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
2.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进度,实施分层次的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项目和个性化指导-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
-组织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2.行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加深对行业的理解。
-建立与设计公司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支持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十五、教学环境与设施
1.教学环境:
-提供安静、明亮、设备齐全的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意思维的培养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设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高级技巧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创意思维与实际设计作品的有效结合。
-在实践中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十一、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优秀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定期更新教学案例,引入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提供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目标。
2.过程评估: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和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培养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支持
1.辅导与答疑:提供课后辅导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举办答疑会,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基础操作培训: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平面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平面构成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平面构成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构成、形状构成、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3)平面构成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艺术作品,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1)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介绍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技能。
(3)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并解释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5.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出建议。
6. 知识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提供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等。
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1.平面构成概论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4.基本形与骨骼5.分割构成法6.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二、实践内容本课程共划分为四个单元,不同单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个单元的划分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第一、二、三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要求学生对所讲内容理解即可。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的一般性讲授。
第二单元本单元由第四、五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但内容较为复杂,很多概念、法则不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范例讲解、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本单元由第六、七、八章组成,内容以构成法则为主,实践操作性较强。
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来反复推敲、印证从而逐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认识设计工作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技法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本单元为第九章。
内容主要为:通过具体的思维方法和构成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性造型能力,掌握平面设计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专业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实例演示分析(针对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平面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6学时,实践教学为24学时《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校艺术系下设的装潢艺术和电脑美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平面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36适用专业:广告与装潢设计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和任务平面构成是广告与装潢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
本课城的任务: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论创造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严格的表现技法,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后续课、相关课程等)本课程是设计表达系列课程中的一门,相关课程有:色彩构成、效果图、模型制作。
本课程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1、元素: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
2、形象:具象、抽象3、基本形与骨格:有规律性、有作用性、非规律性、非作用性第二章形与空间关系1、重复2、近似3、渐变4、发射5、特异6、对比7、密集8、空间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五、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深度、广度重点:形与空间的关系。
难点:形的空间想象。
六、课程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2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
授课时间建议每周三天连堂课,在设计教室进行。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次内容课堂教学大作业第一章概论 12 随堂第二章形与空间的关系 30 随堂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 30 随堂八、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籍[1] 满懿《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2] 陈菊盛《平面设计基础》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 1981[3] 真锅一男高山正喜久辛华泉译《设计技法讲座》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4] 洪兴宇新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平面构成》是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0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的分类,理解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1教学大纲(平构)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12230课程名称:平面构成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本】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设计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现代感较强的专业科学,构成是一种近代造型观念,也是设计现代用语。
在造型设计基础的创造上,工业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构成教育,建立了近代造型设计的新理论,新观念。
本课程适用于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视觉传达、工业造型、服装设计、美术教育、美术学、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
2、课程任务:平面构成是设计造型能力和徒手绘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性基本功。
构成是用理性的逻辑推理来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抽象构成能力等,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过反复的构成试验,进一步研究图形及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深入研究平面造型与材料、技法的关系。
经过如此的训练过程,实现平面造型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形态构成是没有具体目的的视觉创造,它通过形态要素极其空间组合原则的研究、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通过对《平面构成》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构成美的形式法则,并对形态要素及其空间组合原则有所掌握,能够初步创造出独特的新形象。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研究方向,使学生了解构成的起源、发展的基本状况,掌握构成设计的基本理论。
2、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设计理论,进行平面设计的应用创作。
