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顾茅庐》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情况回放]:上个星期,我们一直学习的是关于创造力的一组文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古典小说的世界,本单元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讲一些故事,如诸葛亮、祁黄羊等,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故事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正如古话所说,我们以《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故事为镜子,我们能学到如何做人,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感觉到来了劲头。
接着讲三顾茅庐的意思。
这不难!讲完我问点难度系数大些的——茅庐就是茅屋,可是这里为什么不用茅屋,而用茅庐呢?孩子们够聪明,有的说茅庐是山上,有的说茅庐比茅屋好好听点,还有的说比茅庐听起来比较高雅,呵呵,还知道高雅一说,够可以的!在最后,我告诉了孩子们茅庐的意思是简陋的草屋,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们初读后,请任意选择一个任务进行,答案还是比较好玩:张飞太粗鲁了。
刘备很重视人才。
刘备很狡猾,他为了统一,他去茅庐请诸葛亮,我想他真的统一后,一定会将诸葛亮杀死,这就是狡猾。
(孩子们不同意)关羽性急。
刘备以大欺小……这真是有意思!分段读时孩子们更有意思。
第一小节读“诸葛亮”,理解“统一”,有说归一个人管,有说不要群龙无首一样,几个国家要有一个带头的,有说占领,这需要纠正,我——刘备正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才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统一。
滑“邀请”两字,想象前两次是怎么邀请的?刘备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讲?诸葛先生,我刘备久仰你大名,我想统一,可是正是因为没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还没有统一。
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来拜访,是想请你出山助为我统一。
诸葛先生,早闻你足智多谋,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出山,助我实现统一的大业。
24《三顾茅庐》(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4《三顾茅庐》(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24课三顾茅庐(第1课时)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的故事背景。
2.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3.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把握小说情节,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诗歌《蜀相》,学生自由朗读。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广为人知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本文的作者罗贯中。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2.了解《三国演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3.了解故事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背景,并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本文的故事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拜谒()拱立()衣襟()叩门()傲慢()茅庐()疏懒()鄙贱()愧赧()倾颓()鹤氅()沔水()迄无所就()存恤()昼寝()顿开茅塞()末胄()衣冠()箪食()拜谒:____傲慢:____纶巾:____鹤氅:____愧赧:____存恤:____屏人促席:____汉室倾颓:____奸臣窃命:____用武之地:____思贤如渴:____箪食壶浆: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标题。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旨在探讨《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该课程旨在通过文学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
以下是本课程的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顾茅庐》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2. 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3. 启发学生思考关于友谊、忠诚和智慧的主题;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三顾茅庐》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 解读《三顾茅庐》中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中所传递的价值观;3. 分析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心路历程;4. 欣赏相关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简要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阅读呈现:让学生阅读相关片段或诗词,并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意义;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三顾茅庐》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展示批注:请学生展示他们对于诗词的批注和理解,共同探讨;5. 思辨互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友谊、忠诚和智慧的议题,展开讨论;6. 总结回顾:对课上内容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并展示相关名人语录,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2.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课堂发言评价: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其思考深度和逻辑性;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设置相关试题,考察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回顾课程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2.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不断完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能够在《三顾茅庐》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研读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初步懂得《三顾茅庐》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智力游戏a.看动作猜三国人物b.《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桃园三结义”讲的就张飞、关羽——()的故事,c.歇后语凿壁偷光——()打一个三国人物2、结合讲古人的姓名、字、孔明也就是诸葛亮,他姓诸葛,名亮,孔明是他的字;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刘备字玄德。
3、揭题刘备当时汉朝天子的皇叔、大将军、手下有数千人马。
而诸葛亮是一位过着悠闲自得隐居生活的读书人,农忙时种种田地,农闲时读读书,诸葛亮怎样甘于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呢《三顾茅庐》将告诉我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找答案;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4、你还想知道什么?5、在这个故事中,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抓住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1、抓住人物的言行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刘备在三顾茅庐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把它划出来。
2、怎样把体会到的东西传给大家呢?可以是有感情地读,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析说出来,还可以演一演。
请同学们找伙伴交流,把你找到的句中子最想读、最想说、最想演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说还可以演一演。
3、全体同学交流(老师抓住重点句子着重体会,幻灯出示)a.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理解“大贤”、“斥责”、指导朗读,明白刘备看中的是诸葛亮的才华)b.刘被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指导朗读,读出“大声斥责”师生分角色朗读)c.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外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吗?教师相机简介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 理解课题“顾”:拜访。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并指导易读错的词语:山冈半晌讨论|]用不着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3. 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秀丽宜人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点评。
5. 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如何?)
