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Ⅱ卷不收回。

第I卷阅读题(66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的层次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

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体“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的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构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器物”、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的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是由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

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这简单而又抽象的线条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毛笔的使用是首要因素。

2019年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演示教学

2019年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演示教学
9. 参考答案:①叙述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富有抒情性。 叙事如“一桌饭菜敬月光”“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写景如“它们集体屏住呼 吸”“它们浪潮般地笑了”,抒情议论如“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 (2分)②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适当使用方言词如 “整两斤好酒”“在村里洋盘一下”,使用口语如“咋说呢”“才上路啰”。
2019年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
4.参考答案:A。A项源自材料一第1段,“法案不足之处”“ 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 患”这两处表述错误,原文是“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 行决定”。不符合原文语意,是正确选项。
5.参考答案:D。D项“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表述绝对化。材料三 “合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侧重高一整个阶段使用手机的情况,含在 校园使用情况,但无疑更侧重校园之外使用手机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材料四则强调青少年不可过度使用手机,基于材料四的结论,则“在校园内不过度使用 手机,没问题”,“在校园之外过度使用手机,不可以”,议题无涉于校园内外。
19.括号前一句主语是“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和谐共生”,后一句主语是“它(阿尔 法蛋)”,基于此可以排除以“节目”为主语的A、C两项。D项有两个单句,后一个主 语是“该节目”,与括号后面一句主语“它(阿尔法蛋)”也不够连贯。参考答案:B
12.参考答案:D。D项“并无失职之处”错误,原文“遵化陷,再日始得 报,帝怒其侦探不明”说明王洽确有失职之处,“应变非所长”也说明了 这一点。与此相关,则“含冤而死”的表述也不尽严谨。
13. (1)让他们遵守先朝军队七分用来防御操练、三分用来开垦屯田的制 度,尽心尽力地施行,希望对国家经济有所裨益。(语意通顺给3分,译出 “庶”“裨”各得1分。)

合肥七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

合肥七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

合肥七中2019 届高三第三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爆竹的起源。

爆竹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

南宋时,开始用火药制作烟火。

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避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为敬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

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

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

的确如此,烟火爆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留下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

都市为此付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

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课题。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考语⽂三模试卷(解析版)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考语⽂三模试卷⼀、默写(本⼤题共1⼩题,共6.0分)1.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如果想要典雅含蓄地表达⾃⼰对荷叶、荷花等服装图案的喜爱,我们可以借⽤屈原《离骚》中的“______ ,______ ”两句。

苏轼《⾚壁赋》中“______ ,______ ”两句,以⽉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了世间万物变化的⼀般规律。

宋濂《送东阳马⽣序》中“______ ,______ ”两句,描述了作者求学时向⽼师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恭敬请教的情形。

⼆、诗歌鉴赏(本⼤题共1⼩题,共9.0分)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这⾸诗歌,完成问题。

渡⽩沟①刘因②蓟门霜落⽔天愁,匹马冲寒渡⽩沟。

燕赵⼭河分上镇,辽⾦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西风⼀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

②刘因:元初诗⼈,⼀直以南宋为故国。

③知名:抗元名⼠。

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______A.⾸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程,渲染出秋⽇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故地的⼭河风物,寄寓内⼼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独⽴于古城之上,但见⽩沟落⽇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这⾸诗表达了诗⼈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

三、语⾔表达(本⼤题共3⼩题,共20.0分)3.阅读下⾯的⽂字,完成问题。

⼀般⽽⾔,⽂物离⼤众⽣活较远,通常会给⼈⼀种________的感觉,⽽珍藏上百万件⽂物、承载中国⽂化记忆的故宫更是给⼈这样的感觉。

原创⽂化综艺节⽬随着这两年的兴起,⼀系列节⽬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物》等让⾼⾼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是近距离地与⼤众接触,⽂物不再“冷”。

最近热播的⼤型⽂化节⽬《上新了,故宫》_________,以打造⽂化创意产品为⽬的,通过⽂化探秘,揭开历史的⾯纱,让承载⽂化记忆的⽂物以真实、⽣动、具体的⽅式融⼊⼤众⽣活。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

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

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

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

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

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

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

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

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

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

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

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

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

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

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

合肥市 2019 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合肥市 2019 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9分)1.(3分)C 2.(3分)B 3.(3分)B(二)(12分)4.(3分)A 5.(3分)D6.(6分)①政府部门:以立法形式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2分)②学校: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妥善解决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难题,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2分)③医学研究机构:以严谨的科学研究,强调过度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分)(三)(15分)7.(3分)A8.(6分)①山里种植红心猕猴桃,并将之发展成致富支柱产业,“山里红心”指猕猴桃和猕猴桃种植产业;(2分)②两口子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种植猕猴桃,种的是良心果,“山里红心”喻示忠贞的爱情和纯美的心灵;(2分)③扶贫政策引领山里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山里红心”寄寓山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分)9.(6分)①叙述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富有抒情性。

叙事如“一桌饭菜敬月光”“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写景如“它们集体屏住呼吸”“它们浪潮般地笑了”,抒情议论如“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

(2分)②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适当使用方言词如“整两斤好酒”“在村里洋盘一下”,使用口语如“咋说呢”“才上路啰”。

(2分)③叙述语言便于写出作者感受到的山里世界的景物美和人情美,抒发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人物语言便于真实具体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者相得益彰,使作品情韵悠长,更具感染力。

(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19分)10.(3分)C 11.(3分)D 12.(3分)D13.(10分)(1)让他们遵守先朝军队七分用来防御操练、三分用来开垦屯田的制度,尽心尽力地施行,希望对国家经济有所裨益。

(语意通顺给3分,译出“庶”“裨”各得1分。

)(2)王洽品行高洁,为人刚正,当时很有声望,但是应对事变并不是他的长处。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 5 0分钟满分:1 5 0分)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 0世纪9 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

是具有学习的能力。

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习”。

“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

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

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

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

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

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

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1-15
CBAAC
ACBAB 16-20
1-5
CBCAB 6-10
CABCB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21-23 ADB 24-27 DBAC 28-31 CBAC 32-35 CBAD 36-40 BECDF
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41-45 ADCDB 46-50 ABDDC 51-55 BCDAB 56-60 CAABC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61. the most delicious 62. foreigners 63. it 64. is 65. serving 66. appearance 67. whom 68. attached 69. are cooked 70. an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Last summer vacation, I worked as a volunteer in the Wolong China Giant Panda Garden in Sichuan, where I stay for two weeks. That I needed to do was to clean the pandas’ houses, feed the stayed What
pandas or make food for them. One male panda I took care∧was named Jingjing. She was one of the and of He
most interested pandas in the Garden. Normally, the panda is a shy creature, not used to be in interesting being contact with other animals, particularly humans, but Jingjing seemed very differently. He often
different
reached out one of his foot to greet me and smiled at me. Sometimes he tried to make me to laugh.
feet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高三英语试题答案第1 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