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院士:我为何能健康工作70年?

合集下载

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健康人生

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健康人生

趣和慰藉。 刘东生的 “ 徐霞客精神” 基于在黄土研究上取得的杰出 业绩 , 刘东生于本世纪初先后获得 了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 “ 泰勒环境 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和“ 。 刘东生经常向学生们灌输中 国古代地 理学 家徐霞 客的精 神 。 他 亲 力亲为 ,2岁的他于 19 年乘 8 99 考察船远征南沙群岛。20 年 , 04 8 7 岁竟然又现身新疆罗布泊。 20 他 03
黄昆喜欢读/说 , J 、 他广泛阅读 了大量中外名著 , 特别是武侠小说
杂志《 京剧旬刊》 十 日戏剧》收 和《 , 藏了梅兰芳 、 余叔岩 、 马连 良、 程砚
秋等京剧名家的大量珍贵唱片。上 初中时 , 一天晚上乘凉 , 姐弟四人合
奖获奖者。生活中的吴文俊经常光 顾海淀图书城 ,长时间待在那里仔 细翻1。 阉 饿了, 就在旁边,餐馆吃一 J 、 碗牛肉面。 大学毕业在上海教书时 ,
经常—个人去话剧院看戏,甚至研 究过戏剧理论。现在, 虽年事已高, 每每外出开会结束后,只要有点空 闲, 就会让司机送他到中关村的华 新影剧院看场电影后再回家。
19 97年 ,他 去 澳 大 利亚 参 加

唱一出全本《 打龙袍》小小年纪的 , 王选唱的是主角花脸包公。京剧这

和侦探小说 , 用 科学 的奠 基 人 、 油化 工技 石
诗人、 植物学家吴征镒
由于 吴征 镒 对 中 国植 物 学 研
越来越准确了 , 但并不知道中国数 值天气预报系统 是在叶笃正 先生 的 支持和 指 导下建 立 的 。 叶笃正擅长多项体育运动 , 喜 欢打乒乓球 、 溜冰 、 探险 。 在清华大 学乒乓球台边结识学长钱三强 , 在 这位 日后成为中国著 名核物理学
老年保健

苏步青

苏步青
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 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自述简介
主要经历
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平民本色 淡泊一生
关爱后学 希冀未来
成就 仿射微分几何
射影曲线论
射影曲面论
专著理论
船体放样
旧居
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
建国后
自述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共产党员。 苏步青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社会活动(8张)苏步青先生1931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当时,清华大学正在招贤,用比浙大高三倍的薪金聘请他,但苏老没有去,最后还是挑选浙大。我冒昧地问苏老,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苏老说:“我是温州平阳人,浙江是我的故乡,浙大牌子老,陈建功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出国留学前我们就约定,回国后一起到浙大,共同把浙大数学系办好。”苏老热爱家乡、言必有信的品格溢于言表。 苏步青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办学,苏老和他全家随浙大西迁,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苏老跟随竺可桢校长,把教学科研搞得热火朝天,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老调到了复旦大学,临走时他依依不舍,十分留恋工作过21年的浙江大学。从那以后,即便后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仍每年回浙大,竭力谋求复旦和浙大的共同发展。 1982年,苏老应邀回母校参加浙大建校85周年校庆,在庆祝大会上,他深情地说:“我热爱杭州、更热爱自己多年工作过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这里的学风艰苦朴素;这里的学生聪明勤勉;这里的教师诚恳踏实,这些都是造就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为自己能在浙江大学工作过而感到光荣。”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肺腑之言啊。 1996年5月,我受潘云鹤校长的委托,专程去上海看望苏老,邀请苏老回母校参加浙大百年校庆,并请苏老为母校百年华诞题写贺词。苏老非常兴奋,似乎忘记了自己正在住院,情深意切地谈了许多关于浙大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想法。可是,当请他给母校庆典题词时,他却十分沉重地说:“老了,一直来不服老,现在服老了,脑子里空了,写不出东西了。”可过了不到半个月,我接到苏老秘书的来信,信中说:“关于请苏老题词之事,已进行了十多天,因对联长,苏老动手改了三次,至今仍不满意……”我真没有想到,病中的苏老,办事还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这充分表达了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苏老最后定稿的贺词是: 学府经百年 树校风 钟灵毓秀 伟业传千秋 展宏图 桃李芬芳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

