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丁汀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18)摘要目的:观察艾灸配合针刺对颈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 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颈背肌筋膜炎治疗的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微波理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艾 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1次/d,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VAS评分、PP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 A S、PP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 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评分改善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0.05)。

治疗组患者17例痊愈,痊愈率为34. 00%,总有效率为96. 00%。

对照组患者5例痊愈,痊愈率为10. 00%,总有效率为88. 00%。

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结论:艾灸配合针刺对颈背肌筋膜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主题词筋膜炎/针刺疗法穴,风池穴,天柱【中图分类号】R6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000-7369.2016.12.046颈背肌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严重反 应,是身体受到风寒、疲劳、外伤等不良因素刺激所诱 发的肌肉筋膜的急性炎症[1]。

颈部和背部是肌筋膜炎 的好发部位[2],急性期如果长时间症状得不到缓解或 者反复受到不良因素刺激可转为慢性,患者则反复持 续或者间断出现肌肉无力或者酸软疼痛等症状[3]。

目前临床上针灸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近年来采用艾灸配合针刺对该类型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接 诊的颈背肌筋膜炎患者1〇〇例,所有患者均符合Si-monsl990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以及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的相 关诊断标准。

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杨梦琪;赵明宇;张向东;寇赵淅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22(31)3
【摘要】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以背部肌筋膜组织为病变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常用针灸、中药、手法、拔罐、针刀等中医疗法来治疗。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页数】3页(P261-263)
【作者】杨梦琪;赵明宇;张向东;寇赵淅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
2.腰背肌筋膜炎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3.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
4.中医九型体质指导耳穴埋豆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5.中西医外治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本文从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作者观点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中医治疗肌筋膜炎的概况。

标签:中医;肌筋膜炎;综述肌筋膜炎包括纤维织炎、纤维肌痛综合症、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与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有关,大致病理是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改变,而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颈、项、肩背、臀外等部位多见,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

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痛,有时可触到皮下肌筋膜内有条索或结节状物。

中医外治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十分丰富。

本文将中医治疗本病的常用疗法综述如下。

1病因1.1中医学认为,肌筋膜炎属”背膂伤筋”、”痹证”范畴,又名肌凝症、肌风湿。

多因劳损伤筋或肝肾亏虚使局部气血搏击、血运滞涩,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而致脉络、经筋受损,气血壅滞、筋脉不通所致[1]。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瘀闲挫其标也。

”肾主腰脚,腰为肾之腑。

肾虚是发病关键。

肾虚复感风寒湿热,痹阻经络而致腰痛。

1.2现代医学认为,运动损伤是腰背肌筋膜炎主因。

在运动员中非常多见,约占门诊病历例10%,占腰痛患者60%[2]。

其与项目技术特点有关。

长期负荷引起的劳损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肌筋膜纤维发生粘连而引发疼痛。

而筋膜裂隙部形成瘢痕压迫其中的神经也会引发疼痛。

2治疗2.1中药治疗宫静等,中药离子透入配合按摩治疗背肌筋膜炎148例,治愈111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8.6%[3]。

傅瑞阳等,中药熏洗(方药:川乌15 g。

草乌15 g,细辛15 g,花椒15 g,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路路通15 g,海桐皮15 g,威灵仙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防风20 g,独活20 g,川芎20 g,红花10 g,牛膝10 g,全蝎7 g。

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论文】

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论文】

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疾病概况1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该病属祖国医学“痹证”“颈项部筋伤”范畴,在《黄帝内经》中最早可见记录,如《灵枢•经筋篇》总括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描述的是经筋受寒则收缩而挛急,以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

《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描述的该病肌肉痉挛、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医宗金鉴》描述“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肿硬筋翻”。

即肌筋膜外伤后局部瘀滞,导致肿痛、久之则成硬结,长期反复疼痛。

这与查体时局部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相符。

《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挫其标也。

”认为肾虚是发病内因,如感受外伤劳损或遭受六淫邪气,导致血运滞涩,血不荣筋、筋肉挛缩,亦发病,如《内经•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指出寒邪侵袭而致病。

