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秘诀(含杨式吴式两种珍贵资料)
太极八法
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属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八法之按者,顾盼之化,相触之际,吾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膻中穴,空其来力,合於实脚,膻中以上虚空,呈兑上缺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长腰立顶,虚脚后撤,两眼聚神似凭栏下视,入地三尺追神,而成按劲之用。按劲似机关翻板,常令犯者如落深渊。试手时,人呈螺旋状朝其身后侧翻出。使用按劲时要效仿以金克木之特点,把对方挤劲视同直木,我欲以斧锯将其劈折或截断。其方法是一手扶其打挤之肘,一手沾其肩,想膻中穴与前手心相合,眼神向下看,如同凭栏楼下瞧,手追眼神,胸肩要虚活,重心要稳,腰胯要随视线旋转,就可把对方的挤劲引入深渊。
1、掤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松右肩,坠右肘,想象肘尖擦着地皮走,右臂自下向前上掤起,指尖朝上,掌心朝前,拇指指甲要对准自己的鼻子尖,目光顺着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②右手心向后旋转,大拇指肚对正自己的鼻尖;与此同时,左掌自动抬起至腹前,指尖朝上,两掌心有相合之意。之后以心口窝追左手拇指指甲盖;同时上右步跟左足,手脚身步的动作要协调一致。③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足跟先着地面,随之足心、足掌、足趾逐渐落地。此时,意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穴相合,右手心便自动翻转向前。鼻子尖与右膝尖、右脚大趾尖要上下垂直一条线,“三尖相照”。而右手大拇指指甲盖与自己右鼻孔前后对正,左手拇指指甲盖对正心口窝,横向对正右肘尖。眼神视线顺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重心在右腿,右膝前弓,左腿向后伸直,两脚形成右弓箭步。④右手由上向前降落,以手心内劳宫穴回贴右膝外下方之阳陵泉,左手扶于右臂弯处。⑤意想右阳陵泉反贴劳宫穴,左腿自动向右腿靠拢,左脚与右脚并齐,左右阴陵泉相贴。⑥以左手心之内劳宫扶贴于左膝外下方之左阳陵泉,随之两手同时用相反之力欲将自己抱起。稍停,待腰部发热。此式可促进水火气化,真气运行,防治肾虚、腰疼等诸疾患。⑦两手由阳陵泉慢慢往后移动,以手心托住两胯侧之环跳穴,欲将自己托起。⑧两足蹬地,身体慢慢直立,两手同时于环跳穴处向上、向前、向下贴胯画一小圈,两掌向下插伸,手心贴于股骨两侧,稍停,大腿会有发热感。再以中指尖点按风市穴,感到肚脐回收,两手放松,恢复预备式。以上是右掌前,练完右掌前掤再如是接练左掌前掤,动作要领与右掌前掤相同,惟姿势相反。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亲传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
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
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
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
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
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5、同图1一)图一——2图一——3图一——4图5 同图1第二节十字手口诀:开胸理肺心欢笑,壮腰健肾溪水冒;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八法五步口诀
太极精要八法五步:八法就是八种技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前进、
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这些都是在学太极拳过程中需要反复记忆消化的。
现在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五个派系不过,殊途同归,其太极
精要都离不开八法五步。
八法如下:棚,用于主动进攻。
其招式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用于两臂撑圆助力。
捋,两
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因势利导化开对方进攻。
挤,捋开对方门户后用挤来进攻。
按、採、挒、肘、靠都是进攻的手段,充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配合太极的进攻要靠步法的辗转腾挪,这些步法同
太极一样也是讲究混元如意,如此才能大成。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据、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拥、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撮、按、采、捌四手为化解手,即报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搌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捌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拥挤肘靠进攻法。
据按采捌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筷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捌与坤、据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执行坤六段。
报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