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著名的体育科学专家、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提出的一句口号。

当时清华大学示范实践,全国高校纷纷响应,教育界普遍认同,各行各业的人们无不赞赏。

今天,中国已从昔日的“东亚病夫”迈向体育大国、强国,并正在精心筹备将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

我们重温这一句体育经典名言,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体育大国、强国不等于奥运金牌最多之国,它包含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多项指标。

全民健身运动,尤其是青少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关系国民的体质、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

日本不是奥运金牌名列前五位的国家,但却是全球最长寿的国家。

青少年的体质,最明显的当数平均身高,以前日本低于中国,但现在已超过中国。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之中,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先进的工具与武器,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来操作、使用。

工具与武器可以进口,而几亿高智力、优体质的人只能靠自己培养。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定,一般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只开设到二年级,但北京大学却坚持开设到三年级,清华大学更是贯穿大学本科四年,而且有具体要求,如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游泳;在限定的时间内,男生必须跑完3000米,女生必须跑完1500米。

笔者毕业于武汉大学,至今仍珍藏着学生时代的体质测试成绩表。

如100米短跑13秒1、1500米中跑5分30秒、6公里行军38分、100米蛙泳1分40秒、引体向上11次、俯卧撑15次等。

这些成绩,当时很普通。

有的同学当儿戏来应付,声称为此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太不值得。

现在我很感激母校培养了我对文体活动的热爱,使我数十年来坚持了体育健身的好习惯。

最难忘的是大学四年期间,我作为学校游泳队的一员,有幸参加了三届武汉市横渡长江的盛会。

增强了体质是显而易见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通过与激流、风浪的搏斗,培养、锻炼了同困难、挫折进行斗争的勇气、毅力与冒险精神、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清华学霸超励志演讲:哪有天生学霸,一切都是厚积薄发

清华学霸超励志演讲:哪有天生学霸,一切都是厚积薄发

清华学霸超励志演讲:哪有天生学霸,一切都是厚积薄发近日,微博上一位清华学霸的演讲火了。

不少小伙伴感慨良多,默默放下了手机:所谓天生学霸,不过是厚积薄发!这段视频的演讲者狄迪,是清华大学硕士生。

他通过几位学霸同学的事迹,向我们展示出清华人敢于担当、自信的一面。

短短11分钟视频,你可以迅速接触到数位清华学霸!厉害了,学霸!视频中的学霸,是2017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看看他们其中几位的简介,我们不得不承认:真的是厉害了!有多牛?往下看!万蕊雪清华大学医学院2013级博士生,师从施一公院士。

博士四年,她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6篇、Cell论文2篇。

曾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特奖、“学术新秀”,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每年全国仅五人)。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探索生命的奥秘,做好科研,贡献人类,就是她的初心。

她的科研方向为剪接体结构与分子机理的研究,她曾为了做实验连续每天保持十四个小时的工作量,每三个小时只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胡耀文清华大学物理系2014级本科生清华物理系历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学”全满分。

已正式发表SCI期刊论文9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3篇文章,分别刊登在Physical Review A, Scientific Reports和Journal of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胡耀文在2017年本科特奖答辩会上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他说:“学者也自应有学者的责任和担当。

我想做一些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事情”“我后来才意识到,如果不学物理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

”曾获2017年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旋极奖学金,高通奖学金,三星奖学金,学堂班奖学金。

入选星火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王子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2012级博士生他从博士开始学习击剑项目,从完全零基础,到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冠军,再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选拔赛亚军,仅用了不到五年。

