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现代研究
茯苓的现代研究
茯苓的现代研究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味甘、淡,性平。
入心、脾、肺经。
功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恶心呕吐、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主要含β-茯苓聚糖(β-Pachy man),约占干重的93%,和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牧酸(Tumulosic acid)、三萜羧酸(Triterpene carboxylic acid)、齿孔酸(Eburi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
亦含脂肪酸,如辛酸(Caprylic acid)、十一酸(Undecano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酸(Dodecenoic acid)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此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Adenine)、组胺酸(Histidine)、胆碱(Choline)、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1. 利尿作用有报告指出,茯苓水制浸膏及醇浸液给家兔、大鼠、小鼠等灌胃后,几乎不显示利尿作用,在输尿管瘘犬慢性实验静脉注射煎剂时,也无利尿作用。
但也有报告认为,用清醒家兔慢性实验证明茯苓确有利尿作用,以灰分对照证明,其利尿不是由于钾盐,而是钾盐以外的其他成分的作用。
茯苓的热水提取物及水溶性多糖组分对正常家兔作用不显著,若茯苓配伍以生姜、甘草则从投药后1小时尿量平稳增加,其后作用持续。
临床将茯苓与白术、生姜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等症状者,投药1小时后尿量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提示在利水作用方面,复方比单味药能产生持续作用。
茯苓利尿作用的原理尚未阐明。
有人用茯苓灰分与25%茯苓醇浸液进行对照,结果后者显示利尿效果,而前者则无作用,说明茯苓含有特殊的利尿成分。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茯苓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形态特征、传统应用等。
随后,重点综述了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并对这些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茯苓的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文章还对茯苓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涉及了茯苓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本文总结了当前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相信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从茯苓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多糖、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茯苓多糖是茯苓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些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
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中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麦角甾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茯苓多糖-一把摧捣肿瘤的利器
茯苓多糖,一把摧捣肿瘤的利器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者粉红色。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者赤松的根部。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作用。
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增强渗出细胞(PEC)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
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对照组及羧甲基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试验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18.86±3.40%和0.41±0.09;试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34.81±1.75%和0.86±0.07。
新型羟甲基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纯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复正常。
另有药理实验表明,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给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300mg/kg /天)7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38±2.46%,吞噬指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19.4±1.27%,吞噬指数为0.32±0.02。
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P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PC)。
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
羟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BSA诱导的DTH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别显着;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我们将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在茯苓药效中的作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茯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对茯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平台,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成分。
其中,多糖类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茯苓聚糖、茯苓酸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茯苓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如β-茯苓醇等,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和二萜类物质。
在中国传统药理中,茯苓被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茯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茯苓具有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炎活性。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关节炎模型中的关节肿胀和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损伤的发生。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茯苓具有抗肿瘤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抵抗力。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的来说,茯苓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茯苓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更好地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茯苓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_徐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7
·综述·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徐 硕,姜文清,邝咏梅,吴学军,马 捷,金鹏飞* (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730)
摘要:目的 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对茯苓 的 化 学 成 分 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 从茯苓中分离得到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二萜类、甾醇类、其他类及多糖 类。 现 代 药 理 研 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肝纤维化、利尿、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抗 炎、抗 肿 瘤 和 增 强 机 体 免 疫 力 等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 结 论 茯 苓 的 现 代 研 究 尽 管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但 仍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需 要 进 一 步 探 讨 。 关 键 词 :茯 苓 ;化 学 成 分 ;生 物 活 性 doi:10.3969/j.issn.1004-2407.2016.03.032 中 图 分 类 号 :R28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2407(2016)03-0327-04
