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妇、五官科病症

合集下载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目录第一章、中耳炎---------------------------------------02 第二章、鼻窦炎---------------------------------------06第三章、扁桃体炎------------------------------------10第四章、气管异物------------------------------------16第五章、龋齿----------------------------------------18 第六章、牙周炎--------------------------------------27第一章中耳炎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

症状体征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与脏腑络属关系;掌握90个常用经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常用的13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十五络穴。

中医推拿91

中医推拿91

中医推拿91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1.通过脊柱部位推拿治疗而取得疗效的内、妇、五官科疾病已达( )A.60余种B.70余种C.80余种D.90余种E.100余种2.推拿治疗呃逆,重点施以摩少腹、大横、天枢、腹结穴,按揉大肠俞、八髎、足三里穴。

该呃逆属于哪一种证型( )A.胃中寒冷B.胃中燥热C.气郁痰阻D.湿邪侵袭E.正气亏虚3.推拿治疗癃闭,若重点施以一指禅推法或按揉于肾俞、命门穴,再横擦腰骶部(肾俞、命门、八髎)。

该癃闭属于哪一证型。

( )A.湿热蕴结B.肺热壅盛C.肝郁气滞D.肾气不足E.中气不足4.止于肱骨小结节的肌肉是:( )A.大圆肌B.小圆肌C.冈上肌D.冈下肌E.三角肌5.小儿上肢部穴位中能主治一切虚寒病症的特定穴是( )A.补脾经B.补肾经C.运内八卦D.推三关E.退六腑6.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天泉B.少冲C.中冲D.少府E.天池7.“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一语出自:( )A.《医宗金鉴》B.《摄生要义》C.《黄帝歧伯按摩》D.《圣济总录》E.《按摩法》8.以下哪项不属于推拿的适应证:( )A.小儿发热,脱肛B.月经不调C.严重的骨质疏松症D.强直性脊柱炎E.高原心肌缺氧9.三角肌膨隆消失称为“方肩”,多提示:( )A.肩关节脱位B.三角肌滑囊炎C.肱二头肌肌腱滑脱D.冈上肌肌腱炎E.冈上肌钙化10.当肩胸关节(肩锁、胸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外展活动将减少:( )A.三分之二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一E.四分之一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中,被动直腿抬高所起的作用是( )A.松解粘连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C.扩大椎间孔D.降低腹内压力E.防止膝关节畸形12.腰椎滑脱症患者应摄哪一体位的X线平片,以判断其腰椎完整( )A.正位B.侧位C.斜位D.正、侧位E.功能位13.推小儿涌泉穴的功效是( )A.镇静安神B.开窍醒脑C.引火归原D.补益气血E.温阳散寒14.我国推拿治疗体系形成于(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金元时期E.明清时期15.不与足厥阴肝经相联系的经脉是( )A.肝经B.肺经C.胆经D.脾经E.胃经16.关于小儿山根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掐山根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B.山根位于眉头凹陷处C.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D.本穴除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E.《幼科推拿秘要》中讲“山根在两眼中间,鼻梁骨,名二门”17.下列腧穴,不属络穴的是( )A.丰隆B.光明C.飞扬D.大钟E.商丘18.头痛的别名为:( )A.头风B.中风C.头颠D.头厥E.热厥19.腹壁反射一侧消失见于( )A.胸髓7-8病变B.胸髓9-10病变C.胸髓11-12病变D.锥体束病变E.以上都不是20.禁用推拿疗法的中医病症是( )A.时行感冒B.咳嗽C.喘息D.胸痹E.心悸21.腕关节背伸抗阻力试验用于诊断( )A.肱骨外上髁炎B.肱骨内上髁炎C.尺骨鹰嘴滑囊炎D.学生肘E.腕管综合征22.明确了骨伤科疾病的诊断,运用推拿治疗时,应建立的指导思想是( )A.调整原则B.内源性稳定为重C.动力性稳定为重D.筋骨整体观E.骨关节主导论23.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咳嗽,欠妥当的治法是( )A.揉肺俞B.揉天突C.清肺经D.揉膻中E.揉二扇门24.隋唐时期,我国手法医学进入了又一次高潮,以下情况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按摩教育走上了正规B.按摩临床和教学人员有了系列职称C.按摩科有了明确的治疗范围,骨伤疗法隶属于按摩科D.按摩有了明确的定义E.出现了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25.手三里位于( )A.肘横纹下3寸B.肘横纹下4寸C.肘横纹上3寸D.肘横纹上4寸E.肘横纹下2寸26.推法较强的手法作用是( )A.疏松肌筋,调和气血B.通经活脉,荡涤积滞C.镇静安神,疏散肌表D.温补通调,消郁散结E.滑利关节,通经止痛27.“麦氏”(Mcbumey)点位于( )A.左髎嵴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B.右髎嵴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C.左髎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D.右髎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E.以上都不是28.寒湿凝滞的痛经除去基本操作外还应:( )A.按揉章门、期门B.按揉肝俞、膈俞C.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D.按揉脾俞、胃俞E.按揉心俞、肾俞29.郄穴多用来治疗( )A.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B.它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C.由表及里之病症D.半表半里之病症E.由里及表之病症30.肩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 )A.肩关节粘连B.三角肌下滑囊炎C.冈上肌肌腱炎D.肱二头肌腱鞘炎E.肩关节周围炎31.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 )A.拿法B.摩法C.点法D.抖法E.捻法32.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 )A.骶髎关节病变B.腰骶病变C.髋关节病变D.骶髎关节病变E.以上都不是33.下列哪一项不是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 )A.平肝熄风B.行气活血C.疏筋通络D.滑利关节E.补益气血34.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的表现为:( )A.患者出现头晕B.患者出现头痛C.患者出现眼窝胀痛,视物不清D.患者出现恶心,水平眼震E.患者出现颈痛及上肢放射痛35.患者,女性65岁,行走100米后出现右下肢窜痛,蹲或坐位休息5分钟症状缓解,可继续行走。

