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检测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31]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B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C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2.(0分)[ID :130918]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823894951Pu Am+e -→ D .274301132150Al+He P+n →3.(0分)[ID :130890]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4.(0分)[ID :130889]钍234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2349091Th 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反应为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核能,方程中的x 代表质子B .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 .γ射线是镤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放出的高速粒子D .1g 钍234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钍5.(0分)[ID :1308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B .在核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 .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同一金属的逸出功也会不同 6.(0分)[ID :13087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C .方程式258254492902U Th 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D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20882Pb7.(0分)[ID :130870]本题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边长F ,再经β衰变变成G ,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F G βα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Q R S ββα→→→,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 B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 C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 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8.(0分)[ID :130865]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2131671H+C N+Q →,115121762H+N C+X+Q →,方程式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A .X 是32He ,Q 2>Q 1B .X 是42He ,Q 2>Q 1 C .X 是32He ,Q 2<Q 1D .X 是42He ,Q 2<Q 19.(0分)[ID :13086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较小比结合能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裂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C .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10.(0分)[ID :130859]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189192036r 0U n X K 3n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原子核中含有144个核子B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D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11.(0分)[ID :130951]原子核238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 A .8、10、22B .10、22、8C .22、8、10D .8、22、1012.(0分)[ID :130937]关于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变化B .当物体向外释放能量△E 时,其质量必定增加△m ,满足△E =△mc 2C .物体的核能可以用mc 2表示D .mc 2是物体所蕴藏能量的总和二、填空题13.(0分)[ID :131050]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2.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 4.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5.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6.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衰变为14N ,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答案】BC【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选项A错误;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B正确;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选项C正确;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原子核之间才显现出来,将核子组成原子核的力,故选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核问题2.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电离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D.a粒子散射现象【答案】C【解析】电离现象、光电效应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a粒子散射现象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有关,D错;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中子和质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原子核的现象,C对;3.一个氡核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衰变成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0.25 g,α粒子B.0.75 g,α粒子C.0.25 g,β粒子D.0.75 g,β粒子【答案】B【解析】氡核半衰期为3.8天,7.6天为2个半衰期,所以1 g氡7.6天衰变掉的质量为1 g×y+(1g×y)×y="0.75" g.由的过程中放出的粒子是^4_2He即α粒子,所以B正确.4.一速度为v的高速α粒子(24He)与同方向运动的氖核(1020Ne)发生弹性正碰,碰后α粒子恰好静止.求碰撞前后氖核的速度(不计相对论修正).【答案】v v【解析】设α粒子与氖核的质量分别为mα与mNe,氖核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Ne与vNe′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αv+mNevNe=mNevNe′①mαv2+mNevNe2=mNevNe′2 ②解得vNe=v ③vNe′=v ④已知=⑤将⑤式代入③④式得:vNe =v,vNe′=v.5. (2010年高考上海卷)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答案】C.【解析】现在核电站所用原料主要是铀,利用铀裂变放出的核能发电,故C项正确.6.(6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现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①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②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③ H+H―→ He+ n 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④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答案】③【解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的是原子内部的结构而不是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大于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故前者波长小于后者.7.(2010·上海物理·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反应。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课后检测高中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课后检测高中物理试题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1 原子核的组成记一记原子核的组成知识体系1个现象——天然放射现象2种粒子——质子、中子3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辨一辨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还可再分.(√)2.α粒子是氦核,其速度可达光速的99%.