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阅读答案附翻译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7)(附答案)$804890
历史事件类课后练习(7)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得九鼎,谋之晖台③之下,少海④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
楚之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⑤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醢⑥壶酱长瓿⑦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⑧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
后世把九鼎看做权力的象征。
②颜率:周臣。
③晖台:台名。
④少海:一作沙海,今河南开封北有沙海。
⑤叶庭:一作章华之庭。
叶,今河南叶县。
⑥醢:肉酱。
⑦瓿:小口大腹装醢醋、酱之类的瓦器。
⑧漓然:很快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内自尽计计:计策B.周君患之患:担心、担忧C.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窃:偷偷地D.疾定所从出疾:迅速,赶快2.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能够直接表现颜率巧言能辩的一组是(5分)()①臣请东借救于齐②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③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④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⑤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⑥不敢欺大国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6分)()A.秦国发兵东周求要九鼎,周君派颜率到齐国,颜率巧言说齐王,齐王派五万大军救东周,解除了东周的危机。
【高三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2022年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三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2022年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供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元宇宙”这一概念,源自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尽管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它迄今仍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
虽然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
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影响,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
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人们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和动作进行实时交流,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
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
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
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
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来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发展地基。
正如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都是“现实”,这也预示着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国学经典《战国策》(一)十五篇 原文 译文word
国学典籍《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
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
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
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国的“策”论,全书现存497篇。
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写人物形象逼真,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
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所以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对中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篇一)《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讲述了颜率保全九鼎的故事:秦国出兵威胁东周索要九鼎时,颜率以赠鼎为由使齐王派军退秦救助东周;而齐国索要九鼎时,颜率以无法确定把九鼎运至齐国的路为由,打消齐王获得九鼎的想法。
文言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唐雎不辱使命》《秦临周而求九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临①周而求九鼎②,周君患之。
颜率③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④,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周之君臣,内自尽计⑤,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⑥,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⑦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注释】①临: 兵临城下威胁。
②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
③颜率:东周大臣,著名谋士。
④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
⑤内自尽计:在宫廷内想尽办法。
⑥存危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
⑦陈臣思:齐国大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安陵君其.许寡人其:(2)周君患.之患: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使.陈臣思∕将以救周C.臣∕请东借救于.齐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4.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15.甲文中“秦王不悦”的原因是,乙文中“齐王大悦”是因为:。
(2分)16.安陵君和周君都遇到了强秦的欺凌,但他们面对欺凌的处理方法却有所不同,试比较说明(请结合《唐雎不辱使命》全文内容考虑)。
(2分)答案:12.(1) 可要(一定、务必等)(若只答“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给0.5分) (2)为……忧虑不安(答“忧虑、担忧”等也给分)(2分,每词1分)13.D(2分)14.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2分)15.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齐王相信救周可以得“美名”和“厚宝”。
(2分,一个要点1分)16.安陵君是直接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并派唐睢出使秦国,最终通过唐睢冒死抗争,终于使秦王辞穷色挠;周君是派使臣颜率出使齐国,许以重贿,搬来救兵而使秦兵退却。
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课外文言文段篇阅读二解析
【参考译文】 秦国大军压境想得到周的九鼎(国宝),周国国君担忧这 件事。颜率就到齐国求救。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 太可恶了,竟想以武力夺取周的九鼎。(我们的国君想了想) 给秦国,不如给齐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听后) 非常高兴,立刻调遣军队救周,秦因而退了兵。齐国想得 到(周的)九鼎,周国国君又担心齐国来要九鼎。颜率又到了 齐国。(对齐王)说:“周国靠齐国仁义(才能保住),愿意把 九鼎给你们,可是不知从哪条路给你们送来?”齐王说:
等词语翻译准确。(3)题干要求“结合选文”探究岳飞成才 的原因。可以在文中找寻相关词语,概括出其精神意志即 可。比如“少负气节”是说他“少有大志”,“强记书传,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能挽弓三百斤”是说他 “文武皆有天赋”,“拾薪为烛,诵习达旦”是说他勤学 苦练。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 节,沉默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 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 贫穷,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 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 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 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 靶子;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 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学到了周 同的箭术。
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 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 题二课外文言文段篇阅读
二解析
1.(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 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东周策》(含答案)(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东周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般,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醢壶酱甄:醋瓶子或酱罐子。
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B.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C.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D.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君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孟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
