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子洲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栗亚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4年 2 月 18 日课题:9.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课时:1一、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重点难点);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及进行实验探究;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二、自主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根据课本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

(在课本中填写)2、根据实验记录进行总结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

⑴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如:、。

⑵NaOH固体、浓H2SO4、CaO等溶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

⑶固体NH4NO3、NH4Cl、KNO3等溶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

【实验探究】乳化现象根据课本P30的实验9-4进行试验并记录。

阅读课本P30,及P31资料卡片了解乳浊液、悬浊液的定义及其特点,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归纳小结】1.乳浊液: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的混合物。

例如:水和油混合、牛奶、油漆。

2.悬浊液: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的混合物。

例如:泥沙、钡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后得到的液体。

3.洗涤剂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液,该现象又称之为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大集团化解为“个体户”)三、自我测评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A. 溶液乳浊液溶液B. 溶液悬溶液乳浊液C. 悬溶液乳浊液溶液D. 溶液悬浊液溶液2.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作业布置】习题:1、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2)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摇摇冰:市场上有一种名为”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有硝酸铵和水.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外壳和内盒中间有个小袋装的液体,旋钮转动将小袋划破,倒过来,摇一摇,使硝酸铵和水混合,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新知探究:一、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有涉及到能量变化的例子2、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3、实验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为什么有的溶质溶解于水时放热,有的则吸热呢?(从微观角度分析)5、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NaCl、NH4NO3、和NaOH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最优方案的原则是什么?二、探究:根据课本第29页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2)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3)归纳整理:放热;吸热;温度几乎没有改变。

讨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三、乳化现象1.实验9-4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前的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2.阅读课本第30页,了解乳浊液定义及其特点;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巩固练习: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A. 溶液乳浊液溶液B. 溶液悬溶液乳浊液C. 悬溶液乳浊液溶液D. 溶液悬浊液溶液2.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A、浓硫酸B、烧碱C、生石灰D、蔗糖E、硝酸铵F、氯化钠课堂小结:请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篇1【三维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预习导学】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展示: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溶液是透明的。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问题引领】一、自学:阅读课本第26到30页,明确以下内容: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3、什么是乳化现象?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

)小组展示:填表现象结论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比。

小组展示: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师质疑:(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习情境]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鼓励)[教师演示]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学生观察结果]玻璃片与烧杯分开.[教师]请进一步肯定刚才的猜测。

[小结猜测结果]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过渡]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方案: 。

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

观察记录:[学生活动][展示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探究情况](选一组探究情况)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目标知识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关系;2.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激发兴趣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溶液: 溶质: 溶剂: 乳浊液: 悬浊液: 二、课堂导学:1.提问:海水是纯净的水吗?海水又苦有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海水的组成] 归纳得出结论: 2.[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 形成什么: 归纳总结: 叫做溶液叫做溶质,叫做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3.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并指出溶剂和溶质课本P27讨论4.[实验9-2]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实验9-3]溶剂溶质振荡前现振荡后现静置后现结论象象象水乙醇[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悬浊液: 乳浊液: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NaCl,NH4NO3,NaOH分别放入水中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葡萄糖 B.硫酸铜 C.酒精 D.植物油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含有溶质和溶剂C.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3.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到水中充分溶解,其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是( )A.NaOH固体 B.NH4NO3固体 C.CaO固体 D.食盐固体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水和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剂2.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 (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3.下列清晰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洁餐具 D.用盐酸除水垢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食盐水 (2)石灰水(3)医用碘酒 (4)医用酒精 (5)浓盐酸 5.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 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这一过程要 热量,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温故知新]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或所知道)的溶液有 、 、 、 。

2.物质与水混合后 (填“是”或“不是”)都能形成溶液。

为什么? 。

3.根据你对溶液的初步了解,你能概括出溶液的特点有: 、 、 。

[课前导学]1. 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 的 叫溶液。

的物质叫溶质, 的物质叫溶剂。

例如: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分散到 里形成的 、 叫乳浊液。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 ;溶剂中最常见的是 , 、 也可作溶剂。