(×)3.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4.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电离作用很强.(×)5.质子和中子都不带电,是原子核的组分,统称为核子.(×)6.原子核的电荷数于核内的质子数,也于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想一想1.如图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1)α射线向左偏转,β射线向右偏转,γ射线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α射线的偏转半径大于β射线的偏转半径说明什么问题?提示:(1)说明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2)说明α射线比荷小于β射线的比荷.2.人们用α粒子轰击多种原子核,都打出了质子,说明了什么问题?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数都大于其质子数,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是其质子数加中子数.思考感悟:练一练1.[2019·一模]以下事实可作为“原子核可再分”的依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B.α粒子散射C.电子的发现 D.氢原子发光解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是有着复杂的结构的,揭示了原子核还可再分;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再分;氢原子发光是能级跃迁引起的,不能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本题选A.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不,但质量数相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数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总电荷量于质子和电子的总电荷量之和解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不同,但质量数相同,A对;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数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数总和,B错;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C错;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总电荷量于质子总电荷量之和,D错.答案:A3.(多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B.β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流C.三种射线中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γ射线D.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解析: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A正确.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B错误.三种射线中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C错误,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D正确.答案:AD要点一三种射线1.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电离现象B.光电效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 D.α粒子散射现象解析:电离现象和光电效现象都是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α粒子散射现象也是在原子核外进行的,没有涉及原子核内部的变化,只有天然放射现象是在原子核内部发生的.答案:C2.(多选)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图中表示的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mvBq,将其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偏转半径的比值为rαrβ=mαmβ·vαvβ·qβqα=411 836×0.1c0.99c×12≈370.9由此可见,A正确,B错误.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则有x =v 0t ,y =12·qE mt 2消去t 可得y =qEx 22mv 20对某一确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的比值为y αy β=q αq β·m βm α·v 2βv 2α=21×11 8364×0.99c20.1c 2=137.5由此可见,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 m X 与 nm -1Y 互为同位素 B.n m X 与n -1m Y 互为同位素 C.n m X 与n -2m -2Y 中子数相同D.23592U 核内有92个质子,235个中子解析:A 选项中,nm X 核与 nm -1Y 核的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B 选项中n mX 核与n -1 m Y 核质子数都为m ,而质量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C 选项中,nm X 核内中子数为n -m ,n -2m -2Y 核内中子数为(n -2)-(m -2)=n -m ,所子数相同.D 选项中23592U 核内有143个中子,而不是235个中子.答案:BC4.如图所示,x 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放出射线,p 为一张厚度为0.5 mm左右的薄铝箔,铝箔右侧是一真空区域,内有较强磁场,q 为荧光屏,h 是观察装置.时,若将磁场撤去,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基本没有变化,再将铝箔移开,则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明显增加,则可知放射源x 可能为( )A .α射线和β射线的混合放射源B .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C .β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D .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解析:将强磁场撤去,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基本没有变化,说明磁场对穿过p 的射线粒子没有影响,可知射到屏上的是不带电的γ射线;再将厚0.5 mm 左右的薄铝箔移开,则每分钟观察到荧光屏上的亮点数明显增加,说明除接收到γ射线外,又收到了原来被薄铝箔p 挡住的射线,而厚度为0.5 mm 左右的铝箔能挡住的只有α射线,所以此放射源是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5.[2019·模拟]α、β和γ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是不同的,为把辐射强度减到一半所需铝板的厚度分别为0.000 5 cm 、0.05 cm 和8 cm ,而钢板降低辐射强度的能力比铝板强一些.工业部门可以使用射线来测厚度.如图所示,轧钢厂的热轧机上可以安装射线测厚仪,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强度与钢板的厚度有关,轧出的钢板越厚,透过的射线越弱.因此,将射线测厚仪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对钢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如果钢板的厚度需要控制为5 cm,请推测测厚仪使用的射线是( )A.α射线 B.β射线C.γ射线 D.可见光解析:根据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可知,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为了能够准确控制钢板的厚度,探测射线该用γ射线,选项C正确.答案:C要点二原子核的组成6.[2019·云南检测]如图为查德威克示意图,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A.A为中子流,B为质子流B.A为质子流,B为中子流C.A为γ射线,B为中子流D.A为中子流,B为γ射线解析: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打出的是质子流,因为质子就是氢核,而石蜡中含有大量氢原子,轰击石蜡的粒子流该是中子流.A正确.答案:A7.放射性元素钴6027Co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6 B.27C.33 D.60解析:中子数为60-27=33个,核外电子数于质子数于原子序数27,所子数33与核外电子数27之差于6,A正确.答案:A8.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用A Z X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Z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Z,中子数为Z解析:根据原子核的符号的含义: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则中子数为A-Z,所以B正确.答案:B9.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的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4)22888Ra 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22688Ra 和22888Ra 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解析: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1)镭核中的质子数于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 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与质子数Z 之差,即N =A -Z =226-88=138.