考核要求:1、考勤和平时小练习占30%2、考试占70%(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2次综合练习和最后1次随堂考试的成绩来评定)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平面构成概述重点: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概念难点: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与平面构成的特点第二讲平面构成中的形象重点:形象的正负——即图与底难点:形象的组合与点、线、面、体第三讲形式美的法则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几大法则难点: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设计的应用第四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渐变构成重点: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的变化难点:如何运用渐变的规律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五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重复构成重点: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与骨骼的变化难点:如何运用重复的规律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六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近似构成重点:近似构成的基本类型与骨骼的变化难点:如何运用近似的规律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七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发射构成重点:发射构成的基本类型与骨骼的变化难点:如何运用发射的规律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八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特异构成重点:特异构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难点:如何运用特异的形式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九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密集构成重点:密集构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难点:如何运用密集的形式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十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肌理构成重点:肌理构成的基本类型与表现技法难点:如何运用肌理构成的形式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十一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空间构成重点:空间构成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空间构成的形式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十二讲平面构成的方法与基本形式——分割构成重点:分割构成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运用分割构成的形式进行平面构成训练第十三讲图形想象重点:物象联想的几种方向(思考方向上,具备逻辑的概念)难点:如何运用思考和联想比较准确地转化成造型语言四、学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能够应用各种平面构成元素和原则进行创作。
3. 掌握不同材料和媒介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4. 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点、线、面的关系- 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原则2. 平面构成的不同表现形式- 印刷品设计- 海报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3.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媒介- 平面绘画- 平面设计软件应用- 纸质切割和拼贴4. 平面构成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 分析当代平面构成作品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论基础的掌握。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创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讨论和批评指正。
4. 案例分析法:以经典和当代平面构成作品为例,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平面构成基本概念- 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元素和原则。
-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案例。
2. 第二课:平面构成应用- 介绍不同平面构成形式的应用场景,如印刷品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意设计方案。
3. 第三课:平面构成材料和媒介- 介绍平面绘画和平面设计软件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切割和拼贴创作。
4. 第四课:案例分析与作品展示- 分析当代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
- 学生展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进行集体评议。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从构思、构图、配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张艳. 平面构成艺术教学.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2. 马化腾. 平面构成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3. 陈沛然.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七、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案例图集2. 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3. 创意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八、教学环境与条件1. 平面设计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艺术要素和创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对美学的感知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掌握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欣赏与评析艺术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特征1.1.1 平面构成的概念界定1.1.2 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的对比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2.1 对比与对比的表现方式1.2.2 平衡与平衡的表现方式1.2.3 重复与重复的表现方式1.2.4 节奏与节奏的表现方式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 2.1 线条与形状2.1.1 线条的种类与特征2.1.2 形状的种类与运用2.2 色彩与明暗2.2.1 色彩的基本属性与运用2.2.2 明暗的表现方式与效果2.3 空间与透视2.3.1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表现2.3.2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2.4 图形与质感2.4.1 图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2.4.2 质感的表现方式与效果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3.1 构图与布局3.1.1 构图规则与构图技巧3.1.2 布局原则与布局方式3.2 笔触与表现3.2.1 不同笔触的特点与运用3.2.2 表现技巧的多样性与创造性3.3 素材选择与组合3.3.1 素材的多样性与表现力3.3.2 素材组合的原则与方法3.4 创作过程与方法3.4.1 创作前的准备与构思3.4.2 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3.4.3 创作后的评析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艺术要素。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一种有机的结构和组合的过程。
它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表达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原理: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手段,使画面中的元素产生鲜明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2)平衡原理:通过元素的分布、大小、形状等来达到画面的平衡,使观者感到舒适和稳定。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和动感。
(4)节奏原理: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和重复运动,使画面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动态效果。
(5)层次原理:通过前景、中景、背景等层次的划分和处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1. 线条构成(1)线条的类型和表现方法:直线、曲线、斜线、虚线等。
(2)线条的运用:线条的长度、方向、粗细等对画面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3)线条的排列和组合:线条的密集程度、间距、交叉等对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2. 形状构成(1)形状的基本类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2)形状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重复等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
3. 色彩构成(1)色彩的基本特性:明暗、冷暖、对比等。
(2)色彩的运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纯度等对画面的表现力产生影响。
(3)色彩的组合和配合:通过色彩的对比、相近、相反等关系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平面构成的教学方法1.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创作实践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题材和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艺术作品中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组合与表达。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运用。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状或自然形状。
线条是连接两点的路径,可以是直线、曲线或斜线等。
颜色是通过光的反射和吸收产生的,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纹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可以是光滑、粗糙、细腻等。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运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例如,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颜色等。
2.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可以产生统一和连贯的视觉效果。
例如,重复图案、重复线条、重复颜色等。
3. 对称:通过对称的布局,可以产生平衡和稳定的视觉效果。
例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轴对称等。
4. 节奏: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可以产生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重复线条的长度、重复形状的大小、重复颜色的明暗等。
三、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1. 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不同元素的运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观察实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艺术作品和实际物体,分析其中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素描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创作作品,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四、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能力:平面构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敏感性。