《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临床课【教学时数】72学时【课程学分】学分【开设专业】康复系: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选用教材】《推拿学》邵湘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参考教材】1.《推拿手法学》王之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推拿治疗学》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推拿学》严隽陶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推拿学》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针灸推拿学》邵湘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中国推拿治疗学》宋一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推拿学》吕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中医推拿学》曹仁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9.《推拿学》罗才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0.《推拿功法学》吕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性质和目的】推拿学是中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应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保健养生的学科,通过对推拿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的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并增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使学生具备初、高级推拿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推拿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形成解决临床(诊查、预防、治疗、养生)推拿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推拿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辩证思维能力。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上篇基础篇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对象、基本内容。

2.了解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推拿学的发展需要,查阅相关史料和资料。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为推拿学基本概念、基本对象、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为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第二章推拿知要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推拿的分类、体位、常用介质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医院科室分类

医院科室分类

医院科室分类引言概述: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和医疗保健。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医院的工作,医院科室分类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科室分类的内容,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科室和支持科室。

一、临床科室1.1 内科内科是医院中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内部器官疾病,如心脏病、肺病、肾病等。

内科下设多个亚专科,如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1.2 外科外科主要负责手术治疗各种疾病和外伤,包括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

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3 妇产科妇产科是专门负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期管理的科室。

妇产科医生可以进行妇科手术、接生、产前检查等,确保孕产妇和女性患者的健康。

二、医技科室2.1 检验科检验科主要负责医学检验和化验工作,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2 影像科影像科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光、CT、MRI等,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3 药剂科药剂科主要负责医院药物管理和药学服务。

药剂师负责调配药品、制剂和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行政科室3.1 后勤科后勤科负责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卫生保洁、餐饮服务、物资采购等,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3.2 人力资源科人力资源科负责医院的人员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医院有足够的合格人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3 财务科财务科负责医院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确保医院的财务稳健。

四、支持科室4.1 病案室病案室负责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包括病历归档、病案统计和病案质量管理,确保医院的病案工作规范和准确。

4.2 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医院的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提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五官病方

五官病方

【名医简介】蔡福养,生于1917年,河南省南乐县人。

历任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究会顾问,河南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编委。

现为河南中医学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从医50余年,博古通今,学验俱丰,医术精湛,遣方用药,独具匠心。

临床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注重中医特色,善用经方辨证论治,同时注重化裁变通,“师古不泥古”,诊疗有所创新,处方有特色。

重脾肺,着眼气血;重经络,贵在通利;重五脏,辨证施药。

其根据活血化瘀思想创造的“会厌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声带结节、声带息肉和声带麻痹有佳效。

其根据五行生克和脏腑辨证理论创制的“补阳疗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良效。

擅用外治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研制出系列外用制剂,疗效显著。

在长期的医、教、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获两项省科委科技成果奖并同时获保健品批号。

多次亲手编撰全国大中专医学院校《中医耳鼻喉学》教材,主编《噪音病中医论治》,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喉分卷》一书并任副主编。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名方】补阳疗嚏汤【组成】苍耳子10~15克,白芷10~20克,辛夷10~12克,细辛3~6克,桂枝10~15克,白芍12~20克,党参20~30克,白术20~30克,黄芪30~60克,鹿角霜10~20克,藁本10~15克,徐长卿15~20克,制附子10~12克,巴戟天12~15克,炙甘草6~10克,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温阳补气、疗嚏止痒。

【主治】鼻鼽(过敏性鼻炎)。

【用法】浸泡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煎10~15分钟,放凉温服。

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

【方解】鼻鼽,或称鼽嚏,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

发病以肺脾肾亏虚为关键。

鼻为肺窍,为肺所主,肺主气通于鼻。

肺气宣发卫气于鼻以温养鼻窍,强其门户而抵御外邪。

脾为后天之本,肺气的充实有赖脾气的输布,且阳明胃脉起于鼻侧,夹鼻而行,脾经气血假胃脉而濡养于鼻。

耳鼻喉科看什么病

耳鼻喉科看什么病

耳鼻喉科看什么病
关于《耳鼻喉科看什么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耳鼻喉科是医院门诊的普遍的一个部门,它关键用以确诊和医治耳朵,鼻子,咽喉部位的一些病症,归属于外科课程的一个普遍的部门。

可以看的病症是比较多的,原先的姓名称为五官科,包含耳鼻喉科的一些病症,较为普遍的有鼻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多种多样病症。