(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的电荷量分别是Z =88,Q =Ze =88×1.6×10-19 C =1.408×10-17 C.(3)核外电子数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故有qvB =m v 2r ,解得r =mv qB二者的速度相同,又由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r 226r 228=226228=113114. 答案:(1)88 138 (2)88 1.408×10-17C(3)88 (4)113114基础达标1. [2019·检测]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 .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发出的三种射线是由于核内发生核反所致,并不是原子核内有这三种粒子,D 正确.答案:D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像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发展史实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B .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C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发现了中子D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解析: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D正确.答案:D3.[2019·二模]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B.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析: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高频电磁波),A错误,B正确;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β射线次之,γ射线最弱,C、D错误.答案:B4.(多选)关于质子和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C.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D.质子和中子都是卢瑟福通过发现的解析:中子是查德威克发现的.D项错误,A、B、C正确.答案:ABC5.[2019·模拟]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能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 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解析:质量数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当中子数N增大时,质量数A 也会增大,选项A、D错误;又因为中子数N为零时,质子数不为零,所以质量数A不为零,选项B正确,C错误.答案:B6.[2019·模拟]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面的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A.射到a点的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是α射线或β射线D.射到b点的是γ射线解析:因为γ射线不带电,所以γ射线一射到a点;α、β两种射线在电磁场中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若满足qvB=Eq,即v=EB,则α、β两种射线都能射到a点,故不合题意;若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则射到b点的是α射线;若洛伦兹力大于电场力,则射到b点的是β射线.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7.[2019·期末]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作用解析:α射线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使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答案:B8.[2019·模拟]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也最强B.α、β、γ三种射线中,β射线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9cC.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D.人们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解析: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最弱,故A错误;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射出速度约0.1c,β射线射出速度接近c,γ射线射出速度为c,所以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速度最快,故B错误;β射线是由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C错误;人们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故D正确.答案:D能力达标9.(多选)226 88Ra是228 88Ra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的,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可知这两种镭是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由于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10.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B.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 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C.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D.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解析: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也可以观察到很少的闪光点,故A错误;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发生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需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基态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最小,吸收的能量为-3.4 eV-(-13.6 eV)=10.2 eV,即吸收能量为10.2 eV的光子,可以从基态跃迁到n=2能级,能量为10.4 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故B错误;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锌板,锌板上的电子逸出,锌板带上正电,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就带正电,故C错误;丁图中,根据左手则可知,1带正电,为α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故D正确.答案:D11.[卷Ⅱ](多选)在人类对微观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发现的,选项B、D错误;居里夫妇发现的钋和镭是从沥青铀分离出来的,选项C正确;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其比荷,选项E 正确.答案:ACE12.[2019·检测]若让氢的三种同位素先以相同的速度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再以相同的动量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受到的向心力和轨道半径大小顺序如何?解析:当同位素以相同速度进入相同的匀强磁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mv2R,则R=mvqB,B、q一,当v相同时,R∝m,则R氕<R氘<R氚,由于动量p=mv,当动量相同时,则R氕=R氘=R氚.由F n=qvB知速度相同时向心力大小相同,即F 氕=F 氘=F 氚,又因为F =qvB =qpB m ,q 、p 、B 一,F ∝1m,故F 氕>F 氘>F 氚.答案:以相同速度进入磁场时,F 氕=F 氘=F 氚,R 氕<R 氘<R 氚以相同动量进入磁场时,F 氕>F 氘>F 氚,R 氕=R 氘=R 氚13.[2019·质检]质谱仪是一种测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 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成为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 上,设离子在P 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 1的距离为x .(1)设离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电压为U ,磁感强度大小为B ,求x 的大小;(2)氢的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从离子源S 出发,到达照相底片的位置距入口处S 1的距离之比x H :x D :x T 为多少?解析:(1)离子在电场中加速时,由动能理得 qU =12mv 2进入磁场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mv 2r,又x =2r由以上三式得x =2B 2mUq(2)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1、2、3,由(1)结果知x H :x D :x T =m H :m D :m T =1:2:3答案:(1)2B 2mUq(2)1:2:3。