名称
单糖的类型和组成方式
文献
pachyman
具有β-(1→6)吡 喃 葡 萄 糖 为 支 链 [24] 的 (1→3)葡 萄 糖 聚 糖
polysaccharide HI 1 β-(1→3)-(1→6)-D-glucan
[25]
PC1,PC2,PC2-A,β-(1→3)-D-glucan PC3,PC4
wc-PCM3-1 PC-PS
α-(1→3)-D-glucan 中性多糖
[31] [32]
2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2.1 抗肝纤维化作用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 模 型,将 茯 苓 水 提 物用于该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结果 显 示,茯 苓 组 的 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含 量 下 降;HSC 细 胞 增 殖 抑 制 率 升 高;减少了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 织 抑 制 因 子-1(TIMP-1)、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TGFβ1)及 血 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 子 (PDGF)的 表 达 。 结果表明,茯苓可以 使 大 鼠 肝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减 缓,作 用 机 制 可 能是抑制 HSC 增 殖 活 化、下 调 TGFβ1 和 PDGF 表 达,促 进 细 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减少肝纤维结缔组织的沉积 。 [33] 2.2 利尿作用 将 茯 苓 水 煎 液 分 别 给 生 理 盐 水 负 荷 大 鼠 和 小鼠灌胃。结果显示,茯苓有较为明显的利 尿 作 用,且 作 用 时 间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茯 苓 中、高 剂 量 组 动 物 尿 中 K+ 排 出量显著升高,Na+/K+ 排出量 比 值 下 降 。 研 究 表 明,茯 苓 对 电 解 质 的 影 响 比 西 药 小 ,更 适 合 高 剂 量 长 疗 程 用 药 。 [34] 2.3 免疫调节作用 研 究 显 示,茯 苓 水 提 物、碱 提 物 和 醇 提 物都能促进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 显著增加小鼠血清内免疫因子IL-2和 TNF-α 的含量,使胸 腺 及脾脏的质量增加。结 果 表 明,茯 苓 发 挥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的 物 质 基 础 主 要 为 三 萜 类 、水 溶 性 多 糖 和 酸 性 多 糖 。 [35] 2.4 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给小鼠 灌 胃 茯 苓 水 提 物, 检测小鼠粪便 中 双 歧 杆 菌、乳 杆 菌、大 肠 杆 菌 和 肠 球 菌 的 数 量。结果表明,高剂量 的 茯 苓 能 使 肠 道 的 双 歧 杆 菌 数 量 明 显 增 加 ,说 明 茯 苓 对 肠 道 菌 群 有 良 好 的 调 节 作 用 。 [36] 2.5 抗炎作用 建 立 二 甲 苯 致 小 鼠 急 性 炎 症 及 无 菌 棉 球 致 大鼠慢性炎症模型,给予茯苓多糖。结果显 示,小 剂 量 茯 苓 多 糖可以抑制二甲苯所 致 的 小 鼠 耳 肿,并 抑 制 棉 球 所 致 的 大 鼠 皮下肉芽肿。研究表明,茯 苓 多 糖 对 急 慢 性 炎 症 反 应 具 有 抑 制 作 用 。 [37] 2.6 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茯苓多糖能通 过 提 高 自 然 杀 伤 (NK)细胞活性,促 进 淋 巴 细 胞 增 殖 ,发 挥 抗 肿 瘤 作 用[38];茯 苓多糖发挥抗 肿 瘤 活 性 的 作 用 机 制 是 通 过 激 活 免 疫 监 视 系 统,增 强 免 疫 功 能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DNA 和 RNA 的 合 成 。 [39] 对羧甲 基 茯 苓 多 糖 (CMP)口 服 液 的 抗 肿 瘤 作 用 研 究 发 现, CMP 能 显 著 提 高 荷 瘤 小 鼠 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含 量 ,可 使 免 疫 低 下小鼠的胸腺、脾脏质量及溶血素抗体含量 显 著 升 高,增 强 巨 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 NK 细胞的活性,提高白细胞 介 素 2(IL- 2)至正常水平[40]。CMP 对小 鼠 U-14 宫 颈 癌、Lewis肺 癌、S- 180肉瘤细胞及 H22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 [41] 2.7 增强机体免 疫 力 给 小 鼠 静 脉 注 射 剂 量 为 5,10 和 50 mg·kg-1的 CMP,结果 显 示,在 该 剂 量 下,CMP 能 明 显 促 进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 殖 及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的 吞 噬 功 能;当 体 外 给药质量浓度在0.1~50μg·mL-1时,可以直 接 促 进 小 鼠 脾 淋巴细胞增殖。GMP 对 小 鼠 混 合 淋 巴 细 胞 反 应 具 有 明 显 的 促进作用,还 可 显 著 增 强 刀 豆 蛋 白 A(conA)和 磷 酸 脂 多 糖 (LPS)活化的小 鼠 脾 淋 巴 细 胞 的 增 殖 反 应,增 强 小 鼠 腹 腔 巨 噬细胞吞噬中性红 的 作 用。 结 果 表 明,羧 甲 基 茯 苓 多 糖 体 内 外 给 药 均 可 显 著 增 强 小 鼠 免 疫 功 能[42]。CMP 能 上 调 人 外 周 血源性树突状细胞 CCR7的 表 达,并 减 少IL-10 的 分 泌,增 强 其 迁 移 能 力 。 [43]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茯苓多糖作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化学结构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茯苓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概述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醇提法以及现代的微波辅助提取、酶解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多糖的化学结构特征,包括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苷键类型等,以及近年来在结构解析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本文将重点综述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茯苓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对于其后续的结构研究和药理作用分析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醇提法等。
水提法是以水为溶剂,通过加热煮沸使茯苓中的多糖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通过浓缩、干燥等步骤得到多糖提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提取效率较低,且易受到其他水溶性杂质的干扰。
醇提法则是利用醇类溶剂对多糖的溶解性进行提取,常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等。
醇提法相对于水提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且需要注意溶剂残留的问题。
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振动和热效应等,使茯苓细胞壁破裂,多糖成分更易溶出。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微波提取法则是利用微波对物质分子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快速溶出。
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微波功率和时间的控制。
茯苓抗肿瘤、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
茯苓抗肿瘤、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传统中药材茯苓的药理作用逐渐得到揭示和认可。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茯苓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以期为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茯苓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应用,随后重点阐述茯苓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茯苓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情况,如茯苓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茯苓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等。
文章将总结茯苓抗肿瘤、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的茯苓药理作用知识,推动茯苓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二、茯苓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