2017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了第29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击剑项目的比赛。

钱伟长为什么能-第4章

钱伟长为什么能-第4章

第4章为什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
在1954-56年,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参加了制定 我国自然科学12年规划的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 他们力排众议,建议确定6个紧急项目,当年众多老一 辈科学家以国力不足为由,强烈反对。周总理拍板说 “三钱的建议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 周总理之所以亲切地叫出三钱的称呼,并历经半个多 世纪在中华大地耳熟能详,有三钱都是国外著名大学 留学博士的原因,有三钱都是学成回国报效国家的原 因,有三钱都是所在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的原因,而 最直接的原因是三钱具有超前意识、都从国家整体发 展考虑问题,从而得到周总理和大家的赞同。
4.3.2 坚持教学科研
教学: 1954年前,钱伟长讲授清华大学工学院 的材料力学课,54年后他在北京钢铁学院为八 大院校的教师讲授弹性力学,同时,为清华大 学青年教师讲授应用数学,听众达500人,坚 持到57年;55年为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 普通物理课。 科研: 这几年除发表论文外,钱伟长和叶开沅 林鸿荪、胡海昌合著出版了弹性柱体的扭转理 论,和叶开沅合著出版了弹性力学、圆薄板大 挠度问题,1955年获国家科学奖。
4.3.1 担任教务长工作出色
1949年1月清华园解放,2月北平解放, 3月 清华大学成立校务委员会,叶企孙任主任委员 ,张奚若、吴晗任副主任委员,周培源为常委 兼教务长,钱伟长和费孝通为常委兼副教务长 钱伟长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火热工 作中去。1950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 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51年被任 命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 并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 主任。52年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务长。
4.5 “三钱”是出自一个家族的时代伟 人
中国“三钱”: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 弹之父钱三强、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他们 共同出自一个家族,都是追求真理、探索知 识、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伟人;他们是共和 国多种高科技领域的奠基人和科技自主创新 的带头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蕴含着中华 民族忠孝仁义信礼智勇的文化传统,蕴含着 非常可贵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1:“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清华学霸给高中学生的忠告

清华学霸给高中学生的忠告

一位清华学霸给高中学生的忠告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

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我记得电影《勇闯夺命岛》有这样一句台词:“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失败者总是抱怨自己已经尽力了,只有胜利者才能赢得选美皇后的芳心!”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全力。

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

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学也对这项体育达标深恶痛绝。

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体育是清华的传统,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

怎么办?谁来到清华都不想拿不到毕业证吧。

我的同学大部分和我一样体育很差。

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清华的操场上人就多起来了。

跑半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

练了一个星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内跑完了。

想起我高中向体育老师抱怨:“我已经尽力了,1000就是不及格。

”我现在觉得很搞笑。

清华的校训中这个“自强不息”我觉得给我的影响非常大。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在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

唤醒自己的潜力。

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能把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都装进去,然而,人类思维至今才开发出百分之七到八。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一定要努力再努力,那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再努力呢?我在高中听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报告,也很多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

大二我们上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特别难。

我们的老师——高文焕院士告诉我们一句话:“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他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八个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

”我当时非常费解,从小到大老师都说要讲方法,不要死做题,怎么院士怎么说呢。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优秀9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优秀9篇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3月4日晚播出,年度人物揭晓。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中,有一位新人,叫汤洪波,年仅46岁。

和聂海胜、刘伯明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为了这次的飞行,他已经准备了十一年。

汤洪波出生在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

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下田扯草。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选择了招飞入伍。

父母都很支持他。

经过考试和身体测试后,汤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儿时的一件趣事:汤洪波十岁的时候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如果长大能当飞行员该多好。

现在看来,他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还超越了!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汤洪波的飞天梦实现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二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

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

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

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

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

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

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

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

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

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

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

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清华故事“为祖国健康工作50”(整理精校版)

