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_荣海钦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1. 引言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是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组织专家编写,旨在为全球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关于代谢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
本指南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代谢综合征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1 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2.2 诊断标准根据ISH指南,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以下任意两项:1. 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²,或腰围≥90cm(男性)/80cm(女性)。
2. 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
3. 高血压:血压≥130/80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4.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男性)/1.3mmol/L(女性),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已确诊为血脂异常。
3. 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3.1 风险评估ISH指南建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策略。
评估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等。
3.2 管理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心血管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降糖、调脂药物。
3. 综合管理: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目标4.1 血压控制目标ISH指南建议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4.2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3.9-5.6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范围内。
4.3 血脂控制目标HDL-C水平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IR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的集聚。
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低密度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变快,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综合征概况 1.1 概念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4项,后来又将其扩大包括高尿酸血症、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异常及炎症前状态等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原本孤立的几个疾病成为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表现。
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产生符合中医整体辨证观,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1.2 诊断标准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根据WHO(1999)和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颁布了国际学术界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该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把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华人及东南亚:男>90 mm,女>80 mm;日本:男>85 mm,女>90 mm;欧洲:男>94 mm,女>80 mm;美国:男>102 mm,女>88 mm。
同时合并以下四项中之两项:(1)三酰甘油水平>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2)HDL-L水平降低:男<0.9 mmol/L,女<1.1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5.6 mmol/L,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5.6 mmol/L,则强烈推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并非诊断MS必需指标。
代谢综合征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宋萌萌李曦芝骆志成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12期通信作者简介:骆志成,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科室主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学位。
从事皮肤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研究领域主要为银屑病和真菌病。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委、甘肃省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委、甘肃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真菌学杂志》编委。
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中医药局及院内基金等10项课题。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血脂异常、高血压、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MS与皮肤病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就MS在相关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痤疮、化脓性汗腺炎、黑棘皮病、扁平苔藓及雄激素性脱发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MS及相关皮肤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皮肤病;发病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related skin diseases Song Mengmeng, Li Xizhi,Luo Zhiche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Zhicheng, E-mail:**************.cn【Abstract】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set of clinical syndromes with dyslipidemia,hypertension, abdominal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nd is a risk factor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skin diseas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lated skin diseases including psoriasis, acne,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acanthosis nigricans, lichen planus and androgenetic alopecia was elucidated,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skin diseases.【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Skin disease; Pathogenesis皮膚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机能活动,皮肤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内部情况。
四大临床综合征病理学
四大临床综合征病理学
临床综合征是指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病理学通常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异常变化。
以下是四大临床综合征的病理学介绍:
1. 炎症综合征: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红肿、疼痛等。
病理学上,炎症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或受损组织的攻击所致,表现为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损伤。
2.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病理学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3. 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组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病理学上,心血管综合征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受损。
4. 神经系统综合征:是一组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癫痫等。
病理学上,神经系统综合征的发生与神经元损伤、神经递质紊乱、神经炎症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临床综合征的病理学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3年ISH全文: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
2023年ISH全文: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最新的2023年ISH(国际高血压学会)发布的代谢综合征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1. 定义和诊断
-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腹部肥胖等。
- 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满足特定的诊断标准,包括至少满足三项以下五项标准: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预防和管理
- 早期干预和预防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关键。
个体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运动、均衡饮食和戒烟等。
-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管理方案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 药物治疗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包括降压药物、降糖药物和降脂药物等。
3. 监测和随访
- 代谢综合征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随访,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 监测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等指标。
- 随访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患者按照治疗计划进行,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4. 重要提示和建议
- 代谢综合征患者应该积极参与自己的治疗和管理,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改变。
- 家庭支持和教育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2023年ISH发布的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的主要内容。
详细内容请参考正式发布的文档。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定义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异常来确定。
例如,IDF 标准要求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并合并以下至少两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 或舒张压≥85mmHg)、空腹血糖升高(≥56mmol/L)。
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一)全球流行情况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据估计,全球约 20% 25%的成年人患有代谢综合征。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
(二)我国流行情况在我国,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 14% 18%。
城市居民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
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分布特征(一)年龄分布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代谢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
然而,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在青少年和儿童中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性别分布一般来说,女性在绝经前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患病率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男性。
代谢综合症
胰岛素抵抗(HOMA) (葡萄糖摄取位于人群最 低的25%)
代谢综合征
微量白蛋白尿 UAE 20 µg/ min 甘油三酯 & HDL-C 1.7 mmol/l < 0.9 mmol/l
Alberti & Zimmet WHO 1998 Diabetic Medicine.
