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亚病毒

合集下载

pw03第三章2亚病毒和病毒的应用

pw03第三章2亚病毒和病毒的应用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种,只含有 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该名词最 早是由Lwoff提出(1981年)。 有三类: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一、类病毒(Viroid)
类病毒:只含有RNA一种化学组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 体。 1、发现: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otata spindle tuber disease, PSTD)是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铃薯减产20~70%。 我国于1960年时在黑龙江省发现,减产极其严重。 • 1967~1971年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Dimer发现,患PSTD的块 茎抽提物经超离心和凝胶电泳后,出现一条比一般病毒分子更 小的10S的区带(TMV19S)。经一系列试验后,证明它是一个 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经过电镜观察,发现它是一条长 50nm的棒状dsRNA分子,他称它为STV。 • 从此,一类新的病原体—类病毒就被广泛承认并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在1977~1988年间陆续发现的类病毒已有18种,例如番茄 散顶病、柑橘裂皮病、菊花矮化病、菊花褪绿斑驳病、黄瓜白 果病、椰子死亡病和酒花矮化病等的类病毒。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2、关于拟病毒的复制机制 • 拟病毒的复制是以自身侵染性RNA分子为模板,借助寄主 细胞内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进复制。 • 具体过程是:先以滚环方式合成一条高分子量多拷贝的负 链RNA,再以负链为模板合成一系列的正链RNA,于是形 成了一个双链的复制中间体,然后在从复制中间体上产生 线状的ssRNA-3分子,ssRNA-3再在RNA连接酶的作用下 环化成RNA-2这种拟病毒分子。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现将它们的核酸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或DNA 组成。被 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称辅助病毒,拟病毒则成为它 的“卫星”病毒。 • 拟病毒它是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的小分子核酸 片段,它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 的复制不是必需的,而且它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 同源性。拟病毒利用辅助病毒的复制酶进行复制,犹如病 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能量、原料及酶进行复制一样。故可认 为拟病毒是寄生于辅助病毒粒子中的分子寄生物。

微生物学练习03--病毒

微生物学练习03--病毒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2、病毒粒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3、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全的病原体。

4、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5、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6、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使宿主体内现有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7、噬菌斑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种上指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噬菌体粒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噬菌斑。

8、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9、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10、前噬菌体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11、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1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13、溶源菌☆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菌14、裂解性周期☆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1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二、判断题1、一种病毒的基因组含有DNA和RNA。

( 错)2、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 错)3、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蛋白质和核酸同时进入宿主细胞。

( 错)4、朊病毒是只含有传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10
20
30
40 Tim e(m in)
现在是34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F ig. O ne-step grow th curve of T 2
5、温和噬菌体的繁殖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
DNA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 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 解的噬菌体, 如E.coli的 、P1、P2,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P22等。 ★前噬菌体(prophage):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 ★温和噬菌体的特点:其核酸的类型都是dsDNA;具有整合能 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Stained to Show Surface Glycoproteins
现在是15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病时发现将感染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能够感染其
他烟草。
• 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 重复了Ivanovsky的实验,发现这种新的感染性物质只在分裂细胞中 复制,并称之为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的活菌)并进一步命 名为virus(病毒)。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现在是27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2、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The lytic life cycl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teps: Adsorption→ Penetration→ Replication→ Maturation → Release

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和亚病毒
第3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噬菌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噬菌斑(plaque) 噬菌体:专门侵染原核生物的病毒。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 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溶源细胞:被温和噬菌体侵染的宿主细胞。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 成)、成熟、裂解(细胞释放)五阶段的噬菌体。 原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DNA的噬菌体
(√)
4.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
5. 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
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
6. 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
(√)
7.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
胞。 ( √ )
8.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A、mm B、nm C、mm D、cm 5. T4噬菌体的形态是( C ),腺病毒的形态是( A ),TMV的形 态是( C ),f1噬菌体的形态是( C )。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6.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 B )的病毒。
A、 DNA或RNA B、RNA C、DNA D、DNA和RNA。 7. 病毒核心成份是( A ),衣壳的组成成分是( B ),包膜的组
A、HIV B、HAV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轮状病毒 11. 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的是( D )
A、过氧乙酸 B、辐射 C、干扰素 D、抗生素 12. 朊病毒是一种( A )
A、侵染性蛋白质 B、核酸 C、脂蛋白质 D、糖蛋白质 13.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是( D )

