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探析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产业政策有效性构建探微
关 系到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强 弱 尤 其 是 随 着 要 熟 悉 各 种 政 策 手 段 .充 分 运 用 财 政 、
我 国市场 经 济体 制 的 变革 . 产 业 的 发 展 税 收 、 金融 、 投资、 技术、 贸易、 就 业 与 劳
二、 构 建有 效产 业 政 策 的 必 要 性
我 国产 业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兴 荣
摘要: 产 业 政 策是 一 国 政 府 主 动 干预
国家 的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产业结构 、 产 业 用 要合 理 . 方 向 的定 位 要 准 确 , 政 策 的
表述 要严谨 , 不能 有两 义性 。
产 业 经 济 活动 的主要 手段 . 其 效 果 直 接 组 织 、 产 业 布 局等 发 展 演 变 规 律 , 而 且
建议 。
一
部 分企 业将 得 到政 府 的 优惠 . 一 部分
( 一) 改 善 资 源在 部 门之 间 的 分 配 . 促
关键词 : 产业政 策; 有效性 : 构 建
企 业 则受 到 政府 干预 政 策 的限 制 。 不 同 进 社 会 资 源 有 效 配置
在 产 业政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社 会 总 供 给 与 改 革 开 放 后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历 经 了 利 益 集 团 间 的 博 弈 始 终 存 在 , 重 大 变革 . 过 去 以 直 接 替 代 市 场 为 取 向 策 制 定 中 要 考 虑 到 这 些 因 素 . 合 理 确 定 社 会 需 求 在 结 构 和 总 量 上通 常 出现 不 平 其中, 总 量 平 衡 是 保 证 国 民 经 的 产 业 政 策 逐 渐 转 向 了 选 择 性 产 业 政 预 期 目标 。三 是有 序性 。社 会经 济发展 衡 的现 象 。 健 康发 展 的前提 , 保 持 适 度 发 展 策. 这对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起 到 了促 水 平 是 由低 向 高逐 步发 展 的 . 呈 现 新 兴 济 持 续 、 进 作 用 。与 此 同时 。 这 种 限 制 市 场 的 产 产 业 逐 渐 取 代 传 统 产 业 的 有 序 变 动 , 产 速 度 的 关 键 又 在 于 结 构 平 衡 。而 有 效 的 业 模 式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导 致 了 更 为 严 业 政 策 也 应 按 发 展 的 时 序 . 动 态 地 确 定 产 、 I 政 策能 够通过 调整产 业结构 实现供
对产业政策的看法
对产业政策的看法1. 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引导和规范特定产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产业政策的目标和作用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政策通过引导和扶持特定产业的发展,增加相关产业的产出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税降费等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2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低效配置,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3 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应该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通过资金投入、研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产业政策还可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4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产业标准建设、品牌推广等手段,加强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3. 产业政策的发展现状3.1 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中国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扶持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
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减税降费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产业政策效果
产业政策效果产业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工具,其效果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产业政策的效果。
一、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等措施,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供应链体系,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本国产业增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进一步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二、促进产业升级产业政策旨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式,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合作,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合作。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推进整体经济的升级。
三、吸引外资和人才一些国家通过产业政策来吸引外资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外资企业来投资。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高级别的人才来本国工作和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本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资源。
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区域发展差异化的方式,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举措,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资源的流入。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五、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产业政策的实施还可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通过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政府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府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对产业政策的看法
对产业政策的看法一、引言产业政策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产业政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产业政策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政策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减免车辆购置税、免收道路桥梁通行费等。
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实惠的购车方案。
这些鼓励措施有效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推动了该领域企业的快速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政策可以调整和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
比如,在我国钢铁行业过剩严重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限制钢铁产能、加强环保治理等措施。
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和转型升级,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3. 提高国家竞争力通过产业政策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资金、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三、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1. 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当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往往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重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投资一些地方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存在重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投资的问题。
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企业的发展。
3. 政策执行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出现了政策落实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如何制定好的产业政策1. 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采取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的方式。
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探析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中, 不论微观 领域 或宏观领域 , 都将二 者之间的关系 的把握
视为重点 。
第 二阶段是 12 - 13 年 的经济危机及政府 干预理论 99 9 3 - - 的提出。随着资本 主义经济 中垄断 的出现 , 人们对市场本身
的缺陷进行 了论证 。在微观经济领域 , 福利经济学家提 出了
后 是单 纯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分配问题 , 分配作为经济活动
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 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 重要 , 而市场本
身却不能解决 自身 问题 , 明其本身 的内在 的缺陷 , 说 需要强
加 的外部力量的制约 和调节。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则明 白无误地指出这样 的外部力量只能是政府。两种理论 的几乎 同步性 , 表明 自发的市场调节所暴露 的问题 已经受到了人们
“ 产业政 策” 一词 最早出现在 17 9 0年 日本 通产省 ( 现在
“ 场失灵” 市 的概 念 。它 主要 是 从 三 个 方 面进 行 的论证 。其 一
的经济产业省 ) 表在 O C ( 代 E D 经济合作 与产业发展 ) 大会上 所 做的题 为《 日本的产业 政策》 , 上 或者说引起人们 的高度关 注是在这一 时刻 。随着产业政策被越来 越多政府所重视 , 对 于产业政策 的理论研究也就随之增 多。对其起源性 的研究 , 更 多的是 出于 7 年后经济现状 的静态分析 ,在总体上形成 O 两派观点。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派。从 经济发展视角分析产业
笔者认 为 , 需从历史的角度去阐释产业政策 的起 源性 问 题, 或者说理解成产业政策是人们基于政府与市场关 系深 入 理解之 上的客观产生。而学界对于市场与政 府的职能界定上