茯苓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茯苓酸等,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研究发现,茯苓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同时,茯苓多糖还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茯苓中的茯苓酸成分则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周期,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茯苓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动物实验显示,茯苓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荷瘤动物的生存质量。
而在临床试验中,茯苓作为辅助治疗药物,能够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茯苓在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其多糖和茯苓酸等成分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未来,随着对茯苓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茯苓有望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茯苓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研究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不仅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其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也逐渐受到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视。
“四时神药”―茯苓
“四时神药”―茯苓“汤泛冰瓷一坐春。
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酒醺醺。
壑源曾未破醒魂。
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此首《鹧鸪天》为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是一首赞美茯苓的词,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茯苓的推崇与喜爱,其作为延年益寿的保健药品在当时已十分盛行。
茯苓做药用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南朝齐梁时期的养生家、医学家陶弘景辞官归隐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赠给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
”陶弘景亦称其为“养神而改灵,和魂而炼魄”的仙药。
到了清代,茯苓更是养生的要药,在慈禧太后养生补益药中,茯苓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
她常让御膳房做茯苓饼赏赐大臣。
茯苓饼越做越精细,成为宫廷名点,后流入民间,成为北京特产,它清香可口,祛病延年。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的根上。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古人把茯苓叫作“四时神药”,因为它不分四季,和其他药物配伍之后,不管寒、温、风、湿各种疾病,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含蛋白质、卵磷脂、胆碱、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组织的生理活性,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调节素,间接抗病毒、抗肿瘤,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且能够保肝降酶,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茯苓所含的卵磷脂和胆碱,能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
其所含的茯苓素利尿功效较佳,有助于降血糖和减肥。
性状特点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真伪鉴别伪品茯苓多为加工伪造,外形上和真品十分相似,有的用面粉加少量茯苓粉和匀晾干,切成方形茯苓丁,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闻之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无粘牙感。
茯苓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
茯苓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由于不适当的饮食、生活方式和基因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情况可能导致多个并发症的发展。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天然植物药物具有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潜力。
茯苓作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之一,被认为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茯苓及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1. 茯苓的概述茯苓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真菌,常被用作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中使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三萜类等。
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于清热利湿、健脾益气以及安定情绪等功能。
2.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病和肾病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展常常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高血糖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机制。
3. 茯苓的降血糖作用茯苓作为中药,被认为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并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调节血糖,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氧化应激。
此外,茯苓中的黄酮类物质还能起到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和提高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4. 茯苓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护作用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并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其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护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水平,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提高心脏功能。
5. 茯苓对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茯苓中的成分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
茯苓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
6. 茯苓对眼病的治疗作用茯苓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能够减轻视网膜血管病变和黄斑变性的发生。
茯苓还能够保护视网膜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视力。