血压 140/90 mmHg
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和过量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 是当今饮食的突出问题
不怕饥饿:就怕过饱
人类的进化
1900 2002
?
With Apologies to Stephen Jay Gould
超重及肥胖的危害-代谢综合征
肥胖
不 良 生 活 方 式
不良饮食习惯
中风
高血压 心肌梗塞
缺乏运动
高血脂
心理压力
易患人群: 老年人:脂质代谢能力降低;对糖耐量减低 高血脂家族史人 肥胖人 吸烟人 甲减 糖尿病人
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mmol/l 总胆固醇(TC)>5.7 甘油三脂(TG)>1.7 (HDL-C)<0.9(男)1.0(女) ?? (LDL-C)>3.6
美国诊断标准分四型: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密度脂蛋白低下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遗传因素致高血 压的重要原因, 这种遗传的胰岛素抵抗
在后代亲属产生高血压可能需要其他辅
助的遗传或环境因子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状态 高血压遗传因素可向第一、二代子女遗传
或不遗传高血压,但毫不例外地遗传了胰岛
危害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 (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 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 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 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 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代谢综合征 .ppt
2. TG:> 1.69mmol/l(150mg/dl)
3. HDL-C: 男< 1.04mmol/l(40mg/dl)
4.
女< 1.29mmol/l(50mg/dl)
5. 血压: > 130/85mmHg(17.3/11.3KPa)
6. 空腹血糖:> 6.1mmol/l(110mg/dl)
WHO
3、中心性肥胖,即WHR男性>0.90,女性>0.85及/或BMI>30 kg/m2
4、微量白蛋白尿≥20 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 mg/g
4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 第三次报 告
(NCEP-ATP III)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01)
符合下列3个或3个以上条件者
1. 腰围: 男> 102cm,女> 88cm
小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过氧化氢酶拟似剂 L-丙酰基-肉毒碱 :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DNA损伤 α-硫辛酸 :线粒体内抗氧化剂,改善内皮功能
激活转酮醇酶 多聚ADP核酸聚合酶(PARP)抑制剂 (PJ34,INO-1001 ) β亚型PKC特异性抑制剂 :改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LY333531) ONOO- 抑制剂:可减轻ONOO-对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FP15)
不作为基本判定指标,仅用于资料积累以进一步判定此指标的应用价值 需讨论的几点问题:
1、以WHO工作定义为基础→以胰岛素抵抗为前提 2、IFG是否列为糖调节受损? 3、体重指数的地区性标准的利弊? 4、HOMAIR指数的下四分之一位数临床实用性?
7
诊断标准?