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
《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太极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我们从这两首歌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太极八法在太极拳技击术中的重要地位。
但太极拳流派纷呈,师传不一,各流派对八法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各有千秋,在理论和体用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和体会,把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的内涵、外延、练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一、吴式太极八法的技理与特点/?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认为,太极拳和八卦掌一样,都是以《易》理为拳理的,他在教拳时总是强调“头顶太极,胸怀八卦,脚踩五行”。
他认为,太极拳通过长期缓慢轻柔、细致入微的拳架练习和经年累月、反复不停的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推手实践,主要是从知己知彼的层面和舍己从人的高度锻炼自身末梢神经,感知对方“动静之机”的灵敏度,在感知的同时,神形意气自然与对方阴阳相合。
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在体用上强调八方力圆中走,不凹不凸,不丢顶,一动即变劲,遇力即合助,一劲一卦象,一运一太极。
处处强调天人合一,要求八法之劲,每一劲都要清楚其源于哪个穴位,对应哪个卦象,冲合哪一干支,出现哪种技击效果,有何健身作用。
他认为,八法之劲,全在中正安舒、自然旋转的运动中顺势而生,进攻化解勿自伸屈,无自主张,不可用力,纯任自然,纯以意行,纯是循客观规律,合阴助阳,阴阳相合,于自然而然中求自然。
没有独阳进攻或孤阴化解的现象。
如同地球绕太阳之运转,公转自转同时进行,两仪(阴阳、昼夜)、四象(四方、四季)、八卦(风、雨、雷、电、地震、洪泛、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而生,对这些自然现象只能顺势循规、利用,不能违逆、抗争、逞强,人和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与天同性的。
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八法秘诀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八法行功初探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01 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6、栽捶。口诀:“金津玉液出涌泉,逍遥自在似神仙。”由肾经开始,到激活肝经、胆经止,又完成一次水生木的经络运行过程。
7、请三贤。口诀:“自家美酒自家酿,自饮琼浆寿命长。”由刺激人中、廉泉、承浆三穴开始,调动汗腺、性腺、淋巴腺和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从而促进腺体内分
道家的养生理论基础,就是逆天地生成万物之序,夺天地造化之工,以气贯通先后,尽性了命,以合大道。这也就是精气神修炼的方法体系。总之,人的身体是这一切的载体,人没这个载体,就
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1、十字手。5:50 口诀:“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肺属金),至足少阴肾经止(肾属水)。金可生水。
2、白鹤亮翅。8:48 口诀:“白鹤亮翅因肾元,打开章门调肝胆。”首先以劳宫合涌泉,达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再打开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属阴水和阳水。转身360度,昆仑穴找章门穴,导引打开肝经,疏通膀胱与肾经,肝肾功能喜相融,达到水生木(阳水生阴木)。
泌和微循环。达到自药自饮自长生的作用。
8、揉球。口诀:“五行合一阴阳平,胜似南极老仙翁。”达到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调节心、肝、脾、肺、肾功能,进而五行合一。
收功。口诀:“调理阴阳经脉通,五行八法太极功。”由揉搓按摩达到疏通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再刺激十二皮部,起到身心放松。进而起到美容和抗御病邪入侵的作用。
3、揽雀尾。口诀:“手掌翻转理三焦,气血通畅病自调。”首先打开心包经,然后激活心经。手掌翻转打通三焦经,同时激活胰腺。此动作由木而生火(心),再由火生土(胰、脾、胃)。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杨式太极八法口决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 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 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 拿,切,缠等技法,弓I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太极拳家张全亮先生以“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37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讲解“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由“掤、挤、肘、靠、捋、按、採、挒”八法单操归穴习练、八法相生相克循环习练,到六合六冲体用及推手综合运用,使教学深化到太极心法的深层次。
