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的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

合集下载

嵌入式系统的电气设计基础

嵌入式系统的电气设计基础

嵌入式系统的电气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的电气设计是指在硬件层面上对嵌入式系统进行电路设计和布线。

电气设计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嵌入式系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电气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要点。

一、电源设计电源设计是嵌入式系统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供电电源的类型、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稳压器、滤波电容和电感等元件来保证系统的稳定工作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应考虑使用备用电源、电源管理电路以及过压保护和短路保护电路等。

二、时钟电路设计时钟电路是嵌入式系统中用于产生时序信号的关键电路。

在设计时,需要确定系统所需的工作频率,并选择合适的振荡器、锁相环(PLL)和时钟分配电路等元件来提供准确的时钟信号。

时钟电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和抗抖动能力,以确保系统的时序工作正常稳定。

三、输入输出接口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主要包括外部连接接口和内部总线接口。

在外部连接接口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对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如串口、并口、USB等),并选择适当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内部总线接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信号线的传输速度和噪声干扰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总线标准和驱动电路来满足系统对内部通信的需求。

四、模拟电路设计模拟电路是嵌入式系统中用于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部分。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模拟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等需求,并选择合适的模拟开关、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数转换电路等元件来实现。

模拟电路设计还需要考虑信号的精度和噪声干扰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辅助电路设计辅助电路是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支持各种功能和保护系统安全的电路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管理电路、保护电路和通信接口电路等元件。

辅助电路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对功耗、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等要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和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时序逻辑优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时序逻辑优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软件和硬件融合在一起,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系统。

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

时序逻辑优化技术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对时序路径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工作速度和稳定性。

一、时序逻辑优化技术的需求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中通常会涉及到时序逻辑的设计,如时钟、状态转移、通信等等。

在时序逻辑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 时序要求时序要求是指时序电路中所涉及的信号的时间关系要求。

为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每个端点的数据必须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准确到达。

如果这个时间太短,那么电路会出现时序失效,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甚至会导致电路故障。

因此,在时序电路的设计中,需要仔细考虑时序要求。

2. 频率要求频率要求是指电路的时钟频率要求,这与时序要求密切相关。

在时序电路的设计和优化中,需要对电路的时钟频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电路的工作频率和稳定性。

3. 电路复杂度随着电路的不断增加,电路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在复杂电路中,时序逻辑的设计和优化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时序逻辑优化技术。

二、时序逻辑优化技术的作用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可以对时序路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降低系统延迟在时序电路中,如果电路延迟较大,则数据的传输速度会受到影响。

通过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可以对电路中的延迟路径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系统的延迟,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2. 提高系统的工作速度在嵌入式系统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响应能力。

通过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延迟,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速度。

3. 降低功耗时序电路的功耗主要与时钟频率和电路延迟有关。

通过时序逻辑优化技术,可以优化电路的时钟频率,并通过简化时序逻辑路径来降低电路延迟,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特定设备或系统的操作。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开发嵌入式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定义系统功能、性能要求、软硬件平台选择和接口需求等。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模块和组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等。

3.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架构设计,进行硬件设计。

这包括电路设计、电路板布局、选型和采购等。

4. 软件开发:根据系统架构设计和硬件设计,进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

这包括编写嵌入式软件的代码、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等。

5. 集成和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

这包括验证系统功能和性能、调试和修复可能的缺陷等。

6. 部署和维护:完成系统开发和测试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并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流程中,需求分析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系统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密切合作和协调。

在整个流程中,测试和验证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准确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帮助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系统,它被嵌入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是指设计、开发和测试嵌入式系统所需的一系列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步骤。

1. 需求分析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这包括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要求。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需求验证和确认。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嵌入式系统的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划分。

在架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并确定适合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

3.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

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设计电路图和PCB板。

硬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功耗、信号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调试。

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步骤。

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

软件开发包括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和操作系统的移植与定制等方面的工作。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硬件和软件组合成完整嵌入式系统的过程。

此阶段包括将硬件连接、软件加载和调试嵌入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验证与验证验证和验证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

验证是指对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进行验证,包括功能验证、性能验证和接口验证等。

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验证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验证后,进行验证,即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并与需求进行比较,以确保系统满足客户的期望。

电路中的嵌入式系统与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嵌入式系统与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嵌入式系统与电路设计现如今,嵌入式系统在电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手机、电视、汽车、医疗设备还是工业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都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中。

