线索(Prompting and Cueing)语言指导:小心,不要掉下来用两只手紧紧抓住等待——成人发展孩子的独立性的有效途径2)强化(Reinforcement)3)表扬(Praise)描述性表扬“你把所有红方块放进了红方格里,做得真好。
”“你的鞋带都是你自己绑的,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棒,是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阻碍个体集中注意、调节活动水平以及抑制行为等能力的综合症。
ADHD通常在学前或学龄早期表现明显,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按照DSM-Ⅳ的分类,ADHD有3种亚类型:注意不良:在学习或其它活动中不能仔细注意到细节;保持注意困难;心不在焉,似听非听;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逃避需要持续努力的作业或任务;经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物品;分心;健忘。
多动:坐立不安,手或脚动个不停;擅自离开座位;很难安静地游戏或活动;动个不停,似乎有个机器在驱动;过度运动;说个不停。
冲动:经常在他人(老师)问题尚未问完时便急于回答;很难按次序等候;打断他人的活动或插嘴。
作出ADHD的诊断至少需要6个症状的出现,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发生在7岁以前,而且,这些症状要在至少2个情境中出现(例如,在学校、家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弥散性发展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s(一)自闭症的定义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通常在3岁前症状已出现,并会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自闭症的其他特点有:他们喜欢进行反复行为和刻板运动,抗拒环境的变化和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以及对感知觉经验做出异常反应。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征。
典型自闭症的特点1社会交往的质的损伤婴幼儿期的表现:视线的接触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心理理论(ToM)2语言交流的质的损伤3重复的刻板行为,狭隘的兴趣与活动4在三岁之前出现(四)自闭症儿童的特征1.社会交往障碍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的缺乏;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
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
没有眼光接触是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征。
同时,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的声音也不敢兴趣。
他们与别人同处一室,可以很长时间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只停留在自己的天地里。
2.语言交往障碍语言发展的延迟:开口说话较晚。
有些患者一直到2岁以后才有为数有限的单词。
他们对别人语言的反应也与众不同。
等他们长大会说话时,往往也是不说话。
25%-5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在其终生有失语症状或只能说极为有限的单词。
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有的儿童虽然已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却有相当大的缺陷。
在自由活动环境中,自闭症儿童说话的频率与种类比正常发展的儿童要低得多。
他们似乎不知道怎样去开始和持续话题。
有些自闭症儿童说话的频率并不低,但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话语中是发问多而回答少。
他们提的问题往往是不在于得到答案或信息,而是引起别人的注意。
语言的重复:又称回声性语言,分为即时语言重复和延迟语言重复两种情况。
即时语言重复是自闭症儿童在他人说话以后立即重复那人所说过的话。
延迟语言重复是指自闭症儿童在别人说话后过一段时间再重复这些话语。
如母亲早上对孩子说的话,到了晚上孩子重复说出来。
在使用语言时,在声调、重音、速度、节律、音调等方面的异常。
3.兴趣和行为异常兴趣的异常狭窄对生活中同一性(the sameness)的执著重复性肢体动作异常的感觉以及相连的行为特点问题行为定义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类型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恰当二、行为矫正定义:行为矫正是属于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确定为什么个体具有他表现出来的行为。
矫正: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
它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
特点1. 行为矫正集中于行为,而非个体的特点或显著特征。
2. 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3. 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行为强化定义1)一个具体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2)有一个直接结果(强化物)紧随着这个行为(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从事这个行为)强化物强化物因孩子而异。
一种对幼儿既有效又普遍适用的强化:对孩子有意义的成人如父母、教师、家庭成员和照顾者们的关注。
教师常用的有效的强化:言语反应——相关的评价,感兴趣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的回答,赞赏性的感叹词,如“太棒了!”描述性表扬——对于孩子正在完成的事情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如“晶晶,你自己把鞋带绑好了!”身体的亲近——安静地站在或坐在一个孩子的旁边,通过观看、点头、微笑或倾听表示自己由衷的兴趣。
身体接触——触摸,拥抱,握着孩子的手,与孩子打闹,摇摆,或其他使孩子感到快乐舒适的身体接触。
身体支持——当孩子在爬梯子时给予支持,为孩子推动秋千。
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玩具材料,活动,喜欢的零食,将一个故事。
二、行为消失定义行为消失发生在:(1)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3)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反应后果孩子夜间睡觉发脾气父母不理会孩子结果:将来孩子不太可能在睡觉时有发脾气的行为。
行为消失的特征1消失爆发一旦行为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经常在减少和最终停止前暂时地增加。
2自发恢复行为可能在停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自发恢复。
每天晚上,4岁的曼达都在睡觉时哭10-15分钟,父母就会到她房间和她说话,直到她睡着。
父母决定:当曼达再在睡觉时哭闹,不再到她的房间去和她说话。
第一天,曼达在睡着之前哭了25分钟。
可是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她就已经不再哭闹了。
父母听到她哭闹也不再去她的房间。
三、惩罚反应后果杰克将手伸向狗去摸它立刻狗咬了他结果:将来杰克不太可能再把手伸过去摸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