总之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是其外因,肝肾亏虚其内因,筋脉经络瘀阻,气血瘀滞,筋脉失荣或不通则痛而发病。

2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该病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故有“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之病名。

局部压痛点被称为“激痛点”或“扳机点”,临床上如果症状发生在颈项部需和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相鉴别;腰背部的症状要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骶髂关节损伤、强直性脊柱炎(AS)等疾病鉴别。

临床诊断上应结合该病的典型症状,参考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B超、CT 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MRI)等来鉴别诊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电子产品及空调的普及,本病患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的趋势,治疗效果理想及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结合祖国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治宜:温阳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散寒,内外治常取此法。

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28例临床观察

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28例临床观察
受 器从 而引起疼 痛 。久 而不 愈 , 或反 复发作 致 粘连 、 条 索或 瘢痕 , 从 而形 成背部慢 性疼 痛 . 严重影 响患 者的工 作和生 活 。
背肌筋膜 炎 , 属 中医学 “ 痹证 ” 、 “ 筋痹” 范畴 , 《 黄 帝 内 经 太素 ・ 经筋》 说“ 以筋 为 阴 阳气 之 所 资 , 中无 有 空 , 不 得 通 于 阴 阳之 气 上 下 往 来 , 然 邪入 腠理 袭 筋 为 病 , 不 能移 输 , 遂 以 病 居 痛 处 为输 ” 。《 灵枢 ・ 经筋》 提出了“ 以痛为输” 针 灸 治 疗 经 筋 病
以体 力 劳 动 者 多 见 ; ( 3 )背 部 酸 痛 , 肌 肉僵 硬 发 板 , 有沉重感 , 疼 痛 常 与天 气
变化 有 关 . 阴雨 天 及 劳 累 后 可使 症 状 加重 ; ( 4 ) 背 部 有 固定 压 痛 点 或 压痛 较 为 广泛 . 背 部 肌 肉僵 硬 , 沿 骶 棘 肌行 走
在“ 软 坚散 结 ” , 从 本研 究 结 果 中 可 以 看 出 , 治 疗 组 的 疗 效 优 于
不锈 钢 毫 针 。 取穴 : 采 用 手 指触 诊 法 查 找 筋 结 点 ( 即压 痛 点 ) 。 经筋透刺 : 局部消毒后 , 医者一 手执针在 筋结点上方 l e m 处
对照组( P < O . 0 5 ) , 说 明 经筋 透刺 可 以 改 善 局 部 的 血 液 循 环 , 促 进炎 性 物质 的 吸收 , 缓 解 肌 肉筋 膜 痉挛 , 松解粘连 , 具有 促 进 气 血运 行 、 疏 通经 络 、 软坚 散 结等 作用 , 从 而 达 到满 意 的疗 效 。
的大 法 。足 太 阳经 筋 “ 上挟脊上项” , 其 在 背 部 的分 布 范 围 与 背 肌 筋 膜 炎 是 一致 的 。当背 部 经 筋感 受 寒 邪 、 慢 性 劳损 时 , 导 致背部经络阻滞 . 出现经筋的弛缓 、 挛急 、 掣痛 、 转筋等 , 则 易 在 肌 肉的 起 始 点 、 相互成角处 、 交 叉 点 形 成 筋 结 点1 2 ] 。 对 于 本 病 的治 疗 , 电针 疗 法 以调 整气 血 运 行 障 碍 、 舒 筋 通 络为原则 . 重在 “ 调气” 日 。 也 有 一定 的疗 效 。但 本病 由于 是 经筋 为病 , 病 位较 浅 , 在 治疗 上 针 刺不 宜 深 , 因此 , 笔者 遵 循 “ 以 痛 为

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

两组在治疗中均每日艾灸至阴、至阳。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

关键词滞针透刺艾灸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肩背部肌筋膜炎是肩背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困难,病程久,时间长,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近年采用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临床疗效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84例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男36例,女4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3个月~12年,其中58例做过理疗,26例用过外用药,12例做过针刺、推拿。