4 病毒与亚病毒

4 病毒与亚病毒

三、各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昆虫病毒
(一) 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 线菌、蓝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包括噬细菌体、噬 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等。 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 噬真菌体。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1995年发表的ICTV 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 种,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 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感染中心数):每ml 样品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测定方法: 斑点试验法、液体稀释管法、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快速玻片法
双层平板法
菌液 + 噬菌体+琼脂培养基
琼脂平板
培养10余小时
计数噬菌斑
噬菌斑数=试样中噬菌体数
3、噬菌体增殖规律的描述方法—— 一步生长曲线
(2)噬菌斑(plaque)
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 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 解而形成的空斑。 应用:
1、噬菌体定量计数
2、噬菌体的鉴定
噬菌体所形 成的噬菌斑
噬菌斑的形态与病毒、细菌及培养基的情况有关
Plaque空斑
在动物细胞培养物上的与 噬菌斑类似的空斑,称为病 斑.因为受肿瘤病毒感染。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 粒子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Hela细胞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空斑 斑法类似的技术。

包涵体的特殊名称: 顾氏小体-天花 内基小体-狂犬 X小体-TMV 多角体-昆虫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是病毒的聚集体; 是病毒的合成部位; 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质 非病毒性包涵体,由化学因子或细菌感染形成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烈性噬菌体6.温和噬菌体7.溶源性细菌8.原噬菌体9.自发裂解10.诱发裂解11.包涵体12.半致死剂量13.卫星RNA14.类病毒15.一步生长曲线16.逆转录病毒17.噬菌斑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11.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来消毒。

1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1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14.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

.15.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1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1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18.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病毒与亚病毒

病毒与亚病毒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病毒与亚病毒
非细胞生物分成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与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 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Virus)是一类比细菌更小,能通 过细菌过滤器,仅含一种类型核酸(或 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 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病毒与亚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点
个体极小,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病毒位与亚(病毒pfu)数或感染中心数。
病毒与亚病毒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one-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观察一群噬菌体感 染一群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2、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衣壳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病毒与亚病毒
病毒与亚病毒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球状)
3
•螺旋对称的结构(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蝌蚪状)


•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是由

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

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病毒 中复合对称的代表。
病毒与亚病毒
①螺旋对称的病毒粒子
Tulip mania or tulipomania was a period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during which contract prices for bulbs of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tulip reached extraordinarily high levels and then suddenly collapsed. At the peak of tulip mania in February 1637, tulip contracts sold for more than 10 times the annual income of a skilled craftsman.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first recorded speculative bubble (or economic bubble). The term "tulip mania" is now often used metaphorically to refer to any large economic bubble (when asset prices deviate from intrinsic values). 病毒与亚病毒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笔记)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笔记)

拟病毒(virusoid)
是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探索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探索拟病毒和辅助病毒间的关系 组建新的弱毒疫苗 探索病毒本质和生命起源
朊病毒(prion,virino)
疯牛病(海绵状脑病)
一种感 染性蛋白粒子致病因子称朊病毒
PrPc已被克隆,空间结构由a__螺旋构成
朊病毒可由a_螺旋(PrPc) 变成b__折叠(PrPsc)
2.病毒特征
形态极其微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 具过滤性; 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
2.病毒特征
利用宿主细胞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 和二均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溶源菌
细菌的溶源性具有遗传性 溶源菌对同源噬菌体具有免疫性 溶源性细菌在培养中不易被查觉 复愈:溶源菌 失去前噬菌体 非溶源细胞 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有少数噬菌体可自发或 诱发裂解宿主细胞变成烈性噬菌体 溶源性细胞可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 白喉杆菌 β-噬菌体 白喉毒素 宿主发病
昆虫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
侵入(penetration)
收缩的尾鞘 (12环)
有尾噬菌体: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1)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2)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胞壁产生小孔;3)尾鞘收缩,核 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增殖过程中基因表达特点
基因表达有先有后
基因表达的顺序为:早期表达;次早期表达;核酸复 制;晚期表达
#壳体(capsid) 由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 列成杆状、球状、廿面体或其他形状,构成病毒的 外壳。也称作衣壳,蛋白质外壳。 #包膜(envelope) 核衣壳外包裹的一层含蛋白质或 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是由病毒编码的一层封套。 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 核膜或原生质膜。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 如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糖 蛋白,例如单纯疤疹病毒(HSV)。病毒的包膜上具有 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感染宿主细胞。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非细胞生物:分为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其中亚病毒又分类病毒、拟病毒/卫星与朊病毒;拟病毒又细分为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朊病毒分颈椎动物与真菌朊病毒。

