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科利亚的木匣
26《科利亚的木匣》12
五、小结。
1、谈话: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道理,给我们以启示。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生活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
2、揭示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
①引导学生理解“木匣”的意思。
②看到课题,你感觉课文应该是写什么的?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过程时,层次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情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课文。
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行动。
教 学 过 程
设计思想
调整与补充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四、作业。
1、谈话:通过上节课对《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感知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巩固识字。
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的习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26《科利亚的木匣》ppt课件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1—3自然段,思 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他为什么 要埋木匣?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 放 盖 踩 撒 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 人发现。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 (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 )起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 里面,匣子(放)好后,(盖 )上土, 用脚( )实,还在上面( )了一 踩 撒 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思考 讨论
通过这件事,科里亚 得到了什么启示?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 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 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周 围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你能举个 例子吗?
课堂检测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mù xiá wā kēng fǔ tou qiǎng zǒu ( ) ( ) ( ) ( ) tāi jiē dǒng dé dāng chū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量了十步(liàng liáng) 数了十步(shǔ shÙ) 木匣(xiá jiá )一倍(bèi biè) 喀山(kē kā ) 法西斯(sī shī) 三、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 免( ) 难( ) 敌( ) 抢( ) 鞋( ) 兔( ) 滩( ) 故( ) 创( ) 蛙( )
26 科利亚的木匣
预习学案: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二、我能和下面词语交朋友。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
量具 liáng 测量 量角器
量
产量 liàng 数量 力量
难过 nán 难受 困难
难
nàn 灾难 遇难
26《科利亚的木匣》生字和课文全齐剖析
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
数了十数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坑挖里挖。好他了放,好他了把木一挖匣个,木盖匣上放土进, 用脚踩实,还在放上面撒了一层
细放沙,免得被人觉盖察。
踩
撒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
前走,( 数)了十步,就 用铲子( 挖 )起坑来。坑 〔挖 〕好了,他把一 个木匣( 放 )进坑里。他 (放 )好了木匣,( 盖 )上 土,用脚(踩 )实,还在 上面( 撒 )了一层细沙, 免得被人觉察。
懂得道理
我们做事情,要随 着状况的变化实行不同 的做法。
用“照旧”和“果真”填空:
〔1〕报纸上说,今日晚上八点有月食。 晚上八点钟,我站在阳台上向天 空望去,月食果〔真 〕消逝了。
〔2〕在抗洪前线, 战士与洪水 搏斗了十 几天。有的战士累得几次昏倒,〔 〕 不愿照离旧开防洪大堤。
选词填空
• 照旧 果真 固然
•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 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 埋的箱子。
•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 埋箱子、挖箱子的?
争论第3种可能性: 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 “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 斯抢走了。”
• “房子还在”告知我们什么? • <科利亚不行能把方向搞错>
争论第四种可能性: 自己的步伐可能有问题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 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 不多4个年头。”
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 呢?〔同桌相互争论〕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 的,那时候我还小,步伐也小。我现在九 岁啦,步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当 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科利亚的木匣(准)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总结全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复述埋木匣的过程。
2.教师概述课文内容二、抓住对比,明白缘由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上节课的小组学习,完成教师出示的表格。
2.集体交流,完善表格。
怎么埋怎么挖结果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三十步从家门口朝前走三十步挖到了科里亚从家门口朝前走十步第一次:从家门口朝前走十步没挖到第二次:从家门口朝前走五步挖到了3.结合课文内容,科利亚第一次是怎么挖木匣?(教师出示语句)科里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4.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科利亚没挖到木匣的原因与猜想。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互相交流交流。
5.指名反馈。
6.教师:谁知道该怎么挖才能挖到木匣?(指名反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五步)7.肯定科利亚的做法,体会科利亚的所思所想所做。
8.教师出示下列语段,学生读,教师引导理解感悟。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探讨:为什么是量五步而不是十步?(3)指导学生读出科里亚说这些话时的激动、喜悦与肯定。
11.教师小结,揭示课文所讲述的道理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人教版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科利亚的木匣》课文原文及赏析《科利亚的木匣》原文:科利亚刚学数数,他从一数到十,就往地上埋下一个木匣子。
那时候法西斯正侵占他的家乡,他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避难。
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回来了。
他们的家已经被炸毁,只有那个埋木匣的地方没有变。
科利亚记得,那时候他才四岁,只会数到十。
现在他已经是九岁了,会数到一百多了。
他想,现在我该挖五步远,而不应该挖十步远了。
于是,他就挖了五步远,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赏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理解并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课文以二战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主人公科利亚的勇敢和坚韧。
他在战乱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其次,课文通过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过程,巧妙地引入了数学知识——数数和测量。
科利亚四年前埋木匣时只会数到十,而现在他已经会数到一百多,这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进步。
而他在找木匣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步幅的变化,准确地计算出应该挖五步远,这也展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课文以科利亚的感叹“算术真有用!”作为结尾,强调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简洁而有力的句子,不仅表达了科利亚的喜悦和满足,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启发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不至于过于呆板,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抓住学生兴趣,解读一“埋”,一“挖”在开课时我便从“埋”入手,引导学生想像,科利亚的木匣里都会有哪些东西?科利亚埋木匣的具体情景,来体会科利亚当时的心情。
讲埋木匣的部分,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没有逐句逐段来讲读,而是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入手。
出示第二自然段,联系学生提示的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来找找木匣里的东西。
其中,对于“小玩意儿”还展开了想象,“木匣还有什么东西?”学生的想象很丰富。
第二步,是让学生来看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很快找出了“放、盖、踩、撒”这四个动词。
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好这句话。
接着请学生说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与前面问题相联系)学生回答他是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
讲读“挖”木匣的部分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助和科利亚一起寻找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
以此引导学生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
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
并以此为契机,谈谈对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感受。
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所在。
最后抓住描写“埋”和“挖”的句子去品读。
以读来通课文,以读来解文意,以读来悟道理。
二、探寻原因,找寻结果。
在妈妈成功地挖出木匣之后,科利亚第一次找木匣,却没有找到。
这是本文最关键的部分。