嵌入式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与主控芯片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电路设计实现各种功能。

本文将探讨电路中的嵌入式系统与电路设计。

首先,电路设计对于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嵌入式系统中,各个组件的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到功耗、散热、信号传输及阻抗匹配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手机中,为了保证电池的寿命和使用时间,电路设计师需要平衡功耗和性能,通过控制器的优化设计,让手机在电池寿命和性能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其次,电路设计还直接影响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扩展。

通过巧妙地设计电路,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性能提升。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电路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电路,实现更多的功能,如智能灯光控制、窗帘控制、温度调节等。

通过电路设计的灵活性,可以满足用户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此外,电路设计的创新和进步也是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多样化,电路设计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例如,现在的车载娱乐系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音响系统,而是集成了导航、无线通信、语音识别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电路设计的创新,开发了更小、更高效的处理器和电路,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往往需要长时间连续运行,因此电路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处理机制。

例如,在医疗设备中,电路设计师需要确保设备可以稳定运行,并且在遇到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和处理。

这就需要在电路设计中考虑到多重容错机制和可靠性设计。

综上所述,电路中的嵌入式系统与电路设计密不可分。

电路设计直接影响了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功能扩展。

创新和进步是电路设计的关键,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的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

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的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

、 t 【
, t C H

。 H


/ t A1 cn

A[ 2o 2 :】
CS #
IL —
\【 H tC CA
t c
1" 2
_
由图 2可 见 ,L C 2 0与 MMC 1 7的外部总线时序差 P 21 20
W ra e d)
tRh , t c w /『c n
在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 设计开发过程中 ,往往需要 以处理 器为 核心,扩展 外围硬件 资源 ,以提高整体性能 ,满足不 同
接 I读写 时序如 图 2所示 。 3
的应 用需求。由于嵌 入式处理器种 类繁多 ,外围部件千差万 别 ,它们之 间常 常出现接 口时序 不匹配的问题 ,因此设计合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5期 3
V1 3 o. 3
No 5 .

文章编号:



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 A
20 07年 3月
M a c 0 7 rh2 0
Co put rEng n e i m e i e r ng
・ 程应 用技 术 与 实现 ・ 工
oE #
厂弋 ■。
t H N C OE
D[ o】 it) 3l ( e : wr
tl O e D
读信 号 ;A 2 :] [20在写 信号 WE 肯 定前先 建立 了 c cI # A sw+ v .

、I _

异较大 。 P 2 1 L C 2 0的片选信号 C # S 与地址信号 A[20并不是 2 :] 几乎 同时有效和撤消 ,而且 C # S 在读/ 写时序中的时序特性也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等。

那么,什么是嵌入式系统?简单来说,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要成功开发一个嵌入式系统,需要遵循一套严谨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与测试以及最后的产品维护与升级。

需求分析是整个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客户或最终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和需求。

这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成本、功耗、尺寸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使用环境、操作方式等因素。

例如,如果是开发一款用于工业控制的嵌入式系统,那么可能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测量功能、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的长时间运行能力;而如果是为一款便携式设备开发嵌入式系统,那么低功耗和小巧的体积就会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完成需求分析后,就进入了系统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划分。

开发团队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

比如,是采用单核处理器还是多核处理器,是使用实时操作系统还是通用操作系统,是通过蓝牙还是 WiFi 进行数据传输等。

接下来是硬件设计阶段。

硬件设计包括原理图设计和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确定各个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PCB 设计则是将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的电路板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性、散热等问题。

同时,还要根据成本和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和 PCB 制造工艺。

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软件可以分为底层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内核、应用程序等几个部分。

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电路系统,它能够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并完成特定的功能。

电路设计在嵌入式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功耗等方面。

本文将从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与模拟、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等内容。

其中,电路分析与模拟是电路设计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数字电路设计是指利用数字逻辑电路构建嵌入式系统,模拟电路设计则是指利用模拟电路构建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则是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等操作。

第二部分:电路设计的流程电路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电路设计、仿真验证和布局布线等环节。

需求分析是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电路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系统设计则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嵌入式系统的总体架构。

在完成系统设计后,电路设计阶段具体考虑电路的布局和元件的选用。

仿真验证是通过软件仿真工具对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最后,布局布线是将电路的原理图转化为PCB板上的布线。

