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电学的基本概念及串、并联电路计算》专题教学设计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差异和联系。
2.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2.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3.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同样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4.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5.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针对串联和并联电路设计一个实际应用场景,描述其中的连接方式和电压、电流变化情况,并进行计算分析。
教学反思: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实际应用电路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示意图和具体的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电路串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串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主动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教材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为学生今后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刚接触电路知识,对于实际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绘制尚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电路连接和绘制电路图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路知识,提出问题:电路有哪些基本连接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新课讲授:(1)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际电路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2)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际电路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3. 课堂实践:(1)串联电路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串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并联电路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法。
初中物理并联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并联电路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2. 并联电路的规律3. 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串联电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 并联电路的定义: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并联电路的规律:讲解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3) 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实际意义。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联电路的特点,验证并联电路的规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讨论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路的概念。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联电路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并联电路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并联电路的知识。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能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1.1 串联电路的概念1.2 串联电路的特点1.3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4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 并联电路2.1 并联电路的概念2.2 并联电路的特点2.3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4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2.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演示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3. 讲解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演示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自行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概念、特点、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初中并联和串联识别教案
初中并联和串联识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图示。
3. 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掌握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和实际电路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
2. 探究串联电路:实验一:用电池、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3. 探究并联电路:实验三:用电池、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四: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5. 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实现多个用电器的控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图示。
2. 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实际电路。
3. 学生能够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
2. 教学图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图示。
3. 教学多媒体:电路实验动画、实际电路图片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认识电表的改装方式,能推导其量程。
2.通过分析类比推导改装电表的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推理的过程中深化了物理知识,提升乐于学习的品质,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和电表的改装方法。
【难点】电表改装的方法及量程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把两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后看成一个电阻,这个电阻跟R1、R2具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新课讲授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学生回忆并回答: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
教师结合导入时的问题,即两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起来接到电路里,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R,则这个电阻的大小与原来两个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串联和并联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3. 能够分析不同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3. 串、并联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方法;4. 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实验现象引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学习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 并联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综合练习:- 设计串、并联电路,并计算相关参数;- 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变化规律。
5. 拓展应用:- 分析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关系;- 探究串、并联电路在电器中的应用。
6. 总结反思: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阻等;2. 教学PPT或教科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2. 设计一个串联或并联电路,并分析其电流、电压、功率的变化规律;3. 思考并讨论串、并联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能够独立解答问题;2. 课后作业:完成作业并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3. 综合考核:通过小测、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提出建议;2.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程教案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和运动、能量守恒、电与磁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入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如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学基础、波动光学等,为学生提供初步了解。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现象的认识。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知识回顾- 力学部分:力的分类与合成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重力与摩擦力的特点等。
- 热学部分:热量的传递方式、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态变化等。
- 电学部分: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
-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透镜成像原理等。
2. 高中物理知识预习- 力学部分:牛顿三大定律的介绍、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功与能的计算等。
- 电学部分:欧姆定律的深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分析、电容器和电磁感应的基础概念等。