3.物质在溶解时,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探索]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来对溶液的知识作进一步了解。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 烧杯三个、药匙相关结论:1.溶液是指: 。

2. 。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结论:1. 。

2. 。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结论:乳化是指 。

活动探究(五):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 、NaCl 、NH 4NO 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相关结论: 。

原因是 。

[当堂反馈]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面粉 D .味精 C . 食盐D .酒精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纯净物D.均一、稳定3.对一瓶长期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B.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C.瓶底会析出一定量的食盐固体D.瓶内溶液各部分的密度相同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2课时)引言在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溶液的概念。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溶液的形成及其相关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掌握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等重要概念。

学习目标1.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两者;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并能解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验判断一个溶液是否饱和。

学习重点1.溶质和溶剂的区分;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学习内容一、溶质和溶剂在化学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于溶液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通常情况下,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被广泛使用。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的质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等。

溶解度较高的物质称为易溶于溶液中,而溶解度较低的物质称为不易溶于溶液中。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一定限度后,溶液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含有最大可能的溶质量,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这通常是因为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

三、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判断为了判断一个溶液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来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

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逐渐向溶液中加入溶质,观察其是否能够溶解。

当加入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时,我们可以判断溶液已经饱和。

学习方法1.注意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概念及其定义;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一起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3.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和记录数据,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思考问题1.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无法溶解在水中?2.温度对溶解度有何影响?3.如何通过实验判断一个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拓展学习1.进一步了解溶质和溶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研究不同条件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2)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2)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2)一、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 ,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 和 形式向水中 ,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

溶解属于 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思考】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

这体现溶液的 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

这体现溶液的 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

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 。

这说明同一液体中能够溶解 (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 。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

所以,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

溶解在 中形成溶液。

【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 ,溶剂是B ,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 的B 溶液;若溶剂B 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 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练习】请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识点3: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溶液的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若将50g 碳酸钠粉末溶于4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 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g ,溶剂质量为 g ,溶液质量为 g 。

问题3.分析实验9-2,讨论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2、向失掉的蔗糖溶液中参与大批的食盐,溶解了吗?
3、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上下一样深吗?
4、外界条件不变,家里的糖水中的糖和水会分分开吗?
溶剂
溶质
现象
A 水

B 水
高锰酸钾
C 汽油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害怕是幼儿言语开展的阻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响极低,自讲自听;有的抬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倾向差生。一是和幼儿树立谐和的言语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响亲切,举措亲昵,消弭幼儿畏惧心思,让他能自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育幼儿勇于当众说话的习气。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动过去教员讲先生听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在讨论和说话的方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味,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仔细地耐烦肠听,热情地协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决计。三是要提明白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时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小气,口齿清楚,声响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拟。临时坚持,不时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时提高。碘
其质量为,反响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达标检测】
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真物的是〔〕
A.豆浆B.酒精C.食醋D.牛奶
2、以下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
3、溶解过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运用〔〕
A.蒸馏水B.医用酒精C.汽油D.生理盐水
4、以下各组物质充沛混合后,能失掉溶液的是〔〕
A.该溶液中含有的食盐的质量为Ag/20mLB.该溶液的密度比原溶液的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导入目标: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导入方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小瓶色彩鲜艳的果汁溶液,问学生: 1. 你认为什么是溶液? 2. 这个果汁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溶液?请学生思考,不要给出回答。

二、概念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密不可分的。

溶质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以离子、分子或原子的方式存在。

溶剂溶剂是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于溶解溶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个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三、探究活动学生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活动材料•两个玻璃杯•水•食盐活动步骤1.在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相等的水。

2.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

活动观察1.观察加入食盐后的玻璃杯,回答以下问题:–加入食盐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了吗?–搅拌后,食盐是否完全溶解?–实验后,观察到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食盐?活动总结1.总结溶解的过程,并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四、拓展练习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试举出生活中的几个例子,解释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2. 为什么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溶解度?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了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了溶液的形成现象。

在拓展练习中,我们思考了溶质和溶剂在生活中的例子,并探讨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液的形成和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喝茶、喝咖啡、洗衣服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溶液的形成。