临床将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方法:⑴针刺:府卧位或坐位。

针刺部常规消毒。

①治疗组:阿是部行“透刺”“滞针”。

取0.35×50或0.35×100毫针,用手触及背部压痛点或寻找背部的阳性条索状或硬节压痛部。

平刺或斜刺至痛点或条索或硬节的一端,左手提押起痛点或阳性索状或硬结部,右手行针,透刺向另一端,行提插手法数次后右手单向捻针直至滞针(手下有沉滞牵拉感)后,向外间断快速出针,在出针中若沉滞牵拉感消失,再次行提插手法2~3次,再行单向捻转呈滞针,如上述方法出针。

依上法,在每一个压痛部行相同的刺法,1次5~6个针刺点。

隔天1次,7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6~7天。

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②对照组:阿是部行“透刺”,普通针刺外关,后溪或腕骨,曲恒留针20~30分钟。

⑵灸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艾灸至阴、至阳至皮肤潮红。

背部经穴透刺对背肌筋膜炎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

背部经穴透刺对背肌筋膜炎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s h o r t —t e r m a n d l o n g—t e m r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p o i n t —t o—p o i n t a c u p u n c —
f o r Ba c k M yo f a s c i t i s
CAO Yu e, ZHANG We i
( T h e F i m t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C n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7 ,C h i n a )
( 0 . 2 g , t w i c e a d a y )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r g o u p w a s g i v e n p o i n t —t o— p o i n t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e l e c t r o— a c u p u n c t u r e ( o n c e a d a y a n d s i x d a y s p e r w e e k ) ;t h e c h o s e n p o i n t s w e r e t h e b a c k—s h u p o i n t s a r o u n d l o c a l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r a n do m di g i t s t a b l e,wi t h 32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T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p wa s g i v e n I b u p r o f e n

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孙洁(198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理疗研究。

E-mail:617039377@qq com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孙 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 要】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拔罐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复发率与VAS评分。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刺络放血;针灸【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6-0110-02 腰背肌筋膜炎(FasciitisofLumbodorsalMuscle)多由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引发,属于人体肌纤维组织中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变化[1]。

现代医学认为,腰背肌筋膜炎多为持续性负荷过重,急性肌肉伤害、反复性肌肉小伤害等造成[2]。

该病对患者的生活与生产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刺络放血本身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案,以“络病学说”“宛陈则除之”作为指导原则[3],通过叩刺肌筋膜激痛点放血,可疏通患者经络,调节患者机体气血,平衡阴阳,以此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4]。

笔者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诊收治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1;年龄范围为27~56岁,平均(39 16±0 40)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15 46±1 55)个月;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1∶19年龄范围为28~53岁,平均(41 57±0 73)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16 44±1 00)个月。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分析作者:刘强张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在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刺结合推拿,分析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科选取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推拿治疗,观察组中应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针刺治疗;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在临床中,腰部背部筋膜、肌肉、肌腱以及韧带等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被称之为腰背筋膜炎。

临床症状主要可分为腰背疼痛以及活血受限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为此,本文就从我科选取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探讨分析了针刺结合推拿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科选取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48岁,患者年龄介于(34±2.2)岁,病程介于1年到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3.1)年;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49岁,患者年龄介于(35±2.2)岁,病程介于2年到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4±3.1)年;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统计学对比。

选取标准:(1)在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伴有受伤史或反复的慢性损伤史;(2)患者腰背肌肉伴有疼痛且不剧烈,起初症状未酸胀不适,肌弱无力,呈间歇性发展,随着病情的发展科呈现出烧灼、木僵以及发麻刺痛。

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并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取艾灸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结果:研究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93.33%)与对照组(70.00%)相比较,研究组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取艾灸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本次研究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护理配合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筋膜及肌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腰背肌筋膜炎可能由于长期的肌肉劳损有关[1],并且长期不正确的牵拉姿势、寒冷潮湿的环境以及发生急性腰背部扭伤但是没有进行及时治疗都可增加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风险,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并且在阴雨天气症状明显加重[2]。