- 热学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初步认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过程。
2. 结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易于理解。
4. 安排适量的课后习题和项目作业,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设计综合性的问题解决任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习惯。
总结:。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以及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4. 动手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搭建,观察电流路径,验证课堂讲解的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1.1 串联电路的概念1.2 串联电路的特点1.3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4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 并联电路2.1 并联电路的概念2.2 并联电路的特点2.3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4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1.2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2. 教学难点:2.1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电路的连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串联电路2.1 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2.3 讲解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3. 教学环节二:并联电路3.1 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3.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3.3 讲解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特点、电压和电流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串联 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和并联的定义2. 串联和并联的特点3. 串联和并联的计算4. 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
2. 难点: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串联和并联。
2. 新课:介绍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
(1) 串联:将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2) 并联:将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流分支流过每个元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现象。
(1) 串联:如照明电路中的开关,电流依次通过开关、灯泡。
(2) 并联:如家用电器,电流分支流过每个电器。
4. 计算:介绍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1) 串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2) 并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5. 拓展:探讨串联和并联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电路教案:串联和并联电路
高中物理电路教案:串联和并联电路一、引言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由不同的元件组成,通过电流的流动来实现各种功能。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原理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计算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这两种电路结构。
二、串联电路1. 概念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起来,在同一回路上形成一个闭合路径。
其中,电流穿过每个元件时都会受到相同大小的阻力。
2. 特性(1)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2)总阻抗等于各个阻抗之和。
(3)总电流分别通过每个元件时都相等。
3. 计算方法(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通过串联电阻求解总阻抗:Rt = R1 + R2 + ... + Rn。
(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通过串联电压求解总电压:Ut = U1 + U2 + ... + Un。
(3)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则可以通过串联的电流求解总电流:It = I1 = I2 = ...= In。
三、并联电路1. 概念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同时与相同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节点,构成一个分支回路。
其中,总电压相等于各个元件的电压值。
2. 特性(1)总阻抗等于各个阻抗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2)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的电流之和。
(3)各个分支中的电流不一定相等,取决于每个分支中元件的特性。
3. 计算方法(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通过并联电阻求解总阻抗:1/Rt = 1/R1 + 1/R2 + ... +1/Rn。
(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通过并联电流求解总电流:It = I1 + I2 + ... + In。
(3)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则可以通过并联电压求解总电压:Ut = U1 = U2 = ... = Un。
四、串并联混合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常会遇到串联和并联结合使用的情况。
此时需要综合运用串联和并联原理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将电路分解为串联分支和并联分支。
初中物理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并联电路的公式计算电流和电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2. 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电路图。
3.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有什么规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多个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组成并联电路。
2.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 讲解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4. 讲解并联电路的电流计算方法: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个并联电路图。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并联电路电流计算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串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并联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1. 串联电路的理论部分介绍:
- 将几个元器件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电路。
-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总电压等于各个元器件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元器件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的理论部分介绍:
- 将几个元器件并排连接,形成一个并联电路。
- 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个元器件所受电压相同,总电阻等于各个元器件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3. 实验操作:
- 分别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2. 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池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评价与调整:
1.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六、拓展延伸:
1.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并研究串并联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电路等;
2. 学生可尝试设计自己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并加以实践验证。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并联与交流电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并联与交流电一、引言电路中的串、并联与交流电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电路中的串、并联和交流电的特点及应用,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电路知识、理解电流和电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基础,通过清晰的内容安排和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电路中的串、并联与交流电知识,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连接起来,共用一个电流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每个电器或元件之间保持稳定,电阻随着电器或元件的增加而增加,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在一起,每个电器或元件各自独立地接受电流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器或元件之间保持一致,电流随着电器或元件的增加而增大,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之和。
三、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1.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1)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
(2)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3)串联电路常用于需要电流稳定的场合,如电子器件中的灯泡串联、电池串联等。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1)电压在并联电路中保持不变。
(2)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之和。
(3)并联电路常用于需要电压稳定的场合,如家庭用电器中的电灯、电视机并联等。
四、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 交流电的定义交流电是指电流和电压在方向和大小上周期性地改变的电流。