一、病毒(virus)/病毒粒子/病毒颗粒1、定义: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特点:①不具细胞结构;②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载体(DNA 或RNA);③以复制方式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④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⑤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⑤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宿主范围: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病毒识别蛋白/反受体(VAP)是一种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

由此病毒可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4、形态结构:(个体微小,单位常以nm表示)1)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衣壳是由许多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①衣壳/蛋白质外壳/壳体:指由蛋白质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②壳粒:由一种或几种病毒蛋白形成的寡聚体,通常为5聚体或6聚体。

③核衣壳/核壳体:指衣壳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④包膜: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2)壳体结构:①螺旋对称壳体(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狂犬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③复合对称壳体(如痘病毒、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5、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蛋白和某些裸露蛋白还有类脂和糖类等1)核酸:病毒核酸有四种存在类型: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除dsRNA外其他均有环形和线性之分,单链还有正链和负链的极性之分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在复制表达调控中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毒粒酶: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分为①参与病毒侵入、释放等过程(如T4的溶菌酶);②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3)脂类:主要存在于包膜,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4)糖类: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等二、典型病毒: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是原核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温和噬菌体的特点——1.其核酸的类型都 是 dsDNA; 2.具有整合能力;3.具有同步复 制能力。 ★原(前)噬菌体(prophage)----处于整合态的 噬菌体核酸。 区别;自发裂解、诱发裂解、自外裂解
★溶源性细菌(lysogen或lysogenic bacteria)——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 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 解的细菌。 溶源转换与溶源复愈
核心由单链RNA组成
Tobacco Mosaic Virus
2、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Adenovirus)



这是一种动物病毒 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 体 有12个角、20个面和30 条棱 核心是线状双链DNA (dsDNA) 只能培养在人的组织 细胞上 能使宿主细胞形成包 涵体
3、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ssRNA
▼病毒DNA分子有线装和环状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规定: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 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因此,就病毒 核酸链的单与双以及正和负有以下6 种类型: (±)DNA——大部分DNA病毒 (±)RNA——动物呼肠孤病毒 (+)DNA ——大肠杆菌X174噬菌体
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 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或DNA组成 @ “寄生”于真病毒内——辅助病毒(helper virus) @ 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朊病毒(prion,virino)

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 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core
envelope
nucleocapsid
spike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学(virulogy)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第一节病毒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当属郁金香碎色花病,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

当时人们对郁金香病花的狂热了,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1886年,A. Mayer 发现烟草花叶病具有传染性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能通过细菌滤器;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结论:病原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给病毒起拉丁名叫“Virus”也是他。

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1917年迪海莱(F. D'Herelle)⏹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 污水⏹培养液变清澈⏹细菌过滤器⏹清液+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培养液变清澈⏹引起细胞破裂的因子叫噬菌体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1. 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Eg. 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coat)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

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3)大部分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2. 定义★什么是病毒?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性指示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 会裂解性生活周期的非溶源性菌株,这些菌株可以从自然 界或菌种库中获得。
痒病——绵羊、山羊(Scrapie)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BSE) 猫海绵状脑病——家猫(FSE) 动物的朊病 传染性貂脑病——水貂(TME) 毒病 慢性消瘦病——黑尾鹿,骆驼(CWD) 野生动物海绵状脑病——羚羊、猎豹等 克雅氏病——CJD 新型克雅氏病——vCJD 人类的朊病 库鲁病——Kuru 毒病 格斯斯氏综合征——GSS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5~10-6

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 具有“免疫性”:溶源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的噬
菌体不敏感,对同源噬菌体具免疫性,对非同源噬菌体没有免疫性。
可复愈:自然遗失前噬菌体,但不发生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

溶源转变: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
a
DNA病毒和RNA病毒中的一部分;b 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复制
四、噬菌体的应用与防治
• 噬菌体的危害
主要是引起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 例:丙酮、丁醇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抗生素发酵
中的噬菌体污染;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
• 防治
控制活菌排放,选育抗性生产菌株,生产中轮换使 用菌种,药物防治例如用金霉素、四环素等。
一、 病毒的一般特性
1、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等物质组成的超显 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专营性寄生. 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二、病毒的基本特点
1.个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 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2.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 体内仅含一种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3.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
核衣壳
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艾滋病病毒的生活周期
显示在T细胞表面有许多 艾滋病病毒存在
SARS病毒
5.病毒的对称性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蝌蚪状)
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是由椭圆 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
部组合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 代表。
噬菌斑
(3)病斑和空斑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粒子 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斑法类似 的技术,但是这种斑点只能称为 空斑或病斑。
(4)枯斑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 成的群体称为枯斑。
二、 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1.噬菌体
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毒寄生的对 象来分,有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 物病毒。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 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 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 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吸附
固着
尾鞘收缩
尾髓穿入
DNA注入
③ 增殖: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噬菌体核 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 然后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 酸和蛋白质。
表7-1 单细胞微生物与病毒性质的比较
性质 直径大于 300nm 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双分裂 含有 DNA 和 RNA 核酸感染性 核糖体 产能代谢 细胞膜 对抗生素的敏感 对干扰素的敏感 细菌 + + + + + + + + 立克次氏体 + + + + + + + + 支原体 ± + ± + + + + + + 衣原体 ± + + + + + + 病毒 + +a -b +