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C.原子核发生p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D.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一个氢原子从n =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Be+2He f国+0n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B.a、P、Y射线比较,a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弱C.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5.(多选)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孙在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赞U-204Th+2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铯原子核(甯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您Pb)的结合能C.P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D.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7.(多选)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8.一重原子核衰变成a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甯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您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8.自然界里一些放射性重元素往往会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形成放射系.如图所示为锕系图的一部分,纵坐标N表示中子数,则图中U衰变成Po, 经历了次a衰变,次P衰变.9. (1)(多选)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其核反应方程为:2He+174N f gO+l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该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实验中是用a粒子轰击氮核的C.卢瑟福通过该实验发现了质子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电荷数一定守恒(2)为确定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A E=A mc2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动能为E 1 = 0.60 MeV的质子轰击静止的锂核7U,生成两个a粒子,测得两个a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2=19.9 MeV,已知质子、a粒子、锂粒子的质量分别取m =1.007 3 u、m a=4.001 5 u、m Li=7.016 0 u,求:①写出该反应方程;②通过计算说明A E=A mc2正确.(1 u= 1.660 6义10f kg)10.(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放射性物质所在处的压强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P衰变C.在a、|3、Y这三种射线中,Y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燹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a衰变和6次P衰变(2)用速度大小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6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a 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a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成m,光速为c.①写出核反应方程;②求氚核和a粒子的速度大小;③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射线的穿透能力比Y射线强B.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雷Bi的半衰期是1小时,质量为m的超Bi经过3小时后还有6m没有衰变D.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电磁波的频率不变(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 = 3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V;用一群处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V.n.㈤足V«--- ------ 04----------------- 0.853----------------- -L5I2------------------- 3A1----------------- 13,6(3)—静止的铀核(燹U)发生a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a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钍核的动能.①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②求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如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参考答案1.解析:选AC.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A正确;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选项B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衰变放出一个电子,新核的电荷数增加1,即原子序数增加,故C正确;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故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大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选项D错误.2.解析:选BD.P衰变现象不能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选项是错误的;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故B选项正确;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03 = 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一个氢原子从n =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是三种可能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故C 选项错误;卢瑟福依据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选项正确.3.解析:选ACD.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Be + 4He - i62C + 0n,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错误;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正确;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即超过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选项D 正确.4.解析:选A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A正确;a、区Y三种射线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B错误;根据公式c 二人可得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大,根据公式E=hv可得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C正确;原子的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绝大部分质量在原子核里,不是全部质量,D错误.5.解析:选B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 %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光的照射强度无关,与光的频率有关,选项A错误;核子之间的核力是短程力,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选项B正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选项C错误;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属于热核反应,选项D正确.6.解析:选BCD.方程式赞U-204Th+ g He的反应物只有一个,生成物有g He , 属于a衰变,选项A错误;由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的曲线可知,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差不多,而铯原子核的核子数少得多,所以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B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源于原子核外面的电子,而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0n-]H+ 01 e),选项C正确;相邻的质子与质子、中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既不会融合在一起(斥力),又相距一定距离组成原子核(引力),选项D正确.7.解析:选ABC.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也等于将原子核完全分解成核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A正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可以理解,要把衰变产物分解成单个核子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B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是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乘积,铯原子核(甯Cs)的比结合能与铅原子核(208Pb)的比结合能差不多,但铯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原子的结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原子由哪几个基本粒子组成?A. 质子、中子、电子B. 质子、电子、光子C. 质子、中子、原子核D. 原子核、电子、光子2. 原子核中不包含以下哪种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反质子3. 电子在原子中如何运动?A. 直线运动B. 旋转运动C. 随机运动D. 量子化轨道运动4. 以下哪个是原子的量度单位?A. 千克B. 米C. 原子质量单位D. 秒5. 原子的哪个属性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A. 原子核B. 电子数C. 中子数D. 质子数二、填空题6. 原子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7. 原子核由____和____组成。