6. 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你喜欢谁?
三、指导作业:
1.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书写:
葛:注意下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恭:注意下半部分右边的两点的摆放。
]
2. 指导完成习字册。
3. 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刘备拜访诸曷亮。
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本解读】《三顾茅庐》是则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孩子们或许早有所闻故事梗概;但这仅仅是从情节上来看。
如果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可能我们的孩子会有此明彼暗的.现象,也就是情节清晰,语言模糊。
其次,文本中以刘备三兄弟拜访诸葛亮时各自不同表现相互衬托,这在原着《三国演义》中用了两个章节来写“三顾茅庐”,其实这都与人物的鲜活体现有关。
也就是不仅仅是突出刘备的礼贤下士,也有张飞的脾气火暴、为人直率,也有关羽的重情重义。
当然我们不否定刘备的主人公地位,只是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实在是要提醒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语言文字为基点,而不能过分偏重以情节来设计我们的教学。
【设计理念】凭借文本语言,诱发创造动机;体味思考文本,读出疑问新意。
【课时目标】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2、再读文本,理清脉路;3、三读文本,质疑铺垫。
【教学流程】一、激趣起思,破题开篇1、论《三国演义》,摘录部分主要人物。
(1)听说过《三国演义》吗?你都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古人对自己的名有自己的解释,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比如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诸葛亮,字孔明。
(2)教师板书以上人物,人物之间画上“——→”。
形成板书: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老师为什么在他们之间画上了三个箭头?请诸葛亮干什么?请学生完整地述说。
以上同学所说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2、揭题开篇:三顾茅庐请学生板书课题——三顾茅庐,读课题,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由是感激”,感激谁?为什么感激?2、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大声朗读,字字响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师生交流,整理板书。
感激谁?为什么感激?(要求学生一次一次说清楚。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三顾茅庐》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
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四、作业布置: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案篇一周五下午。
在镇教研活动上,王雪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
1、本课紧紧围绕着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以课题“三顾”为主线,进行课文的教学。
2、学习课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声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
3、比较。
通过比较刘备斥责张飞的对话。
“张飞嚷道,刘备生气地说”,让学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学生基本上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4、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了解刘备与张飞的感情之深,从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同时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组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读准生字新词,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谁能读出它的名字?同学们看过这本书吗?谁能说一说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一起走进《三国演义》里一个有名的故事——《三顾茅庐》(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同学们伸出右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茅”的横钩要比草字头长一些,这样才好看。
齐读课题。
二、词语认读课前大家对本文进行了预习,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我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三顾茅庐、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蜿蜒起伏、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1)指名每组1号示范读(2)领读(3)小组内互相读(1号指导4号,2、3号互相读)(4)检查每组4号,做到人人读正确。
三、词语理解第一组词语: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1)诸葛亮,字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
(2)张飞、关羽、刘备,他们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
看到这几个词语,我想起了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叫什么?桃园三结义。
第二组词语:三顾茅庐、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指什么?谁住的?(2)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群雄纷争”的意思吗?“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那些乱世英雄吗?(刘备、曹操、孙权、关羽)(3)正是因为英雄的争夺,使得当时的天下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地图)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这就是“三分天下”。
(4)“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se,是什么意思?被什么堵住了?第三组词语:蜿蜒起伏、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1)这些词语你读懂了那些?学生交流,师出示课件,看到这个图片,你想到了那个词语?(2)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隆中景色的)(3)你能把这些词语恰当的填空吗?课件出示: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过渡: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
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2)人。
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5)。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
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
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
这就是三ɡù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松林、溪流、竹林)(2)积累词语怎样的松林?(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疏疏朗朗的松林)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怎样的竹林?(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青翠欲滴的竹林)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怎样的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动)读好这个词组。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2、感受“才华”a、出示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三顾茅庐》(第1课时)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5)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师:你理解“半晌”吗?这一段话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尽管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内心很着急,刘备却这样恭恭敬敬地等候着。
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重啊!多么渴求啊!齐读这句话,把漫长的等待过程读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身份、年龄吗?(师介绍)刘备能做到如此恭敬,如此诚心诚意,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6)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快步”表现了刘备的急不可待,这与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照,更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
