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场数苹果-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学广场——数苹果》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学广场——数苹果》教案

数学广场——数苹果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数苹果、发展学生的计数策略:一组一组地数。

知道数数可多种方法并能进行选优地数数。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仔细观察、归纳小结的能力。

提高学生建模、比较、解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不同的计数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选择适当的计数策略和方法计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出示:苹果图——P67/1(2)师:图中一共有多少只苹果?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可以数一数)(3)师:请谁来讲一讲你准备怎样数?算式如何表示?(4)师:今天就一齐学习数苹果。

板书:数苹果二、共同探讨师:请2人一组先在图上表示出是怎么数的并写出相应的算式。

(小组讨论。

教师可给每个小组多个苹果图)师:小组交流。

(要求:学生人人认真听、发表不同的想法及算式。

)学生一一讲解,展示他们的苹果图和算式。

小结: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不同的角度正确地进行了数数,又快又好。

这些计数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好?三、巩固练习(一):1. 师:这里有多少个正方形?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结。

四、巩固练习(二)小巧买来一箱桃子,但不知有多少个?你能帮助她数一下吗?要求先在图上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画一画,然后写出算式。

方法一: 个一数 方法二: 个一数算式 算式方法三: 数 方法四: 数算式 算式五、小结师:谈谈今天你的收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结)。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周期问题,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周期问题的应用。

2.学习并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和应用,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周期问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课本。

2.白板、彩色粉笔。

3.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问题,比如钟表的走时、蚂蚁打转、手表上的指针走动等,激发学生对周期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周期问题,解释周期问题的定义和应用。

并且向学生展示几个例子,比如季节的变化、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等,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

3. 水平达标(40分钟)教师放一些关于周期问题的小视频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问题的概念。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练习,比如某人每天的起床时间,某人每周喝牛奶的次数,某人每月看电影的频率等。

4.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周期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再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期问题。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提供更复杂的周期问题让学生解决。

可以通过游戏、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周期问题的概念和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得当,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但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周期现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音乐、美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期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周期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优化课堂互动环节,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合理调整教学节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和同伴的评价,获取多角度的教学反馈。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标题和知识点,中间为示例和解题步骤,右侧为总结和提示。主要内容将包括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性特征、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等。风格上采用图示结合文字的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如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昼夜更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2.提问互动:针对展示的周期现象,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周期性地出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分析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反思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数学广场——数苹果-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广场——数苹果-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广场——数苹果-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数出所给数量的苹果。

2.通过数苹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3.锻炼学生的耐心与细心。

2. 教学重点
认识并数出所给数量的苹果。

3.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耐心与细心。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材料
数苹果练习纸。

2. 教学步骤与过程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数学广场,我们今天要在这里学习数苹果。

2.教师出示苹果图片,向学生介绍我们今天要数的苹果。

第二步:讲解
1.教师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将每组苹果数出来,划圈圈,写下数字。

2.教师示范第一道练习题,带领同学们理解题目,做出正解。

3.教师要求同学们按照答题步骤,逐题认真完成。

第三步:巩固练习
1.教师发练习纸,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习题。

第四步: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练习,理解数字数目的意义。

2.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参与小结,表达对今天学习的感受,同时发表对未来学习的期盼。

三、教学评价
1.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学生跟读、练习巩固等环节,深化学生对数字数目的理解。

2. 教学成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数苹果的正确方法,锻炼了耐心和细心。

3. 教学改进
要求同学们不只是跟着教师过题,而是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同时,要加强巩固练习与考核环节,保障教学效果的稳定与提升。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的教案是针对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数学广场——放苹果”。