8. 原子的__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9. 原子的____数等于其核电荷数。

10. 电子云模型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____。

三、简答题11. 描述原子核的组成,并解释其对原子质量的贡献。

12. 解释为什么电子不能被直接观测到。

13. 描述电子云模型,并解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14. 什么是同位素?请给出一个例子并解释其化学性质。

四、计算题15. 假设有一个氢原子,其原子核包含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1.6726 × 10^-27 kg。

计算该氢原子的质量。

(忽略电子的质量)五、论述题16. 讨论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从汤姆逊的“布丁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再到现代的量子力学模型。

17. 阐述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原子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实验设计题18.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原子的光谱线,并解释实验结果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原子结构。

七、案例分析题19.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原子结构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

八、综合应用题20. 假设你是一名化学老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堂关于原子结构的课程。

请列出课程大纲,并提供至少三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孙B.法拉第C.卢瑟福D.奥斯特2.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是()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B.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都大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3.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光子,将频率相同的光子汇聚可形成激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相同的光子能量相同B.原子跃迁发射的光子频率连续C.原子跃迁只产生单一频率的光子D.激光照射金属板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n=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种类可能是()4.一个氢原子从5A.4种B.10种C.6种D.8种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eV范围内,由图可知()n=能级A.基态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0.3eV的光子能从n=1能级跃迁到2B.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一群处于5D .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辐射的是可见光光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汤姆孙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 .质子不可能衰变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7.如图所示为玻尔原子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处于5n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最多可以发出20种不同频率的光B .处于2n =能级的氢原子其电势能比处于3n =能级的氢原子的电势能小C .若氢原子由4n =能级分别直接跃迁至3n =和2n =能级时所发出光的波长为λ1和λ2,则λ1<λ2D .用光子能量为12.5e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过程中氢原子最多可以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8.处于不同能级的氢原子,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向心加速度越大B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越大,电势能越小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的运动周期最大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运动的角速度最大二、多选题9.对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 .因为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是相同的C .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也是不同的D .分析物质的光谱,可鉴别物质含哪种元素10.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C .某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196.610C -⨯D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要用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量值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 .图丙: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D .图丁: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光谱分析可用来鉴别物质12.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之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高二物理原子核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物理原子核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物理原子核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1.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3.原子弹和氢弹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A.都是依据重核的裂变B.都是依据轻核的聚变C.原子弹是根据轻核聚变,氢弹是根据重核裂变D.原子弹是根据重核裂变,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4.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B.核反应堆利用镉棒吸收中子控制核反应速度C.轻核的聚变反应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D.一切核反应都能释放核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铀核发生裂变时的核反应是U→Ba+Kr+2nB.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任何影响D.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α粒子轰击铍()核,铍核转变为碳核(),同时放出β射线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7.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α衰变和六次β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子数减小2 B.质子数增加2 C.中子数减小8 D.核子数减小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量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动能不变,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C.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其动量一定不变D.物体受到恒力的冲量也可能做曲线运动9.一质量为m=2kg的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受到一个变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则该物体4.0s末的动量大小为()A.30kg•m/s B.40kg•m/sC.80kg•m/s D.20kg•m/s二、多选题(每题4分)10.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小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D.电子的电势能越大11.关于核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力是一种特殊的万有引力B.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C.核力是原子核能稳定存在的原因D.核力是一种短程强作用力12.(3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12.75eV的光子去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A.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上去B.有的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去C.氢原子最多能发射3种波长不同的光D.氢原子最多能发射6种波长不同的光13、根据波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吸收能量后会从低能量级跃迁到高能级.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或者电子中,能让基态氢原子吸收能量而发生跃迁的是()A.13eV的电子B.14eV的光子C.10.2eV的光子D.11eV的光子14.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某种衰变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有()A.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B.反冲核沿小圆作逆时针方向运动C.原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15D.该衰变过程结束后其系统的总质量略有增加三、填空题15.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可采用图18(甲)或图(乙)的方法,两个实验装置的区别在于:①悬挂重垂线的位置不同;②图(甲)中设计有一个支柱(通过调整,可使两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上面的小球被碰离开后,支柱立即倒下),图(乙)中没有支柱,图(甲)中的入射小球A和被碰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分别在通过O、O′点的竖直线上,重垂线只确定了O点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检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B.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原子核的半衰期变大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解析:选A 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选项A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原子核的半衰期,选项B 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选项C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无关,选项D错误。