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注意保暖,进行局部热敷,防止受凉[3]。

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反复、迁延,加重患者脊柱退变。

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缩短患者的疾病周期,改善患者功能。

艾灸是一种中药,不仅具有中药的作用,也具有一定化学作用。

通过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艾灸法可以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劳损、外伤引起的筋膜炎,具有一定效果。

最后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并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43.32±5.24)岁,平均病程(3.32±1.14)年;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为(42.64±5.56)岁,平均病程(3.56±1.28)年。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背部肌肉疼痛,往往由于下肢或肩部的劳损或不当姿势引起。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药物和物理治疗,但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备受关注。

本研究选取100例患有项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而对照组只使用传统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疼痛等级明显下降,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也明显改善。

而在对照组中,疼痛等级下降不明显,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性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穴位注射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局部组织的炎症和肿胀。

其次,理疗可以通过热敷、推拿等手段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肌肉松弛,改善肌肉收缩能力。

最后,穴位注射结合理疗的综合作用,可能会加快症状改善和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

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

文章编号:WHR201907098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朱源北 陈静 李昊 陈研黑龙江省康复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90例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其中单独给予药物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22%)显著低于研究组(97.78%),犘<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犘<0.05。

结论: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背肌纤维炎;腰背板滞疼痛 腰背肌纤维炎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患者腰背部的肌肉和筋膜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性变,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就是疼痛,在患病初期患者的症状相对并不是非常明显,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的疼痛逐渐严重,患者如果出现负重或者是运动较多的情况,疼痛会加剧[1]。

在现阶段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并且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治疗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会出现抗药性[2]。

本研究选择了90例患者,并对其分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90例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42.16±3.64)岁;病程最短为11个月,最长为9年,平均病程为(4.44±1.64)年。

针刺联合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1例

针刺联合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1例

肢的功能康复是不可忽视的治疗⑹。

如何在康复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以达到最佳的患者功能康复效果,仍是骨科及康复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中西医结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中,通过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等功效,对促进骨折术后患肢的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肢骨折术后属于中医学“伤折病”“筋伤病”范畴,其病因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四肢骨骼折断,再加上术中对筋肉、气血的损伤,在骨折后恢复过程中易出现疼痛、肿胀、关节粘连等功能障碍等问题⑺,恢复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熏蒸法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已在骨折术后康复广泛应用。

在操作过程中应用熏蒸器,使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肢体表,促使药物成分吸收,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效⑻。

本本运用自制续骨方熏蒸辅于四肢骨折术后以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方中当归、红花、川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独活、路路通、透骨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苏木散瘀血、通经脉;续断、自然铜续筋接骨,松节舒筋通络止痛;威灵仙为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成都、肿胀程度评分均降低、关节活动度评分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降低、关节活动度评分增加更明显(PV0.05)。

说明自制续骨方熏蒸疗法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Hoffmeyer P,Miozzari H,Holzer N.Non-hip/non-vertebralfractures-how to treat best?[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9,33(2):236-263.[2]Lee SY,Yoon BH,Beom J,et al.Effect of lower-limb progressiveresistance exercise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J].J AmMed Dir Assoc,2017,18(12):1096-1102.[3]陈剑磨,凌义龙,沈剑增.中药熏洗促进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3):427-428.[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9-342.[5]袁振庭.高能量创伤性梯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8):83-85.[6]夏园园.功能锻炼综合干预措施对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12)2949-2951.[7]杨君,陈剑强,周甜.中医手法松解联合壮骨活血中药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3):518-520.[8]林红.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手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1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3)192.(修回日期:2020-03-29)通讯作者:车桂彦,E-mail:3011996287@针刺联合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1例王梅,白妍,车桂彦(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项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项背部肌肉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以项背部肌肉僵硬、痉挛、活动局限及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劳累后及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且容易反复发作⑴;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程爱萍;张波;陈日新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4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局部穴位注射治疗组35例和针灸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局部穴位注射当归、维生素B12注射液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TDP照射+拔罐为主.结果:两组显效率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程爱萍;张波;陈日新
【作者单位】九江港务局医院,江西,南昌,332000;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6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肩背肌筋膜炎15例临床观察 [J], 刘臻;刘多;苏清伦
2.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背肌筋膜炎35例 [J], 时会军;张俊清
3.推拿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高山;吴萌;李亚;尚坤;张欣
4.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项背肌筋膜炎40例 [J], 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5.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85例 [J], 曹仁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针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