下面是我对这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场——放苹果”章节。

这个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苹果的分类和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25个苹果,又来了18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我通过讲解一个具体的两位数加法例题,如25+18,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然后,我再讲解一个两位数减法的例题,如3214。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题目。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家里有30个苹果,给了小明12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学广场——放苹果1. 两位数加法:25 + 18 = 432. 两位数减法:32 14 = 18七、作业设计:39 + 2745 2256 + 1472 382. 答案:39 + 27 = 6645 22 = 2356 + 14 = 7072 38 = 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数苹果》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数苹果》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 《数学广场―数苹果》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今天是我的生日
小组合作: 圈一圈,算一算,共 有几个苹果?
“数苹果”学习单
1、4人一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每组推选一人书写,其他三人协助。 3、姓名一栏中写上书写者的名字。 4、方法多而且合理的小组最终获胜。 5、获胜小组会有意想不到的奖品。
向左: 1 向右: 0 1 + 0 = 1
12 + 5 + 1 = 18
1 + 3 + 5 + 3 = 12
1 + 2 + 1 + 1
= 5
1
12 + 5 + 1 = 18
原有:13 新增: 3 + 2 = 5
13 + 5
= 18
不包含鱼眼睛的正三角形 有多少个呢?
向下 1
合计 7
思考题;
边长(cm) 3
向上 1+2=3
向下 0
合计 3
边长(cm) 4
向上 1
向下 0
合计 1
一共有多少个正三角形?
向左:
1 + 2 + 3 + 2 = 8 1 + 2 + 1 = 4 8 + 4 = 12
向右:
向左: 1 + 2 + 1 = 4 向右: 1 4 + 1 = 5
2.
3.
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三角形 排列并组合成一个大正三角形。
数一数有多少个边长是1厘米的 正三角形?怎样才能一个不漏地 数出来?
同桌讨论
1+3+5+7=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下知识:1)认识周期2)较为深入地理解周期的含义3)通过数学公式推断出周期的概念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中相关的周期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思考的数学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周期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周期的推断方法3)分析和解决周期问题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周期的含义三、教学准备:1.录音笔、PPT2.练习题、板书、示意图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老师先以生动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感受周期的概念。

-老师让学生围外围绕的三根杆子上,画上5个同样的长方形,然后再把杆子转动,看学生什么时候能够发现重复的现象。

-然后,教师引出周期的概念。

2.概念讲解(15分钟)-老师以学生认识的“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一次性或多次性事件为例,讲解周期的含义。

-让学生思考,把这些周期性事件归类、概括出相同点。

-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领悟周期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探讨周期(15分钟)-老师通过示意图将周期的特点层层剖析,引领学生提出初步的结论:周期相同,即重复的时间间隔相同。

-老师让学生进行举例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周期的概念。

-通过举例、讨论并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周期的特点和内涵。

4.周期公式(15分钟)-老师通过生活中不同的周期事件,以及不同的周期时间长度,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归纳周期的简单公式。

-通过应用公式,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结(5分钟)-总结周期的概念、特点以及公式推导。

-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应用周期的概念和方法。

6.练习与拓展(15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周期的更多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引入——概念讲解——探讨周期——周期公式——小结——练习与拓展”的教学模式,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周期概念的掌握分阶段进行。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数苹果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数苹果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学目标:1.在各类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抽屉原理,知道当苹果数大于抽屉数时,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苹果有2个或2个以上。

2.通过实践操作,能有序地思考、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对“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苹果有2个或2个以上”这个结论的真正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抽屉原理”的现象①师:小朋友,今天在学习新本领之前,我们先来玩一玩扑克牌吧。

老师这里有一副扑克,抽去了大王和小王,请一位同学在剩下的扑克中任意抽出5张牌。

师:老师知道你手中5张牌的花色,你相信吗?师:这5张扑克中肯定有2张或2张以上的扑克是同一种花色的。

(学生验证。

)师:要不要再试试?再请一位。

(如有学生已经发现其中的秘密,则让学生说完。

师:哦!你已经发现其中的秘密了,接下去我们就会进行研究。

)师:老师怎么会知道的呢?先保密。

②师:老师再来猜猜你们的生日,请13位同学配合,我敢说,我能找到这样一个月份,在这个月过生日的人肯定不止1个,你们相信吗?(学生验证。

)师:我又说对了!那我是如何知道的呢?你们想不想了解?2.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有趣现象,其实这可是个数学学问哦!我们可以用数学原理来进行解释,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个大揭秘,学完本领后你就能解释刚才的现象了。