耳鼻喉科看什么病
耳鼻喉科本名“五官科”,后亲身经历国家卫生部改革创新以后宣布取名为“耳鼻喉科”耳鼻喉科病症的归类关键从耳朵里面、
鼻部、咽喉这好多个位置常产生的一些病症来分。

普遍的耳鼻喉科病症关键有:耳朵病症: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
鼻子病症: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隆鼻整形;
咽喉疾病:喉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喉科疾病分类中较为普遍的症状,除这种以外,耳鼻喉科也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这些,以上归类参照耳鼻喉科网。

发展趋势伴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迅速痊愈各种耳鼻喉慢性疾病变成耳鼻喉科的新发展趋势。

英国低温等离子体、法国STORZ鼻内镜、CZT 8F音响共震耳聋理疗仪、日本国奥林巴斯微单纤维喉镜、德国蔡司体视显微镜等顶尖机器设备,可治鼻炎、鼻息肉、扁桃体炎、扁桃体炎、鼾症、耳鸣、中耳炎等基本上全部耳鼻喉科病症,乃至可取代九成以上的耳鼻喉科对外开放手术治疗。

刮痧的适应症与慎用症、禁忌症

刮痧的适应症与慎用症、禁忌症

刮痧的适应症与慎用症、禁忌症第七节适应症与慎用症、禁忌症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脏腑阴阳失调所致。

经络学说是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以经络学说和全息诊疗学说为基础的经络全息刮痧法,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种病症。

经络全息刮痧法采用刮拭皮肤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为治疗手段,这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使其对某些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这些疾病就是其最佳适应症。

经络全息刮痧法安全、有效,虽无明显的禁忌症,但由于其治疗方法在皮肤表面进行,并有一定的按压力,因此对某些疾病应慎用或禁用。

一、适应症1、内科病症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馒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等病症。

2、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痔疮等病症。

3、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等病症。

4、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5、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6、其他各科病症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失眠、多梦、癫痫、精神分裂症、肢体震颤、麻痹等病症。

7、保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二、慎用症与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

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总论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总论

注意事项:
1.医者指甲应修剪圆滑,手上不宜佩戴装饰品,以免 擦伤皮肤或影响治疗。
2.治疗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态度和蔼,并随时注意患 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以防 发生意外。
3.治疗时除擦法、推法、捏法等手法直接接触患者皮 肤之外,其余手法在施术时,一般用治疗巾覆盖受术 部位,以保证操作卫生。
总论
一、常用推拿治疗分类
按照所治疗的疾病分类: 伤科、儿科、内科、妇科、五官科
二、各科简述
1、伤科疾病 推拿治疗骨伤科病症疗效显著,具有其他 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对筋伤疾病的疗效 尤为突出。
1、伤科疾病
禁忌症:
推拿治疗伤科疾病时应明确诊断,排除禁 忌证,确保推拿的安全有效。如化脓性关 节炎、骨髓炎、骨关节结核、严重骨质疏 松、皮肤破损处及急性颅脑外伤早期不宜 推拿,伤筋出血、患者伴骨肿瘤、截瘫初 期、骨折有局部肿胀甚者,损伤后1~2天 局部也不宜推拿治疗。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本科疾病时,首先应明确诊断。
2.面部施术时,医者宜先将手搓热,同时保持手部清 洁卫生,指甲修剪圆滑。
3.治疗咽喉部疾病(如咽喉炎、扁桃腺炎声门闭合不 全等)后,பைடு நூலகம்尽量避免或减少抽烟、饮酒、食用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少讲话,不宜过度发音。
4.手法宜轻柔灵活,用力不宜呆滞。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妇科病症时,首先应明确诊断。
2.推拿治疗痛经时,应在月经前1周施术,每日推拿1 次,连续推拿2次,待下个周期时再施术。
3.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出现腰痛时,局部一般不 宜施术,或以摩揉法等轻柔手法操作,时间不宜长。
4.推拿治疗一次时间为15~20分钟,可适当延长至30 分钟。
二、各科简述

五官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

五官科常见病(扁桃体炎)
• 严重者扁桃体红肿化脓,形成化脓性扁桃体炎、久治不 愈可转成慢性扁桃体炎,容易引起肾炎、心脏病。风湿 等全身性疾病和鸡胸、漏斗胸。中医学因其形状似乳头 或蚕蛾,故称其为“乳蛾”,主要由于风热邪毒从口鼻 而入侵犯肺胃两经,邪毒熏蒸于咽喉遂成本病。或肺胃 素有积热,或热毒较甚,灼热肺胃之阴,津液不足,虚 火上炎而成:常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在急性期出现发 热头痛,畏寒,幼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惊厥,咽痛明显, 唾液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张嘴困难。检查时,可见扁 桃体红肿,表面有淡黄色或白色的脓点,下颌淋巴结常 见肿大。在慢性期表现为咽部和扁桃体潮红,可见黄色 分泌物,咽喉疼痛不明显,偶尔有低热及食欲不佳等。 疾病分度 临床上将扁桃体的外形大小分为Ⅰ~Ⅲ度 Ⅰ 度 扁桃体肿大超出舌腭弓,但不超过咽腭弓 Ⅱ度 扁桃 体肿大超过咽腭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 Ⅲ度 扁桃体 肿大达到咽后壁中线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五官科常见病(沙眼)
• 1.Ⅰ期(进行期) • 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
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 2.Ⅱ期(退行期) • 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
动性病变为止。 • 3.Ⅲ期(完全结瘢期) • 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其
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 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 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 占2/3以上者为(+++)。
• 耳科;
• 耳部外伤、外耳炎、中耳炎、中耳积水、 中耳珍珠瘤、听力障碍、耳鸣、眩晕、突 发性耳聋、耳咽管阻塞、助听器选配、人 工电子耳手术、听力语言训练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常见疾病对应科室常见疾病对应科室应用说明:1、以下仅列举一些较通俗的常见病名症状,并非完整病名列表;也不涉及大量包含专业名词的病名症状。