二、概念解释1.溶液: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均匀混合的体系。

通常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溶剂:指在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三、溶解的条件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2.浓度: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比例,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或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的比例来表示溶解度。

1.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溶质的量就不能再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饱和溶液中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如果继续加入溶质使其溶解超过饱和溶解度,形成的溶液就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有扰动就会析出溶质。

五、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在实验室自己操作,将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看看能否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调整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

温度、浓度和搅拌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思考题,你可以尝试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1.除了盐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除了温度、浓度和搅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过程?3.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到了溶解的知识?七、课堂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通过实践探究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了解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以及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水是由和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和1个构成,化学式为。

1、实验9-1, 观察现象填写p26页表格。

2、溶液概念:。

3、特征:和。

【同步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上层和下层密度的大小( )A、上层大B下层大C一样大D不能确定(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周后,KNO3将()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4、组成:和。

溶剂:;溶质:。

讨论: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碘酒,乙醇汽油,盐酸中的溶质和溶剂又是什么?5样?阅读教材p28页演示实验9-2 ,将教材表格填充完整。

6、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溶解水平),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溶解水平)也。

【同步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啤酒C.蒸馏水D.眼药水(2)下列相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D、溶液的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还能够是气体阅读教材p28页演示实验9-3和实验9-4 ,将教材表格填充完整。

7、乳浊液(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特征:不,不。

(3)乳化剂: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的试剂。

所起作用叫作用。

常见的乳化剂为洗涤剂。

【交流总结】生活中洗油污的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一样吗?【随堂检测】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8、悬浊液(1)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9.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29.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课 题: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年 级:九年级科 目:化学设 计 者:马学军 内 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 性、 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 )。

叫做溶剂(一般指 )。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5.请举例说明溶液的用途: ; ; 等。

6.乳浊液: 叫做乳浊液。

例如生活中用的 是乳浊液,起乳化作用。

7.通常情况下生石灰、氢氧化钠和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降低。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 2O 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溶液。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溶液的形成仪器、药品:试管、药匙、蒸馏水、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溶液的特征: 。

药 品 (少量) 现 象食盐 + 水 蔗糖 + 水 硫酸铜 + 水 内 容学习注解(二)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仪器、药品:蒸馏水、汽油、酒精、高锰酸钾、碘、油布条、试管、镊子注:固体少量 由此总结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溶解现象,初步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知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3.通过探究乳化现象,了解乳化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探究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认识溶解过程的吸热、放热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使用,能初步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一、知识预备1.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2.分子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二、课堂导学活动一:实验9-1,溶液的形成探究。

在20m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的物质;溶剂:其他物质的物质。

3. 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__ 的__________。

4. 溶液的命名: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____________;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____________。

5.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如果是水溶液,可以从其溶液的名称中找到溶质.例如: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为溶剂。

②溶质可以是,也可是、;当固气液相溶时,一般固体、气体作溶质,液体作溶剂。

③是常见的溶剂,、也可作溶剂;④液体溶于液体时,有水,为溶剂;无水,为溶剂。

7.活动三:【实验9-4】探究乳化现象(1)乳浊液:。

(2)洗涤剂具有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3)用汽油除油污与用洗涤剂除油污,其原理相同吗?。

8.活动四: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 、水试设计方案,探究它们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记录填写下表: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 NH4NO3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液体的温度变化(升高/降低/不明显)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现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时吸热或者放热现象。

2.了解乳浊液,乳化的原理。

3.理解不同洗方法涤的原理,运用乳化除去油污。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进行加工。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乳化后混合物与溶液区别。

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相关器材和用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温度计、洗涤剂、植物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温度会降低吗?物质溶于水温度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汽油也能够能够除去油污?两者原理相同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溶液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与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原理。

设疑、思考。

由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溶液的吸热与放热现象【过渡】物质溶解在水中温度会发生改变吗?物质溶于水会发生热量的变化吗?【活动1】探究溶液的吸热与放热现象1.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2.可选用的仪器、药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3.讨论不同的方案4.方案一(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 各组展示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评价,指导,确定最优实验方案思考问题,展示,学生交流、畅想收获,互相交流解疑。