张全亮老师(穿红衣者)授课张全亮老师授课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的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是基本八法训练的第一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张全亮先生认为,“按窍运身”是王培生宗师生前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了“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传统理论。
“按窍运身”就是在拳法体用中以意导气按摩相应的穴位,即先将意念专注于相应穴位,引导内气自然聚合于此。
随之让内气沿着经络运行,内动外随,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如此,健身则可以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摩的作用;技击则可以使对方劲力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境界。
人周身有360多个穴位,王培生先生创编的《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178个动作,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按窍运身”?张全亮先生采取了吴式太极拳八法的重点穴位按窍运身法,即把握太极八法相对应的关键穴位,进行导引按摩。
其“劲别穴位歌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画眉毛;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採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登后脚;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单练按前后四手顺序进行。
前四手为进攻手:掤、挤、肘、靠;后四手为化解手;捋、按、採、挒。
每一劲别的单练起止都循规按穴,比如掤劲的操练:两脚并立,右掌前掤,右手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上方抬至拇指尖与右鼻翼同高的时候,意想右鼻孔外张,右掌产生掤劲,随之,右手中指与无名指相贴,手掌内旋,手心向里;左手向前抬起,拇指与心口相对;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随即跟上,意想心窝向前找左手拇指指甲,右掌产生掤劲;随即右掌外旋,掌心朝前,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伸展,左手跟进,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
吴式太极拳推手八法
吴式太极拳推手八法
根据赵建林师傅的教诲和师兄的讨论,先将师傅所教授的推手归纳如下:
第一法:单手推练;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右手相搭,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二法:折叠手;同上一样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右手相搭,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叠,叠完八次后(下面各法都简称同上),先叠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三法:八字连环推;同上后往自己一方拉得向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四法:大折叠手;同上先叠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五法:倒提壶;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倒换着抓住对方两手,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六法:裹头式: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互相进行裹头推,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七法:缠头式: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互相进行缠头推,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八法:四正推手;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进行捧捋挤按练习,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捧,推完八次后先捧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八法秘诀(太极拳八门劲)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须顶头悬;全身弹簧劲,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人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肘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犹寓刚,急发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採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牵动只四两,千斤亦可平。
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
挒劲义何解?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浪卷如旋纹;落叶堕其上倏然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其法肩、背、胸,斜行势用肩,肩中亦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山崩。