)3.师:我们品味人物形象时,就是要这样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课件出示)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当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在时,刘备一,当张飞对诸葛亮不敬时,刘备一,当离茅庐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当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时,刘备——,当见到诸葛亮悠然醒来时,刘备一。
(师领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4.师总结引读:斥责兄弟,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离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心里虽急于见到却恭恭敬敬地站了三个小时,是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尊重。
所以后来“三顾茅庐”就用来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师:刘备这样的诚心诚意,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五、回归课题,体悟“诚意”1.师:的确是千辛万苦,的确是尊重人才,的确是诚心诚意。
令人敬佩!课题中其实有一个字就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哪个字呢?2.师:我们中国文化对这个“三”字很有讲究,很多名家写故事,为了体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了“三”这个字。
除了“三顾茅庐”,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关于“三”的典故?3.再读课题,感受“诚意”。
师:因此也有了这样一个歇后语: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王国军[课题(学科和年级)]《三顾茅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解]本文改编至着名古典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第一自然段略写了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二至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后一自然段写了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的友情。
文章反映了刘备的胸怀大志,同时体现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本文在刻画人物上沿袭了小说的特点:一是细节描写,通过刻画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二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等待机会实现自己远大志想。
另外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也是本文亮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研字边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层次分解,学会概括课文,。
3.依托文体特征,多层次品读环境描写,体会诸葛亮志存高远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在研字学文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环境描写中体会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简介出处,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时根据我国着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的。
2.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指名读课题。
视机纠正“顾”和“茅”两个生字的读音。
二、分析“字源”,整体感知。
1.从字源入手,理解“顾”。
①板书篆书:边板书边讲解:在古代,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左边的部分像什么?这个部分就叫做“雇”,是一只鸟,一只候鸟。
右边的“页”在古代表示人,你看他的头很大。
古时候,农民们看到了候鸟回来后,就开始农耕。
这个字的本意是“雇”回头看的意思。
所以,“顾”字一直包含着“看”的意思。
2.你接触过哪些含有“顾”的词语当中的“顾”是表示“看”的?3.提问: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些什么?示范写“顾”字。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案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案
三顾说名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题质疑
1.课前播放杨洪基《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话:刚才听歌听得很认真,这首歌熟悉吗?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3.简介背景: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众多英雄任务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诸葛)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改写的一个故事,它就是《三顾茅庐》。
5.板书课题。
课题中有两个生字——“顾”、“茅”,看老师写,“顾”左右结构,右边偏宽,左右要写得紧凑一点。
“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撇不能丢。
把书打开到46页,把这两个字描红一遍。
6.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范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现在弄明白了哪些问题?“三顾茅庐”的“顾”什么意思了吗?(①看、②照顾、③拜访。
选择)(拜访)“茅庐”呢?(草屋)。
“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现在湖北襄阳附近)草舍的诸葛亮出来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去了三次才见到。
后来这个词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自主学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刘备、诸葛亮各是什么样的人?
3.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打开《补充习题》到25页,做第一题。
出示灯片。
好,把笔放下,对照一下答案,出示正确答案。
其中“着”和“塞”各有三个读音,你能用其余两个读音组词吗?
4.检查词语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辅助捆来尊重潺潺
草堂吩咐同榻讨论
(2)齐读。
5.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1)指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评议。
(2)第三自然段分两个部分读,第一、二两句是一层,里面出现了好多四字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四字词语,引导读正确。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联系课文,重点理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C、齐读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
(出示)
C、指读第三自然段剩下的部分。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相机理解: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交流概括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课文记述了___三顾茅庐,____地邀请___出山的故事。
2.交流:
(1)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课文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这样写使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
3.在这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当时各是怎样的处境呢?前两次去请的情况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
4.出示补充资料,进行介绍: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
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冈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成就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
5.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各是什么样的人?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诚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出示填空: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1)讨论填空,理解括号里所填的重点词语,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2)指导朗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
刘备两次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于是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结果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搜集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