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 (3)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 (3)

法不可违 (3)

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 李某等三人在电 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 影院观看电影时, 先说第二天还,后来 起哄、打闹、吹口 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 哨。影院工作人员 了。苏某向人民法院 多次劝阻,他们就 起诉,法院判决朱某 是不听。工作人员 限期归还手表,否则 找来民警将三人带 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走。公安机关给予
学一学
展示成果
二、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学一学
展示成果
三、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讲一讲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 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 为人自己落得什么结果
行为
D.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和刑事违法行为
3、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聚集社会青年,抢夺
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
违法
情景一:朱某在工厂浴 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 手表,先说第二天还, 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 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 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 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 苏某损失350元。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 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应当归还失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六-七课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六-七课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六-七课知识点归纳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违1.违法无小事(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的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分类:1.根据其社会危害程度(二分法)2.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三分法)①行政违法行为①一般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犯罪========③刑事违法行为共同法律后果: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熟记>违法类型违反法律法律制裁举例社会危害性民事违法行为民法(民法典)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欠债不还、捡到别人遗失物不还、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权利、著作权社会危害性轻微,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惩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破环公共财产(盗窃井盖、乱刻乱画),散布谣言、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酒后驾车)、旅游不文明行为。

谎报险情、破环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罚(又叫刑罚处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持刀抢劫、故意杀人、致人重伤等注意:罚款≠罚金;拘留≠拘役吸毒≠贩毒酒驾≠醉驾社会危害性严重,又称犯罪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3)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违法行为的种类,明确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法治意识。
2.针对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不足,通过生动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违法行为的危害,树立法治观念。
3.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7.评价反馈,提高效果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改进不足,提高法治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交通违法、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后,教师引导总结:这些行为都违反了法律,损害了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因此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
4.阐述违法行为的危害,包括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2.讨论内容主要包括:案例中涉及哪些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一政治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知识点

初一政治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知识点

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知识点8.1勿为小恶1.违法行为的概念(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2.怎样辨别一般违法和犯罪?3.犯罪的三个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 (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当罚性(必然结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4.究竟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就达到犯罪的程度呢?(1)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这种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3)是否应受刑罚处罚5、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6、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2)防范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又叫“犯罪”)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8.2严守法律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呢?(1)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

(2)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3)另一方面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法的分类(1)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2)主刑的含义: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3)主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并用。

(4)附加刑的含义: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

附加刑的种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附加刑的特点: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法不可违》教案1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知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自觉认真学法用法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授课:专题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

一、学法、知法1、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要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掌握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规范作用,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再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我们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法不可违课件3

法不可违课件3

行政 违法行为
社会 不良社会影响, 危害 扰乱公共秩序。
违反 违反行政 法律 法律规范
法律 行政处罚: 责任 行政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 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 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 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 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 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 秩序的。”
小李的上述行为违法吗?
闯红灯妨碍 交通安全, 违反道路交 通安全法。
行政违法行为
启示: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探究活动:小李的一天
小李是一家照相店的店主。 早上7点钟,小李开车回店。因昨晚失眠, 恍惚的他在十字路口处闯红灯飞驰驶过。 回到店后,小李擦拭了门口的广告牌。广 告牌上的照片是之前一位顾客的艺术照,小李 瞒着顾客将其照片展出。 中午,小李收到了房东第三次催交当月房 租的信息,小李转帐一半租金给房东,并回复 “我每天都早出晚归,有一大半时间不在租房 里,所以我只交一半租金!”后拒接房东电话。 下午,房东来到店里追讨房租,两人争执 起来,双方很快从言语冲突发展到肢体接触, 就在两人厮打时,小李拿起手中的水果刀失手 捅死了房东.但要管 理好。小王养的狗经常在夜里狂 吠,扰乱了邻居的正常生活秩序。 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 定,对小王予以警告处罚。
秩序/规则
手铐
天平
法官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 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后果:刑罚4、刑罚的含义、种类: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5、犯罪的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做?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3、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法不可违 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3)

法不可违 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3)
提示:王某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向同学大打出手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王某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提示:王某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说明他的行为社会危害性 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行为。
(3)请你谈谈从这则案例中得到的警示。
提示: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树 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导 入 新 课 运用你的经P46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 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 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 派出所。
❶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 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 法律规定。 思考三:你还知道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 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 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 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违法行为的区分
伤害了谁?
民事违法行 为