二.新授探究一:动手实践,初步感受“抽屉原理”1.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①动手实践师:让我们先来做个放苹果的小实验。

(板书:放苹果)师:老师想把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呢?先思考一下,可以借助小木块,把它看作3个苹果,放在A、B两个抽屉里,边摆边填,也可以直接填表。

同桌两人合作,一起试试看。

(学生操作并填表。

)请同学来汇报自己的放法,边演示,边板书师:大家都考虑得很仔细,有序地找到了这4种不同的分法。

②观察、分析、体会“有一个抽屉里的苹果不止1个”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场--数苹果 1教案 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场--数苹果 1教案 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数苹果 1教案沪教版教师出示正三角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三角形中有多少个小正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计数。

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计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最优的方法。

2.设想二:教师出示正三角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三角形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计数。

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计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最优的方法。

三、练巩固1.教师出示其他图案,让学生进行计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计数方法,并让学生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uring the class。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count how many equilateral triangles were in the given figure。

The students worked in groups of four and reported their results after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figure。

The teacher then asked the students if they had any good methods to count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s with a side length of 1 cm。

They came up with two methods: ___ a table on the board with the number of triangles for each side length from 1 cm to 4 cm.___ and asked them to count how many equilateral triangles had a side length of 2 cm。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流程图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流程图

数学测试卷 小学
基础知识达标
重点难点过关 沪教版
6-14数学广场——流程图
练习设计:
班级姓名学号
一、减法塔
1、先看懂流程图,再造减法塔。

1、选
2、选2、用自己喜欢的数字造塔。

3、哪个数总是出现在结果的中间?
二、有10张数卡0、1、2、3、4、5、6、7、8、9。

1、摆出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二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再交换其中二张数卡,计算新的差。

3、任选其中的6张数卡,摆出2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最小。

三、用2、3、4、5、6、7造两个三位数
求:最大差()最小差()
用2、3、4、5、6、7造两个三位数
求:最大差()最小差()
用2、3、4、5、6、7造两个三位数
求:最大和()最小和()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5-□□
□0 0 3
- 2 0□8
□□ 3 1
- 9□2。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场—数苹果》评课稿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场—数苹果》评课稿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场—数苹果》评课稿一、教材分析《数学广场—数苹果》是沪江教育编写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通过数苹果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和数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

同时,通过比较、排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层面1.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书写给定的数。

2.理解数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能够将数与物体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3.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大小关系。

应用与分析层面1.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和分类。

3.能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层面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的读写与理解,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准备1.教材:沪江教育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场—数苹果》。

2.教具:苹果卡片、数字卡片、排序卡片等。

3.课件:拥有相关图片的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使用PPT课件展示苹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苹果数量的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展示通过阅读教材《数学广场—数苹果》,引导学生了解数的读写方法。

老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依次出示给定的数字,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出对应的数字。

接着,通过比较苹果的数量,让学生发现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义,并进行总结。

3. 实践活动活动一:数苹果将教室中的苹果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苹果的数量,进行数的读写。

比如,小明手中有3个苹果,应该写成“3”,小红手中有5个苹果,应该写成“5”。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上的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物体,加深理解。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分段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分段

数学广场——分段利民小学童琴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9页“数学广场——分段”。

基础分析:1.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

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探索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4.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段数与次数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归纳段数与次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一)新知引入再过几天就迎来新的一年——2007年,我们的学习伙伴小亚用彩绳准备包扎礼盒送给好朋友们,结果在剪彩绳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现在她想把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研究,我们愿意和小亚一起学习探究吗?(二)情景演示媒体出示(彩绳、剪刀)问题一:一根彩绳剪1次,剪成几段?(演示)问题二:一根彩绳剪2次,剪成几段?(演示)【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三)揭示课题师:像上面的这些数学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新本领“分段”。