存在问题: 是否全面涵盖了MS所可能具有的临床表现? 各项指标诊断点的确定? 是否应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MS所具有各成份的相对重要性? 是否需要制订一个统一的防治目标?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治疗与管理
04
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摄入。
饮食调整
增加运动
减轻压力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新陈代谢。
通过放松技巧、冥想、瑜伽等方法减轻压力,有助于降低应激激素水平,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
03
02
01
对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糖药以控制血糖水平。
降糖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以降低血压。
降压药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脂药以降低血脂水平。
降脂药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
心理支持
接受心理支持,如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成年人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代谢综合征概述代谢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诊断与评估治疗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目录
代谢综合征概述
01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导读: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逐渐上升,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中医病名的认识中国古代文献并无代谢综合征相关病名, 根据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肥满”、“消渴”、“眩晕”“脾瘅”“胸痹”之中。
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年老体弱、久病正虚和情志所伤等数种因素叠加,致湿、浊、毒、瘀等停留体内,肝脾肾心肺气机失常而发病。
形体肥胖是代谢综合征人群的普遍特点,代谢综合征患者也具有一定的体质易感性,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1],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偏颇体质对于本病的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3、中医辨证论治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 增强运动和合理饮食基础上, 中医药干预同样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临床治疗应当分清主次,随证治之,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代谢综合征涉及全身多个脏腑,可从五脏逐一分析论治[2]。
1、从肝论治: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活动,气血的运行,饮食的消化、吸收,糟粕的排泄,津液的宣发、输布,都需要通过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
肝气不疏则导致气滞、食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进而促进本病的发生。
治疗方面,选用越鞠丸为基础方加减,并随气、血、痰、火、湿、实之不同调整诸药用量。
2、从脾论治:脾主湿,司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至全身。
若脾运化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布散而停滞体内,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对于脾胃气虚之证,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治疗,并常伍苍术、佩兰、泽兰以化湿,陈皮、柴胡以理气。
对于体型肥胖、水湿内停患者,可以玉米须代茶饮以利水渗湿、调节水液代谢,从而改善代谢综合征痰湿体质。
3、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纳气,主水及命门之火,为真气之本,进而产生气机、气化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热烈祝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整体治疗”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 家欣 , 丽辉 , 3宋 侯 吴效 科. 癸 时 限性异 常 与常 见 的妇科 疾 病 天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0 8 1 ( )5 J. 20 ,4 1 :3—5 . 5 [] 4 王烨 , 祥 , 李 姚美 玉 , 论 天癸 的节律异 常与月经 周期 的关系 等. [ ] 陕西 中医 ,0 8 2 3 :1 J. 2 0 ,9( ) 3 7—38 1. [] 5 李琴华 , 吴效科 , 丽辉. 侯 浅析脏 腑经络 与妇 人天癸 [ ] 时珍 国 J.
律性 和状 态 性 的病 理变 化 , 新 P O 创 C S生 殖 障 碍 的 中 医病 机 为“ 天癸 失序 ” 。在 临床 特 征方 面 , 明 P 阐 .
C S 天癸失 序” O“ 的临床 特征 为卵巢 内分 泌功 能亢 进
[O] n Q , e a. iee t h nt e f oyyt vr 1 WagY, uJwuX,t 1Df rn eoy s l scoay f p p op c i
[0 刘逸超 , , 2] 李威 王秀秀 , 隐丹参 酮对小 鼠卵巢 胰岛素抵 抗调 等.
控的机制研究 [ ] 中华糖 尿病杂志 ,09,( )4 7—4 2 J. 20 1 6 :2 3. [ 1 See —Vcoi E, dl e a L w—f q ec l t au u c 2 ] t r i r J e t1 o n t n e E, . r un yee r cp n - e co
—
16 . 3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摘要: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临床诊断一、引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能加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化为谷氨酸。
正常情况下,AL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脏细胞中最多,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当某些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坏时,ALT可从细胞中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
AL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
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5U/L,女8-36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2],且在接触化学品如四氯化碳、重金属、砒霜后,以及劳累、运动和喝酒后等情况下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在ALT催化下,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其反应式如下:(1)基于上述反应,临床检验常用的ALT检测方法有赖氏比色法、速率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三种[3],式中的生成物丙酮酸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T的浓度和活性。
1、赖氏比色法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羰基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暗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通过比色卡进行判定浓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445nm处检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对照法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进而计算酶的活性。
