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讲:宋明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理”是世界的本原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1、背景
★魏晋至隋唐儒学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下佛、道迅速传播, 三教并立; ②隋朝: 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
③唐朝:尊道、礼佛、崇儒;儒学正统地位 受到冲击,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1、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 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2、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 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 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道教、佛教思 想的特点分别是?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如何实现“存理灭欲”? 其一,“认取那个是天理,那个是人欲”。只有通过明 理,才能灭去私欲。朱熹更多地讲“明天理、灭人欲”。 (先知后行) 其二,明辨天理人欲之异,复归于人的本心。人的本心 “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 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 之,以复其初也”。即复归于人的本心。 其三,“存理灭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 自消铄去。” 通过自身修养,循序渐进,“自然纯熟”。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辉煌灿烂的文学 (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
线索一
复习线索
线索二 第 二 部 分 模 块 一 专 题 三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配套课时检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
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
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 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第(1)问,“主张”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仁政”“无为” “明法”即可概括得出;“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 状况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大一统”“道之大原出于天”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分析出“,“特点”抓住“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
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 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
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 素中发展和丰富。
2018届二轮复习:模块一专题三 考点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课件(46张)
(二)能力方法灵活考 2.(2013· 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 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 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 “历史理 解”。根据所学,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 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 据的教科书,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选 C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 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
2.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 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明清 之际
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 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 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思维深化 1.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 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②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 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
模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
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把握线索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 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 不衰。
线索一:思想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迄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 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 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 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北京一模)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定于一。
”梁襄王再问:“孰能一之?”孟子再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据此可见,孟子的主张是()A.人性本善B.君主专制C.礼法并施D.提倡仁政【解析】选D。
由题干中孟子的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知,孟子认为只有不爱杀人的人才可以实现统一和稳定,也就是主张实行仁政,故选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是题干所说是指统治者施行仁政方能实现统一,而不是说人性问题,排除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指的是施行仁政,与君主专制不是一个范畴,排除B;礼法并施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
2.(2020•山东等级考・T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涉及“义”的问题,是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要讲求礼、义等,实质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D 正确;中央集权政治是在秦朝建立的,材料是战国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主要讲君臣上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排除B;材料中“义”涉及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统治阶层,排除C。
3.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
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
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A.强化儒学独尊地位B.彰显法律的公正性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解析】选A。
从材料中汉武帝时起儒学的经典和其体现的道德原则,成为断案的根据可知,儒学不仅是学术思想,还用于司法,更加凸显儒学独尊的地位,故选A;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强调亲情伦理,与一视同仁的法律不同,并不一定是公平公正的,故儒学入法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时起把儒家经典作为判案的依据,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把儒家经典和道德观念作为判案的依据,是补充了法律内容,而不是补充完善了儒家的理论体系,排除D。
专题三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①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三纲五常” (重建伦理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
五常:仁、义、礼、智、信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据信,莱布尼茨、沃尔夫等著名哲学家都曾 受到此书的影响。沃尔夫有一次在哈雷大学 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认为中国人“靠 着治国之术使这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超过了 所有别的国家”,结果引起旧派反对,被当 局勒令在四十八小时内离开哈雷大学,否则 立即绞死。此事遂成为德国学界的一大公案, 是非争论长达二十余年,结果搞得沃尔夫名 利双收,中国儒学名声大噪。
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文化的赞赏
• 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 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 ②儒家思想中的肯定人性、关注现实与启蒙 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 • ③儒家对宗教迷信的淡漠态度与启蒙思想家 反对宗教迷信与宗教狂热一致; • ④儒家思想重视文化和道德教化,为西方反 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
2、“回归”
批判
宋明理学
继承
先秦儒学
“守旧”
儒学核心
“开新”
时代要求
反对君主专制, 以理统情,维 民贵君轻 保留君主制 限制君权 护三纲五常 民本思想 空谈义理, 不识时务 关注现实 为君主提供 提倡民权,主 张经世致用 关怀人生 治国理论
3、评价
• ①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②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一方面东学 西渐,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经由传教 士译介,成为西方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重要 的思想资源,促进了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 •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传教士向中国输入了大 量的西方文化、科技知识,但显然没有引发 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思考。即使最敏锐的思 想家也只能“回归”中国传统思想寻求社会 变革的方案。 • 综合本课所展示的材料,分析、评述这一现 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史论结合,观 点明确,300字左右。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 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 尽身亡。 材料一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 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 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 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 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 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4、黄宗羲晚年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赞 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并使用 清朝年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 “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 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参考答案 说明: ①其专在下:地方权势过大; ②其专在上:君主专制。 (4分) 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1分) 评价: ①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②但还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4分)
说明: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探究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 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 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34页PPT文档
四大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30
31
三、中国古代的文化
【中观规律】
①发展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专制意识增强。
②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加强。
32
33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 三、中国古代的文化
34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演变轨迹: 1、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 2、改造与独尊——西汉 3、转型与成熟——宋明 4、批判与继承——明清
1
(2019·潮州期末统测·1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
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
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e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15
材料: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 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
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 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 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 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画 意为多;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 意境。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
风俗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反映社会 北宋画坛最大的
画 现实的特色
亮点
27
28
29
3、诗歌与小说
类别 代表性成就或人物 诗经 《诗经》
楚辞 《离骚》和屈原
文学特色和地位
现实主义风格;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课件
[复习对策] 一、多元史观认识百家思想主张
1.唯物史观角度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 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2)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 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 封建贵族起到了一定作用
火药 唐代: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三、古代农耕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五大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本专题文化和科技均属于高频考点,在古代史选择题中占到一半(3到4题)。强调
对书本知识的精读和细读,注意对思想文化概念理解的同时要求注意时空的把握。
同时要求强化对具体细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牛皮,促进了
欧洲文化的发展 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
印刷 隋唐:雕版印刷术 术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战国:司南
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
会的进步
指南
针
北宋: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 13世纪传入西欧 航海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
二、传统儒学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具有和谐意识。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制度:察举制; 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贵族世袭为官。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1)来源:以儒家为主干,融合阴阳、法、黄老之学。 (2)著作:《春秋繁露》