第三部分: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1. 高速电路设计技术:高速电路设计考虑了信号传输的时延、时钟分配和功耗等问题。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信号的传播时间和抖动、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干扰、功耗的控制和优化等因素。

2. 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低功耗电路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采用低功耗的技术和策略,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并延长电池寿命。

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包括功耗分析、功耗优化和功耗管理等方面。

3. 射频电路设计技术:射频电路设计是指设计和实现用于射频信号处理的电路。

射频电路设计技术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和卫星等领域。

射频电路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放大和滤波等问题。

4. 嵌入式存储器设计技术:嵌入式存储器设计是指设计和实现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电路。

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集成存储器,以便存储系统的程序和数据。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要点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要点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要点嵌入式系统是指安装在各种设备中以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软硬件接口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软件和硬件之间的通信和交互。

合理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能够提高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

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接口设计的关键要点。

1. 接口定义和规范在软硬件接口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定义接口的功能和规范。

接口定义应包含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类型、数据格式、速率等信息。

接口规范应明确交互的时序和信号传输的电气特性,确保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交换。

2. 接口电气特性在嵌入式系统中,电气特性的设计对于接口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考虑信号传输的电平、电流、电压等因素,确保信号能够稳定地传递,并且不会因为电压波动或者干扰而导致错误的数据传输。

3. 接口协议选择选择适当的接口协议对于软硬件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

常见的接口协议包括SPI、I2C、UART等。

每种协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此外,还需要考虑接口的带宽要求、传输距离、可靠性等因素。

4. 中断和DMA的使用在嵌入式系统中,中断和DMA是常用的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中断可以在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立即中断CPU的执行,通过ISR(中断服务程序)来处理设备的响应和状态更新。

DMA允许数据在外设和内存之间直接传输,减少了CPU的负载和数据拷贝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5. 缓冲器和队列设计合理的缓冲器和队列设计能够平衡软硬件之间的性能差异。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硬件时钟和软件处理的速度差异,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严重的性能下降。

通过使用缓冲器和队列,可以在硬件和软件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平衡两者之间的速度差异,并且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6. 数据验证和容错处理在接口设计中,数据的验证和容错是至关重要的。

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噪声、电磁干扰等。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逻辑设计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逻辑设计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逻辑设计研究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在特定应用领域中使用、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是基于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制成的。

在这些系统中,主要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和硬件控制器。

嵌入式系统的用途广泛,例如汽车电子、无人机、智能家居等等,这些系统要求高速、高效、可靠。

在这一领域中,时序逻辑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时序逻辑是指电路内部的信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够被正确的处理,并保证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被破坏。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时序逻辑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要求精确地控制数据的同步和时序。

因为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数据的时序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说,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不按照预期时间到达的数据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在设计嵌入式系统之前,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硬件方案、软件方案、系统时钟频率等等。

时序逻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在不同的时钟域之间精确地协调数据的传输、计算和控制。

因此,在设计嵌入式系统时,需要仔细研究时序逻辑设计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时序逻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系统中各个电路模块的状态都是正确的并且能够按照预期的顺序进行操作。

这需要使用合适的同步电路、异步电路、锁存器和计数器等元件来实现。

其中,时钟信号是保存时序正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同步和异步电路中的所有触发器和锁存器都应该使用一个时钟信号。

如果时钟信号出错,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时序失控。

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会开始从最低级别的门电路设计开始,接着逐渐向上层移动,一步一步地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仔细考虑每个模块的时序和同步问题,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时序逻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时序约束的定义。

时序约束是指为了满足一个设计目标而规定的一组电路操作时间限制。

与这些约束相关的因素包括电路的时钟频率、时序操作的持续时间、数据的传输速率、电路延迟和时序冲突等。

在时序约束制定方面,要仔细分析系统的移植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并且能够在工作寿命内维持正确的时序。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处理器设计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处理器设计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处理器设计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按照特定应用需求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与普通计算机系统不同,该系统通常具有实时性、低功耗、尺寸小等特点。

为了满足各种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处理器设计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序处理器是这种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们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序处理器有能力快速地处理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其高速度和可靠性使得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嵌入式系统中,时序处理器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时序处理器可以分为时钟控制器、计数器、时序生成器、时序比较器等几类。

时序处理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处理器的指令集、指令的执行时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功耗、性能和体积等方面。

在指令的执行时间方面,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时序处理器来说,可以尝试采用流水线执行技术。