2019年“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阅读答案及译文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顔率”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文言文段,回答8-10题。
(9分,每小题3分)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顔率。
顔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说,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顔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顔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
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顔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顔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
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参考译文】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
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2022.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存在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
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
2019年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战国策-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战国策|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6、下列句中的“之”与“夫秦之为无道也”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B、辍耕之垄上C、汝心之固D、何陋之有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的威胁,颜率想出的对策是去齐国搬救兵,用献出九鼎给齐国为条件,齐王高兴地答应了。
B、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C、颜率在与齐王对话中,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之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评析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
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
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
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
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
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
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
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
(七)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5.“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 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 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 评价呢?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 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 究不是长久之计。示例二:颜率是睿智的。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 慧,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
【译文】秦发动军队兵临周国索要九鼎(国宝),周王为此感到担忧。颜 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 想发动军队兵临周国索要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 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 援救周国,秦军撤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 又去齐国,(对齐王)说:“周国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 意献上九鼎,不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
(探求) (归依) (拜访) (直径) (盗窃)
(快)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若归之大国 (2)愿大王图之 (3)颜率复诣齐 (4)周赖大国之义 (5)臣窃为大王忧之 (6)子之数来者
(赠送) (考虑)
(到) (依赖) (私下里) (屡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
借。 向
:“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
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
道路
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原文及翻译好的。
秦兴师临周,九鼎原文如下:
“昔者秦兴师临周,陈奉九鼎,鬼神俱莫之知其故,驾蕃族袭邑,面礼天下,奋苍生,纷纭若洪。
用以盛则贤,内以泽恩,外以宥德,
使得百姓咸服。
九鼎之用,足以彰其诚矣。
"
翻译:
从前秦帝国的军师李临周,捧着九鼎进贡献给周王国,鬼神无不
知道其用途,他为秦国征服藩属部落,面向天下受令,鼓舞苍生,苍
生纷繁若洪流。
用它来托起贤明之政,以恩泽天下,以宽容之心容纳
众人,使百姓都是和服臣役。
九鼎之用,完全诠释了其坚定的忠诚。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译文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译文整理
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古代的故事,那可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欺负东周,想要抢人家九鼎的事儿。
话说秦国那时候老霸道了,发兵到了东周的地界儿,说要九鼎。
东周的国君,咱们就叫他周君吧,一听这消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他赶紧找来大臣颜率商量对策。
颜率一听,慢悠悠地说:“大王啊,您别急,这事儿我来办。
我去齐国借兵,让他们来帮咱们。
”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齐王啊,您知道吗?秦国那帮孙子欺负东周呢,还想抢九鼎。
东周的君臣们商量了一下,觉得与其把九鼎给秦国,还不如给您呢。
您要是救了东周,那可是美名远扬啊,还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宝贝,多好啊!”齐王一听,乐坏了,立马派了五万大军去救东周,秦兵一看,吓得赶紧撤了。
可是,齐国帮忙救了东周,也来要九鼎了。
周君又犯愁了,还得找颜率。
颜率又跑到齐国,对齐王说:“齐王啊,您救了东周,我们感激不尽。
可是这九鼎嘛,实在不好运到您那儿。
您看,这鼎可不是小物件儿,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得到九鼎后,拉一个鼎就用了九万人,九个鼎就是八十一万人啊!还有那么多车辆、工具,路上还得吃喝拉撒,太麻烦了。
”
齐王一听,愣住了,心想:“这家伙说得也有道理啊。
”颜率又接着说:“我们东周也为这事儿着急呢,可是真的不好办啊。
要不您再考虑一下?”齐王想了想,叹了口气说:“算了,算了,九鼎我不要了。
”
哈哈,颜率这家伙真是聪明绝顶啊,用几句话就把齐王给哄得团团转,最后九鼎还是留在了东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别害怕,要动脑筋想办法,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呢!。
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导读】本篇选自《东周策》,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临周求鼎之事。
鼎在西周君所辖之河南王城,不在东周君所辖之洛阳,故本篇应入《西周策》。
文章虽然颇有文采,情节亦有可观,但核实所述历史地理情况,疑为拟托之作。
齐索要九鼎,可没有办法把它运走,结果不了了之。
周既保护了自己,也没正面得罪大国,而且还着实耍弄了齐国一把。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1] ,周君患之 [2] ,以告颜率[3] 。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4] 。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 [5] :与秦,不若归之大国[6] 。
夫存危国 [7] ,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8] 。
愿大王图之 [9] 。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 [10] ,而秦兵罢 [11] 。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12] 。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 [13] ,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 [14]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15] 。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 [16] ,少海之上 [17] ,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
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 [18],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涂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19]。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 [20] ,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1] ,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 [22] ,漓然止于齐者[23] 。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 [24] ,器械被具 [25] ,所以备者称此 [26] 。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27]。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 [28] ,弊邑迁鼎以待命。
【精编范文】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6、下列句中的“之”与“夫秦之为无道也”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B、辍耕之垄上C、汝心之固D、何陋之有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的威胁,颜率想出的对策是去齐国搬救兵,用献出九鼎给齐国为条件,齐王高兴地答应了。