大 致分 为二 个 阶 段 : 三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产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上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并在区域经济中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政策效果、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一、政策效果1.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鼓励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通过加大资源配置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为例,该政策旨在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经过实施,许多地区的传统产业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政策还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制定差异化政策,鼓励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例如,中国的"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旨在加强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二、产业升级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措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例如,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三、就业机会产业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区域就业状况。
通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政府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以印度的"印度制造"政策为例,该政策鼓励制造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影响因素1. 政策执行力: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对于其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产业政策可行性分析
产业政策可行性分析产业政策可行性分析是对某一特定产业或领域的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以确定该政策的实施是否可行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多个方面对产业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政策背景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的制定通常是根据产业现状、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战略来确定的。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首先了解政策的背景和目标,确定分析的范围和重点。
二、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
需求越大,市场规模越大,相应产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通过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增长潜力,可以评估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同时,还需考虑市场竞争程度和替代品的存在,以确定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支持在可行性分析中,技术支持是一个关键因素。
政策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研发支持,能否满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需求是决定政策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现有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评估政策是否能够为产业带来技术进步并增强竞争力。
四、资源保障产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金。
在可行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政策是否能够提供资源保障,是否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
通过对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研究,评估政策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可行性。
五、政策执行与监管政策的执行和监管对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同样重要。
政府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政策,并配套推出相关措施,是否能够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是否能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这些都是决定政策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政策执行和监管机制的研究,评估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以及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社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考虑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促进就业,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等,这些是决定政策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政策对社会影响的研究,评估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从产业政策之争看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9年第13期(总第229期)经济纵横从产业政策之争看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张若星(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在我国,有关产业政策的废存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以林毅夫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应当遵循比较优势实行产业政策;以张维迎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认为产业发展无须政府干预。
本文从产业政策之争出发,分析政府和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如何有效发挥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政策;企业家精神;政府失灵一、产业政策是与非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之间的争论旷日持久,而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关于其废存和有效性的争论也由来已久。
目前在经济学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产业政策具有有效性,另一种认为产业政策失效,应当取消。
(一)支持产业政策的观点传统的产业政策其理论的合理性基于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修正市场失灵并且超越市场失灵的修修补补;二是克服市场协调的失败。
总体而言就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市场协调失灵及其外部性决定了产业政策的存在意义。
现代产业政策论者认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市场失灵和不完全,市场自身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寻求政府通过一些促进发展的政策来实施经济干预。
索洛从增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政策对于市场失灵的纠正作用;林毅夫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要想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其前提是改变要素禀赋。
林认为遵照每个时间节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这是改变要素结构的有效方法,而企业家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是受利益驱动的,不在乎比较优势,因此政府有效的产业政策便十分必要。
无论是主张自由主义的古典经济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还是上世纪末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奇迹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者是自由化改革后重新推行经济建设工作的拉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产业政策都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反对产业政策的观点反对产业政策的学者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是政府缺乏足够的信息来选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产业。
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特定作用及政策有效性分析
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特定作用及政策有效性分析[论文关键词]市场失灵产业政策制度建设[论文摘要]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阶段,需要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应过于积极,其作用的主要着力点应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以及通过制度和秩序建设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等方面。
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各种观点本文主要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首先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讨论。
长期以来,关于政府经济职能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尽管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调和主义”的观点。
1、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完全由市场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这派观点认为市场(“看得见的手”)可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能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从而使经济系统保持平衡。
因此除市场之外的任何制度安排都是无效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
主要代表人物为古典经济学的斯密、萨伊和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等。
2、政府干预经济理论所谓政府干预经济理论指的是主张削弱市场作用的范围和力度,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的思想。