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掤:向上托起的意思。
在搭手时,逆着对方的劲,承而向上,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
如用之得法,可将对方掀起。
捋:在打手时,对方向我挤,则我可向后下方履。
如用之得法,可引对方向前倾倒。
挤:是以手臂挤对方,使之无法动弹;然后将对方挤出去。
按:凡遇对方挤时,随即含胸拔背、松腰下沉,用手下按,以破彼前挤之势。
採:不管对方之力怎样攻,均可採而化解;然后择其弱而攻之。
挒:凡是转移对方之力而进攻其身者,都叫做挒势。
因敌由侧方攻之,则必能以小力取胜。
肘:用肘攻,必须曲使方能奏效。
太极拳用此法甚多。
靠:用靠必须接近敌身,但须在时机合适时用之,不可轻用。
太极拳八法运用歌诀,好记又好用
太极拳八法运用歌诀,好记又好用太极拳八法运用歌诀掤歌太极练掤劲,劲要走螺旋。
螺旋分二式,里缠和外缠。
处处是缠法,要松又要圆。
圆中求紧密,周身相随连。
能随就能粘,能连才能黏。
圆转无空隙,虚实变万端。
万殊归一理,是谓太极拳。
(备注:掤,音pěng)捋歌捋是引进法,变化真稀有。
两人搭手掽,松肩更沉肘。
右手接右腕,左腕接左手。
前手里缠引,后手变前走。
下塌而外碾,管住对方肘。
对方如前随,引进莫迟留。
对方如后退,变按发双手。
(备注:捋,音lǚ)採歌採和捋同类,进步走上圈。
步落人腿外,手引后斜偏。
彼进我亦进,彼退挤按连。
高来低打法,仔细熟究研。
挒歌挒亦捋採类,低来须高打。
前腿向后退,手挒分上下。
后手劲斜引,前手劲正发。
倒卷肱作用,以退为进法。
挤歌挤破捋採挒,人引我前随。
前步同手进,后手肘弯齐。
后手防击面,前手即挤之。
正斜因来势,上下各随宜。
前脚一塌地,挤劲发勿疑。
肘歌发肘在挤后,双方已贴近。
挤劲被人化,立时发肘劲。
肘法有数种,学者仔细玩。
高来低打法,发肘名顺拦。
彼从右侧攻,托我右肘尖。
我肘左上引,右腿急右前。
腿入彼裆中,肘走正一圈。
回肘下攻心,两手同里缠。
右肘腿同进,左步跟勿延。
低来高打法,发肘名拗拦。
对方在前面,地位稍左偏。
拗步来拨我,我是左腿前。
我急左转身,左手下内缠。
引彼劲落空,右肘变外缠。
击彼左胸肋,向我左前颠。
手前而腿后,拗中顺为先。
又有鸳鸯肘,左右相连环。
彼从背后搂,右引左攻坚。
引时右步撤,右肘走外缠。
使彼向左闪,左肘走里缠。
紧贴左腰发,彼胸撞肘尖。
还有背折肘,左肘右发拳。
拳彼引化去,引我更向前。
双手合劲开,右足向前窜。
背与彼胸贴,左肘击左偏。
全在脚步活,发肘方万全。
(备注:此歌诀根据洪公手稿整理,经何大乾师傅审定,弟子张北海编辑打印。
)补充靠歌肘劲被化解,急用靠来攻。
用靠先进腿,贴身靠肋胸。
靠法必存十分贴近时应用,劲随进腿踏脚尖时而发,万不可向前探身靠人。
外靠走外缠,如野马分鬃式。
前腿里缠精,对方如。
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
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吴氏太极拳基本八势(翁福麒讲述)杨禹廷太极拳基本八式:我根据杨公以前的教导,我经过锻炼以后找出其中八个基本的动作,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八式。
其中有:预备式,向前进的搂膝拗步,向后退的倒撵猴,向左右四角的玉女穿梭,中间所谓中定的揽雀尾,左右两侧是单鞭,云手,最后是合太极,这八个式子。
太极起势:开步,两腕前掤,两掌下采。
(面南)搂膝拗步:左抱七星,(上下措掌直接向前)一个搂膝拗步;第二个搂膝拗步,第三个。
倒撵猴:后退的倒撵猴,第二个,第三个。
玉女穿梭:(右抱七星,右脚向内活步,脚尖向上,然后再打开步,同时右手下插,左手够右耳边)完全是向隅角方向(斜飞打开);左手斜坡后上也是到左后的隅角,按掌是左前的隅角。
向后翻身,左指尖转145度,继续转145度(左脚扣)右脚外展,活步向右前,左脚跟外碾脚,向原来的左后方按掌;右抱七星,(活右步,下插,斜飞一下,再向左后穿梭)按掌;从原来的右后方旋转到原来的右前方,做第四个玉女穿梭,是原来的右前方。
(按83式逆转90度)揽雀尾:接上动变揽雀尾,(左抱七星,右抱七星)为什么说揽雀尾是中定的,因它的重心是向前后进退,而没有移步,所以我把它叫做中定的。
搂膝拗步是向前迈步的,倒撵猴是后退,玉女穿梭是向左右方向进的,所以揽雀尾只有重心前脚到后脚,后脚到前脚,这样叫做中定。
单鞭:出掌向左捋。
云手:左手下划,弧线运动到体前时,掌心向内;继续运动(由左侧,再到右肘的下方)。
左手从右侧起,向右前上45度,正前方,向左前上45度,到左侧,这样就是左右两侧的,同样右手到右前上方45度,立掌正前方,到右前上到右侧。
这说明了左顾右盼,在右手向上的时候,因为要左移动,必须把右脚收回。
右掌到右侧的时候,再稍微往前放松一点,左脚向左横移(两个云手)。
云手到单鞭。
太极收势:(平拉开,收回,指体前相对,平行地面)两掌下按,大指接触的时候到肚脐再分开,下落体两侧,虎口朝前。
可以做一个呼吸把指尖放松,再做一次呼吸,身体完全送直站立。
太极拳八法秘诀
太极拳八法秘诀太极拳八法秘诀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其动乃意动,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乃意动八法。
(掤,音bing; 弸,音peng)诀曰:掤动命门找环跳,捋动食指划眉梢,挤动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採劲玄关肩井合,挒劲意在蹬后脚,肘劲劳宫找肩井,靠劲玉枕扛大包。
八法对应文王八卦而寓变化,故合八卦之象,歌曰:採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捋要离中虚,掤添坎中满,挤是震仰孟,肘是良覆碗,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若按此歌诀行功用意,必能得心应手,纵心之所欲,八法者阴阳之开合也,虽有万法然不出八法之封域也。
八法之用,曰: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八法之掤者主攻,搭手之际,实手粘,虚手接,意注命门合于环跳,呈坎中满之象,随吾沉身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虚手之拇指指甲根照己之鼻尖,食指肚顺彼之眉团划至眉梢,双眼追神而成掤劲之用。
试手时,人朝后斜上方飞出。
捋劲义何解。
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时力。