一般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 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 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 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人说,“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 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 相对较低一些而已。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 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有些“ 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 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只是有可能比“小 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乙 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 直接关系。
蝌蚪形噬菌体的构造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T4噬菌体
6.群体形态
•包涵体
•噬菌斑
•病斑和空斑 •枯斑
(1)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概念:病毒大量聚集,出现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 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2)噬菌斑: 概念: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 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 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 菌苔上,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个 个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 称为噬菌斑。(每个噬菌斑一 般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 的。) 应用: 噬菌斑可用于检出、分 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噬菌 体的计数。
可分以下阶段:
One-step growth curve Growth curve in host bacteria
100
Plaque number
一步生长曲线
10 Latent phase 1 Eclipse phase 40 Time(min) Rise phase Plateau phase
潜伏期
如E.coli的 、P1、P2,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P22等。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宿主 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源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 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 裂解。
溶源性细菌的特点:
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菌体,均具有溶源性。 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
些新的生理特征。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史比较:
吸 附
侵 入
裂解性循环
多次循环 同 整 步 合 复 制 溶源性循环 自 发 或 诱 导
增 殖
成 熟
裂 解
⑥★溶源性菌株的检验:
方法:在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待测菌样→→在对 数期进行紫外线照射,诱导原噬菌体复制→→进 一步培养→→滤液与指示菌混合、倒平板(或将 滤液加到敏感性指示菌的液体培养物中)→→观 察是否有噬菌斑出现(或使菌液变清).
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4.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 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5.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化学组成
1. 病毒大小 测定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 nm(10-9),多数病毒的直径在 100nm上下; 病毒:细菌:真菌=1:10:100
2. 形态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乙肝病毒就 像一个擅自居住在肝细胞这所房子里的房客,使 用房间的东西和食物,繁殖后代,却不会去破坏 房屋。所以在主人没有能力驱赶他时(抵抗力弱 时),一般处于和平相处的状态。病毒勤奋一点 ,就多繁殖一些后代,有时它们懒惰一些,复制 得就少些,就像人的活动和休息一样。当人体的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发生抵抗或杀灭时,这种平 衡被打破。房客和主人在房子里开始相互驱逐打 架,就很容易造成房屋(肝细胞)的破坏,变成 乙型肝炎。
裂解期 稳定期
10
20
30
Fig. One-step growth curve of T2
裂解量(Burst phase) :每一受感染细胞所释 放的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裂解量 = 稳定期噬菌斑数
潜伏期噬菌斑数
4、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 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 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 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混匀,5min,使之吸附
离心或用抗phage血清处理, 去除过量phage 高倍稀释吸附phage的菌悬液(避免多次吸附) 37℃培养,定时取样
裂解液加入敏感菌液中
适当稀释混合液
涂布于琼脂培养基上
24-48h
计数噬菌斑
一步生长曲线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 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 绘制成的曲线为一步 生长曲线。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HBV是环状dsDNA,核心为20面体结构。 抗原(Ag) 抗体(Ab) HBs + 感染,带毒者 + 恢复期病人,对再感染有保护作用 HBc 肝内复制,血清传染 + 恢复期,或以往感染 HBe + 大量复制,血液中有virus,+ 保护作用
④装配:
⑤释放: 方式: 裂解:多以裂解细胞的方 式释放。 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通 过上述五个过程能合成 100——300个噬菌体。烈性 噬菌体的这种生长繁殖方式 也称为一步生长。
2.一步生长曲线
1. 实验设计依据:1个菌体被1个噬菌体感染,避免二 次吸附。 2. 实验过程: 敏感菌10ml Phage 1ml
第三章 病毒(Viruses) 和亚病毒(virusoid)
病毒(virus) :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非细胞生物 亚病毒
朊病毒(prion) :只含蛋白质 类病毒(viroid) :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