这一观点认为,经济自由主义只要市场而无需政府干预的结论是建立在竞争充分、信息完全、交易成本为零等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条件根本不存在,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科学的。
此外由于市场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社会公平和垄断等问题上存在着其固有缺陷,因此经济系统不能通过市场自动达到平衡,相反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供需失衡、经济危机等现象。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主要代表人物为李斯特、凯恩斯等。
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产业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产业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它的使命不仅是让一个国家经济更加强大,而且能够让这个国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产业政策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发展政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由专门公司或机构制定的政策。
在这样的机构中,政策制定者通过了解和研究市场的基本情况、市场需求、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一个科学和精确的产业政策。
首先,产业政策能够帮助国家调整国家经济结构,改善经济状况。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国家开始出现产业更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问题,这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来帮助产业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比如,中国现在正大力推广“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的就是帮助制造业从单纯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升级。
其次,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专业的政府机构制定的产业政策可以让企业更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更加自信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科技创新投入等手段支持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创新和持续衰退。
第三,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扩大市场占有率。
制定产业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也是一种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来创建知名品牌和积极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第四,产业政策可以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手段提高劳动力技能和水平,让企业更加专业和高效运作,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强竞争力。
总之,产业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声誉,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创新突破,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
2659 政府与市场——产业政策的实践与研究
政府与市场——产业政策的实践与研究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也关系到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
它在政府调节市场、促进产业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将从政府角度和市场角度出发,研究产业政策实践和研究的现状,着重探讨政府与市场在产业政策中的协同作用。
政府如何参与产业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协调并指导市场发展,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出资、组织投资等方式给予产业的扶持。
不同国家政府在参与产业政策时,具体措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产业发展。
其中,产业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由政府制定并执行。
在政府参与产业政策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政策方向,指导和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和优化,提升产业效益和技术水平等。
同时,产业政策的制定也应考虑到发展周期、市场需求、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政策可行性和持续性。
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产业链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市场是产业链的主体,政府则是产业链的背景。
政府和市场因素相互影响,互相补充,达到协同作用。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制定,带动市场的作用。
市场的发展依赖政策保证,政策的执行和细化依赖市场自身调节。
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促进市场主体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完善,使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更加统一和协调。
政府和市场在产业政策中的实践目前,不同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实践也千差万别。
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扶持,作为政府购买的需求成为关键因素之一;而日本产业政策则注重企业的参与和研发创新。
无论是哪种实践方式,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都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产业政策实践方面,市场主体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市场规模和资源配置等都会影响产业链的发展和效益。
政府应该注重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总结由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做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高产业链水平与效益,对于推动national economy 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和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业政策的有效发挥成为了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如何使产业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用,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进行探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实现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和促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涉及到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
要使产业政策发挥作用,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统筹规划、协同配套的政策体系。
这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重复,形成一张完整的政策网络,以此来引导和支持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还需要强调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策的稳定性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环境,帮助企业做出长期的规划和决策。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避免频繁的政策调整,以免打乱市场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注重产业政策的协同性产业政策需要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即各项政策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比如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时,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各个政策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此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要加强产业政策与地方政策、科技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政策的效应。
三、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力度除了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加强政策的协同性外,政府还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力度。
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是指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
政策如果过于笼统和抽象,企业将难以理解和落实,因此政策需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不同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的政策措施,旨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产业政策的有效发挥作用,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经济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并采取相应的实施路径。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制定产业政策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并且要兼顾国内国际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确定战略目标和政策方向。
政策需要符合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避免政策干预过度或者不足。
还需要注意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