流水线技术是一种分阶段的指令执行技术,可以将单个指令分解成多个操作步骤,不同操作步骤被分配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且同时进行,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流水线技术的处理器可以达到比传统单周期处理器更高的工作频率和吞吐量,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对时序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除了流水线技术外,时序处理器在设计方面还可以考虑使用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

CISC指令集是一种包含多种操作的复杂指令集,相对而言RISC指令集则更加简洁。

在实际应用中,CISC指令集通常与流水线技术搭配使用,而RISC指令集则通常与指令流水线技术搭配使用。

此外,在时序处理器的设计方面,还可以考虑采用硬件抽象层编程模型(HLD)的思想。

HLD模型将程序员与底层硬件的交互进行抽象化处理,从而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的分层处理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HLD模型进行嵌入式系统的编程工作可以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率和优良的系统性能。

如何进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如何进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如何进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和调试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是应用广泛的计算机系统,其在各行各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和调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接口设计和调试两方面进行论述,介绍如何进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一、接口设计在进行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系统对接口的要求。

这包括接口的类型、数量、功能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充分了解系统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接口。

2. 接口协议设计接口协议是接口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接口协议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格式、协议的通信方式、传输速率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接口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未来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

3. 接口硬件设计接口硬件设计是接口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接口硬件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接口芯片或模块,并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与其他硬件的兼容性等因素。

4. 接口软件设计接口软件设计是接口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进行接口软件设计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驱动程序或协议栈,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同时,还需考虑接口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接口能够正常工作。

二、接口调试接口调试是测试和验证接口设计的过程。

在进行接口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连接检查首先,需要检查接口硬件的连接是否正确,包括接线是否牢固、引脚是否对应等。

只有确保硬件连接正确,才能进行后续的调试工作。

2. 信号测试接下来,需要进行信号测试,验证接口信号的稳定性和波形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示波器等测试设备对接口信号进行监测和录波,以确保信号质量符合要求。

3. 功能测试在信号测试通过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功能测试。

即通过发送数据或命令,测试接口的功能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调试器或专门的测试工具对接口进行功能验证。

4.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是对接口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进行验证。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分析方法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分析方法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时序分析方法研究嵌入式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我们的手机、平板,还是汽车、智能家居等,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的运行需要高效、稳定和安全的保障,而时序分析方法正是保障嵌入式系统运行的重要手段。

时序分析方法是一种对数字电路中信号时间特性的分析方法。

需要对系统的时序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理解时间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而系统的主要时序特性则包括时延、时钟偏差、信号延迟和时序脉冲等。

时序分析方法主要有峰值压缩ISD、表示与长度外溢法JTAG等多种方法。

其中,峰值压缩ISD是最突出的即时分析技术之一,它通过减少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提高存储空间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大数据量设计的需求,不仅大大减少了对主机处理器的影响,而且还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ISD峰值压缩技术通过把数字信号压缩成一个小量,从而满足了大量存储的要求。

ISD峰值压缩把数字信号的峰值压缩成一个二进制的迭代数字和一个预测的平均值。

当数字信号的值变得超出了当前单元所能容纳的量程时,ISD将把它精确地解压缩出来。

在此方案中,数字信号被有效地压缩到256位的集合中,据显得非常有效和可靠,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地解压缩。

与ISD如此直接的技术有关的另一种峰值压缩技术是表示与长度外溢法(JTAG)。

该技术并非用于将信号压缩到特定大小,而是使用一种十分灵活的技术,即在信号中添加标签,以便可以对信号进行和存储器和速度成比例的准确、可重复的访问和控制。

虽然使用JTAG技术需要的额外硬件比使用ISD压缩所需的硬件更多,但其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可让芯片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时序问题和优化设计。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未来数字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序分析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关键,只有学会了这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嵌入式系统中的时间分析问题。

ISD峰值压缩技术和表示与长度外溢法JTAG技术都是非常有效的峰值压缩技术,可以帮助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优化设计和解决系统中的时序问题。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研究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研究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研究嵌入式系统是现代科技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融合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常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中,如汽车、手机、电视机等。

在嵌入式系统中,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中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

首先,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

在嵌入式系统中,硬件设计涉及到各种电路设计、电源管理、布线和封装等方面。

其中,电路设计是最核心的一项工作。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功耗、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对于不同的嵌入式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的硬件设计,以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其次,接口规范也是嵌入式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嵌入式系统中,各个组件和外设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接口进行。