2、以下对应关系仅作为预约网站查找就诊科室的参考,与各医院实际科室设置有差别,实际预约挂号已自动按医院科室来定。

3、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内科:1. 呼吸内科气胸淹溺中毒非典感冒百日咳禽流感煤气中毒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与常见肺病甲亢咯血心衰休克房颤肺水肿风湿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血管瘤心肌病动脉硬化肺性脑病心肌梗死中暑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房间隔缺损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消化内科胃炎肝癌腹泻便秘腹痛肝炎胃癌肠炎胃溃疡肝硬化胰腺炎肠胃炎食道癌脂肪肝胃肿瘤酒精肝肠结核胃下垂结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克罗恩病急性肠炎慢性腹泻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阿米巴病4.肾内科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IGA肾病尿毒症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小儿肾病肾囊肿肾小管疾病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梗塞癫痫头痛帕金森脑出血头晕重症肌无力抑郁症失眠脑供血不足脑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痴呆肌病脑血栓偏头痛脑栓塞脑血管病焦虑症小儿癫痫面瘫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损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急性脊髓炎神经炎遗传代谢病植物神经紊乱脑膜炎脑萎缩抽动症共济失调结核性脑膜炎偏瘫脊髓损伤三叉神经痛脑寄生虫病脑发育不良腓骨肌萎缩症周围神经损伤植物人智力障碍斜颈脑疝失语6.内分泌科糖尿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垂体瘤甲状腺瘤糖尿病足矮小症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肥胖症糖尿病神经病变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Graves病性早熟低血糖症巨人症尿崩症7.血液科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白细胞减少症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儿童白血病POEMS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噬血细胞综合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8.风湿免疫科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白塞氏病痛风成人斯蒂尔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关节炎硬皮病大动脉炎狼疮性肾炎反应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脉管炎风湿热9.传染科乙肝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肝黄疸丙肝小三阳大三阳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二、外科1.普外科胆结石胃癌甲状腺瘤直肠癌乳腺癌结肠癌疝气阑尾炎胰腺炎甲状腺癌胆囊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肝癌胰腺癌痔疮肠梗阻肠瘘胆囊息肉乳腺肿瘤静脉曲张纤维瘤腹外疝腹膜后血肿腹股沟疝胃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癌胃穿孔2.心胸外科心脏瓣膜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冠心病主动脉瘤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二尖瓣脱垂综合症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脏损伤气胸纵隔肿瘤支气管扩张漏斗胸多汗症胸腔积液胸膜炎胸部创伤血胸肺气肿3.肛肠外科痔疮肛瘘结肠癌肛裂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直肠脱垂便秘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内痔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混合痔外痔直肠阴道瘘大便失禁4.神经外科垂体瘤脑肿瘤脑膜瘤脑外伤胶质瘤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面肌痉挛癫痫椎管内肿瘤三叉神经痛脑积水听神经瘤脑血管病颅咽管瘤脊髓空洞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帕金森5.肝胆外科胆结石肝癌肝血管瘤胰腺癌胆囊炎胆管癌胰腺炎肝硬化胆囊息肉胆囊癌门静脉高压症肝脓肿胆囊结石肝腹水6.胃肠外科阑尾炎脾破裂十二指肠病症胃伤病7.泌尿外科肾肿瘤前列腺炎膀胱癌前列腺癌尿结石肾上腺肿瘤输尿管结石肾积水男性不育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尿路感染尿道下裂性功能障碍肾结石前列腺增生鞘膜积液包茎精囊炎肾损伤睾丸扭转附睾炎隐睾包皮过长尿路梗阻嗜铬细胞瘤尿失禁8.骨科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侧弯膝关节损伤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脊柱骨折骨肿瘤腰痛关节炎手外伤脊柱结核先天性足畸形关节损伤骨髓炎骨不连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腰腿痛腰肌劳损腱鞘囊肿肩关节脱位9.乳腺外科乳腺增生乳腺癌乳房纤维瘤急性乳腺炎多乳头多乳房畸形男性乳腺增生隆胸乳房肉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0.血管外科静脉曲张主动脉瘤血管瘤下肢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脉管炎易栓症下肢淋巴水肿动脉栓塞动脉瘤主动脉夹层11.烧伤科烧伤褥疮烫伤烧伤整形烧伤感染电烧伤化学烧伤三、妇产科1.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前病变阴道炎卵巢肿瘤宫颈癌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畸胎瘤宫外孕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盆腔炎输卵管堵塞功能性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痛经外阴瘙痒白带异常卵巢癌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肉瘤子宫畸形子宫颈息肉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增生葡萄胎附件炎闭经外阴白斑2.产科妊娠合并症妊高征异常妊娠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胎停异常分娩早产宫外孕引产分娩期并发症产褥疾病妊娠合并肝炎早孕反应羊水异常葡萄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输卵管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胎儿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晚期产后出血无脑儿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绒毛膜癌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妊娠合并贫血前置胎盘脐带异常卵巢妊娠联体儿巨大胎儿宫颈妊娠腹腔妊娠产褥中暑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侵蚀性葡萄胎妊娠合并肺结核妊娠合并弓形虫病妊娠合并梅毒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淋病妊娠合并阑尾炎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过期妊娠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妊娠合并甲亢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胎儿先天畸形四、儿科小儿肺炎小儿感冒小儿哮喘小儿咳嗽小儿支气管炎发烧小儿腹泻小儿癫痫小儿肾病性早熟新生儿疾病矮小症儿童白血病小儿脑瘫新生儿黄疸过敏性紫癜小儿心肌炎抽动症川崎病小儿多动症佝偻病小儿厌食五、男科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包皮过长包皮龟头炎包茎附睾炎精囊炎阳痿早泄睾丸扭转睾丸炎遗精六、皮肤性病科1.皮肤科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痤疮尖锐湿疣荨麻疹皮肤过敏皮炎红斑狼疮脱发扁平疣硬皮病带状疱疹痣神经性皮炎癣疣小儿湿疹皮肤瘙痒毛囊炎脚气腋臭鸡眼冻伤手癣夏季皮炎痒疹男性型秃发体癣瘙痒症头癣激素依赖性皮炎鲜红斑痣雀斑2.性病科尖锐湿疣梅毒性病生殖器疱疹淋病男性生殖器官感染外阴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传染性软疣假性湿疣软下疳七、五官科1.眼科白内障视网膜脱落青光眼斜视近视沙眼红眼病眼外伤眼底病弱视角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病黄斑变性结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上睑下垂泪道阻塞角膜病干眼症霰粒肿麦粒肿眼睑异常小儿弱视小儿斜视2.口腔科牙颌畸形牙痛口腔颌面部肿瘤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牙周病牙体病口腔溃疡龋齿口臭扁平苔癣3.耳鼻喉科慢性咽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耳聋耳鸣声带息肉慢性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咽炎鼻息肉八、肿瘤科鼻血管瘤鼻咽癌垂体瘤大肠胆囊癌动脉瘤肝腺瘤肛门周围癌睾丸肿瘤宫颈癌骨瘤喉癌结肠癌口腔癌淋巴管瘤男性尿道癌脑瘤脑膜瘤尿道癌膀胱癌皮肤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脂肪瘤直肠癌子宫肌瘤九、精神病科网瘾失眠抑郁症性冷淡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自闭症性障碍人格障碍躁狂症恐怖症更年期综合症癔症情感障碍疑病症性心理障碍磨牙抑郁性神经症性变态偏执性精神障碍孤独症嗜睡症妄想症十、急诊科心肌梗死脑梗塞中风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阑尾炎急性心肌梗死毒蛇咬伤体温过低煤气中毒铅中毒食物中毒汞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氰化物中毒百草枯中毒苯中毒休克蝎子螫伤车祸。