B、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C、颜率在与齐王对话中,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之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答案
▲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分)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6分)
(4)▲,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袁》)
(6)▲,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是这一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勃勃生机,正所谓“ ▲,▲ ”。(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写)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赞成理由:① ▲
② ▲
担忧理由:① ▲
② ▲
(3)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4分)
b.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白杨礼赞》《囚绿记》两篇散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 东周策》(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东周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般,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醢壶酱甄:醋瓶子或酱罐子。
①漓然:流动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B.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C.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D.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君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孟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
【名师讲题】《战国策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奏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
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B.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C.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D.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楚伐陆浑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楚伐陆浑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八年,(楚)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主。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
殷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
昔成王定鼎于郏廓,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材料二:秦兴师临周①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醛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入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周:此指东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阅读答案(附翻
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顔率。
顔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
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
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
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说,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
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顔率曰:“大王勿忧,
臣请东解之。
”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
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顔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
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
于楚。
”对曰:“不可。
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
庭之中,其日久矣。
若入楚,鼎必不出。
”王曰:“寡
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顔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
患之。
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
昔周
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今大王纵有
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顔率曰:“不敢欺大国,
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
②漓然:流
动的样子。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
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
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
国借兵求救。
”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
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
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
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
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
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
但愿大王
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
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
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
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
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
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
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
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
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
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
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
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
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
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
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因为所谓九鼎,
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揣在怀中或
提在手上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
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
当初周武王
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
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
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
九鼎运来齐国。
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
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使陈臣思将以救周将要
B.非效鸟集乌飞像,如同
C.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引、拉
D.寡人将寄径于楚道路
(A项,“将”是动词,作“担任统帅”或“统率部队”讲。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臣请东借救于齐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拥雍州之地
C.臣窃为大王私忧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疾定所从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向;和,与,表同级比较。
B,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替;表被动。
)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
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B.齐国救助东周,目的是为了获得“九鼎”国宝。
颜率为解除周君的忧虑,再度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终于
化险为夷。
C.颜率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
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D.周王的谋臣颜率两次出使齐国,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齐王周旋,保住了东周的国宝,表现了他非凡的智慧
和谋略。
(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颜率的说辞并非“设身处
地为齐王着想”,而是一心为周君排忧解难;二是齐王
并非“心悦诚服,自动放弃”,而是无可奈何,知难而退。
)
11.根据上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
(4分)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能美名传扬(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得到九鼎,是(国家)丰厚的收获,希望大王能好好考虑这件事!
(2)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3分)
我东周(君臣)本来就在私下为大王对这件事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