清华故事“为祖国健康工作50”(整理精校版)

清华故事“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作文辅导0424 2046多次去过清华园,印象深刻的是校园里工字厅侧边的那座王国维碑。

碑上文章出自著名史家陈寅恪的手笔,而碑式据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拟。

每次去那里,都仿佛从很喧嚷的世界忽然一下转入了很静谧的角落。

一所大学的传统,往往在日常的不经意中便遇到。

只是,你若不能静下来审视,那传统的光芒也不会绽放。

就像《天龙八部》里,跑到少林寺藏经阁偷武功秘笈的萧远山和慕容博,沉浸在各自的欲望中,根本没看到身边的无名扫地僧竟有最精湛的修为。

由此,想到清华百年校史上一则不太著名的故事。

1964年,清华为一位老教师举行了庆祝会。

年过80的体育老师马约翰,已经为清华大学服务了整整50年,几乎所有在清华上过学的学生都接受过马老师的教诲,或许在每天的体育锻炼中,他就在学生的身边,并不那么起眼。

但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认为,马老师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清华的一种传统,他号召清华同学向马老师学习,并提出了一个最质朴也最有感染力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人生苦短,很难有两个50年。

事实上,从“二十弱冠”到“年逾古稀”的50年,几乎也就是一辈子了。

人这辈子要干什么?蒋南翔校长的话很明白,与祖国同命运,只有在“大我”中才能实现“小我”。

时隔半个世纪,在今天的清华大学,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精神。

近日,同为“清华人”的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清华园,对即将到边远地区和国防建设一线工作的毕业生讲,“有志者事竟成”,希望这些同学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什么是传统呢?传统是一套价值体系,让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方向感。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清华传统,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格外值得珍视。

因为现在人们太像萧远山和慕容博了,全身心地泡在“小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我我不休”——“我的权”、“我的钱”、“我的感受”、“我的前途”……乍看起来个人自由好像多了,事实上自由已经被过度的私欲挟持了,许多人因此“人生路越走越窄”,社会氛围也变得冷漠缺乏温情。

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1.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2.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

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

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

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

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

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3.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

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

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4.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

黄大年简介及主要事迹心得5篇

黄大年简介及主要事迹心得5篇

黄大年简介及主要事迹心得5篇黄大年简介及主要事迹心得篇1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为“领路人”。

《劝学》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身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

黄大年就是那百年难见的“鲜”者,多年不曾忘“振兴中华”的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渥生活,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反对、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专注研究,带领一群人,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不忘初心,坚守初志,才能找准信仰,牢筑理想,我们广大党员就是要学习黄大年这种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

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

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

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健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

健康,是青春应有的模样。

构建青少年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路径,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一次有关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嘉宾的以上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请综合以上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由四个句子组成,围绕“健康”展开,在疫霾消散春暖花开之际,这个话题的选择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从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看,也具有前瞻性。

最重要的是这四则材料内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能充分调动考生的思考热情,同时又能给学生很好的写作引领和提示,可谓匠心独运。

第一则材料直接点明“健康”的意义所在,同时从概念层面对“健康”加以界定,指出健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展现,提出了健康与社会文明、民族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健康就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关涉了社会民族。

这则材料已在引导考生思考健康“是什么”。

第1页共6页。

杨振宁放弃外籍回国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我身体里循环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放弃外籍回国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我身体里循环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放弃外籍回国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我身体里循环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7年第3期据央视消息,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表示,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 017年2月21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上看到,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的名字已经从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单中移出,列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杨振宁、姚期智弃外籍转中科院院士系中科院学部史上首次杨振宁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

1938至1944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大物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据报道,2016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月21日下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数理化办公室了解到,杨振宁院士在本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对于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该部工作人员表示,首先要求取得中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需先取得中国国籍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

按照新制定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据介绍,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启动修订和出台《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院士遴选机制、院士行为规范等进行了多项制度性和实践性的改革探索。