多针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

多针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
杨伟先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8(016)010
【摘要】近年来.笔者用多针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9)
【作者】杨伟先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47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J], 高锋
2.走罐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J], 王锦
3.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J], 覃彬森;李雅男
4.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护理配合体会 [J], 郭红颖
5.水针齐刺配合艾灸治疗网球肘38例疗效观察 [J], 何继红;焦刚;安军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透灸早期介入治疗产后肌筋膜疼痛疗效观察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透灸早期介入治疗产后肌筋膜疼痛疗效观察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透灸早期介入治疗产后肌筋膜疼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透灸早期介入治疗产后肌筋膜疼痛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肌筋膜疼痛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磁联合产后Kegel训练,80例)、试验组一(透灸联合产后Kegel训练,80例)、试验组二(透灸联合盆底磁加产后Kegel训练,80例),比较三组疼痛疗效。

结果:试验组一与试验组二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一与试验组二的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产后肌筋膜疼痛患者,实施透灸早期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透灸;治未病思想;肌筋膜疼痛肌筋膜疼痛为产后常见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会阴及阴道疼痛、性交痛、臀部酸痛并向大腿后方放射、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弯等。

休息时疼痛可缓解,但易被长时间行走,久坐,排便或性交等因素激发。

“治未病”理念主要将疾病防患于未然,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适宜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调身体阴阳气血平衡,增强抗病能力,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1-2]。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我院240例产后肌筋膜疼痛患者为例,分析透灸早期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一与试验组二,每组80例。

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5±2.8)岁,试验组一年龄20~37岁,平均(28.5±2.8)岁,试验组二年龄21~37岁,平均(29.0±2.7)岁。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盆底磁联合产后Kegel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双腿屈曲稍分开,做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3 s 后放松,重复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连续做 15~30 min,每日进行 2 次。

天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探讨及护理体会

天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探讨及护理体会

天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探讨及护理体会李向芳;陈小清;李桂玲【摘要】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法很多,各有优势.传统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方法有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小针刀疗法,在本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消炎镇痛、肌松药为主,短期效果尚可,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且副作用大.传统意义上天灸一般在三伏天或三九天贴药,而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采用并不拘泥于三伏天、三九天的天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天灸治疗该病进行理论探讨,并介绍一下操作中的护理体会.【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9【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天灸;腰背肌筋膜炎;理论探讨;护理体会【作者】李向芳;陈小清;李桂玲【作者单位】52301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52301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52301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腰背肌筋膜炎为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病之一。

病理上常涉及肌肉、筋膜、滑膜、肌腱、神经纤维膜等病变,加之临床上本病发病率高,虽然不伤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

西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或慢性劳损因治疗不够彻底而使腰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腰背肌筋膜炎俗称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身躯主干筋骨的疼痛、脊柱上压痛(严重时不压也痛,难已仰卧)髂嵴关节酸痛难忍,两边背阔肌的胀痛、背后怕冷、喜温喜按、阴雨天及下半夜病情加重与劳即发、早晨醒来腰痛加重肩背部疼痛、酸痛,局部肌肉变硬,有时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天灸疗法是用中药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泡如灸疮,故又称“药物发泡灸”、“发泡疗法”。

中西医专业毕业结课选修论文范文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专业毕业结课选修论文范文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14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火罐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

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背肌筋膜炎应尽早治疗,采用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明显、痛苦小、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背肌筋膜炎是指项背部的肌肉、筋膜由于急慢性损伤,引起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又称肌筋膜纤维组织炎、肌风湿、腰筋膜疼痛症候群等。