7. 茯苓对肾病的治疗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茯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摘要: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中国沿用千年的传统中药,可药食两用。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甾体、氨基酸、脂肪酸及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病毒、降血压、养心安神、健胃消食、降脂减肥、美容等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茯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其化学、药理及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茯苓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营养保健作用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dible Poria cocosAbstract: Poria coco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was used to be food and medicine.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Poria coco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es, steroid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inorganic elements and so on. It ha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aging, anti-viru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uneasiness of mind, stomach and digestion, lipid-lowering diet, beauty and other nutritional health. Thu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Als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and health products were elabor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related research work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Key words:Poria coco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Nutritional health effects茯苓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又名茯菟、茯灵、云苓、松苓等,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茯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
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对茯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加深了对茯苓的认识,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茯苓具有抗炎作用。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能力,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实验证明,茯苓能够有效减轻炎症病变,缓解炎症症状。
这一发现使得茯苓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具备了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次,茯苓还被发现具有利尿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并且具有排除水肿的作用。
实验证明,茯苓能够提高肾小管重吸收再吸收的速率,从而促进尿液排泄。
这一发现为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明茯苓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而且,茯苓中的一些化合物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这些发现为茯苓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和肿瘤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茯苓的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利尿、抗氧化和抗肿瘤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然而,茯苓的药理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究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具体的作用机制。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茯苓,推动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茯苓对乳腺癌治疗的辅助作用研究
茯苓对乳腺癌治疗的辅助作用研究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乳腺癌的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寻找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提高疗效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务之急。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茯苓对乳腺癌治疗的辅助作用,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新的策略。
茯苓的药理活性:茯苓,是一种来自于水芹科黑果茯苓菌(Wolfiporia cocos)的真菌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中。
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这些药理活性为茯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茯苓抗肿瘤作用的机制:茯苓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其机制多方面,包括调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如茯苓酚、水溶性多糖、β-葡聚糖等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茯苓还可以抑制肿瘤相关炎症反应,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茯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免疫系统在体内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茯苓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恶性肿瘤的能力。
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功能,可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
茯苓还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转移的风险。
茯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氧化应激是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实验证实,茯苓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减轻乳腺癌患者的氧化应激程度,从而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损伤。
经典名方中茯苓的本草考证
此外,茯苓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以适应不同的病症。如与黄芪、白 术等配伍,可增强健脾益气之效;与酸枣仁、远志等配伍,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 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可改善脾胃虚弱、食少纳呆之症。
3、应用案例
在实际临床中,茯苓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医生 常常会选用茯苓配合猪苓、泽泻等药物治疗;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茯苓可与党参、黄芪等药物合用,起到利水渗湿、益气养心的作用;对于小儿腹 泻患者,茯苓可与白术、山药等配伍,以健脾止泻。
理的配伍和改良,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4、注意事项
虽然茯苓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 先,茯苓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因此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应慎用。其次,茯苓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
因此在使用时应适量控制剂量。此外,茯苓对于部分人群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过敏测试。
总之,通过对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草的 药性和作用,以及其在经典名方中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看到中药学的不断发展,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我们期待中药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黄精,作为一种具有显著药效的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以其补肾益精、健脾 益气之功效被广大中医所推崇。在诸多经典名方中,黄精的身影亦随处可见。本 次演示将从本草考证的角度,对经典名方中黄精的历史渊源、药性特点、应用及 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对甘草进行了详细记载。他指出, 甘草有生用和炙用两种,其作用各不相同。生甘草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等方面,而炙甘草则主要用于补脾益气、调和药性等作用。同时,他还提出了一 些关于甘草的使用禁忌和使用方法。
茯苓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茯苓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等。
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由身体对某种特定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引起。