接口规范的研究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制定和接口标准的制定。

通信协议的制定涉及到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错等方面的要求。

接口标准的制定则需要考虑到不同组件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便实现各个组件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在嵌入式系统中,硬件设计与接口规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硬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口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的研究还需要结合软件的开发。

固件和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需要与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相匹配,以保证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当前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可以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考虑,研究功耗优化和性能提升的方法。

嵌入式系统通常有严格的功耗要求,降低功耗可以延长电池寿命或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可以研究更加可靠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以应对嵌入式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安全等问题。

此外,嵌入式系统的封装和布线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提高封装和布线的质量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硬件设计和接口规范的研究。

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方法的研究

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方法的研究

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方法的研究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可是个相当重要且有点复杂的事儿呢!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供电时序控制。

简单来讲,就好比一群人排队进教室,得有个先后顺序,不然就会乱套。

在嵌入式硬件里,各种芯片、组件啥的要正常工作,供电也得按特定的顺序来,这就是供电时序控制。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调试一个嵌入式系统,就因为供电时序没弄好,可把我折腾惨了。

那是一个小小的智能传感器系统,看着挺简单的,结果一上电,啥反应都没有。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芯片坏了,换了几个新的,还是不行。

后来我仔细一查,发现是供电时序出了问题。

就像我前面说的,好比一群人乱了顺序进教室,这里面的芯片也“晕头转向”了,根本没法正常工作。

我就一点点排查线路,对照着原理图,眼睛都快看花了。

咱们回到正题哈,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方法有不少。

常见的像使用专门的电源管理芯片,这就好比有个特别负责的班长,把供电顺序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还有通过软件编程来控制,这就像是有个聪明的大脑在指挥。

比如说,在一些复杂的系统里,可能会有多个电源轨,每个电源轨的启动时间、电压上升速率都得精确控制。

这时候,电源管理芯片就能发挥大作用啦。

它可以根据预设的时序,依次打开或关闭各个电源轨,确保整个系统稳定工作。

再说说软件编程控制的方法。

通过在微控制器里写代码,来精确控制电源的开关和时序。

这就要求咱们对硬件和软件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不然稍微写错一点,系统可能就“罢工”了。

还有啊,在设计供电时序的时候,还得考虑各种因素。

比如说,不同芯片的启动电流要求,电源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的功耗等等。

要是不注意这些,就算时序对了,系统也可能不稳定,时不时给你来点小毛病。

我之前调试的那个智能传感器系统,最后发现就是因为有个电源轨的启动时间太短了,导致相关的芯片没准备好,所以整个系统就瘫痪了。

我把启动时间稍微延长了一点,嘿,系统就正常工作了,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

总之啊,嵌入式硬件供电时序控制这事儿,虽然有点麻烦,但只要咱们细心、认真,掌握好方法,就能让咱们的嵌入式系统稳稳当当工作。

嵌入式编程之时序图讲解

嵌入式编程之时序图讲解

嵌⼊式编程之时序图讲解嵌⼊式编程之时序图讲解 对于芯⽚驱动的编写,需要严格按照芯⽚⼿册上的时序图上的定义。

看懂时序图这是每个合格嵌⼊式软件⼯程师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特意找到下⾯这个例⼦,⽤这个例⼦介绍时序图还是⽐较直观的。

图中时序线的名称及作⽤RS:数据/状态字选择线 RS = L:传输状态字 RS = H:传输数据;RW:读/写操作选择线 RW = L:写状态 RW = H:读状态;E:⽚选 E = L:芯⽚处于关闭状态 E = H:芯⽚处于使能状态;DB:数据传输总线;图中标注处说明1处:⾼电平;2处:低电平;3处:包含了⾼低线,控制线代表配置为⾼低均可,数据线代表传输的是数据;4处:竖线代表的是⽣命线,代表⼀个对象在⼀段时间内的存在;⼤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很多t开头的标注,这些标注是⾮常重要的,时序图是⼀定要有时间定义的。