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
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
莫被他人乘。
八法之捋者主化,搭手之际实手粘,虚手接,意注上窍玄关,于真眼眉毛处显其动,腰腹松腾呈离中虚之象。
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应彼之动,顺其动以虚手之至眉梢为引化,将指肚翻转,以指甲对吾眉团为拿,双眼聚神朝拿起之方向追神而成捋劲之用。
捋劲微动往还稍有活转之意即可,其意动于鼻眼眉毛火字形处,故日火化万物。
引化拿法尽在一捋之中,试手时,人朝吾身后斜上方飞出。
挤劲义何解。
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
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
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
跃然声铿锵。
八法之挤者主攻,相触之际,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夹脊穴之中,空胸贴背合于前脚,呈震仰盂之象。
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虚手搭实手臂弯处,双臂撑抱,自然前冲,双眼聚神,朝平直前方追神而成挤劲之用。
挤动具八面劲意,轰然而出,势不可挡,试手时,人朝后平直飞出。
太极八法秘诀及双重
太极八法秘诀及双重太极八法秘诀及双重太极八法秘诀初探祝大彤太极拳网祝大彤概论百年太极,杨氏老谱及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理论推介中,均将“太极八法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头条或重要版面。
在《吴家太极拳》专刊中称八法为《八法秘诀》,可见吴家对太极八法的重视。
太极八法每一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挤劲……这个说法延用至今。
此“劲”非劲力之劲,“是精气之内壮也”。
练家如果以“劲”实实在在用于“外操”,便不是“精气之内壮”,外力不是太极拳修为的大成。
京城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说,在运用太极八法时,掤里有捋、挤、按、採、挒、肘、靠,挤里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太极拳内功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综合功夫。
太极八法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招术,请同道辨别明理。
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大多都习练杨氏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
太极基本功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八法秘诀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窪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採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根据我多年修炼传统太极拳对太极八法行功的体验,初探,现介绍如下: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合招式的根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就比方,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如许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收受接管(捋). 不合八法,强调有不合的劲,不合的感到,不是光作动作罢了,而五步就没那么讲求.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合的劲与感到分离分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类似想抵抗水的力气一样.“掤”也有化解按劲.“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出力引进掉?,舍己从人.同流合污.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请求.看虽轻易但用者须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演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偏向).并且敌之虚实变更要留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到,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重要与化解挤,肘,靠.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就如水下瀑布一样.必须有下沉的感到,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到.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办法,合营沾粘(tie1)劲,分解应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掉式,逼其摔倒.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采多半应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扭转手臂,留意扭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牵动时以腰发力.扭转之劲,先松后紧,缓慢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分散力于肘部,包含挤,撞,点,压等法.