传统中医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到的经验和方法,而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茯苓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多孔性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其性味甘淡,具有泽肤祛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传统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多与脾虚湿重有关,茯苓可健脾去湿,从而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过敏症状。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
茯苓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实验研究发现,茯苓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氧产生,减轻过敏反应过程中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
此外,茯苓还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实际临床中,茯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于过敏性疾病治疗。
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口服。
茯苓可作为单味药或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配方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来定。
例如,中医常用的四逆散就是以茯苓为主要药物,具有镇肺气、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治疗。
此外,茯苓还可以制成茯苓丸、茯苓颗粒等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除了口服外,茯苓还可以局部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
如茯苓水洗剂可以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茯苓水洗剂能够缓解痒痛、减轻皮肤红肿并促进皮肤的愈合。
茯苓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其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来实现。
例如,茯苓与黄芩、葛根等药物可以配伍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茯苓与川贝、枇杷叶等药物可以搭配应用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这些配伍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有一定适应症和禁忌症的。
茯苓在心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茯苓在心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居高不下。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脑血管手术已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手术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并发症风险,如术后水肿、心脏损伤等。
在这种背景下,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在心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茯苓,是指马兜铃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及菌实体,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学中,有着止血、利水、健脾等药理作用。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脑血管手术中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潜力。
首先,茯苓对术后水肿具有一定的疗效。
术后水肿是心脑血管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茯苓通过抑制组织胶原纤维的生成和炎症反应的过程,减轻了组织的水肿状态。
一项基于茯苓的抗水肿疗效的研究发现,茯苓可以降低组织间胶原及其纤维结构过度形成的风险,从而减轻术后水肿的程度。
因此,在心脑血管手术后,适当应用茯苓有可能减少水肿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此外,茯苓对心脏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脑血管手术中对心脏的保护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茯苓具有增强心肌代谢和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
其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和遏制炎症反应的过程,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
一项对茯苓心脏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茯苓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脏损伤。
因此,在心脑血管手术中,茯苓可以作为一种心脏保护药物的补充,减少手术对心脏造成的损伤。
茯苓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对于心脑血管手术来说也至关重要。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常被用于心脑血管手术术后的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发生。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一项对茯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表明,茯苓能够明显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减少血小板聚集的风险。
中药茯苓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茯苓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茯苓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茯苓药材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脂溶性水溶性茯苓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别名白茯苓、云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及宁心安神的功效,是常用的一种苗药。
1 水溶性成分茯苓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是多糖类成分。
茯苓中主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燥品的93%,是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为支链的(1 →3)葡萄糖聚糖。
尚含有羧甲基茯苓多糖,木聚糖,茯苓次聚糖、μ -茯苓多糖f,(1,3)-(1,6)-β-D-葡聚糖,纤维素,硬脘[2]等。
2 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中的萜类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
其结构类型分为两类: 羊毛甾烷三萜烯型和3,4 开环-羊毛甾烷三萜(仅存在于茯苓皮中)。
2.1 四环三萜化合物[3~7]。
有茯苓酸、土莫酸、依布里酸、3 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 24-二烯-21-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3β- 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甲酯、3β,16 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3β,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甲酯、31-羟基-3β,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烯-21-酸、去氢茯苓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 9(11),24(31)-三烯-21-酸、3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 24(31)-三烯-21-酸、25-羟基-3-差向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依布里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酮基-6,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乙酰氧基 -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差向去氢茯苓酸、 3-酮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乙酰氧基-6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酰基-16 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16α-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Poricoic acid A、Poricoic acid AM、Poricoic acid B、Poricoic acid BM、Poricoic acid C、Poricoic acid D、Poricoic acid DM、Poricoic acid E、Poricoic acid F 等。