第二十三讲推拿治疗内妇科五官科疾病(四)

第二十三讲推拿治疗内妇科五官科疾病(四)

2017年5月第24卷第9期·常见病推拿疗法讲座·第二十三讲推拿治疗内妇科五官科疾病(四)吕选民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第八节胃脘痛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上消化道疾病,也称“心痛”、“心下痛”等,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

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个别病例可恶变为胃癌。

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

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荣则痛。

诊断:①常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有暴饮暴食、饮食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史,长期消化不良、溃疡病、急性胃肠炎、便秘等病史。

②上腹部隐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受寒后突然发作,痛引彻背,或身体羸瘦,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心悸不寐,甚则吐血、便血等。

③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胃、十二指肠病变。

治疗手法1.基本操作:①患者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一指禅推上脘、中脘、天枢、气海穴,往返操作10分钟。

②鱼际揉中脘、天枢、气海穴约5分钟。

③按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度。

④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侧,一指禅推脾俞、胃俞、大肠俞,上下往返操作5分钟。

⑤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疼痛剧烈者,宜先止痛,可渐次用力按揉脾俞、胃俞,以左侧为主,持续2~3分钟;胸闷堵塞者,配合按揉内关穴1分钟。

2.辨证施治:①寒邪客胃症。

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加振脘腹部3分钟,重按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各0.5分钟,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②饮食停滞证。

见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加顺时针摩腹5分钟,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中医科目分类

中医科目分类

中医科目分类1. 中医内科呀,那可是中医的大宝贝之一!就像家里的顶梁柱一样重要。

比如说,有人感冒发烧了,中医内科就会根据病症来调配中药进行治疗。

难道你不想知道中医是怎么不用打针就可以让人好起来的吗?2. 中医外科呢,这可是个神奇的存在!就好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

比如遇到有外伤伤口,中医外科会有独特的处理方式,让伤口恢复得又好又快。

你不觉得这很了不起吗?3. 中医妇科,那可是女性健康的守护者啊!可以类比成女性的贴心闺蜜。

像月经不调等问题,中医妇科会有针对性的办法来调理。

你说,女性怎么能离得开它呢?4. 中医儿科,就像是孩子们的健康天使!好比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熊,给他们带来安抚。