下图为时序图的时序参数,在编写代码的时候⼀定要参照图中定义的时间。

时序图读操作编程INT8U ReadData(void){INT8U iResult;E = L; /* 芯⽚处于关闭状态 */RS = H; /* 选择传输数据模式 */RW = H; /* 选择读操作 */DelayNS(30); /* tSP1 最⼩值:30ns 注意:在这⾥这么写只想让⼤家对时间概念深刻记忆⼀下, 根据控制器的执⾏速度可以省略掉,在很多单⽚机中⼀条指令执⾏时间⼤于30ns*/E = H; /* 芯⽚使能 tR 代表IO⼝翻转速度,速度取决于控制器硬件性能 */DelayNS(30); /* tD为数据建⽴稳定时间,最⼤为100ns */iResult = DB; /* 读出数据,DB代表的是实际控制器数据IO⼝ */DelayNS(120); /* tPW为⽚选信号的保持时间 */E = L; /* 关闭芯⽚,停⽌数据读取 */DelayNS(10); /* tHD1为地址信号的保持时间 */RS = L;RW = L;return iResult;}转⾃:https:///snail_turbo/article/details/20568237。

第五节嵌入式系统的外围接口设计

第五节嵌入式系统的外围接口设计


/XPLLDIS----内部振荡器(石英晶体)/外部时钟源-4位
3、I/O寄存器映射方式
嵌入式处理器与外围接口间交换三种信息: (1)数据信息: 通常通过并行方式在总线上进行数据传输。 (2)控制信息: 处理器通过控制信息控制外围接口的工作。 (3)状态信息: 反映外设的工作状态,是外设传输给处理器的 信息,如Ready、Busy等。
第五节 嵌入式系统的外围接口设计

1、复位方式 2、系统时钟 3、 I/O寄存器映射方式 4、外围接口逻辑电路匹配的问题
外围接口包括: 1、CPU外围电路(如复位电路、时钟电路), 2、外围I/O模块:包括基本接口、人机接口、通 信接口及控制接口 基本接口:存储器接口(DRAM控制器)、中 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定时/计数器、GPIO 人机接口:LCD控制器、语音输入输出、视频 输入输出、键盘、触摸屏等 通信接口:以太网、CAN总线、USB、红外线、 PCMCIA、I2C总线 控制接口:A/D、D/A、PWM
1、复位方式
阻容复位电路 手动复位电路 专用复位电路 软件复位

复位:可靠、抗干扰。
(1)阻容复位电路
时间常数为RC=82ms。 不同CPU的复位时间可能有差异。
(2)手动复位电路
非门最小输入高电平为2.0V,对于RC电路在0.6倍的时间常数
和5V供电时电容上的电压为0.45Vcc=2.25V,对于R=1k, C=22uF,t=0.6*R*C=13ms,满足一般系统复位脉冲宽度大于2 个机器周期的要求。
a、直流扇出
b、交流扇出: 容性负载包括所有输入端电容的并联(和)及线路的 寄生电容。 CL:厂家用于器件特性测试的值,约为50~150pF,在 Datasheet中测试条件中 实际电容量=各逻辑电路的最大输入电容量CINMAX的和 +电路板布线的寄生电容 CINMAX:约为1~5pF 电路板寄生电容一般为1~5pF/inch。 当逻辑电路输出能驱动的电容量CL>实际驱动的负载 电容量时,能够保证器件的特性。否则会对时序的上 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等产生影响。 增加缓冲器来驱动:Buffer

嵌入式开发中的电路设计

嵌入式开发中的电路设计

嵌入式开发中的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例如智能手机、家用电器、汽车控制系统等。

一个优秀的电路设计可以保证嵌入式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见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设计原理。

电路设计的目标是将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正常工作和相互通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设计原理:1. 信号处理与滤波在电路设计中,信号处理和滤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滤波电路可以去除杂散的噪声,并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和调整,以保证有效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2. 电源管理电源管理在嵌入式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源管理电路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供应,确保嵌入式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同时,合理的电源管理能够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并提供能量的高效利用。

3. 时钟电路设计在嵌入式系统中,时钟信号起着关键的作用。

时钟电路需要设计稳定且可靠,确保系统各个组件的同步工作。

时钟电路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晶振、频率合成和相位锁定等。

4. 通信接口设计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标准和协议来实现,例如UART、I2C、SPI等。

设计合理的通信接口电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交换。

二、电路设计的流程电路设计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原理图设计、电路模拟和样板板卡设计等。

1. 需求分析在进行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

具体来说,需要明确系统要连接的外设、所需的输入输出接口、性能要求以及可接受的成本等。

需求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2. 方案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开始进行电路方案的设计。