板书课题:分段【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

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一)探究段数和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1.出示问题一根彩绳剪4次、5次、6次,分别剪成几段呢?2.实践操作(1)剪彩绳小组合作剪彩绳,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数苹果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数苹果

数苹果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对苹果数目的统计,让学生掌握一组一组地数,即策略计数。

2.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初步建立建模能力。

通过方法比较,达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方法的比较,培养“择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苹果、练习纸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五册 P67 数苹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生梨,香蕉、苹果……2.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好多苹果。

苹果太多了,你能帮我数一下一共有多少只苹果吗?(多媒体演示)3.板书:数苹果【说明:《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

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数苹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1.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数出苹果的个数?2.小组讨论。

3.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数苹果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4.各小组展示方法。

一个一个数。

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沿斜线数……5.看到有这么多数苹果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6.小结:数苹果的问题,小朋友能够想出这么多的解决方法,而且每个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也不同。

7.那么,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呢,为什么?8.小组讨论。

9.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呢?10. 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么多方法种肯定有一些最适合你自己的,而且又快又好。

【说明:通情景的创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巩固练习:1.师:这里有多少个正方形?2.小组讨论交流。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数学广场—流程图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构造三位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能读懂和运用流程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和运用流程图。

教学难点:运用流程图教学关键:理解“差组成的数字与本算式数字是否完全相同”教学具准备:数卡,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摆最大、最小三位数,现在老师手里有9张数卡:1,2,3,4,5,6,7,8,9,请同学们用这些数卡摆出最大、最小三位数,看看谁最快。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怎么用这些数卡造数学塔。

〖开门见山,明确学习任务;导语激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一)理解图式1、小组合作,探寻新知合作要求:(看书)1)读懂流程图每一层的意思;2)按要求跟着流程图做一做;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2、集体交流师:哪个小组来介绍流程图?减法塔是怎么造的?板书:师:谁来说说今天造的最大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与前一堂课造的最大三位数、最小三位有什么区别?(防止学生造最大、最小三位数时出现错误)师:你是怎么理解流程图中的“差组成的数字与本算式数字是否完全相同”?3、练一练。

(1)两人合作:按流程图要求,用⑤⑧⑦造减法塔。

(2)独立完成:用⑥⑦⑧造减法塔。

(3)交流反馈:(板示三座减法塔)4、归纳(造减法塔的方法)〖流程图为学生造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新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二)探寻规律1、观察三座减法塔思考:1)减法塔最高有几层?最矮有几层?2)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被减数和减数的中间数字相同;每个差的中间数字一定是9;每个减法塔的最后差是495)2、交流感悟师:通过观察和思考,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塔层数多,有的塔层数少?(跟选择数字有关)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师:讨论:为什么减法塔中,每层的结果数的中间都是9?3、师生归纳:(方法与规律)〖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让学生学着归纳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2019—2020年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放苹果2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doc

2019—2020年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放苹果2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doc

数学广场--放苹果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数苹果,初步接触抽屉原理。

2. 能力目标:初步建立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解决抽屉原理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昨天我们采用了多种策略数了苹果。

知道了在数同样数量的苹果时,还可以斜着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放苹果。

2. 板书:放苹果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准备了3个苹果,请你们把这3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你会怎么放呢?2. 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三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放苹果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

3. 各小组展示方法。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么多放苹果的方法,你发现什么规律?4. 小结:3个苹果放在2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5. 师:那么把4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呢?结果是怎样的呢?6. 学生再次尝试并填表。

7.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8. 小结:4个苹果放在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9. 师:那么5个苹果放在4个抽屉里呢?6个苹果放在5个抽屉里呢?10. 总结:抽屉原理,也就是N+1个苹果放进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