政策实施机制是政策落地的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政策实施的进展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产业监测平台,收集和分析产业发展的关键数据,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还可以建立产业政策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产业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是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多渠道、多媒体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政策内容和目标,增强社会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引导,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企业培训等形式,帮助企业理解政策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范围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需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举办产业展览、组织产业对接等形式,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的有效发挥作用需要政策科学合理、机制健全、宣传引导到位,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只有在这些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产业政策的有效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及效果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及效果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日益紧密,各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产业政策成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效果,并提出建议。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早期,国家产业政策着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产业政策也逐步向赋予行业、企业等不同层次的政策工具转变。
例如:制定优先发展政策,鼓励创新科技和发展与其他产业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新型消费和实体经济领域以激发实力新增长等政策。
随着国家发展能力和实力的增强,国家产业政策更为注重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做出政策层面的重要约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二、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可通过制定优惠税收政策和专项扶持基金等手段 ,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转型升级,例如,对于传统产业加大减税降费等政策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同时,积极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国家产业政策也可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鼓励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市场资源和投资向富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倾斜,容忍一部分地区资源浪费,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参与度。
3、引导内外贸结合内外贸结合指的是利用海外市场的需求与国内优质产品的相结合。
国家产业政策可通过各种手段推进贸易结合,比如鼓励企业开拓外贸市场,通过海外实体、网络平台、跨境电商等多种方式,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其对外贸易贡献和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4、促进创新和发展中国生产企业不断推进升级换代,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一项重要国家工程。
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研究
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研究近年来,产业政策成为了各国政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产业政策,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持某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我国,产业政策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实施。
本文将就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展开探讨。
一、产业政策的实施产业政策,一般是指国家政府采取种种措施,以支持某些产业,例如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和融资优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支持。
这一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我国的产业政策也是多方面的,覆盖了众多产业领域,例如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推动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例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
以创新驱动为例,政府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也培育出了不少高科技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因此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政府需要了解政策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带来了有效的经济效益,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目前,对于政策效果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化评估”,另一种是“质性评估”。
量化评估是通过对产业数据、经济指标等进行分析,来计算出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具体效益。
(例如增加产业增加了多少的税收、就业机会等)而质性评估则更注重产业发展的宏观与微观方面,无法直接量化。
但质性评估能够深入揭示政策实施的过程、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产业政策的未来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不论是哪种评估方法,都需要客观、准确、科学的数据为基础,把握好评估对象的尺度,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三、产业政策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境尽管我国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境。
产业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估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业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估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财政、法律等方面对特定产业进行规划、引导和支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产业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以探讨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产业政策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重点领域的产业建设。
例如,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产业政策可以提供市场保护和政府支持,减少市场失灵的风险,鼓励企业创新和投资。
例如,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技术创新奖励等措施,能够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支持和激励,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二、产业政策对就业机会的提供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产业政策,政府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投资和产业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在就业机会扩大的同时,还能提升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产业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可以提供研发经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奖励等支持措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科技创新也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产业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调整产业布局,引导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产业政策还可以提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机制,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某一领域产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目的是提高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使得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而要想让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需要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政策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基础,充分考虑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能盲目制定。
同时,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思考,以便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其次,需要政策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政策在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包括政策的实施难度、可行性的高低等。
制定出现实可行的方案,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第三,需要政策的落地和配套。
政策的落地需要依托于相关行业的支持和配合,相关行业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和配合。
同时,需要政策和相关的产业标准、法规、监管等有效的配套,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最后,需要政策的监管和完善。
政策实施后需要继续进行监管,调整政策的方向和重心,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总结。
同时,产业政策也需要持续完善,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引领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政策要想发挥作用,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落地和配套、监管和完善等方面。