此法具有操作误差较小,线性范围较宽,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
2、速率法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还原成成L-乳酸,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被氧化成为NAD+,NADH在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酶活力呈正比,由下降速率可测出ALT活性。
特别关注:全面认识代谢综合征
特别关注:全面认识代谢综合征编者按:目前,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以及这些病发病年龄的日趋下降,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上述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的多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对此,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名称和定义。
但截止目前,我国患有上术病病的广大患者对此却知之甚少。
为了让广大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代谢综合征”,客观地、系统地认识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扼制这些疾病的流行,本刊特组织了以下三篇文章,谨供读者参阅。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王润华最近在出门诊时,曾有一位77岁的老先生问我:“大夫,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为什么您还要给我下一个‘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呢?”我向他解释道:“您的高血压和冠心病不是原发疾病,而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
也就是说,是糖尿病先使您体内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性改变,然后您才出现了高血压、冠心病。
通常,人们把多种代谢异常共存的现象称为‘代谢综合征’。
”在临床上,代谢综合征是老年人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
许多因素均可使人体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如糖尿病、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酗酒、身体超重或肥胖、血管内皮炎症、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倾向、微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等。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内血管的内皮功能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管内膜增生,使血管的中层平滑肌细胞变形、增殖,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集、动脉血管变窄,甚至形成栓子而堵塞动脉血管。
这种改变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只要有动脉的组织器官和脏器均可发生,从而引起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病变,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肾脏及其它脏器的并发症。
我们把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因素均称为“代谢综合征”。
其中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囊括了代谢综合征的大部分因素。
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最常见、最多见的代谢综合征。
2023年ISH全文指南:最新代谢综合征
2023年ISH全文指南:最新代谢综合征前言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特征为腹部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
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供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最新诊断标准、风险评估、预防及治疗策略,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定义与诊断1.1 定义代谢综合征是指同时存在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症候群。
1.2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等机构共同制定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五项中的三项:1. 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或体质指数(BMI≥25kg/m²)2. 高血压:血压≥130/85mmHg3. 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或糖耐量减低(IGT)4.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mmol/L)5.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证据,如空腹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异常---2. 风险评估2.1 心血管风险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
可以使用工具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进行评估。
2.2 糖尿病风险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
应根据空腹血糖、糖耐量测试(OGTT)等结果评估糖尿病风险。
---3. 预防与治疗3.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
推荐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比例。
健康的克星——代谢综合征
健康的克星——代谢综合征
辛达临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前文已述,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包括许多代谢紊乱的疾病,如肥胖(超重)、糖耐量减退(或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稠度、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
疾病往往开始于肥胖及糖耐量减退(或高胰岛素血症),继之,陆续出现其他表现。
【总页数】2页(P6-7)
【作者】辛达临
【作者单位】广州市陆军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回授式健康教育对慢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素养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骆焕丽;郑乃汭;刘慧
2.健康的克星——代谢综合征 [J], 辛达临
3.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实施健康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J], 李晓晖
4.运用AMPA无创身心健康检测评估系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估[J], 谢薇;刘秀丽;李晓春;靳纪强
5.关注宝宝牙齿健康,远离牙齿健康“克星” [J], 刘跃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孙海玲;荣海钦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015)023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高脂血症,大约有50 %合并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也较高,高脂血症可以先于高血糖出现,但更多则是伴随糖代谢紊乱而作为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本文回顾了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可能机制及药物干预方法,多项研究均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总页数】4页(P3626-3629)