(3)主张: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
A、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B、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天谴论)
【解析】A
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 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B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D C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9.(2013广东肇庆二模14)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 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③“天人感应” ④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7.(2011鞍山二模)下列“天”字,意思较为接近的是 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
③天赋人权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①②
8.(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 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 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3、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奠定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形成传统的文化体系。
A、儒家:孕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B、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 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吸 收法家。
评价
①“仁者爱人”有助于调解 人际关系;“克己复礼”具 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①“仁政”、“民本”约束 暴政、缓和阶级矛盾,但出 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②“重义”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6、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这体现了他主张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7、《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 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战国时期,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思 想家是
消极:过于严厉,导致秦暴政,短命而亡。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1、“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 之语,以吏为师。”“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法律是基本,“厉行赏罚,奖励耕 战 ”;权术是工具;势力是权威。体现了法家的什 么思想?
2、韩非“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商鞅“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法家的什么思想?
环节二:史论结合· 重点深化
材料一: 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 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 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设计意图说明本单元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包括先秦儒学、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活跃儒家思想四个课题,前面必修一和必修二关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史的学习,已经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社会背景基础。
就中观层面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必修三的重点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
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可以时间为主轴,划分五个
专题来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
专题一,先秦儒学,通过学习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掌握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理性探讨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
系。
专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核心,认识汉代儒
学的新变化。
专题三,宋明理学,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及区别。
专题四,理解明清进步思想的实质,正确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专题五,如何看待中国古
代主流思想,重点是对中国主流思想做归纳总结性思考,加深学生对传统主流思想
的认识。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
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是。
能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
务?
能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
的意义和价值。
是,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考点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5.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专题综述】本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热点集中在思想方面,特别是先秦诸子思想是高考的“常青树”。
文化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要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简明表格】1.从形式上看:新情境式选择题仍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
2.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同时注意儒家的不合理成分,如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
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考查教材重要知识点;其二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某一知识点。
【复习策略】1.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答案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重难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 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 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 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 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 政治上:大量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 教育上: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
实质: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思 想文化专制。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四)儒学成为正统的表现(西汉儒学 教育状况)
① 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规定“五经”, 设五经博士。 ② 中央设立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 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 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哪一家学说
A.儒家 C.法家
B.阴阳家 D.道家
B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
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
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他的批评主要
针对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B
(12分)观察、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与雅典学院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新儒学被当 成真理而独尊,成为“圣经”。(地位)
(2)先秦之儒理论基础是仁、礼,董仲舒之儒是 《公羊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先秦儒学谈论现 实问题,而董仲舒新儒学谈论神学,是儒家、法家、 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的糅合。(内容)
(3)先秦儒学追求“真理”,批判时政,要改良 政治;而董仲舒新儒学维护封建统治,成为儒者 的“政治敲门砖”。(作用)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关 子:礼法并施 )→完善独尊 (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汉武帝:独尊儒术 )→改造、成就 (儒道合一,理学、
心学)→批判、新生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 专
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七 古代中国的艺术 核心词:汉字与书法、文人画与风俗画
本 1.汉字、书法
专 题
目
开 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关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
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2.道家
(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
题 栏
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
开 3.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核心词: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概况
本 专
(1)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专 题
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
栏
目 知”。
开
关 2.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 (阳明)“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3.影响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思维导图 ]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知识主线 ]
1.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
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
本 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
专 题
体历程如下:
栏
目 创立(孔子:仁、礼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
活的需要。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5.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本是元代的小说形
式,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
本 6.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
专 题
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栏 目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商品经济发
开
关
展,市民阶层崛起是兴盛原因。
本
专 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四 明清之际 ——儒学的批判与新发展 核心词:反对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1.背景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本
专 (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题
栏 2.概况
目
开 (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
本 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专
题 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
栏
目
丽。
开
关 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
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
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和柳永,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
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本
专 题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
栏 目
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开 关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
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二 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核心词:“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
题 栏
(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胶
目 开
泥活字印刷。
关
(3)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指南仪器 ——司南,北宋时指
南针用于航海。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2.世界影响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本
(2)火药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特别强调 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 本 为全国统一教科书;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共
专
题 同促使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思想。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三 宋明——理学、心学 核心词:“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格物致知”
1.程朱理学
本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
题 栏
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
目
开
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
关
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一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核心词:仁、仁政、无为而治、法治、兼爱
本 专
1.儒家
题
栏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
专 题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
栏
目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
开
关 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六 古代中国的文学
核心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
1.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
本 学及法家思想。
专
题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栏
目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
开
关 ④大一统。 2.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 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关
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 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
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本 专
(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