均来自清华有多个国外院士头衔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姚期智均来自清华,分别担任着清华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和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根据中科院公布的信息,今年94岁的杨振宁,至少有9个院士头衔。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 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 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2011年12月15日秦伯益院士在江西井冈山黄洋界。

精彩阅读:30而立,我未立;40不惑,我常惑;50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

我为自己作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

能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将来我走时,不必开什么追悼会,到时请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编者按:他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少将,是院长,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

年近80岁,他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

”他就是秦伯益院士。

2011年11月2日晚上,中国工程院医疗保健报告会上,秦伯益院士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向院士们畅谈了他对老年生活的认识。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3.26%,达到1.7765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现将秦老本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感悟整理刊出,希望能给老年人带来一些启示。

我不是老年学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对老年人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只是偶尔与一些老年同事谈谈老龄问题,逐渐感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差别较大,这种差别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很明显。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

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

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体会七十周年大庆刚刚过去,看着庆典中那些傲人的科研成果,看着那气势如虹的阅兵队列,看着我们的祖国从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到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变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内心满是感动和自豪。

在感叹祖国当今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忘却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这累累硕果的背后,有那么一些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奋斗和努力着,而陈俊武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陈俊武院士今年已达9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

自七十年前那个立志用石油报国的想法在心中萌发起,他就决定,一生都要站在这个岗位上为祖国的石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武祖籍福建,生于北京。

年少时被父亲送去管理严格的教会学校,并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每天查看大量外文资料,从未间断过钻研学习。

1944年,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四年间,他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非专业课程。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生活条件优越的沈阳,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彼时最需要发展,充斥着煤尘和黑烟的抚顺。

去到那里后,他深扎车间前线,时常刚进行完理论计算,就跑去车间和技术专家、工人们研究实验成果。

终于,在1965年,我国的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投产成功。

1978年,陈俊武出任洛阳炼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不断地研究和设计后,由他指导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装置、中国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分别在乌鲁木齐炼油厂和浙江镇海炼油厂试运成功。

在工作的七十年间,陈俊武推动了我国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让中国的炼油技术特别是催化裂化技术迎头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举往前推动了二十年。

现如今,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观后感5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观后感5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观后感5篇“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3日晚播出。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年度人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事迹观后感1顾诵芬3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顾诵芬于1930年出生于苏州,童年时被日本飞机轰炸,令他印象深刻。

他意识到中国人必须建造自己的飞机。

作为歼8系列战斗机的主要设计师,他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歼8战斗机的先河,被誉为歼8之父。

很多人听说他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事实上,他的故事远不止一架飞机,他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和书写了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今天获得了202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从小就立志保卫祖国蓝天。

顾诵芬和飞机的缘分始于青春。

小时候去燕京大学工作的父亲搬到了当时的北平。

日军轰炸中国29军北平营地的记忆至今清晰——满天压得人睁不开眼睛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投下的炸弹看得一清二楚,玻璃窗被冲击波震碎。

那时,顾诵芬便立志要保卫中国的蓝天,将来不再受外国侵略,早早地把航空报国的梦想埋在心里。

说明:顾诵芬。

小学毕业后,顾诵芬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读。

他一直对飞机模型感兴趣,父亲也从上海开明书店买了一批关于航模制作的书。

梦想和兴趣坚定了他的方向。

高中毕业时,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都被录取了。

最后,他选择上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大学四年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养成了严谨的科研习惯,学会了探究方法。

大二时,顾诵芬修读了航空工程系教授季文美先生开设的两门基础课。

在课堂上,季先生只突出基本概念,联系工程实际,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算、寻找解决方案。

这些训练为顾诵芬将来成为工程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决心自主设计和开发中国飞机。

什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什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什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什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1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是几千年来中医的理论精髓。