2. 发展创造力: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2010-04-07 13:54:07)转载标签:杂谈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一)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平面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
尽可能做出新构思。
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三)授课内容: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1)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2)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3)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4)点线面的转化3)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2)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3)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4)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5)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4)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1)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2)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4)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3)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4)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5)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6)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7)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8)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6)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1)认识肌理(2)认识材料(纸,颜料等)(3)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5)肌理构成设计应用7)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1)自然的灵感(2)文化与艺术的启示(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四)课时安排内容:54课时(18*3)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2、课程代码:163Y003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平台)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5、学时/学分:48/36、先修课程:素描基础7、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
巡辅、个辅与示范结合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述 (4 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
理解:平面构 成的原理。
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
重点内容: 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 线、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
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 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 ( 12 学时) 了解:基本 形、骨架、单元格构成 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 掌握:平面 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
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
教学难点:基 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
平面构成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总学时:36时)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执笔人:审稿人:说明部分一、前言构成的教学内容因设计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设计领域的变革而转变。
其宗旨是一方面让学生会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规探讨更多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媒体)或空间的运用上层开广泛性的探讨和研究。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科(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的基础理论体系,是现代科技美学应用于设计学科的构成形态的基础训练体系,是设计学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对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视觉艺术的广阔天地,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二、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专业技能课。
教学要求学生在艺术科学的层面理解形态的本质,将造型的研究推向专业的高度,从一般侧重于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将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有助于基础向设计的递进,架起基础和设计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基本要求剖析平面基本规律,认识并运用其基本原理,掌握最基本的造型方法,进而认识设计实践中形式特征并加以发挥和创造。
要求结合课堂内容,充分扩散思维,从美学角度出发,运用构成元素进行创作。
课程结束时每人至少要有五幅作品能够展览。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以专业的视点观察物体,即观察构成实体的点、线、面的关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避免把学生培养成“眼高手低”的设计匠人。
要避免这一问题,学生所受的造型基础训练应该具有物体的共性特质。
(一)、平面构成(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一)、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6课时)1.1构成含义与学习目的(了解)1.2构成形式美法则(掌握)第2章概论(2课时)2.1平面构成概念(掌握)2.2平面构成要素(了解)第3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象(8课时)3.1点(掌握)3.2线(掌握)3.3面(掌握)3.4基本形与骨骼(掌握)第4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20课时)4.1秩序构成(掌握)4.2对比构成(掌握)(二)、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1.1构成含义与学习目的(了解构成的含义)1.2构成形式美法则(掌握构成的几个形式美)第2章概论2.1平面构成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2.2平面构成要素(了解平面构成要素)第3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象3.1点(掌握点的表现形式)3.2线(掌握线的表现形式)3.3面(掌握面的表现形式)3.4基本形与骨骼(掌握基本形与骨骼)第4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4.1秩序构成(掌握秩序构成)4.2对比构成(掌握对比构成)(掌握块材构成)(三)、实践课时:6学时二、技能训练要求1、在课堂讲授后要结合上课内容,按照要求按时完成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8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40
学分:4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练习结合的方法。
注重在讲课中启发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
(2)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
(3)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
(4)点线面的转化
3)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2)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
(3)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4)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
(5)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
4)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
(2)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
(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4)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
(1)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3)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4)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5)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6)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7)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8)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6)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认识肌理
(2)认识材料(纸,颜料等)
(3)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
(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
(5)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7)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1)自然的灵感
(2)文化与艺术的启示
(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平面构成》:汪芳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平面构成》:兰先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版
3)《平面构成》:毛溪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平面构成》:满懿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平面构成》:辛华泉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
6)《平面构成》:陈小清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
7)《新编平面构成》:洪兴宇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本课程一般在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考试。
评价结构比例为:平时成绩占10%,期中占20%,期末占70%。
六、学时分配表
艺术系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