个体(个人、 团体)
行政违法行 为
社会
刑事违法行 为
不分对象
后果严重 吗?
较轻
较轻
严重
谁来处罚?
向对方负责 行政机关 国家机关
举个例子
欠钱不还 阻拦高铁
贩毒
违法行为的种类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性,分为

法不可违练习题3

法不可违练习题3

《法不可违》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А、刑法就是定罪量刑的法律В、刑法就是对一切违法行为量刑的法律С、刑法是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要使坏人坏事减少,社会正气得到弘扬就必须()А、靠公安干警同犯罪行为作斗争В、靠见义勇为的人于犯罪分子搏斗С、靠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法律的功能是()А、专门惩治发辫追分子的В、专门用来管理老百姓的С、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4、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只有()才有权依法判处刑罚А、人民政府В、人民法院С、公安局5、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诱惑。

下列对于我们来说属于不良诱惑的有()①被评为三好生、优秀班干部②赌博赢钱上馆子③上网玩游戏④吸烟喝酒上舞厅⑤上网浏览色情网站⑥拥有很多的钱财А、①②④В、③④⑥С、②④⑤6、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这一禁毒格言告诉我们()А、吸毒有极大的危害性В、吸毒具有很大的诱惑性С、吸毒有罪7、不良诱惑犹如病毒。

拒绝不良诱惑必须要有()①科学的态度②坚强的意志③培养兴趣和爱好④正确的方法А、①②③В②③④С、①②④8、从前,有个人捡到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

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

”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

可不久就恢复了正常:“这个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

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

从此,人类久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灾难。

原来这是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这个故事说明了()А、这个魔盒很可怕В、经受不住诱惑将带来严重的后果С、洪水、瘟疫、疾病、犯罪就是不良诱惑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案例分析:
•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利用职务之便, 140.7万元。还滥用职权,放纵走私,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万元。还滥用职权,放纵走私, 万元 失,情节严重,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 情节严重,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部财产。 部财产。 问:杨前线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违法行为?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杨前线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违法行为?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法院对杨前线的判决中,主刑是什么?附加刑是什么? 法院对杨前线的判决中,主刑是什么?附加刑是什么? 犯罪行为 答:(1)杨前线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 )杨前线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2)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3)法院对杨前线的判决中,主刑是判处死刑。 )法院对杨前线的判决中,主刑是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4)附加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附加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I 、刑事违法
备选答案: 备选答案: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 、 、 、 、 、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轻 L、严重 、 、 、 、 、 、
• 从对这三类违法行为的比较中可以看 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的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比较轻微, 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 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 对社会危害性较小, 为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 是犯罪行为。

法不可违ppt优秀课件3 人教版

法不可违ppt优秀课件3 人教版


刑罚当罚性----受刑罚处罚
犯罪的必然结果
想一想
• 笼统地说“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本质特 征”对吗吗?
• 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 的社会危害性。
•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吗?(看课本94页图)
思考,把答案填入以下空格:
殴打他人, 如果未对他 人造成重伤
违反
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
殴打他人而 导致其重伤 甚至死亡
•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 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称他们为一般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 又叫犯罪行为。
•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 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3.连连看
抢劫杀人的
行政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拾到别人的东西 刑事违法行为 不归还的
承担民事责任 要受行政制裁
阅读教材96页的故事思考:
开玩笑页犯法吗? 开玩笑要注意分寸和场合,如果开的玩是法律禁止的
行为或者造成的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开玩笑 就是违法行为。 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就可以原谅吗?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 是违法行为,而不在于有意无意
如果有人怂恿你,你敢这么做吗? 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对违法行为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触犯了? 刑法
属于 一般违 法行为
属于? 犯罪/刑 事违法 行为
讨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
•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 的标准。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 最基本的属性(最本质特征),是刑 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的基础。
辩一辩:刑法等于刑罚吗?
刑法 ≠ 罚 刑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3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3
小犯勤了为法了律减的轻底这家线两里,的其幅负行图担为勤已片工经说俭构学成明,违了出法发行一点为个是,好因什的此么,被但送问是到题他派选出?择所了。一因种为错捡误固的定方脚式手,架触用
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一、违法无小事:
。一切违法行为( )
A.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都触犯了刑事法律
C.都由人民法院实行惩罚
D.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C 2、所谓违法行为,是指( )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③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
课堂小结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Nhomakorabea1、法律的作用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的种类 二、警惕身边的违反行为 1、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课堂练习
D
1.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 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 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含义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 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
镜头三
陈某为牟取暴利,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 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西亚穿山甲。经过 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 处罚人民币五万元。