讲求要有迸发力,寸劲.力道充沛饱满. 靠:应用任何一个部位来靠敌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此须静持机遇,一旦得机,就猛力一靠.中间要十分留心.不克不及靠而掉个中间.靠须用上全身之力,集于一处. 在八法里,每一法都有属于他的卦位,五步则是五行.掤属坎.捋属离.挤属震.按属兑.采属乾.挒属坤.肘属艮.靠属巽.进属水,退属火,顾属木,盼属金,中属土.乾.暗示刚,硬和力气.坤.柔,弯曲.艮.暗示庄功,内守,憨厚.巽.运化,外架.坎.外实内虚.离.缓慢,快速.震.发劲,刚决,攻进.兑.暗示戍守,引进.进如涛(如滚滚大浪).退如火(比方火速).顾如木(如木在树林里,宛如彷佛在不雅察,照顾,并且站似建立于地).盼如金(有呼应之意,眼随身走,活而不飘).定如岳(不管任何情形,都稳如山岳,保持均衡). 全部大用诀(七言五十四句) 太极拳法妙无限,棚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招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接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提高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段变不尽,抱虎归山採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招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驾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进前招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功. 高探立时拦名片,阁下分脚手要封. 回身蹬脚腹上占,提高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阁下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峰贯耳招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阁下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势顺峰入,金鸡自力占优势.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峰.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闪正中. 回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睥睨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部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太极拳的八法,你懂的
太极拳的八法,你懂的太极拳技巧一:松。
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
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
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
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技巧二:静。
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
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
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气力合。
太极拳技巧三:空。
心空,意空,神空,体空。
中空道通,全身透空。
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全身气息充盈。
太极拳技巧四:连。
太极拳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均为连贯系列动作,立身中正安舒,以腰为轴,动作如行云流水,均速连绵不断。
太极拳技巧五:缓。
气沉丹田,动静相间,思绪高度贯注,一招一式,缓慢匀速,意气合一,悠缓流畅。
太极拳技巧六:合。
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
外: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手眼身法步要合,神形意气功要合。
开合自然流畅,全身协调和合。
太极拳技巧七:圆。
太极即是圆,阴阳各半,互为包容。
一动一圆,一静一圆。
无论是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还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以弧形、圆形动之。
太极拳技巧八:柔。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柔而不软,刚而不硬,棚而不架,松而不散。
动如棉中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合。
“松,静,空,圆,柔,连,缓,合”为统一整体,乃太极之真境界!三首歌诀是练太极拳三个阶段的意境,并形象比喻了练拳要领,由此体会揣摩,颇有益处。
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正中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此诀含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动作慢匀、迈步似猫行等要领,尤其在水中行走之阻力比喻,将意念贯穿于动作至每一瞬间,做到轻而不浮,柔而不软,松沉兼备而增长内劲。
对初学者极为重要。
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
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
此诀含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腰为轴、圆活贯串等要领,乃为由练体阶段进入练气阶段,内劲由浑厚而更见轻灵之关键。