只有在这样的保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该行业发展和提升国家整体的产业水平。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产业进行政策制定和管理的一种宏观管理手段,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在实践中,有些产业政策可能效果不佳,未能发挥预期效果。
为了有效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我们需要探究以下一些路径。
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之前,必须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目标要明确具体,可以是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份额的扩大等。
规划要系统全面,包括产业链的发展、技术研发的支持、市场推广的优化等。
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导,有利于实现预期效果。
加强政策的协同配套。
产业发展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需要政策的协同配套才能确保综合效果。
政府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科技部门可以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工信部门可以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等。
只有各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效的协同配套,才能确保产业政策的有效发挥作用。
强化政策的执行与监督。
制定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后,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和效果的监督。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跟进政策效果,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加以纠正和改进。
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对政策执行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产业政策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加附加值。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和支持,提供相关的政策激励,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技术,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
要关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政策不能只顾眼前的效益,而要兼顾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要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可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措施,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保障产业的长久发展。
中国产业政策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产业政策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对于市场自主调节,产业政策更多地侧重于政府的引导和规划。
中国产业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到重视,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产业政策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产业政策的效果1. 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又转而重视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开始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如“五个一工程”、“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等等。
这些政策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规划和引导,对于推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加速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国的产业政策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2006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这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传统产业也在政策的推动下加速了升级和转型。
这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促进了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中国的产业政策不仅关注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也非常注重与国际产业合作和交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同时,也加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因素1. 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产业政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这些因素对中国的产业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保持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稳定发展。
市场环境下的产业政策
市场环境下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特定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的行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合理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探讨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并分析市场环境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一、市场环境对产业政策的影响市场环境是指产业所处的各种外部因素。
市场环境因地区、行业、国家的不同而各异。
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对产业政策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和正确施策。
1. 市场需求情况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政府调整产业政策,提前布局和发展相关产业。
2. 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竞争是调动企业创新活力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为不同产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行业供给状况行业供给是决定产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政府需了解各行业的供给情况,合理调控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减少低效产能的存在。
4.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规、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等。
政府需要密切关注来自国内外的政策调整、经济形势变化、贸易壁垒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使产业能够适应变化与挑战。
二、市场环境下的产业政策制定1. 宏观政策定位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政府应明确政策目标和定位,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间的竞争态势。
通过明确政策方向和目标,可以有效引导产业的合理发展。
2. 针对性政策措施针对不同行业和产业链环节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减免、资金扶持、技术创新推广等多种方式,为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 市场机制导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当遵循市场规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产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会。
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环境的稳定和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产业政策是政府实施的与调节产业活动相关的政策总和。
产业政策更多的是反映市场与政府的职能边界。
同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利益关系。
在阐释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时,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突破口,引入对于产业政策的动态分析,通过产业政策的主客体研究,揭示产业政策在实施机制中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产业政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市场;产业政策;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02-0012-02收稿日期:2008-11-18作者简介:武晓强(1982-),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探析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武晓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时下,产业政策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焦点。
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各国都将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而产业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及保持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因此,研究产业政策及其有效性就有了更深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产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在1970年日本通产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代表在OECD(经济合作与产业发展)大会上所做的题为《日本的产业政策》上,或者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在这一时刻。
随着产业政策被越来越多政府所重视,对于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就随之增多。
对其起源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70年后经济现状的静态分析,在总体上形成两派观点。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派。
从经济发展视角分析产业政策产生原因的学者认为,如果产业政策只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就不能充分的解释现实中存在的旨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兴衰转化,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系列政策。