【作者】孙海玲;荣海钦
【作者单位】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济南,250062;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济南,25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研究进展 [J], 李明珠
2.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研究进展 [J], 李明珠
3.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效果 [J], 王洪飞
4.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效果 [J], 王洪
飞
5.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有效性 [J], 宁许芳;马东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3卷第1期JOURNALOFPRACTICALDIABETOLOGYVol.3No.1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尽管存在着不同版本的工作定义,尽管ADA和EASD的联合声明对是否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综合征”提出质疑,但超重或肥胖、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几种临床异常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IDF的专家们仍然认为该“综合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特别在防治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并于2005年4月提出了首个“全球共识定义”。
代谢综合征从1988年Reaven发表其基本观点以来,一直把病理机制的焦点聚在“胰岛素抵抗”上,所以最流行的名称曾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直到1997年IDF大会上接受了Zimmet的建议,才使得“代谢综合征”一词广泛使用起来。
近几年随着本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低度系统性慢性炎症反应才是该综合征的核心点和几项组成成份的连接点,有人直接将此称为“炎性综合征(inflammatorysyndrome)”。
本人认为,一个命名越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越好。
从本综合征名称的衍变,也可反映人们对其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过程。
目前普遍认为,正是以内脏脂肪为主的组织细胞所释放的前炎症细胞因子,以及其它相关生物活性分子的旁分泌、自分泌与内分泌的作用,启动、泛化并维持了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异常,所以将此称为“炎症综合征”或“慢性炎症综合征(chronicinflammationsyndrome)”似乎更确切。
1代谢综合征与慢性炎症代谢综合征作为一个整体与慢性亚临床炎症的关系,已有原西德进行的一项群体调查显示,CRP水平与BMI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葡萄糖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与HDL呈明显负相关。
并且还有研究证明这种急性时相反应产物是与IL-6密切相关并受此调控的。
其它调查也都证明CRP水平在较严重的代谢综合征,特别是在几种异常组分同时存在的个体中可以成合征,特别是在几种异常组分同时存在的个体中可以成倍升高。
显然,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可以互相影响,每种组分既是致炎因素,也是炎性反应的促成结果。
实际上CRP不单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它是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分子,对调控机体抵抗炎性损伤有重要作用。
健康个体中致炎与抗炎两种作用是平衡的,到了代谢综合征出现时这种平衡已经打乱。
有人还证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增加与代谢综合征也有密切关联。
最近一个日本小组发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也是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良好标志物,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两项肝酶显著升高,并与CRP水平密切相关。
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由一组相关的且同时发生并持续存在的临床异常所构成的,单独对其某一独立组分讨论似乎不太合适。
但为了便于说明各异常情况与慢性炎症的关系,现分述如下:2超重、肥胖与慢性炎症几乎在有关代谢综合征与炎症的所有研究中,都发现与CRP水平相关性最强的是BMI。
现在认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就是超重或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炎症状态,已经有了“肥胖炎”(obesitis)的说法。
从病理形态来看,超重肥胖的主要改变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变大,但还伴随着脂肪组织中大量巨噬细胞的浸润,并且该类细胞的所占比例也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肥胖者脂肪组织中TNF-α无论其蛋白成分还是mRNA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BMI相关联。
超重肥胖个体血清中IL-6、TNF-α、可溶性TNF受体I和II都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的对照组。
减体重或有规律的中强度运动可降低血清TNF-α的水平。
超重肥胖的发生有遗传因素,还有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较少等环境因素。
但体内只要脂肪组织特别是腹内脂肪过多就会伴发炎性反应。
即使超重的儿童CRP水平也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但是否易于发生炎性反应还是有种族和遗传差异的,比如与欧洲白种人比起来,印度人即使BMI较小但CRP水平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得多。
1994年!素发现后,脂肪组织已经从过去被动的能量储存器官转变成了主动参与代谢和防御调控的内分泌与免疫器官。
这是近十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转换。
而瘦素可以直接影响脂肪组织合成和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TNF-α等。
代谢综合征还是慢性炎症综合征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250062)荣海钦作者简介:荣海钦,男,1954年12月出生。
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科学博士(MD&PhD),该校分子医学专业博士后。
现任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暨医院名誉所、院长,山东省医学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讲坛・・3・实用糖尿病杂志第3卷第1期JOURNALOFPRACTICALDIABETOLOGYVol.3No.13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IRAS研究还发现即使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CR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多年来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受到了广泛研究和关注。
然而,在机体各种组织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并且也不是同时发生的。
比如,脂肪组织在全身出现广泛胰岛素抵抗的早期阶段并不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肌肉组织却出现较早。