交流电可用正弦波表示,具有周期、频率和幅值。
2. 交流电的特点(1)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
(2)频率和周期存在固定的关系。
(3)交流电可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大小。
五、交流电的应用1. 家庭用电中的交流电家庭中的电灯、电视机、空调等电器都使用交流电。
交流电在输送长距离时,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以减小能量损耗,在家庭中提供适合使用的电压。
2. 工业生产中的交流电工业生产中的大型设备和机器一般使用交流电。
交流电的特点使其能够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更加高效和稳定。
初中物理串连和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串连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连和并联的概念,掌握串连和并联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串连和并联的概念及特点。
2. 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
教学难点:1. 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
2. 串连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电源、灯泡、开关、电阻、导线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串连和并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串连和并联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串连和并联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串连和并联的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串连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串连和并联的特点。
三、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15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结构。
2. 学生动手连接串连和并联电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串连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串连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连或并联电路,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串连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路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路教案
教学内容: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的概念
3. 能够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的区别和特点
2. 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如何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2. 如何分析电路中的并联和串联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电路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电路基础知识(15分钟)
1.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在实验台上搭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并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四、讨论和练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电路中的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强调学生在课后复习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路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路特性的改变。
二、教学重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路特性的改变。
2.解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混合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演示法。
3.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介绍电池的使用,让学生了解电池如何实现电路的通电状态。
2.知识讲解:(1)串联电路的定义:把两个以上的电器设备连接起来,让电流先经过一个装置,再经过另一个装置,逐个进行电能的转换的电路就叫作串联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一样,电压会分别降落在各零件上,所以电压不会改变。
(3)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串联电路中各零件所受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V=V1+V2+V3+⋯+Vn(4)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不改变,串联电路中的各零件所受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因此串联电路中的电阻等于各零件电阻之和。
R=R1+R2+R3+⋯+Rn(5)并联电路的定义:将两个以上的电器设备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在一起,将所有的负极或正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分支电路,这种电路叫作并联电路。
(6)并联电路的特点: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大小一样,电流会分别通过各零件,所以电阻会改变。
(7)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并联电路中各零件所受电压相等,电流大小之和等于电源电流。
I=I1+I2+I3+⋯+In(8)电阻在并联电路中不改变,因此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零件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1/Rn3.实验演示: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并对其进行实验演示。
并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流、电压的变化。
4.电路分析:让学生分析电路图并解决一些复杂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混合问题。
5.课堂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堂练习,并就学生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
物理高中电路串联并联教案
物理高中电路串联并联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电路图纸
2. 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仪器
3. 课件或教科书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电路的概念,并引出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
二、串联电路(15分钟)
1. 通过电路图纸讲解串联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 讲解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3. 通过计算实例演示串联电路的计算过程。
三、并联电路(15分钟)
1. 通过电路图纸讲解并联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 讲解并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3. 通过计算实例演示并联电路的计算过程。
四、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10分钟)
1. 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练习解决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混合题目。
五、实验演示(10分钟)
利用实验仪器展示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实际连接和测量过程。
六、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
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实验演示也使学生对电路的连接和测量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并联与串联教案
高中物理并联与串联教案课题:并联与串联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2. 学会计算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2.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中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应用。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3.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定义;2. 引入实例,让学生讨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二、讲解并联电路(10分钟)1.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分布;2. 带领学生计算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三、讲解串联电路(10分钟)1.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分布;2. 带领学生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2. 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2. 扩展讨论,并联和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板书设计:1. 并联电路- 特点- 电流分布- 电压分布2. 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分布- 电压分布教学反馈:1. 学生个人探究实验报告;2. 学生小组问题讨论。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路板、导线、电压表等;2. 教学PPT。
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形式,掌握并行与串行电路的基本概念;2.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电学的基本概念及串、并联电路计算一、衔接目标1.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2.了解电阻定律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3.能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计算。
二、知识梳理【概述与建议】初中的电学知识回顾可以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完成,大家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已有定性的认识,教师只要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定量计算的公式,并简单运用。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电学学习的重点,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图象接触较少,只要知道图线斜率的意义,能根据斜率判断电阻的大小。