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潮湿、风寒、劳累、损伤可使症状加重。

属于中医学"骨筋痹"范畴。

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脊背筋膜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4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背肌筋膜炎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均有急性受伤史或反复的慢性损伤史,多数患者因项目特点,需要长期和持续性特殊姿势下进行教学、训练,而引起慢性损伤;男76例,女64例;年龄18~70岁,平均32.7岁;病程10d~10年;单侧肩背疼痛22例,双侧肩背疼痛118例;多表现为背部疼痛、肌肉僵硬且有沉重感等,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均经放射学检查除外颈椎病、落枕、颈椎脱位、骨折及其他相关部位疾病。

按照随机原则,设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坐位,医者在患部涂以润滑剂,选用小号、中号边缘光滑火罐分别用闪火法拔在颈肩背部,双手扶罐体用力在皮肤上顺着经络及病变部位做上下左右的缓慢平行滑动,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淤血为止,走罐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并嘱患者自行作颈椎缓慢前曲、后伸、左右旋转,然后作双侧耸肩,并尽力缓慢外展,在左手捏拿右侧肩背部,右手捏拿左侧肩背部,一套动作为一组,每日活动数次,每次30组。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1例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1例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1例
王翠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5(30)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采用痛处局部取穴以缓解肌肉痉挛,手法治疗以使失稳的椎体和紧张的肌肉松解复位。

结果31例中,痊愈22例,好转9例,有效率100%。

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该病,疗程短,见效快,通过对胸椎关节及肌肉韧带的整复,可以减少疼痛,防止复发。

【总页数】2页(P563-564)
【作者】王翠花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阳泉 0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20例疗效观察
2.针刺配合蜡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
3.针刺配合火龙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
4.针刺配合足底筋膜松解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0例
5.针刺配合铺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

两组在治疗中均每日艾灸至阴、至阳。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

关键词滞针透刺艾灸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肩背部肌筋膜炎是肩背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困难,病程久,时间长,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近年采用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临床疗效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84例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男36例,女4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3个月~12年,其中58例做过理疗,26例用过外用药,12例做过针刺、推拿。

临床将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方法:⑴针刺:府卧位或坐位。

针刺部常规消毒。

①治疗组:阿是部行“透刺”“滞针”。

取0.35×50或0.35×100毫针,用手触及背部压痛点或寻找背部的阳性条索状或硬节压痛部。

平刺
或斜刺至痛点或条索或硬节的一端,左手提押起痛点或阳性索状或硬结部,右手行针,透刺向另一端,行提插手法数次后右手单向捻针直至滞针(手下有沉滞牵拉感)后,向外间断快速出针,在出针中若沉滞牵拉感消失,再次行提插手法2~3次,再行单向捻转呈滞针,如上述方法出针。

依上法,在每一个压痛部行相同的刺法,1次5~6个针刺点。

隔天1次,7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6~7天。

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②对照组:阿是部行“透刺”,普通针刺外关,后溪或腕骨,曲恒留针20~30分钟。

⑵灸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艾灸至阴、至阳至皮肤潮红。

1次/日,每次治疗完毕,患者活动肩背部10~15分钟。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活动自如,3个月内无复发。

②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劳累后或阴雨天稍有不适。

③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天气变化仍疼痛。

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讨论
所选病例病位在两肩胛部、肩胛肩区,为膀胱经、小肠经、督脉所过。

临床表现为背痛,肌肉痉挛,触及索条或硬节。

属于中医“痹证”,病变在筋和肌肉。

病理改变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内经·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还周不休。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治疗以“通”为治本病的关键。

索状、硬节部采用“滞针”状态下快速出针,不仅激发“筋痹”“肌痹”病灶点的经气,产生强烈的针感,而且在快速出针的同时,通过牵拉撕扯,使(病灶点粘连,疤痕,挛缩)索条,结节得以快速松懈,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笔者临床观察,此方法用于病程长者,对局部经络气血的疏通较普通针刺治疗,病程明显缩短。

艾灸至阳能宽胸理气,健脾调中,温散背部寒邪。

至阴为膀胱经“井”穴,膀胱经在背行于脊柱两侧,在腰“络肾”,“属膀胱”。

艾灸至阴能温通膀胱经经气,温经散寒,消除肩胛间区的疼痛;振奋阳气,温肾壮阳益卫气。

与上述治疗一起标本兼治,共同治疗肩背疼痛。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