如何将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管理水平?秋实。

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座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景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接受记者采访供图求是网记者:程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了解到您这次带到两会的议案之一是《建“治未病”国家体系保人民健康和国家强盛》,请您谈一谈,这一议案具体有何背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景程:这个背景主要是针对今年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刻。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要全面脱贫。

老百姓脱贫之后,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健康,这样才能享受生活。

在过去,当我们还很穷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照顾健康的事情。

有可能花钱治疗大病或疾病,也有可能背上小病。

现在全国14亿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书记在2014年就说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所以全民健康的事情非常重要。

健康跟疾病是不一样的,“未病”这个词是中医的一个专用词,这是未来的未,没有发生的疾病。

所以“治未病”,我们去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疾病,真的是未雨绸缪,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如果真到了疾病晚期,可能花了一辈子的积蓄,还救不过来。

所以我觉得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非常对的。

总书记在2016年就已经很明确提出来,我国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要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建立“治未病”的国家体系,首先我们应该考虑立法,因为有法律保障之后,很多事情才能够落到实处。

第二个就是要有相关的机构,我建议把“健康”单独拿出来,成立相关职能部门,我认为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不是一回事,但是他们中间是有衔接的。

第三个,“治未病”治什么样的“未病”?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关心的就是脆弱群体的身体健康,一个是小孩,一个是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海
导航
谈认识:什么叫健康工作五十年?
我叫黄克智,20岁大学毕业,工作已经70年。

如今我已是90岁高龄的老汉,但是欣慰的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可能是今天参会同志中最老的一个,但是我的心态还不老,身体健康也还可以。

我目前还在上班,带研究生,参加创新的科研项目。

我还坚持每天早晨打一场网球,
还能骑着电动车,在清华园里到处活动。

这一切都源于我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身体。

什么叫健康工作五十年?有些人可能会想:蒋南翔校长提出的50年,根本做不到,因为一般人大学毕业22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最多也只有38年,这个五十年的指标无法完成。

我的理解是,南翔同志提出的50年,不一定指要坐在办公室、站在讲台上才叫工作,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工作也是多方面的。

如果到了退休年龄,说明你为国家所做的直接工作告一个段落,现在开始,你可以有时间自己安排你喜欢做的工作,譬如有的喜欢继续搞研究;有的喜欢画画、唱歌跳舞;有的需要照顾家庭;更有的有条件到国内国外去旅行。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大家都应该去享受生活,只要个人的行为不损害国家利益,不牵累别人,都可以叫做工作。

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有两亿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

老年群体能够平安、
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也是国家文明的一个标志。

这就是蒋南翔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谈心态:
正确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个我要谈的就是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

人老了各种器官都随着老化,这是自然现象,例如眼睛花了,牙齿掉了,甚至于腰酸背痛、行动不方便了,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应该说是病。

当然,由于个人先天、后天的各种条件,健康状况会有所不同。

这些现象有人早出现,有人晚出现,也有的在有生之年从不出现。

我要说的是,这种老化现象出来了,大家不要过于紧张、害怕,心态要放宽,有病治病。

这里我举我本人的两个例子。

2005年我被查出心血管三根主动脉中,堵塞最严重的一根已经达到75%,这个指标是放不放支架的分界线。

许多朋友首先劝我停止打球,几位大夫也劝我装支架,不能再剧烈运动。

可是我自我感觉良好,不甘心就这样变成一个病人。

于是经人介绍,我去看了阜外医院当时的副院长杨大夫———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帮我做了系列检查后告诉我:“如果你打完球感到心理和生理上都很舒服,你就继续打球。

”这

者按:2017年
12月10日上
午,﹃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年已90岁的黄克智教授,用
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感悟告诉我们︱︱︱