,我让学生比较一下科利亚和他妈妈同样是埋木匣为什么一个顺利挖到木匣,一个却挖不到?是不是妈妈在这四年内就没有变化呢?这是否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矛盾?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变化,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三、拓展阅读,深入理解。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还设计了阅读小故事《刻舟求剑》的环节,并引导学生想想对刻舟求剑的人说几句劝告的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6《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6《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新人教版【木匣】
〖理解〗
木质的小型的盛物器具。
〖例句〗
他把一把玩具手放在一个木匣里了。
【玩意儿】
〖理解〗
指东西、事物。
〖例句〗
他喜欢收藏一些小玩意儿。
【法西斯】
〖理解〗
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例句〗
我们决不会忘记日本法西斯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躲避】
〖理解〗
有意避开或离开不利的情况。
〖例句〗
你不愿见他就到屋里躲避一下。
【果然】
〖理解〗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例句〗
他说要下雪,果然就下雪了。
【渐渐】
〖理解〗
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
〖例句〗
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26、科利亚的木匣
三年级上册第 26课《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匣锯阶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字谜识字:木箱去盖变成匣。
3.易读错字:阶(和地方音容易相混。
)4.多音字:5.应会写字: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等(1)写正确:(2)写美观:①指导书写的字:匣锯阶②指导要点:注意“匣”“半包围”中,“甲”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各种各样躲避(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概括方法:段意联接法2.体会整篇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结构: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1)开头设疑。
(2)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重点词句(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1.课后思考题:科尼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2.学生质疑: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一、教师:预习提纲三年级下册第 26课《科利亚的木匣》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趣味识字:(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记)(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组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参考3 新人教版
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
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
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
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
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
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
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
有学习的成就感。
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
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
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
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
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不足的是感觉课堂不够热烈,没有掀起。
另外,我的导语比较平淡,没有很多的修饰点缀。
教学时问题解决可以采取多元化模式,如分小组讨论或是其他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推荐】26.科利亚的木匣(学案1)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知识链接】这篇课文的作者左琴科,是苏联作家,他创作的题材多样,有左琴科的创作体裁多样,有幽默讽刺短篇、杂文、中篇小说、传记性小说、剧作和儿童故事等,其中以短篇见长。
代表作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小说。
【自主学习】1、读课文,标段号,找多音字,勾画出生字新词。
3、我认为这一课比较难写的字有:我要多练几遍,争取不出错:【合作探究】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我找到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 ),课文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一共有( )自然段。
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
【课堂检测】1、读拼音,写词语。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2.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3、我知道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妈妈埋的木匣(),科利亚埋的木匣(),妈妈埋木匣时走了()步,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步,四年后,第一次找木匣妈妈走了()步,挖出了木匣,科利亚走了()步,没有找到木匣,第二次科利亚走了( )步,找到了木匣。
【拓展延伸】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26科利亚的木匣 (2)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的一件事说明一个的表达方法。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一、复习引入:
1.引入:科里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2.提问:你能用“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的形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理解领悟,朗读课文。
1.设问: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呢?你觉得可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交流,引导理解科利亚的方法。
3.让学生再读课文,理解科利亚的方法。
4.设问:战争结束后,妈妈为什么一下就能挖到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走十步挖不到木匣?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果然”的意思。
5.组织讨论: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6.设问: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完成课后抄写:
1.指导读句子。
2.巡视,检查,提醒。
四、拓展延伸。
引导: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有趣的故事,也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五.板书设计
时间过去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和小时候的你比有什么变化?
科 利 亚 的 木 匣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埋)木匣→( )木匣→木匣( )
埋木匣<1 至3自然段 >
挖木这三个小标题,简单谈谈这篇文章 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
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 互相讨论)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 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 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 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这段话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 出了问题的症结。从中又可以看出科利亚 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 摸着脑门儿想 。
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 了。”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 面 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 箱子、挖箱子的?
讨论第3种可能性: 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 抢走了。”
“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 <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讨论第四种可能性: 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 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 不多4个年头。”
这是科利亚的体会,是他从挖木匣中得到 的认识: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 变大了,由此他认识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 变化。面对着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 定不变的态度。
这件事情,又让你想到 了些什么呢?能举个例 子说一说吗?
(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 的眼光看变化的事物, 要使自己的想法.行为 顺应这样的变化)
埋木匣 只有5岁,步子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挖木匣 4年以后,步子大。
第一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次:
1
2
3
4
5
这件事情让科利亚得到了怎样的启 示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着变化。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 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 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 说一说: 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 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 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 写一写: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18.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五岁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十岁 挖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 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讨论第2种可能性: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 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 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