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9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题型特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

阅读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

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

2、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5、遗漏。

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

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方法引领一、通读全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1.抓关键语句,做简要勾画关键句主要有以下四种:(1)表明新观点、新理论的内容。

(2)阐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内容。

(3)对文本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内容。

(4)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

2.理出文章思路(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指代词等)。

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优秀PPT课件

2018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优秀PPT课件

二、答题步骤 1.读——阅读题干 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包括答题要点、 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 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有时对应 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辨别,筛选。 ②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③弄清对应句与上 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 的关系,生了偏 曲解文意 离,曲解了作者所 要阐述的观点或所 要表达的意思。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 文不一致,错项故 意更换个别关键字 词,造成一字或一 词之差,从而背离 原文意思,歪曲作 者观点。
要从整体上感知, 准确寻找出原文中 与选项对应的语句, 找出语句含有的意 义,提取与答案相 关的信息仔细 比对。
二、熟知六种命题手段 在高考中,要想准确确定选项,首先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手段,这样,便于 在解题时去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信息。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大手段如下表: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 删(删减) 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
bb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错误见原文第三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见还有民间自发力量作用
专题入门——明确文体特征 掌握阅读技巧
一、文体概念 一般论述类文章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文章。社会科学类的论 述文章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 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主要是指研究自 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这两类文章中,以社科文为主,其中文艺理论、社 会伦理、历史科学会经常涉及。一般来说大都是最近发表在报纸杂志 上的论述类的文章,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高考在文本选材上没有 太多的规律可循,几种题材轮流变化考。考查的重点有很强的连贯性。

高中语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第三课时)[考点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苏教版 精品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苏教版 精品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稳中求变,其中主要变化为现代文阅读中散文阅读分值将减少3分,论述类(或实用类)将增加3分,变选择题为简答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调整增大了学生的答题难度。

但学生只要学会去分析文本,掌握一些答题方法,还是好取得较好的成绩的,不必紧张,更不必庸人自扰。

教学重点:1.熟知考点,有针对性地学习。

2.掌握各个考点的解答方法。

3.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解答思路。

考点阐释: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方法指导:(一)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案2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案2精品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师精讲(六个考点分两个课时,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一个课时)A、考点类型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完整版)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题型特点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

阅读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2、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6、拼凑。

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方法引领一、通读全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1.抓关键语句,做简要勾画关键句主要有以下四种:(1)表明新观点、新理论的内容.(2)阐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内容.(3)对文本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内容。

(4)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

2。

理出文章思路(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指代词等)。

(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

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细读试题: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文本出处,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

最新-2018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与训练精品

最新-2018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与训练精品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

B级,分析综合,C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纵观2018年高考试卷,考到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江苏卷、安徽卷、天津卷、上海卷湖南卷等十多套,从上述试卷中发现,从选材上看,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灵活,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形式多样,从考查内容上看,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为今后备考提供了借鉴。

一、(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题。

①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

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

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

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

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篇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201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篇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试题】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 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 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二、或然与必然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而不一定发 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 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 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或将“必然” 的情况判断为“或然”的情况。
【试题】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钱穆说过:如果《老老子子其》人和其道书家的时代不明, 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先秦联诸系子和发展就无法 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 谈起。
七、对文句的理解
这是今年高考重点考察的一个考点
2014年课标卷
【对位信息】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
【试题】 8.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
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
感受世界的结果。
无中生有
B. 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
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都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
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 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做是贡布里希所指
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
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 性的人了。
【试题】1.下这列是各项历中史,事其件性,质并不属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文英学台的艺故术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
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 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 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 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 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 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抚琴以辨别音色”等内容,是正确的。

D项,原文第五段“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可知作者认为“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阳材不同”是正确的,选项表述正确。

4.解析:选B A项,强加因果,“山寨、抄袭、剽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和“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C项,曲解原意,原文“新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将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直接管向间接管、由单一行政方式管向多种方式管转变”,并非就是“彻底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改革”也不表明“真正让市场来主导文化发展方向”。

D项,条件关系理解不当,“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不是“创造力不断迸发”唯一条件。

5.解析:选D D项,比较“众筹模式”与传统项目融资的不同,并不是论证其在融资方面的优点,而是为了论证其在激发文化创造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6.解析:选A A项,夸大程度,原文“文化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并不就是“彻底开放文化市场准入条件”。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结合2018年论述文)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结合2018年论述文)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8届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全国)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和规范要求一、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关键词语理解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

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

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请解释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析】首先要弄清“它”的指代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是在重复别人”指的是什么,特别是“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精要点拨理解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关键词语,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有的是多义词语,有的是概括性词语,有的是有隐含义的词语。