吴式太极拳入门基础八要
吴式太极拳入门基础八要吴式太极拳入门基础八大要点想要将吴式太极拳练好,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吴式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练习吴式太极拳。
一中心气中和,神清气沉,立点在脚。
重心紧于腰脊,精神含敛于内,乃能中定沉静。
二正每一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
虽或俯或仰,或伸或曲姿势繁多,其重心必须稳定。
重心稳定则开合灵活自如,进退有序;重心不立则开合失其关键,虚实不清。
三安安然之意,切忌牵强。
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动作均匀,呼吸和平,神气镇静乃无气滞之病。
四舒舒展之意。
姿势动作务求开展,使全身关节节节舒展,然非用力伸张,而系自然徐徐松展,自能得到松活沉着之趣。
五轻轻灵之意,然忌漂浮。
动作轻灵缓和,往来自由自在,久之能生松沉之劲,进而生粘黏之劲,故轻字是练拳下手之处,入门之径也。
六灵灵敏之谓。
由轻灵而松沉,由松沉而粘黏,能粘黏即能连随,能连随而后能灵敏,则可悟及不丢顶。
七圆圆满之意。
每一动作务求圆满而无缺陷,则能浑成一气而免凹凸断续之病,推手用劲,非圆不灵,处处能圆则活矣。
八活灵活而无笨重迟滞之意。
上述各节融会贯通后,则屈伸开合,进退俯仰皆能自由。
初学吴式太极拳的要诀轻在练习吴式太极拳的时候,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做到轻。
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初练者虽说不容易做到轻灵,但必须从轻字入手,日久功深,自然水到渠成。
应当从越轻越好的轻字上下工夫,才能达到拳论上所讲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敏感。
轻是步入灵动的阶梯,练好了轻,就为日后练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慢对于很多初学吴式太极拳的时候,就必须动作要缓慢。
慢练适宜于体弱之人,慢练可以促使你把架子中的各处劲道摸清弄准,越练越灵敏,并可保持动作上的匀速。
匀练吴式太极拳,无论快与慢,都应保持相对恒定的速度来完成整个动作过程,这就是所说的“匀”。
练“匀”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每次出手都应把动作的过程看成是无数个点的衔接,而不要把他看成是只有起止两个点的样子,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动作在无形中产生按点运气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八法秘诀(转)(含杨式吴式两种珍贵资料)太极八法秘诀初探(祝大彤)上概论百年太极,杨氏老谱及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理论推介中,均将“太极八法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头条或重要版面。
在《吴家太极拳》专刊中称八法为《八法秘诀》,可见吴家对太极八法的重视。
太极八法每一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挤劲……这个说法延用至今。
此“劲”非劲力之劲,“是精气之内壮也”。
练家如果以“劲”实实在在用于“外操”,便不是“精气之内壮”,外力不是太极拳修为的大成。
京城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说,在运用太极八法时,掤里有捋、挤、按、採、挒、肘、靠,挤里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太极拳内功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综合功夫。
太极八法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招术,请同道辨别明理。
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大多都习练杨氏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
太极基本功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八法秘诀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窪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採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根据我多年修炼传统太极拳对太极八法行功的体验,初探,现介绍如下: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初学者用力练太极拳,有的资深练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贤“用意,不用劲”的教诲,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说:“你用意打我一次。
”或者撰文立说,提到:“不用劲打不出人去。
”从“飘浮”拳理讲,如果一方以掤打过来,手上不挂力,松空手掌,对方以力接,瞬间接手方脚下飘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摆动,脚下重心丢失没有了根基。
通常说,“拨根”,拨对方的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这是二人较技太极松空高手的揉手艺术展现。
掤法中阐述的“飘浮亦不难”,就是这个意思。
揉手者的身形手势十分重要,什么身形决定在揉手中的地位。
你周身松空,是一个松体,在双人揉手中当然占据胜方的地位。
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挂力,是一个有力的劲力体当然要居第二位。
在《八法秘诀》的“掤”法所说的拳理无可争辩的是太极拳妙法,绝招。
顶头悬,弹簧力都是准确的真理性拳法。
唯有“先实丹田气”,我们要研讨研讨。
杨氏拳诀,无疑都是经过博击场上实践过的真理性拳法。