茯苓的现代研究进展_王海峰
茯苓是一种真菌类中药,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 中总 ATP 酶有显著激活作用。Na + 、K + - ATP 酶是
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中 药“四 君 八 珍”之 一。 细胞膜上的钠泵,与机体水盐代谢密切相关,茯苓素
味甘、淡平。归心、肺、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 对此酶的激活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中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功效非常广泛,不
关节炎或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 分四季,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
善炎症大白鼠的全身症状。茯苓总三萜对二甲苯所 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
致小鼠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含的 三萜成分抑制磷脂酶 A2 的活性有关[6]。 3. 5. 4 抗病原体作用 体外实验,茯苓煎剂可抑制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年 6 月第 9 卷第 12 期 JCM,Jun. 2011,Vol. 9,No. 12
·45·
低。连续给药可明显加速肝脏再生速度,防止肝细 4. 5 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茯苓
胞坏死,使肝脏重量增加。
煎剂 1 ~ 3 个月,有一定控制症状的作用。
3. 5. 3 抗感染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大鼠佐剂
面成一薄层,幼时白色,老时变浅褐色。菌管单层, 一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而间接发挥的。( 2) 使免疫
孔为三角形,孔缘渐变齿状。主产于湖北、安徽、河 器官胸腺、脾脏及淋巴结重量增加。( 3) 对抗钴 60
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 照射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 4) 增强细胞
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质坚实,断面不平,呈颗粒 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 3. 3 镇静 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的现代研究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味甘、淡,性平。
入心、脾、肺经。
功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恶心呕吐、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主要含β-茯苓聚糖(β-Pachy man),约占干重的93%,和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牧酸(Tumulosic acid)、三萜羧酸(Triterpene carboxylic acid)、齿孔酸(Eburi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
亦含脂肪酸,如辛酸(Caprylic acid)、十一酸(Undecano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酸(Dodecenoic acid)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此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Adenine)、组胺酸(Histidine)、胆碱(Choline)、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有报告指出,茯苓水制浸膏及醇浸液给家兔、大鼠、小鼠等灌胃后,几乎不显示利尿作用,在输尿管瘘犬慢性实验静脉注射煎剂时,也无利尿作用。
但也有报告认为,用清醒家兔慢性实验证明茯苓确有利尿作用,以灰分对照证明,其利尿不是由于钾盐,而是钾盐以外的其他成分的作用。
茯苓的热水提取物及水溶性多糖组分对正常家兔作用不显著,若茯苓配伍以生姜、甘草则从投药后1小时尿量平稳增加,其后作用持续。
临床将茯苓与白术、生姜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等症状者,投药1小时后尿量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提示在利水作用方面,复方比单味药能产生持续作用。
茯苓利尿作用的原理尚未阐明。
有人用茯苓灰分与25%茯苓醇浸液进行对照,结果后者显示利尿效果,而前者则无作用,说明茯苓含有特殊的利尿成分。
用切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实验,注射去氧皮质酮合并应用30%茯苓煎剂比单用去氧皮质酮者尿量增多,尿钠、尿钾排除量亦增加,从而认为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
质酮作用,而与影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2. 镇静作用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茯苓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麻醉时间显著延长。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土拨鼠、蟾蜍和食用蛙离体心脏的灌流实验中,茯苓的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
茯苓水制浸膏及乙醇浸膏对家兔有降血糖作用。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茯苓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茯苓浸剂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使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张力下降,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溃疡有抑制作用。
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
5. 抗肿瘤作用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即茯苓次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 S180 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子宫颈癌 S14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茯苓多糖腹腔给药 10mg/kg以上,能抑制小鼠 S180 实体瘤生长,但与抗肿瘤药 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等联合应用未见明显协同作用,对体外S180 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移植肿瘤 U14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试验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的 DNA 合成有抑制作用。
茯苓素对小鼠白细胞L1210 细胞的 DNA 合成有明显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
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与丝裂霉素合用的抑瘤(小鼠肉瘤S180)率为48%(丝裂霉素单用为 35%);与更生霉素合用的抑瘤率为38.9%(更生霉素单用为19.6%);与环磷酰胺合用抑瘤率为69.0%(环磷酰胺单用为32.3%);与5-氟脲嘧啶合用的抑瘤率为59.1% (5-氟脲嘧啶单用为38.6%)。
对小鼠白血病L1210,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的生命延长率为70%,茯苓素与环磷酰胺合用为168.1%。
关于茯苓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有实验证明,羧甲基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与胸腺有关。
亦有报告指出,茯苓多糖激活局部补体,使肿瘤临近区域被激活的补体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及体液因子,从而协同杀伤肿瘤细胞。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 DNA 合成而实现的。
6. 其他作用茯苓煎剂内服,可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诱发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
茯苓多糖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瘤生长的功能,茯苓多糖灌胃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 ANAE 阳性淋巴细胞数,还能使小鼠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多。
茯苓多糖亦能使环磷酰胺所引起的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羧甲基茯苓多糖还有免疫调节、保肝降酶、间接抗病毒、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减轻放射副反应,诱生和促诱生白细胞调节素等多种生理活性,无不良毒副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乙醇提取物能杀死钩端螺旋体,而水煎剂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