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后,再结合支撑该词语的相关词语、句子,把它们分析透彻即可。

(二)内部结构理解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我净化之于文艺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事,但一个时期以来却弄成了一笔糊涂账。

其所以如此,极左思潮有责任。

“改造世界观”本来是一个好命题,但是到了极左的人那里,却成了扼杀创作生气的紧箍咒,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精神的独特性和鲜活的审美感知力,结果是李鬼的错误让李逵背上骂名。

除此之外,某些作家、艺术家由反对扼杀创作个性和自由而走向放纵自我、放弃责任,要求社会收回对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标尺,这就未免失之偏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的精神世界一旦失去了自我调节,必然干涸和腐败。

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力的扭曲,是非辨别力的颠倒。

一个时期以来,文艺界出现种种怪象、乱象、尴尬而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原因当然复杂,但是肯定都与某些文艺工作者放任心灵有直接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2015考纲解读】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

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高考在线】(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9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将基本保留现有模式,但选材的范围有可能继续扩大。

从选材看,①多从阐释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介绍民间艺术等方面选取文本;②文本多为社科类文章,内容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极强的历史厚重感。

篇幅在千字左右。

从考查点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课标全国卷的考查热点。

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

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

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

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①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②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③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④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唯一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赞成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

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假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2.圈点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除了统摄全篇、体现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外,还有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等。

3.圈点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词义可以是相近的)这类词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如文段中若反复出现“滥用”二字,这两个字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应高度关注。

4.圈点代词并使之明确凡是文本中出现的代词,一定要圈点并根据上下文意找出替代的具体名词。

5.圈点文段中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这类词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

6.圈点限定性的词语(定语和状语)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表达方式、因果关系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

三、强化精确解题的思维意识1.读——阅读题干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包括答题要点、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比——仔细对照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必然性,预见性变为现实性,将来时变为完成时,等等。

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4.除——排除干扰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

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但是因为有时对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有些人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

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

四、充分熟悉命题设误类型,切实掌握解题对策。

前面提到高考命题设误的八种类型。

下面是往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选项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本片断,请同学们认真理解错误选项的内容要点、概念形式和用语特点,再比对文本片断(重要处编者已经画上了横线),然后指出选项的错误类型,写出对错误原因的简明分析,并思考针对这类问题的解题对策。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时根据重要概念的具体语境来把握。

所谓“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

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反映文章深层含意的词语;(3)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呼应作用的词语;(5)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7)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

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有些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的含意,也需要正确解读。

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事例、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文本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整合”是指对筛选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压缩,使之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简洁化。

高考对此高频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对照语言材料辨别筛选信息的正误;②从语言材料中筛选出符合答题要求的有关语句,并进行整合,做简要的表述。

八、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高频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九、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两个切入点切入点一: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又包括分清某一部分的层次(或段内层次)。

分清层次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1.分辨段的类型分析文章大的结构层次就要弄明白哪些是引论段落,哪些是本论段落,哪些是结论段落,分清段的类型不仅有利于理清全文的层次,也有助于段内层次的分析,因为不同类型的段其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

2.据意断层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对于全文来说,明确各段的大意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关键;而对于一个段落来说,以句子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照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段内的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抓标志词句为了表达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表时前后上下内容的关系。

找出这些词句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

标志词句有:(1)关联词。

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我们更快地理清结构和思路。

关联词⎩⎪⎨⎪⎧ 并列―→和、并且、以及递进―→而且、甚至转折―→然而、但是、不过、与其相反(2)顺序词。

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

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3)总结词。

“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分总关系。

(4)重要句子。

起统摄作用的领起句、总括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句子以及各段的中心句等。

切入点二:梳理层间的关系根据对于语意的理解,梳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分析结构,弄清思路的关键。

具体指梳理开头和结尾之间的语意关系,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之间的语意关系,以及主体内部各语段之间的语意关系。

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

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

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

高考对这一高频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①分析概括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做这类试题要着眼于整体,对全文涉及的内容做全面分析,并正确概括。

②分析概括作者对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体事物的观点态度。

这就要求围绕这一事物,在筛选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态度做分析和概括。

③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所引述的别人的观点的态度。

这就要首先明确别人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作者对此是赞同还是反对,或是赞成哪一部分、反对哪一部分,从而明确作者的态度。

高考命题时选项的设置往往是命题者对文中观点态度的转述,考生需要做的是判断这些转述与原文的观点是否吻合。

高频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文章论述的对象或表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的重要词语。

这类词语往往具有临时借用的特点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这类词语的临时义或附加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