【设计意图:通情景的创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巩固练习:(一)填空:1. 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名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

2. 布袋里有5种颜色不同的球若干,至少取出()个球,才能保证其中定有2个颜色相同的球。

(1)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去,通过两个判断题,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拓展提高: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几个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部分,让学生对知识更深一层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教案45 数学广场——流程图(2-1)【教学内容】数学新教材第五册P83【教学目标】1、会构造三位数,并能摆出其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

2、通过观察数卡的位值变化,初步领会差变大变小的规律。

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过程,初步探究差变大变小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玩数卡游戏,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会构造不同的三位数并做减法,理解差变大变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差变大变小的规律,探究求最小差的方法。

【教具准备】数卡,配套课件【教学过程】一、1、指名汇报:(579,597,759,795,957,975)【注意提醒学生:要有序思考】2、观察思考:在摆出的这些三位数中,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讨论后交流分享)3、小结:我们要得到最大的数必须把大数卡放在高位,小数卡放在低位;同样,要得到最小的数必须把小数卡放在高位,大数卡放在低位。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探究数学广场——流程图(2-1)二、合作探究,初步感知1、增加三张数卡出示例1:用数卡摆出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8 5 22、减数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算它们的差是几?(1)观察:和上一题比较一下,发现什么?-(2)探究:为什么差变小?小组讨论7 6 2 差的变化规律○1【减数变大,差变小】3、被减数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算它们的差是几?(1)观察:再和上一题比较一下,你又发现什么?(2)探究:小组讨论5 8 2 差的变化规律○2【被减数变小,差变小】4、刚才,是把左右两个数卡位置互换一下,现在将上下两个数卡位置也互换一下(7和3)。

你又有什么发现?(1)观察:与原题相比,又有什么发现?(差又变小了)1 7 8 (2)探究:小组讨论差的变化规律○3【被减数变小,减数变大,差更小】5、差还能变小吗?小组里尝试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场——数苹果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对“正三角形”数目的统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策略计数。

2.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初步建立建摸能力。

通过方法比较,达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学生解决问题中的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方法的比较,培养“择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数正方形
用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形,排列并组合成一个大正方形。

有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有个边长都为2cm的正方形
有个边长都为3cm的正方形
有个边长都为4cm的正方形
有个边长都为5cm的正方形
一共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师:怎样一个不漏数出正方形?全班交流方法。

二、拓展应用:
(一)数三角形
师:我们已经能按一定的方法计数,也能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数一数。

出示:数正三角形——P67/2
【设计意图:这里我们可以设置给学生思维空间大一些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按书中的问题引导进行教学。

以下教学设想可任选一种。


1. 设想一:
(1)师:一共有多少正三角形,怎么才能一个不漏地把它们数出来?4人一组讨论,汇报数出的结果。

(师生大讨论并汇报,通过交流、分析、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2)师生讨论边长为1厘米的正三角形时追问:数边长为1厘米的正三角形时,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可分为正三角形向上、向下)
图:
(3)师生继续讨论,课件演示并逐一出示板书的内容:
(4)师小结 :在数正三角形时,有的小组按规则进行计数——分成正三角形向上向下两种,真会动脑筋。

2. 设想二:
(1)师:有多少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三角形?你们是怎么数的?
(一行一行地数:1+3+5+7=16;分正三角形向上和向下:向上1+2+3+4=10向下1+2+3=6 10+6=16)
(2)师:真会动脑筋!为了一个也不漏数你们的方法很好!再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图中有多少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三角形?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学生认真观察后,会发现正三角形也可以分成向上向下2种。

向上 1+2+3=6 向下1 6+1=7) 师生共同完成上表
(3)师:思考有多少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三角形?有多少个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三角形?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二)拓展
师:又添了一层(课件),怎么考虑呢?为什么?
图:
三、小结
1. 师:谈谈今天你的收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结)
2. 有兴趣的同学试一试:出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