小孩子生病了不爱吃药,中医儿科就有各种温和的疗法。

这不就是家长们的大救星吗?5. 中医针灸科,哇,那简直太厉害了!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通过一根根小小的银针,就能缓解各种疼痛。

难道你不好奇这针是怎么起作用的吗?6. 中医推拿科,那是给身体放松的好地方!如同一位专业的按摩师。

比如工作累了,去推拿一下,全身都舒畅了。

是不是想想就很惬意呢?7. 中医五官科,专注于五官的健康呢!可以说是五官的守护者天使。

像眼睛不舒服了或者耳朵有问题,中医五官科能有独特的办法来解决。

这多重要呀!8. 中医骨伤科,对于骨头的问题可拿手了!宛如一个厉害的正骨大师。

不小心扭伤、骨折什么的,有它在就放心多了。

你说是不是该给它点个赞?9. 中医皮肤科,那可是皮肤的救星呀!好比一个皮肤的美容顾问。

各种皮肤问题,它都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难道你不想让自己的皮肤美美的吗?我觉得中医的这些科目分类真的都特别重要,各有各的厉害之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和保障。

我们五官科正在解决哪些常见病症:一揭5年来病例数据

我们五官科正在解决哪些常见病症:一揭5年来病例数据

我们五官科正在解决哪些常见病症:一揭5年来病例数据2023年了,我们的五官科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和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病例数据。

这五年间,我们的五官科一直致力于解决各种常见的病症,下面就一一介绍。

一、鼻子在鼻子方面,最常见的疾病是鼻窦炎和鼻塞。

鼻窦炎往往伴随着流鼻涕、喉咙痛、咳嗽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经过五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的五官科医生发现,饮食习惯和环境影响是导致鼻窦炎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喝冷饮,避免高山草原等恶劣的环境。

而鼻塞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如过敏、感冒、鼻息肉等等。

我们的五官科医生经过五年的临床经验和不断探索,发现鼻塞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

如对于鼻息肉,需要手术切除;而对于过敏性鼻炎,可以采用抗过敏药物等。

二、耳朵耳朵是我们听觉的主要器官,常见的疾病包括耳聋和中耳炎。

其中,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耳病之一,通常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

我们的五官科医生在治疗中耳炎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常采用抗生素和消炎药进行治疗。

此外,我们还鼓励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让孩子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对于老年人来说,耳聋是比较常见的耳病之一。

我们的五官科医生在治疗耳聋方面,通常会采用助听器等设备进行扶持。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時間使用耳机等影响听力的行为。

三、喉咙喉咙是呼吸道的主要部分之一,是通向肺部的重要通道。

常见的疾病包括喉咙炎、喉痹等。

我们的五官科医生在治疗喉咙炎方面,通常会采用口服抗生素、润喉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喉痹的治疗,通常会采用手术切除等方法,须注意及时就医。

四、口腔口腔是我们味觉和咀嚼的主要器官之一,而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牙痛和口腔溃疡等。

牙痛通常是由蛀牙、牙龈炎等问题引起的,可以经由口腔内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而口腔溃疡的治疗通常采用口服药物和涂口药水等方法。

针灸治疗各论-五官科病症

针灸治疗各论-五官科病症
耳中,出走耳前” 足少阳胆经“下耳后”,支者“入耳中,出走耳
前” 足阳明胃经“循頬车,上耳前”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矣”。 《景岳全书》“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 《灵枢·海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 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耳针法 :取眼、神门、肝毫针刺。亦可耳尖或耳 后静脉点刺放血
刺络拔罐:太阳穴
第五节 五官科病症
耳鸣、耳聋
一、概 述
耳鸣: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蝉鸣、海 潮声、气笛声)
耳聋:以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为主症 耳鸣、耳聋: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
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耳科疾病(中耳 炎、听神经病变、耳部外伤、内耳血管痉 挛等)、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 、贫血等疾病。
二、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时役热毒之邪,热毒蕴结 于目窍,发为目赤肿痛;
肝胆火盛,火热循经上扰,热毒蕴结 于目窍,发为目赤肿痛。
三、辨证要点
主症: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兼症:起病较急,目睛红赤,沙涩灼热,羞明 流泪,眵多清稀,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者属外 感风热;
起病稍缓,病初眼有异物感,视物不清,继 而目赤肿痛,眵多胶结,兼口苦咽干,苔黄,脉 弦数者属肝胆火盛。
兼症:
➢实证:耳闷胀,舌红,苔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
邪; 头胀,面赤,咽干,脉弦者为肝胆火盛;耳 内憋气感明显,胸闷痰多,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 火郁结。
➢虚证:头晕,腰膝酸软,脉虚细者为肾精亏损;
神疲乏力,脉细弱者为脾胃虚弱。
四、治疗
1.基本治疗:实证
治法:疏风泻火,通络开窍。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少 阳经穴为主。 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配穴: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肝胆火盛配行间、 丘墟;痰火郁结配丰隆、阴陵泉。 操作:常规针刺、泻法。 方义:

传统康复学复习重点

传统康复学复习重点

传统康复学复习重点1,它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极拳、八段锦(运动疗法)等。

2.在应用中医临床各科的某一治疗手段时,必须以“功能”为导向。

3.“五福”的内容包括形体状况、精神状态、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延年益寿等方面,已经涉及全面健康与全面康复的思想。

4.《黄帝内经》不仅提出了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依据与治疗原则,而其还记载了许多使慢性病得以康复的具体方法,是传统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

5.《五禽戏》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专著。

6.隋代巢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专书,也可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对一些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著。

7.元代XXX编撰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著。

8.清代是我国传统康复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9.论述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性质内容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者临床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于治愈伤、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受伤病影响的功能和能力。

运用医学物理学和病愈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于病愈诊断、功能评定、功能锻炼、矫形外科和人工装置替代或补偿、适应残疾者功能停滞等方面,现代病愈方法占有明明的上风。

但现代病愈方法在药物病愈方面存在着明明的不足,其所使用的化学类药物对慢性病或其他需要历久服用药物者极易发生毒副作用。

传统病愈方法学是以中医学的根蒂根基理论为指点,综合运用传统的病愈方法,具有能防能治能养的特性,可用之于凡人保健、老年养生、也能有效地用之于残疾、慢性病、老年病的病愈和病后养生。

传统中医病愈方法,首如果调动听体自然病愈能力它所采用的药物多来自天然动物,对人体没有伤害。

传统病愈的其他方法,也多取材于自然、存在于社会当中和人体本身。

传统中医病愈方法简便而易行,既适于树立正轨的病愈机构,也可量体裁衣,展开社区病愈工作。

10.传统病愈方法的特色和上风:整体病愈与辨证病愈相结合;预防与临床病愈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自然病愈与自疗病愈相结合;低成本、广覆盖、技术适用。

《针灸推拿及护理》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及护理》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及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针灸推拿与护理》包括分为针灸基础篇、推拿基础篇、常见病症护理篇共三篇十三章内容。

针灸基础篇部分主要介绍针灸发展史、经络、腧穴、刺灸法、拔罐法等基础知识;推拿基础篇主要介绍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保健推拿、推拿介质与热敷;常见病症护理篇主要介绍常见病症的护理。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护理方案。

在学生学习完本护理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护理方法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在操作时与护理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必要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针灸推拿相关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保持对针灸推拿和老年护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老年护理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老年健康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热爱老年护理,并用实际技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针灸学概述基本要求:掌握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的发展历程;了解针灸学学习方法。

重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发展时期。

难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基本要求:掌握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概念级内涵,特定穴的概念,特定穴的分类、特点和作用;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临床应用,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内妇科五官科疾病【学习指导】本章同学们应重点掌握感冒、失眠、风眩、胃脘痛、久泄、胸郁、胆胀、胆石症、痛经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和推拿治疗。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实一体,在掌握好基本操作步骤和要领的基础上熟悉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治。

第一节感冒感,感受,冒,触冒,感冒即是感受触冒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之一。

感冒一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痰粘。

”其后,《河间六书》又称“伤风”,《丹溪心法》中则“感冒”与“伤风”并提。

故感冒亦称为伤风、小伤寒、重伤风、冒风、冒寒等。

感冒是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六淫以风邪为首,故外感病常以风邪为先导,流动于四时之中,全年均可发病,并夹杂寒、暑、湿、燥、热,如冬季多见风寒结合,春季多见风热结合,秋季多见风燥结合,夏季多见风暑夹湿为患。

由于冬春两季气候多变,故临床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高,以风寒风热两证多见。

《素问•刺法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平素体虚,气血不足,正气虚弱,卫外不固,稍有不慎,风吹着凉则易感邪;肺主气,司呼吸,上通于喉,卫表不和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降则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感冒在西医学中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又并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导致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

【诊断】1.初起以卫表或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或发热,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2.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随病毒而异。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查体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染和传变,时行感冒可传染他人,或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4.本病通常可做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病毒感染患者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有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症状者,胸部X线摄片有的可见肺纹理增粗。

【治疗】1.治疗原则解表达邪感冒由外邪客于肌表引起,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亦愈。

解表之法应根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

2.基本操作(1)手法:抹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扫散法、擦法、拿揉法。

(2)取穴:神庭、印堂、太阳、攒竹、迎香、肩井、风府、风门、风池、头维、角孙等。

(3)操作手法:仰卧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其头端。

①自前额部向两侧分抹,经太阳穴至耳上角,往返操作5-7遍。

②一指禅推法沿上眼眶向外推至目外眦,再沿下眼眶向内,经目内眦推至对侧睛明穴,再按上眼眶向外,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做“∞”字形的环推,操作5-7遍。

③以点法取神庭、印堂、太阳穴、攒竹、迎香、肩井等穴位,每穴0.5分钟。

俯卧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

小鱼际擦背部膀胱经,左右两侧膀胱经交替进行,以透热为度。

坐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方。

①医者大拇指置于患者头维穴处,其余四指置于患者头颞部做较快的单向擦动,大拇指范围是头维穴至角孙穴,同时其余四指在耳后至乳突范围内快速擦动。

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侧扫散约50次。

②拿揉双上肢肺经,左右各3次。

3.辨证施治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为风寒束表治法:解表,疏风,散寒。

具体操作:基本手法操作加点按风府、风门、风池等穴,每穴0.5分钟。

(2)风热犯表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祛风,散热。

具体操作:基本手法操作加点按大椎、风门、曲池、合谷、少商等穴,每穴0.5分钟。

(3)暑湿伤表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表达邪。

具体操作:基本手法操作加点按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等穴,每穴0.5分钟;若腹胀泄泻严重可摩腹5-7分钟,以腹内有温热感为度。

