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ppt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修辞手法详解: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
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句子的修辞形式共有六种: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
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一个是比喻的(1(2连接词:是喻体:摇篮(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
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
”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234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柿子树上挂满了灯笼似得柿子。
2、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深。
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深的像蔚蓝的大海一样。
3、敌人很狡猾,很凶残。
敌人狡猾的像狐狸似的,让人捉摸不透。
4、战士们冲向敌人的战地。
战士们像饥饿的恶狼(下山的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战地。
5、家乡的山山水水很美。
家乡的山山水水美得像一幅动态的画。
6、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在江面。
78例“几十里外闻到瓜香”形象地突出的印象。
练习:根据意思写夸张句:1、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2、实行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教室里很静。
4、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5、中朝两国得情谊很深。
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碗很重。
7、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我心里很难受。
8、夜里很黑,但我军仍摸黑前进。
9、这盏灯照得广场很亮。
10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
4、太阳从东方升起、。
5、河水淙淙地向东流去。
6、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7、海水飞快地向东流去。
四、设问(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句子就叫设问句。
例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这种无疑自问,设问自答,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想,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小学语文必考常见的6大种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必考常见的6大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常见的六种修辞
常见的六种修辞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注意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形式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荷叶母亲》)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拟人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句》PPT课件
夸张句-修辞手法
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 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 高······处说 。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扩大夸张
1、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
2、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缩小夸张例句
•1、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的连塞牙缝都不够。 •2、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这辆车开得和蜗牛一样慢。
再见
一尘不染 一蹦三尺高 芝麻大 伸手不见五指 不费吹灰之力
一毛不拔
一步登天
一手遮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 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 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 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例句
1、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他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就饱了。 3、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了。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 物提前 一步的夸张形式。
干净得 高兴得 困难小得 夜黑得 容易得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详解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7.难道你忘了她刚失去妈妈吗?
(反问)
8.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尽深潭。 (反复)
9.一群红领巾正在养老院表演节目。
(借代)
10.她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比喻)
感谢观看!
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 物的相似点。 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 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Βιβλιοθήκη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学常见的六种修辞手法
一、小学常见的六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夸张)拟人1.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散步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3.蟋蟀在草中弹琴4.老虎在树下打呼噜5.花儿在风中弯着腰6.风在轻轻地拍打着水面7.蝴蝶在空中跳舞8.蜜蜂在花儿上挑蜂蜜9.星星在空中眨眼睛10.树在风中絮絮低语1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1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4.请听听森林爷爷的话吧。
1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17、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8、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比喻1.春风像太阳一般,照进我们的心里。
2.月亮像香蕉,弯弯的。
3.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4.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5.生命就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6、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排比1.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3.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4.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5.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6.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7.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附常见类型)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最新版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ppt
17
.精品课件.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 头。
8
.精品课件.
(3)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 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 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 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 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 世界。
9
.精品课件.
(4)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 的心蛀得面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 的泥潭,让人深陷中无法自拔;谎 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坠入罪恶 的深渊万劫不复。
10
.精品课件.
二,比喻
11
.精品课件.
比喻:
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 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 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 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与神秘特色。)
6
.精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 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 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 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 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7
.精品课件.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 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 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无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连续问答式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 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 具有强大旳论辩力量。
注意
一.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 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二.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 情旳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
三.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 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五、反问
常见旳修辞措施有哪几种?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一、比喻
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喻,用浅显、
详细、生动旳事物来替代抽象、 难了解旳事物。
比喻句旳基本构造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旳事物)
喻词(表达比喻关系旳词语)
喻体(打比喻旳事物)。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 人轻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详细, 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旳事物提前 一步旳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 见这么鲜绿旳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旳香味 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旳 愁 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
注意
夸张是体现幻想旳必要手段之一
夸张旳作用还在于它能够突出某一事物 或某一形象旳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 地揭示他们旳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 强烈旳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 子旳肥胖作了强烈旳夸张描写,使读者 对肥胖旳危害有更鲜明旳印象,并产生 更强烈旳震撼。
表达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 表达感谢。(《小珊迪》)句中旳“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达猜 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旳心思……(《可 爱旳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 是为了加强语气,阐明估计旳精确性, 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 中旳“好像”也是表达推测、判断,不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2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根底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无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进步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详细的,粗浅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陌生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宏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详细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
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
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
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
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
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
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比喻
这座房子像宫殿。 (不是)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F )句
A、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D、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E、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F 、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 球儿。
(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 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 一片银白色。 (5)月亮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 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6)村子里一棵棵茂盛的大榕树,就 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 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7、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8、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衣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修辞手法学习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设问、反 问、夸张、拟人
一,排比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 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 的翡翠。
排比
排比:
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 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作用:起到增强语气、增强气势,使思想感情表 达的更为强烈 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 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 与神秘特色。)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 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 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 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 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 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 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4)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 的心蛀得面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 的泥潭,让人深陷中无法自拔;谎 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坠入罪恶 的深渊万劫不复。
二,比喻
比喻:
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 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 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好比、如、 如同、简直是、宛如、仿佛、像….一样等 等。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拟人:
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 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 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
9、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 绿草原 。
10、她有着一头瀑布似的黑头发。 11、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犹如五
线谱上的音符。
12、发令枪响了,同学们像离弦的 箭一般向前冲去。
拟人有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
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
"赶集"
有人才会有的动作,用到了草 叶 和花的身上
这样的句子就叫做拟人,
例如:风中,小树在快乐的舞蹈.
公园里花儿向我微笑.
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头上的羽毛------榄色的头巾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的衬衫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 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 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 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 丽的小兴安岭》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
头。
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 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 比方。比喻的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 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 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 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 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把 一对对玉兰花灯柱 比作 仪仗队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把 队旗 比作 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把 雪末 比作 玉屑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 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 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 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天空像被水清洗过的蓝宝石, 清澈透亮.
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 漓江的水 比作 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 生命燃烧不止。
把 老师 比作 一把火炬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把 缝纫鸟的窝 比作 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 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 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 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 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 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 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 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 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 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 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 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