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PPT)3-1

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PPT)3-1
会在年之前发射。由于天文学家对于探测海王星系统的兴趣浓厚,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宇航局负责的新疆界计划任务(如新视野号和朱诺号)可以提供亿美元
资金,而探测器可以在年发射。这个探测器不仅可以研究海王星及其系统而且也将经过木星及土星,并借由其重力节省燃料,然后接近柯伊伯带中两个或三 个天体。新地平线号在通过冥王星后也将探测其他目标。大黑斑合并图册合并图册(张)98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号航天器发现了大黑斑 (TheGreatDarkSpot)。在海王星表面的南纬度,有的类似木星大红斑及土星大白斑的蛋型漩涡,以大约天的周期一反时钟方向旋转,称为“大黑斑”。由 于大黑斑每8.小时左右绕行海王星一圈,比海王星的自转周期还要长,大暗斑附近的纬度吹着速度达米每秒的强烈西风。旅行者号还在南半球发现一个较小 的黑斑极一以大约小时环绕行星一周的速度飞驶的不规则的小团白色烟,得知是“TheScooter”。它或许是一团从大气层低处上升的羽状物,但它真正的本; 床垫:https:///goods/iIMPL0000000000201804200757181987-k%E5%BA%8A%E5%9E%AB ; 质还是一个谜。然而在99年月日,哈 勃望远镜对海王星的观察显示出大黑斑竟然消失了!它或许就这么消散了,或许暂时被大气层的其他部分所掩盖。几个月后哈勃望远镜在海王星的北半球发
8.1 勿以恶小而为之
•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
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 (3)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轻微,
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严重社会危害性;第二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小处不可随便教学反思实话实说—写得、失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人意。

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

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

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小处不可随便教学反思小处不可随便在小事情上也不能随随便便,一言一行都要谨慎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 -的元老,曾出任国民 -监察院院长。

可那时的一些“国府大员”,表面上衣冠楚楚,但背后一点斯文都没有,随处小便,搞得堂堂国府大院臭气熏天。

于老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墙旮旯处。

但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

原来于老先生的字太漂亮了,而且他老人家从不轻易书字送人,好书法者只得揭此字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但字虽好看,内容却目不忍睹。

幸亏此人聪明绝顶,他把条幅裁成七块,将字序重新排列,改成了“小处不可随便”,并且请人装裱好,即变成了一条颇为严肃的警世箴言。

这样可以么教学反思的作用这个很简单呀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加以改进现在的学生都比较野我们多反思可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毕竟我们是老师有责任教好学生教学反思的类型方法《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7a64e59b9ee7ad9431333332633038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

法不可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法不可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题是在学生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之后,对法律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学习本框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的类别以及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后面学习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法律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违法。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类别。

2、教学难点: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讲授法: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基础知识。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不可违。

2、讲授新课(1)法律的规范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人们行为、指引人们行为方向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情境二 某市居民李某在闹市区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 员的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5天,并罚款 200元。
情境三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西省运城市原市委 书记王某某受贿案,对被告人王某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0万元。王某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 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答案】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因为校园欺凌属于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2)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还有哪些?
【答案】示例:不遵守交通规则;谎报险情;殴打他人;捡到东西拒不归还; 不依法履行合同;小偷小摸;等等。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上述情境中的三个违法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为什么?
【答案】情境一中“借钱拒不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因为其违反了民事法律规 范;情境二中“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员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属于行政违 法行为,因为其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情境三中王某某受贿案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因为其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探究点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 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会对学生产生心理 危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2017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校园暴力”被再次提及,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出台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指导 意见,各级法院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情境一 村民王某借邻居李某1万元钱,约定年利息为1%,并 立据于2017年1月20日归还本息。到期后,王某没有按合同归还本息, 李某一再催要,王某拒不履行合同义务。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2)上述情境中的哪些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为什么?
【答案】情境一中“借钱拒不归还”行为和情境二中“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 人员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因为它们的社会危害性 都相对轻微。
第1和区别?
【答案】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性相对轻微,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 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 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 健康和谐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没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一步之遥。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 小,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严重;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行政法 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和 民事制裁,而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小提醒:法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高压线”。我们要学法、尊法、 守法、用法、护法,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警惕身边的 违法行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