方案设计包括电路架构设计、电路模块的选择、系统资源的规划等。

方案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满足,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和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7—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的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濮小川,赵秋霞,蒋烈辉,马鸣锦,杜 威(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摘 要:以两款微控制器的以太网和USB 接口设计为例,对其外围接口时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给出了接口电路设计方案,论述了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的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外围接口;外围部件;时序分析;电路设计Tim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ircuit Design of External Interfaceof Embedded SystemPU Xiaochuan, ZHAO Qiuxia, JIANG Liehui, MA Mingjin, DU Wei(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Abstract 】Citing the Ethernet and USB interface design of two microcontroller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ir external interface time characteristic, and presents the right design scheme of interface circuit, and furthermore discusses the commonly way and technique of the external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 External interface; External component; Tim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ircuit design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3卷 第5期 Vol.33 No.5 2007年3月March 2007·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文章编号:1000—3428(2007)05—0237—03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31.1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以处理器为核心,扩展外围硬件资源,以提高整体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由于嵌入式处理器种类繁多,外围部件千差万别,它们之间常常出现接口时序不匹配的问题,因此设计合理的接口电路,解决时序匹配问题,成了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

1 外围网络接口和USB 接口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1.1 MMC2107和LPC2210外部总线时序分析MMC2107是一款基于M210 microRISC CORE CPU 的32位微控制器,有独立的32根数据线和23根地址线;采用时钟同步总线,外部总线接口时序如图1所示。

图1 MMC2107外部总线时序由于MMC2107采用时钟同步总线,图1所标注的各时间段都是相对于CLKOUT 上升沿的。

由图1看出:MMC2107的片选信号CS#与地址信号A[22:0]几乎同时有效和撤消,因为CS#实际上就是由处理器高位地址A[31,24:23]译码得到的;A[22:0]与写信号R/W(write)几乎同时撤消;写数据D[31:0] (write)在R/W(write)被否定后很快就撤消了;A[22:0]总是比读/写信号R/W#和输出使能信号OE#先建立一段时间。

LPC2210是一款基于ARM7TDMI-S TM CPU 的16/32位微控制器,有独立的32根数据线和23根地址线,外部总线接口读写时序如图2所示。

XCLK D[31:0](read)CS#(read)OE#CS(write)BLS#/WE#A[22:0]D[31:0](write)图2 LPC2210外部总线时序由图2可见,LPC2210与MMC2107的外部总线时序差异较大。

LPC2210的片选信号CS#与地址信号A[22:0]并不是几乎同时有效和撤消,而且CS#在读/写时序中的时序特性也不一样;原来在MMC2107中的输出使能信号OE#在这里是读信号;A[22:0]在写信号WE#肯定前先建立了t AVCSLW +t CSLWEL 时间,并且在WE#被否定后还保持t WEHANV 时间;读信号OE#将在数据信号D[31:0](read)有效前先建立t AVDV 时间;D[31:0](write)将在WE#被否定后,继续保持t WEHDNV 时间。

1.2 接口时序分析与电路设计根据应用需求,笔者采用的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网卡芯片RTL8019AS ,这是一种高度集成的以太网卡芯片,接口作者简介:濮小川(1983-),男,硕士生,主研方向:计算机应用;赵秋霞,副教授、硕士;蒋烈辉、马鸣锦,教授、硕士; 杜 威,讲师、硕士收稿日期:2006-08-14 E-mail :brucepu@时序符合ISA总线标准,其ISA I/O读写时序如图3所示。

AENSD[15:0](read)SD[15:0](write)图3 RTL8019AS I/O读写时序下面首先分析MMC2107、LPC2210与RTL8019AS的时序匹配问题,然后给出具体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案。

1.2.1 读时序分析(1)MMC2107读信号R/W#(read)与RTL8019AS读信号IOR的时序不匹配,可用输出使能信号OE#来控制IOR;LPC2210的读信号OE#可与IOR匹配。

(2)RTL8019AS要求IOR比读数据SD[15:0](read)先建立的时间T4的典型值为50ns,而LPC2210读时序的这段时间为t AVDV,最小值=tcyc *(2+WST1)-20;MMC2107读时序的这段时间为T=1/2 tcyc-t CHRWV +1/2 tcyc-t DIVCH=tcyc-t CHRWV-t DIVCH。