几乎和Reaven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同时,Svenson等就报道了慢性活动性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以后人们发现感染、炎症确实可诱发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并认为这对保障机体的免疫防御是必要的。
可能正是从最早发现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得到启发,才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研究胰岛素抵抗与慢性低度系统性炎症的关系。
研究发现,血液中升高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等,可以通过与它们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激活胰岛素靶细胞胞浆中的一些特殊激酶,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抑制物激酶(IKK)、蛋白激酶C等。
这些被激活的激酶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酸化,虽然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激活其受体后的信号转导也是通过IRS的磷酸化,但磷酸结合的部位是不一样的,前者作用在丝氨酸/苏氨酸上,而后者作用在酪氨酸上。
由于IRS被炎症细胞因子所激活的激酶完成了其丝氨酸/苏氨酸的磷酸化,就干扰了其酪氨酸的磷酸化,导致IRS激活其下游底物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的作用减弱,从而干扰了胰岛素信号的正常转导,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4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与慢性炎症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CRP、IL-6、TNF-α等炎症标志物和炎症因子较健康人显著升高。
而高血糖导致的氧化应激又可加剧炎症反应。
所以说这种低度系统性慢性炎症直接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支持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最好证据莫过于它的姊妹病1型糖尿病。
无论是自身免疫还是化学毒素等诱发,1型糖尿病发病都会首先出现“胰岛炎”的反应,但在确诊还没有并发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却没有检测到升高的CRP和前炎症细胞因子。
显然1型糖尿病可看作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一旦发病后炎症反应就消失了。
一项前瞻性大型研究证明,CRP是2型糖尿病的预测因素。
还有研究证实IL-6水平高者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Pima印第安人中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预测因素。
上述炎症因子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本身就可以影响糖代谢的调节而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有实验研究证明,前臂注入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但如果同时注入TNF-α则可以完全抑制胰岛素的这一作用。
炎症因子不仅可以通过调节炎症过程的关键激酶IKK等,导致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而且也会诱发胰岛β细胞本身的胰岛素抵抗而影响葡萄糖对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
更重要的是IKK可以激活NFκB,这个枢纽性的转录调控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在200多种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基因转录。
这些基因表达产物不但可以干扰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而且可能还会促进胰岛β细胞的凋亡。
所以炎症反应本身也是β细胞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所谓2型糖尿病,实际上是当炎性反应等因素所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障碍,导致葡萄糖代谢调节受损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时的一种代谢综合征的特别病理状态。
这给我们的临床启示就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决不能仅仅是着眼在单纯降糖上,而首先要以代谢综合征的整体纠正为出发点,超越降糖,全面控制。
从代谢综合征的炎症理论来看,减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补充、降压、调脂等治疗都可以减弱炎性反应,一项纠正,获益其它,全面调控,利在健康。
这也是本人几年前提出的2型糖尿病需要“超强化治疗”这一观点的主要理性思考。
5脂代谢紊乱与慢性炎症代谢综合征的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互为因果,如不纠正可造成恶性循环。
脂代谢紊乱早期主要表现在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这也可以看作是“脂肪炎”特别是腹内脂肪炎性反应导致脂肪分解增强的结果。
血循环中FFA的主要来源是腹内脂肪的分解。
已有大量关于FFA在诱导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减退方面的研究。
不但FFA的水平,而且FFA的构成,甚至结合脂肪酸如磷脂和胆固醇酯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也都是相当重要的致炎因素。
血浆磷脂和胆固醇酯中PUFA与SFA比值与IL-6水平呈反比,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亚油酸的含量与CRP也呈反比。
而这两种情况却与HDL-C呈正比。
与超重肥胖儿童比起来,正常体重者血浆中SFA水平明显较低而PUFA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较高。
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后患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正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长链PUFAs。
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很少有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也可能是他们的传统饮食中富含长链PUFAs,如EPA和DHA等。
这些证据说明,大量摄入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PUFAs,可以抵抗慢性系统性低度炎症,从而阻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不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水平下降,而且总胆固醇和小而密LDL-C也可以升高。
特别是后者,在局部反应性氧物质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所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关键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物质,它将诱导内皮损伤和一系列炎性反应。
有些研究还发现,致炎因子TNF-α、IL-1β能抑制脂蛋白脂酶的作用,导致VLDL升高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能促进内皮细胞表达VCAM-1。
CRP可以与LDL-C结合,这样就会增加巨噬细胞对LDL的吞噬摄取。
总之,脂代谢紊乱和炎性・4・实用糖尿病杂志第3卷第1期JOURNALOFPRACTICALDIABETOLOGYVol.3No.1炎症与代谢综合征及临床联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10008)朱大龙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病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的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