(4)虚证外感症状:面色晄白,容易出汗,气短乏力,四肢不温,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经常感冒,且缠绵难愈,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倦怠乏力,咳嗽,咳声低怯,咳痰无力,患者多因素体亏虚,感邪后病程迁延不愈所致。

治法:扶正固表,解表达邪。

具体操作:基本手法操作加①摩腹5-7分钟;②指揉气海、血海、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每穴0.5分钟;③擦命门、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固定好施术部位,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出现晃动。

手指罗纹面或掌面要贴紧施术部位皮肤,用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和缓灵活,做抹法时以手法不浮不滞为度。

擦法操作不可隔衣操作,为保护皮肤可使用润滑剂(如精油、红花油、橄榄油等)。

2.辨证施术:风寒型感冒宜发表散寒,施术时可选姜葱汁作润滑剂;风热型感冒宜发散风热,可用滑石粉作润滑剂,手法要柔软深透,切勿擦伤皮肤,取穴要准。

3.手法操作后应休息片刻再离开治疗室,且注意避风保暖,并注意休息,多饮水。

4.感冒康复后应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并且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按语】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卫表不和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肺失宣降则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若素体不强,气虚阴亏,卫外不固,则极易反复感邪或疾病缠绵不愈。

故冬春两季应多注意气候变换,及时增减衣物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感冒多属表证,治宜疏散为主,一般忌用补敛之品,以免闭门留寇,即使是体虚感冒也应酌情扶正,不宜一味补养。

附录头痛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至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头痛多为自觉症状,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临床较为常见,也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之所在,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

故凡六淫之邪气外袭,上犯巅顶,阻抑清阳,或内伤不足,导致肝肾亏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或跌扑损伤,头项闪挫,脉络瘀阻,均可导致头痛。

头痛之因有外感与内伤两大类,病位均在脑。

外感头痛的病机为外邪上扰清空,邪壅经脉,脉络不通。

内伤者,与肝、脾、肾有关,因于肝者,为风阳上扰清空;因于脾者,为痰浊上蒙清窍,或为气血亏虚,脑脉失养;因于肾者,髓海空虚,脑失濡养。

此外跌仆外伤,久病入络,瘀血阻络等亦可导致头痛。

【诊断】1.以头痛为主症,头痛部位可在前额、额颞、巅顶、枕项,可一侧或两侧或全头痛。

2.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多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久病体虚等病史;瘀血头痛多有外伤病史,及血瘀症征象。

3. 血常规、测血压等常规检查。

必要时做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头颅CT 或MRI、脑脊液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原因,并注意排除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治疗】1.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疏风驱邪为主,并根据夹寒、夹湿、夹热的不同,兼以散寒、祛湿、清热。

内伤头痛多属虚实或虚实夹杂,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瘀血者益活血通络;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治疗。

2.基本操作取穴:印堂、神庭、头维、太阳、百会、鱼腰、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阿是穴手法:一指禅推法、抹法、按法、揉法、拿法、扫散法(一)头面部(1)患者坐位,医者施以抹法从印堂至神庭,再自印堂经阳白至太阳,重复5-7次。

(2)以印堂、神庭、睛明、鱼腰、攒竹、太阳为重点,沿头部督脉、两侧膀胱经、两侧胆经循行路线施一指禅推法3-5遍。

(3)以五指拿法从头顶至风池,扫散头侧胆经循行部位。

指尖反复击前额至头顶。

时间为5分钟,以患者感觉微微发胀为度。

(二)颈项部(1)患者坐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沿颈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5-7遍。

(2)按揉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等穴。

(3)拿风池、肩井穴3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3、辨证施治(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痛连及项背,痛势较剧烈,常喜裹头,恶风寒,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施滚法于两侧项背部膀胱经,以皮肤发红为度。

指按揉肺俞、风门穴,拿肩井,力量稍重,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掌直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2)风热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指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曲池、合谷等穴,每穴1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用较轻快的拿法拿两侧肩井穴3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掌拍击背部膀胱经。

(3)暑湿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用拇指按揉大椎、曲池、风门,拿肩井、曲池、合谷,每穴0.5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掌击拍背部膀胱经。

提捏项背部皮肤,以皮肤发红为度。

掌按中脘穴3分钟,继而指揉之,指下有落空感为宜。

(二)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胀痛,抽掣而痛,两侧为重,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一指禅推百会2分钟,拇指推左右桥弓,自上而下,每侧各20次,交替进行,以感觉酸胀为度。

扫散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向后下操作,两侧交替进行,配合按角孙穴,以发热为度。

(5)痰浊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顺时针摩腹5分钟,以发热为度。

按揉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等穴,每穴1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擦左背部脾胃区,以透热为度。

(6)血虚头痛症状:其主症见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无力。

治法: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操作:基本操作基础上,顺时针摩腹,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以发热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