其中,tcyc是系统时钟周期,WST1是存储器组配置寄存器中的一个位段,用以控制读访问的长度,因此,MMC2107和LPC2210均可通过编程来满足T4的要求。

(3) RTL8019AS的读数据SD[15:0](read)在IOR否定后将继续保持T6时间,其最小值=10ns;而LPC2210要求的读数据保持时间t STHDNV的最小值为0ns,MMC2107 对读数据保持时间无要求。

因此,MMC2107、LPC2210与RTL8019AS的读时序基本匹配。

1.2.2 写时序分析(1)RTL8019AS要求写数据SD[15:0](write)有效到写信号IOW被否定的时间为T7,其最小值为10ns,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置MMC2107和LPC2210的系统时钟或插入等待周期来解决;(2)RTL8019AS还要求写数据在IOW否定后必须保持T8时间,其最小值为10ns;LPC2210的写数据保持时间是T WEHDNY,最小值为(2×tcyc)-5,可通过编程调整其值大小;MMC2107只有写数据相对于CLKOUT上升沿的保持时间,但不能保证其在写信号R/W(WRITE)否定后的保持时间,通过逻辑分析仪显示,这段时间<=5ns,不能满足RTL8019AS 的要求;因此,必须想办法延长MMC2107写数据的保持时间,而LPC2210与RTL8019AS的时序基本匹配。

1.2.3 接口电路设计LPC2210与RTL8019AS的时序可以匹配,接口电路实现比较简单,下面只论述MMC2107与RTL8019AS的接口电路设计。

在MMC2107的数据线上串接两片74HC245以适当延迟数据,可以达到延长数据保持时间的效果。

74HC245工作在3.3V电压时,产生的时延大约是15ns,如果加上其输出使能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总时延可以达到40ns以上;对于RTL8019AS来说,15ns时延已经足够,因此,笔者将其输出使能端接低,使之总是使能,而只对其方向端进行控制以满足工作要求,由此便可省去输出使能端的开启和关闭时延,加快了访问速度。

此外,对于RTL8019AS的地址使能AEN信号,它跟地址信号几乎是同步的,因此可以用某根在选中RTL8019AS 时始终为低的地址线控制它;也可以接上MMC2107的片选信号CS#(RTL8019AS没有专门的片选端);还可以直接与地连接,使之永远使能;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RTL8019AS的地址引脚实际上只用到了最低的5位SA[4:0],用于寻址内部的寄存器和端口,其余的地址引脚都接高或接低,取决于网卡在系统中所占的地址空间;MMC2107和LPC2210给出的片选信号CS2#和A22相或后和RTL8019AS 的SA5相连以确定网卡的基址;同时,A22还用作区分网卡RTL8019AS和USB ISP1581的地址空间。

其中,还应当注意的是:MMC2107是大端模式,而LPC2210和PC机一般都是小端模式,所以,笔者将MMC2107与RTL8019AS数据线的高、低有效字节反接,以符合编程习惯。

图4 MMC2107、LPC2210与RTL8019AS接口电路示意图通过电路板实际验证,发现LPC2210与RTL8019AS在电路板上调通,MMC2107却没有。

经反复检查测试,排除了其它可能性之后,还是把问题的目标锁定到接口时序上来。

对比MMC2107与LPC2210外部总线时序的不一样之处:MMC2107不能保证写地址在写信号R/W(write)被否定后还保持一段时间,但LPC2210却可以,它所保证的时间为t WEHANV,最小值为t cyc-5,最大值为t cyc+5,可以通过编程调整。

因此,弄清RTL8019AS是否对地址保持时间有要求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RTL8019AS的时序图上并没有对这段时间进行任何标注。

笔者查阅了ISA总线规范的标准IEEE-996,其中也没有直接关于这段时间的描述,但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句话中找到些依据:地址总线SA从BALE(地址锁存信号)下降沿开始有效直至总线周期结束。

地址锁存也就意味着在下次地址给出前,地址线上的信号将一直被保持。

由此可见,ISA总线时序实际上保证了地址信号在写信号否定之后还保持足够时间有效,也就是说RTL8019AS的读写时序其实也有一样的要求。

为此,笔者做了个测试,就是把电路板上RTL8019AS的地址引脚的最低5根翘起,并通过飞线连接到MMC2107的通用I/O端口的5根引脚上,即用端口(有锁存功能)来给出地址,结果调试成功,这有力地证明了刚才的推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