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活动与探究一]蔗糖和食盐的溶解实验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1)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3)放置较长时间,食盐或蔗糖会不会分离出来?归纳:1、把一种或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两大特征:、:溶液各处和一样;---------: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各成分不分离。

即不、不析出、不放出二、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和组成,其中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食盐水中:食盐是,水是。

蔗糖水中:溶质是,溶剂是。

2、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可以是液体,例如,也可以是气体,例如。

3、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在初中阶段一般是一种。

4、溶剂只有一种,常见为液态,有无机溶剂和有机溶剂之分。

6、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①固体与气体溶于液体中时,是溶质,为溶剂��②一般情况下两种液体相溶时��的是溶剂,但如果有水,无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③根据名称:先读物质为溶质,后读物质为溶剂。

若名称只有一种物质,则省略了溶剂“水”如:碘酒酒精溶液生理盐水思考:溶液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活动与探究二]将植物油分散到汽油中、高锰酸钾分散到水和汽油中现象:植物油溶解在水中,但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但溶解在汽油中。

归纳: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也不同。

2、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等也可以做溶剂。

三、溶液和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溶解性状态动植物摄取营养一应用相同点四、乳化现象、乳化作用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乳化现象:在的乳浊液中加入一种形成一种均一、稳定乳化液的现象。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理解乳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发散思维,能将所学理论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重点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温度的变化;知道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在详细习题中的应用;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研学过程】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目的:探究它们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设计实验方案:〔可用文字表达或者画出简图〕结论:Array拓展:假如还提供其它仪器,你能否设计其它不同实验方案,表达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假定放热或吸热足够多〕?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旧知回忆:1、什么叫溶液?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乳浊液:。

讨论: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乳化现象是指: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试举几例考虑:在厨房里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和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二者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课小结】:学完本课题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将它总结下来?【课堂练习】1.将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2.洗涤在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

以下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参加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是〔〕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4.以下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 B.酒精和汽油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参加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那么参加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2016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2016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1: 溶液的观点1.溶液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固的混淆物 , 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色(1)均一性 : 指溶液形成后 , 溶液中各部分的构成和性质是完整相同的 , 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固性 : 指外界条件不变 ( 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 ) 时 , 溶液长久搁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 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长 1. 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 一般看以下两点:(1) 是不是均一、稳固的混淆物;(2) 一种物质能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 ( 如蔗糖等 ) 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 还有些物质 ( 如氯化钠等 ) 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告 1. 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 但不必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 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淆物 , 所以 , 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 , 如水是均一、稳固的液体 , 但不是溶液。

【例】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增添剂, 将以下调味剂加入水中, 不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 蔗糖C. 味精 D. 芝麻油答案: D点拨:能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而芝麻油不可以溶于水, 不可以形成溶液。

知识点 2: 溶液的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

(1)溶质 :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 : 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除此以外 , 酒精、汽油等也能够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依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 , 即溶质在前 , 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 , 碘是溶质 , 酒精是溶剂 ; “食盐水”中 , 食盐是溶质 , 水是溶剂。

可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 , 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 , 溶剂一般是水 , 如“硫酸铜溶液”中 , 硫酸铜是溶质 , 水是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重点难点);
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及进行实验探究;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趣味实验
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装置A 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装置B 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二、自主探究:
【实验探究】根据课本P 30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 4NO 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实验记录:
【小结】请结合实验,阅读P 31第一段内容。

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①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热量;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热量。

⑴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如: 、 。

⑵NaOH 固体、浓H 2SO 4、CaO 等溶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 。

⑶固体NH 4NO 3、NH 4Cl 、KNO 3等溶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 33.1.~5.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烧碱
C .食盐
D .熟石灰
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纯的井水
B.淡化的海水
C.净化的河水
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
木板掉落、烧杯外壁发烫
4.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

5.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微粒是,在碘酒中,溶质的微粒是,在食盐水中,溶质的微粒是。

【中考直通车】
6.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
C.水结成冰时,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
8.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
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9.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
的一种。

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0.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③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⑤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项: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