而事实上大部分的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实现经济赶超为目标,通过扶持主导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手段来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维护国家利益派。
一国产业体系的封闭性被打破,同时意味着一国产业体系的脆弱性增强。
笔者认为,需从历史的角度去阐释产业政策的起源性问题,或者说理解成产业政策是人们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入理解之上的客观产生。
而学界对于市场与政府的职能界定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
在斯密看来,市场是完美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而政府在经济层面的干预只能会适得其反,从而将政府的职能定位定义在“守夜人”的角色。
对于守夜人的角色定位,应该说是对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全面否定,或者说是在经济管理上无作为的政府应该是最好的政府。
斯密的观点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但却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引入到了一个很深的层面。
于是,在以后的经济思想中,不论微观领域或宏观领域,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把握视为重点。
第二阶段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及政府干预理论的提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的出现,人们对市场本身的缺陷进行了论证。
在微观经济领域,福利经济学家提出了“市场失灵”的概念。
它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论证。
其一是垄断带来的经济的低效用,其二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最后是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分配问题,分配作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市场本身却不能解决自身问题,说明其本身的内在的缺陷,需要强加的外部力量的制约和调节。
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则明白无误地指出这样的外部力量只能是政府。
两种理论的几乎同步性,表明自发的市场调节所暴露的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涨”危机及公共选择理论的盛行。
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滞涨”的出现,打破了对凯恩斯国家干预的顶礼膜拜,同时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引出了“政府失灵”这一概念。
终于人们的思考层面最终落到了市场与政府职能的边界界定上,对于二者关系把握上也有了更明晰的脉络。
而产业政策的产生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
它是一个中观层面的概念,既强调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共同作用,也看到“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
既避免了对微观层面的直接干预,又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对于产业政策的起源性的研究,便于对产业政策的内涵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产业政策内涵的研究,大致有两种一二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0期2009年第2期Serial No.40No.2,200912——参考文献:[1]叶险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社会主义和谐建设[J].政治发展研究,2005,(3).[2]叶险明.制度变革与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6,(11).思路。
其一是源于东亚经济奇迹的产生。
产业政策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使得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是后发达国家追超发达国家的一种经济战略。
此观点的合理只在于指出产业政策的作用,却不具有全面性。
事实上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着完善的产业政策,尽管各自的产业政策都有其特殊性。
其二是对于产业政策的一般性理解,即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首先,产业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政策的执行以及产业政策的评估。
产业政策的评估是主客体发生之后的实施结果,先不予考虑。
在分析产业政策的主体时需特别强调区分制定和执行两个过程。
本文只强调产业政策的制定的主体性,而产业政策的执行过程视作其客体范畴。
其次,在研究产业政策的主客体时,需考虑各国的政体形式。
产业政策的主体唯一性,其现实意义是更好的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
而产业作为一个母系统,并不是产业政策的真正主体。
真正的主体是作为子系统的企业。
产业政策虽然是政府在干预经济,但与培育真正的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真正的企业并不矛盾。
因此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政企不分有着本质的区别。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所包含的两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内容是目的和前提,执行是体现和结果。
但两个过程却有一个中心,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准确地把握这个关系,及其背后隐含的利益关系,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制定产业政策要求内容要有科学性。
对于科学性的理解,笔者认为,需从三个方面加以解释。
其一,产业政策的制定需反映产业的发展趋势。
制定产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高度化。
产业政策的是否具有合理性,要从产业政策最基本的功能来考量。
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市场机制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的时间或空间,政府依据对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政策的倾斜来影响社会总劳动在产业部门间的分配,从而推动产业向一定的结构目标演化,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以产业政策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其带动效应是产业政策之所长。
信息产业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其迅猛发展表明信息业必将或已经成为各国的主导或主体产业。
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也将其视作主导产业,支撑并推动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其二,产业政策的制定需结合本国实际。
产业政策最终要落实到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上,脱离本国的具体实践。
盲目的推行产业的“大跃进”,只会给经济建设带来坏处。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一方面坚持产业的发展趋势,强调信息产业的主导性;另一方面尊重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强调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其三,产业政策必须尊重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又需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的出现不是产业政策作用的结果,恰恰相反,产业政策是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较于产业本身,产业政策是滞后的。
因此产业政策不能成为当地政府随意干预产业自身发展的借口。
二是当需要政府对产业自身发展进行调整时,要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尊重并重视产业成长的内在规律,避免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低水平重复的扩张,将更多的功夫用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上。
从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中发现机遇和培育产业组织形式。
同时,笔者认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定在产业政策中的体现即为产业政策所涉及到的产业范围,以及政府在规制产业发展时干预的程度。
需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或者说产业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因此,产业政策所设计的领域不予过宽。
就我国的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两类产业需通过产业政策加以支持和引导。
一类是对国家竞争能力、对产业升级其重要作用的特定产业,此类产业一般为新兴产业,它们在成长为战略性产业和产品的同时,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类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自然垄断的产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而对于一般性的竞争性的产业,并不是政府不去起着作用,让其放任自流。
只是不应在产业政策所及的范围,如此界定,只是使产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的具有操作性,也不使产业政策背负它不应该有的使命。
正如前文所讲,产业政策的产生是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之上的客观发生。
事实上,即使产业政策制定的内容极其客观,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依然难以保证。
因为在产业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级政府与企业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
评价政府的行为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不与民争利”[1]。
但事实上政府行为的动机上本身具有二重性,即作为全社会的公共代表,代表着社会公众的意志;同时,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自然人,有可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各级政府将产业政策作为干预经济的口实,并为其能够或得好处提供了可能。
产业政策的客体具有二元性,即政府与市场。
之所以产生政府借产业政策“寻租”的情境,就是当地政府对于自身主客体的定位出现了换位,或者说是“官本位”的体制在作怪。
由于我国特有的行政体制,权利在一部分占有者手里就有了“权利寻租”与“制度寻租”的可能。
增强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坚决地、彻底地斩断行政权力与社会资源的直接联系,至少要根本性地改变行政权力在社会资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把行政权力转到宏观上制定与监督上来[2]。
因此,产业政策本身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层面要落实到政府的职能定位上。
三[责任编辑王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