“先实丹田气”杨氏运用也是正确的,可惜我们“门外人”未得真传,不知如何去“先实丹田气”。
我从学的几位老拳家是不提倡“气沉丹田”的,丹田气和气沉丹田是不是一种呼吸法,手中没有资料。
京城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两位大师都不提倡气沉丹田。
有一位少林寺“德”字辈高僧,亲口对我说过,丹田练气不存气,也不提倡气沉丹田,恐闹出病患。
在二人较技中,掤劲也不是技击中的打法,或称不是唯一的打法。
我初学太权拳时,有几位老师在讲到掤法时,都以教学为主,不提倡将掤作为技击的首要。
以“太极八法”训练学子,应该认为是上乘的教学法。
太极拳的虚实可以解义为阴阳,请温习陈微明先生记录杨澄甫口述的虚实。
“八虚实,太极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
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这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以上虚实定义,是澄甫大师的绝学立论。
同道应细心揣磨,潜心体验。
以上太极八法秘诀简单注释,非用功之久不能融会贯通焉。
限于对传统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有不全面处,请同道补遗。
关于劲的说法,在文中延用传统和习惯说法,八法为掤劲、捋劲、挤劲、按劲、採劲、挒劲、肘劲、靠劲等四正四隅八种劲。
我认为此劲的说法是太极拳术语,不是说八种劲。
对劲的说法,在以后的篇章中有专题论述。
二、捋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二人在揉手习练或较技中,遇到对方进攻首当其冲者为掤。
对方的打手从正面向胸、脸攻来,有自打在后脑、后背上再往后有打在脚后跟的威胁。
揉手的化解来力均取逢掤必捋的拳法。
对方以右手打来,我将其右手及胳臂捋向我左方,对方以左手打来,我将左手及胳臂向我右方或右后方捋去,以解掤攻之危。
在揉手实战中,二人较技四只手进退曲伸,千变万化没有规律可循,动静之机随机应变。
我们打手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对方从任何方向掤来,我以化、拿、打、发化解对方攻势,引进落空,顺其来势以静待动,后发先制,打击对方。
在运用捋法时,要注意自己的身形手势,牢记先贤大师的告诫,“阴阳之母,动静之机”,此时不可忘记太极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挂力,手上要松不挂力,像陈鑫大师说的“妙手空空”是绝佳的手势,我说“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击的第一要素。
这是捋法的“力尽自然空”太极内功,空是威力无穷的。
周身松空,你便成为松体,重心当然稳重,重心的稳重,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杨氏“八法秘诀”中将捋劲,提到全身“重心自维持”。
安舒中正的重要地位。
杨式太极拳家杨澄甫大师有拳法十要的警世,其四要说的是重心,道:“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主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氏的“重心自维持”的拳理被杨澄甫诠释后,京城吴式太极拳家杨禹廷大师在研习教学实践中明确太极拳重心,又进一步详解拳的重心。
以虚实分,左腿实,实足,右腿虚,虚净,右腿实,实足,左腿虚,虚净,确立“立柱式身形”的拳理拳法。
从以上二位杨氏对稳定重心的重视和研究,并加以开拓重心理论发扬开去传播国内外,令后人们扶额庆幸。
太极拳极为关要的重心理论,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里我们要试解南北两代二杨拳理拳法相通,是很有趣的故事。
杨澄甫先师1936年在沪逝世,此时青年杨禹廷刚出道。
当时中国印刷和通讯仍处在落后的局面,上海、北京交通不便,太极拳的技艺也不可能传播很快。
先师的重心虚实法也不会很快传到北京。
杨禹廷在研习教学实践中,在恩师的指点下强调虚实重心,以后发展和定型了“立柱式身形”的重心维持,此法百年实验已成为经典。
一种上佳的技艺在实践中被传播运用,应该认为南北二杨在相隔半个多世纪研习安舒中正理法心灵是相通的。
研习太极拳求的是自然。
捋法解义中,有两处提到自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
太极拳本应自然,这是无可争论的。
千百年来太极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完美和完善而完美、完善。
本来太极拳很自然,很简单,被后学者给搞成刻板和复杂了。
其实练太极拳越自然越好,不要刻意去练炼,欲求得到什么。
拳论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以上种种修炼者在操作中循规蹈矩,人体结构发生的变化,不是随意练炼可以求到的。
“八法秘诀”强调顶头悬和不丢顶。
这个“顶”可解义为头顶的顶和二人较枝在接触点上的不丢顶。
关于顶头悬的顶,我在《太极内功解秘》的第八节“修炼阴阳顶”中有诠释,不再多笔墨。
捋义解,有“轻灵不丢顶”之要求。
要求太极拳修炼者要“不丢顶”是习练太极拳的严格规范,练拳修内功要守规矩。
绝对不可以有随意性,不尊师教。
在接触点上不丢顶,首先,身形坚持三不动:不要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关于三不动,我在《太极内功解秘》第十一节有诠释)。
杨澄甫的“八法秘诀”讲的是推手要义,在推手较技中双方接手“不丢顶”尤为关要。
不丢顶属于中定劲,中定在“八门五步十三势”拳法中,是进、退、左顾、右盼、中定的正中位置,站住中定,也是身形中正、中定是重心点的位置,当然不应该乱动的。
杨露禅有“站住中定往外打”的教导(吴图南口传)。
我多年对太极拳的研习体验到,如果“太极十年不出门”,中定功的修炼要在五年后小有成就,再进一步深研,身形可中正,有可能“站住中定”,这是多年修为太极拳综合功夫的显现。
二人相接,或对方的手已经进入到己的胸、腹部位,同样是接触点,仍应不动、不丢、不顶。
当然,要求操作者有周身松体的修养,心意松,周身肢体松。
要具备中定内功不是一件易事。
奉劝同道拳友,不通太极八法,关节不松又不熟节节贯串的松功,不可轻意与人较技,否则十次要有十次失败,除非对方是用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