2.232 90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 82Pb,则208 82Pb比232 90Th少( )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16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解析:选A 208 82Pb比232 90Th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解析:选 A 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而且也有波动性,则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本身性质有关,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

4.[多选](2019·天津高考)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解析:选AD 与核裂变相比,轻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污染,安全、清洁,A正确;只有原子序数小的轻核才能发生聚变,B错误;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比结合能增加、总质量减小,故C错误,D正确。

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C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 .用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D 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因此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 错误;由能级差可知能量最小的光频率最小,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故B 错误;大量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射n n -12=6种频率的光,故C 错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ΔE =-3.4 eV -(-13.6) eV =10.2 eV ,大于6.34 eV ,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

6.[多选]一个铍原子核(74Be)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 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73Li),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 ,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 俘获”。

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 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74Be + 0-1e ―→73Li +νe 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 Be =7.016 929 u ,锂原子的质量为M Li =7.016 004 u,1 u 相当于9.31×102 Me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B .锂核(73Li)获得的动能约为0.86 MeVC .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D .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解析:选AC 反应方程为74Be + 0-1e ―→73Li +νe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A 正确;根据质能方程可知,ΔE =(7.016 929 u +m e -7.016 004)×9.31×102 MeV ≈0.86 MeV ,为释放的核能,不是锂核获得的动能,B 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C 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D 错误。

7.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能量状态,则( )A .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B .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C .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 .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C 根据C 24=6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 、B 错误。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 eV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 eV ,从n =4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 eV ,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 eV ,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 正确,D 错误。

8.(2019·湖南长沙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B.238 92U →234 90Th +42He 是核裂变方程,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够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解析:选 A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要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选项A 正确;238 92U →234 90Th +42He 是α衰变方程,不是核裂变方程,B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 ν-W ,与频率ν不成正比,C 错误。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但是不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D 错误。

9. 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

由图可以判定( )A .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B .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C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D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解析:选 B 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图示,它们在同一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荷,故应为β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定磁场是垂直纸面向里还是向外,故B 项正确。

10.(2020·江西名校联考)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B .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C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D .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解析:选 B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故选项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故选项B 正确;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项C 错误;元素发生β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故选项D 错误。

11.[多选]太阳能量的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11H)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

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 ⎛⎭⎪⎫取1 u =16×10-26 kg 粒子名称质子(p) α粒子 正电子(e) 中子(n)质量/u 1.007 3 4.001 5 0.000 55 1.008 7A .核反应方程为411H →42He +201eB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 6 kgC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4.43×10-29 kg D .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4.0×10-12 J解析:选ACD 由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及核电荷数守恒得411H →42He +201e ,故A 正确;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4m p -m α-2m e =(4×1.007 3-4.001 5-2×0.000 55)u =0.026 6 u =4.43×10-29 kg ,故C 正确,B 错误;由质能方程得ΔE =Δmc 2=4.43×10-29×(3×108)2 J ≈4.0×10-12 J ,故D 正确。

12.(2020·沈阳检测)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 、b 表示长度)。

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14 6C →42He +10 4BeB.14 6C →01e +14 5BC.14 6C →0-1e +14 7ND.14 6C →21H +12 5B 解析:选A 设时间为t ,则12a 1t 2v 1t =2 ①,12a 2t 2v 2t =4 ②,而加速度a =qE m ,则①②得q 1m 1v 1∶q 2m 2v 2=1∶2,又因为动量守恒m 1v 1=m 2v 2,故q 1∶q 2=1∶2,故只有A 正确。

13.(2017·北京高考)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

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