华院士:我为何能健康工作


70◎文/黄克智
28
心海
导航
个结论让我非常振奋。

六年后我去阜外医院复查,挂了300元的特需医生,见面不到5分钟,他就告诉我:“你的情况很好,以后不必再来了。

”当时我就想:这300元真值!顿时觉得一身轻松。

记得自那年以后,我就采取每半年检查一次的办法,一切生活照常。

至今13年过去了,我仍每天清早坚持和85岁的老伴(她1955年清华硕士毕业)一起打球40分钟,打球回来出一身大汗,身体感到特别舒服。

这里我要讲一位打球的朋友,打球已经几十年,比我打得好,一次体检他胆固醇偏高,这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讲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是他紧张得不得了,球也不打了,到处看病就医,很快体质大幅度下降,没有几年他就坐轮椅了。

我再举个例子。

5年前,也是体检,医生发现我肝上长一个东西,B超不能定性,赶紧转到协和医院。

谁知协和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三次CT、干血池试验……都是不能定性,最后那位大夫建议,不管三七二十一,手术取出异物。

我们当时也不懂,认为早取出总比晚取出更好,便同意手术。

当时没有床位,要回家等待,碰巧这时我儿子从美国赶回来,他坚持多找几家医院检查。

我们立刻联系空军总医院和301医院,几位大夫同时会诊,一下子拍了12张核磁共振片,有11张明确是血管癌,另有一张看不清,结论是良性血管癌。

第三天,协和现在的副院长、一位心血管大专家告诉我,你幸亏没有随便手术,这个年龄不能轻易动大手术,否则往往会引起心脏问题,必须慎重,绝不能病况没有搞清楚就动刀。

不久我听到了一个消息:浙江大学一位老师和我同样情况,也是肝上长出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他就在对此物未定性的情况下做了切除手术,他也是年过八十,手术后大伤元气,半年时间就离开了,好险啊!这里我想说明一点,有了病,首先心态要好,别慌乱。

有些东西是随着年龄而来的,不要轻易动刀。

要记住,不管怎样修复,老态是回不去的,是必须和你长期共存的。

谈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我认为健康的三要素是:1.心态好;2.生活有规律;3.坚持锻炼。

我从40岁开始,坚持每天锻炼至今已50年。

锻炼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又有兴趣的项目。

一开始我选择跑步,每天清晨一个人跑到圆明园,又觉得一个人很无聊,就一边跑一边听耳机学日语和法语。

几年下来,我的日语和法语都达到能看懂技术书籍和文献的水平。

但时间久了,我总感到跑步很寂寞,那时老伴退休了,我们改为双双学打太极拳。

坚持两年,我觉得太极拳不出力,两套拳下来也不出汗,就改为游泳。

我认为游泳是一项非常全面的锻炼,也很适合老年人活动。

但是受游泳池开放时间的限制,如果游泳一小时,前后准备工作几乎要花去三小时,一上午都没法上班,时间的损失太大。

最后我选择打网球。

我习惯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先做功课,6点出门到球场,一场球打下来出一身汗,回家洗个澡,一身轻松,早饭后就可以精神饱满地去工作。

这样我可以锻炼上班两不误,而且我们有一个非常友好团结的老年球队,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这个团队、这项运动,带给我健康、快乐和友谊,是我晚年幸福生活的一个重大源泉。

谈成就:健康是成功之本
最后来谈谈我的成就:70年来我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培养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了100名(他们当中已有5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固体力学研究所培养出13名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我本人获得三次百优博士论文导师奖,出版学术论文400余篇(获3项国际最高刊物学术论文奖),出版专著7部,其中有的已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我个人得奖50余项,其中有10项国家级奖励,有6项是国际学术界重要奖项。

1993年我获得全国人民教师奖章。

但我本人最看重的还是2004年清华大学颁发的“首届突出贡献奖”,因为这是清华大学对我一生工作的肯定。

我的这些成就都是我50岁以后获得的。

这就说明,因为我健康、我寿长,所以我的产出就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这说明健康是多么重要,健康是成功之本。

最后总结一句话:健康加勤奋使我一生没有虚度。

摘编自“清华研读间”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