电路元件有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及欧姆定律有适用范围,不必过多的加深。
电路的串、并联计算是学生电学计算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初中对电学计算要求过低,有必要适当加强训练。
【初中经历】(一)基本概念1.电流(1)电流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有电源和闭合电路(通路)。
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单位:安培。
1A。
其它单位有毫安(mA)和微安(μA)。
2.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在对外供电时,通过电流做功把电能又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单位:国际单位是伏特(伏)(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4)几种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每个铅蓄电池的电压U=2伏;照明电路(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
3.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
电阻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有关。
相同材料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金属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有些材料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会增大;有些材料的导体电阻对温度的影响较大;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
4.电功(1)定义: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
电功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W=UIt(2)焦耳不仅是电功的单位,也是机械功的单位,还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
1焦耳=l 牛顿·米=l 伏特·安培·秒5.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用符号“P ”表示。
意义: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国际单位是瓦特(瓦)(W ),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 )。
(2)公式:定义式:tW P = ,决定式:UI P = (因为Pt UIt W ==), 导出式:R I RU P 22== (因为UI P =、R U I =、IR U =)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的通常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灯的亮暗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
(二)电路的串、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
特点:(1)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 0=I 1=I 2(2)总电压等与各部分电压之和 U 1+U 2=U(3)总电阻等与个电阻之和 R=R 1+R 2(R >R 1,R >R 2)作用:分压作用电功率特点: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段电路的功率之和。
P=P 1+P 2各支路的电功率跟各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P 1:P 2= R 2:R 1【拓展衔接】1.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 跟它的长度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系,这个规律就叫电阻定律。
公式:S LR ρ=其中:ρ叫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是描述材料性质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与导体长度L ,横截面积S 无关,只与物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反之。
2.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 、横坐标表示电压U ,这样画出的I-U 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某一个金属导体,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其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
故根据金属导体伏安特性曲线可以计算电阻。
欧姆定律是个实验定律,实验中用的都是金属导体。
这个结论对其它导体是否适用,仍然需要实验的检验。
实验表明,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但对气态导体(如日光灯管、霓虹灯管中的气体)和半导体元件并不适用。
也就是说,在这些情况下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这类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3.电功与电热我们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要做功,同时电流通过导体要产生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电功与电热是否相等呢?三、例题解析[例1]把一根横截面直径是d ,电阻是R 的均匀电阻丝拉制成直径是0.1d 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10000R B .10000R D .100R解析:均匀电阻丝被拉细后,电阻丝的体积不变.因此,直径变为细丝的电阻值为原来的10000倍。
故答案选B 。
[例2]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 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解析:对欧姆定律理解的角度不同,求解的方法也不相同.本题可以有三种解法: 解答一:依题意和欧姆定律得:4.05/30000-==I U I U R ,所以I 0=1.0 A 又因为20002I U I U R ==,所以0.2202==I I A 解答二:由4.05/201100U I U I U R =∆∆==得0.10=I A 又2200I U I U R ∆∆==,所以0.22,0202===∆I I I I A 解答三:画出导体的I —U 图像,如图15—1—3所示,设图15—1—3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 0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I 0. 当530U U =时,I =I 0-0.4 A 当U ′=2U0时,电流为I 2. 由图知02000002524.0534.0U I U U I U I ===- 所以I 0=1.0 A I 2=2I0=2.0 A说明:(1)用I —U 图像结合比例式解题,显得更直观、简捷,物理意义更鲜明。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与U 、I 无关,因而IU I U R ∆∆==,用此式讨论问题更简单明了。
[例3] 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 1=24欧,灯泡L 上标有“1W”字样。
额定电压已看不清,灯L 的电阻R L >R 2。
(1) 当S 1、S 2闭合S 3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1A ,求R 2的阻值。
(2) S 1、S 2均断开,S 3闭合时,灯L 正常发光,求此时通过R 2的电流。
解析:当S 1、S 2闭合S 3断开时,R 1、R 2并联(如甲),I 并=1A ,U =6V 。
I 1=U /R 1=6V/24Ω=0.25A I 2=I 并-I 1=1A -0.25A =0.75AR 2=U /I 2=6V/0.75A=8Ω当S 1、S 2断开S 3闭合时,R 2与灯L 串联(如乙),灯L 正常发光。
P L =U L I =(U -U 2) I =(U -IR 2)I即 1W =(6V -8ΩI )II =0.25A 或 I =0. 5A 。
又由于R L >R 2,所以I <0.5A ,故 I =0.25A 。
答:R 2的阻值为8欧,通过R 2的电流为0.25A 。
第10课时 滑动变阻器与电路分析一、衔接目标1.加深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运用;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二种接法;3.能用串联电路中因滑片位置,电键开、合及电路故障引起的电流表、电压表动态变化;4.知道电路两种常见故障:短路和断路。
二、知识梳理【概述与建议】初中时,同学们对两个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分析和计算有所掌握,对滑动变阻器只限于限流接法。
本节课重点解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教师只要讲清什么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连接和两种接法的区别,对分压接法不必深入研究。
【初中经历】1、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可以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来改变自身的电阻,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
在电路分析中,滑动变阻器既可以作为一个定值电阻,也可以作为一个变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构成一般包括接线柱、滑片、电阻丝、金属杆和瓷筒等五部分。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电键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
(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各用一个接线柱。
2、短路和断路(1)短路:电流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通叫做短路。
发生短路时,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
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短路的发生。
(2)断路:是指电路断开了,电流不能通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开关了,当你断开开关时,实际上就是断路了。
【拓展衔接】1、滑动变阻器的二种接法如图1是滑动变阻器作限流器,滑动变阻器还有另一种接法──作分压器用,具体接法图2,即滑动变阻器的两个固定端A 和B 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接,由滑片P 和任一固定端A 或B 作为电压输出。
由于电流通过整个变阻器,所以AB之间任意两点都有电压。
当滑片P 向A 移动时,AP 之间电压U PA 减小;当P 向B 移动时,U PA 增大。
可见改变滑片P 的位置,就改变了BP 或PA 之间的电压。
应当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用作限流器和用作分压器时,两种接法是不相同的。
作限流器时是串联在电路里,作分压器时它的有效部分是与电路并联的。
同时还应注意在限流时,滑片开始应放在阻值最大位置上,使电路里有最小的电流;在分压时,滑片开始应放在分出电压最小的位置上,使电路有最小的电压。
2、演示实验滑动变阻器二种接法的对比演示,通过演示观察二种控制电路对电压、电流、功率的作用。
三、例题解析[例1]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将 ( )A.V 1示数变大B.V 2示数不变C.A 示数不变D.三只电表示数均变小解析:电压表V 2测得的是R 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 测得的是总电流,电压表V 1测得的是AP 之间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