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是指不属于正式宗教体系,但在特定社群或地区得以传承和实践的宗教观念和仪式。
它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信仰体系,包含了对神灵、祖先、自然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与礼仪,同时也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相互交织。
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在与自然力量的相遇与互动中形成了对其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古代文明中,由于宗教信仰的限制,民间信仰往往会以非正统的形式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逐渐得到官方认可,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祭祀、崇拜、祈祷、巫术、法术等仪式和行为。
人们通过供奉、祭祀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祖先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庇护、保护和祝福。
同时,民间信仰也强调个体对命运和运气的控制,常常通过巫术、法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民间信仰中,神灵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地区和社群有着各具特色的神灵系统和信仰对象。
既包括宇宙神灵、守护神、神职人员,也包括一些已故的人类或动物等。
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和力量,将其视为超越自然界的存在,并通过祭祀仪式和祷告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此外,民间信仰还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较为复杂,有时候具有替代宗教或融合宗教信仰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相互渗透,形成了寺庙融合民间信仰的现象。
同时,民间信仰还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它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的体现。
民间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精神慰藉和信仰支持,还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民间信仰活动,人们加强了社群的凝聚力和信任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同时,民间信仰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持和文化认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自然界的联系逐渐疏远,传统的民间信仰逐渐淡化。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二、鬼魂信仰
鬼的居处
❖ 坟墓 阴间官府管辖鬼魂的总管是泰山神 ❖ 丰都鬼城 道教说法,由丰都大帝掌管 ❖ 地狱 佛教说法,由十殿阎君掌管
综合成以佛教“地狱说”为主的“阴曹地府说”
三、正神信仰
1、正神释义 2、自然神信仰 3、人生保护神信仰
三、正神信仰
正神释义
❖ 人灵为鬼 它灵为神 ❖ 形成鬼魂和神祗两大崇拜系统 ❖ 国家出现后神也有了确定的职司和统属关系
祖先崇拜极为虔诚是中国特色
各行业祖师
❖ 木匠业祖师——鲁班 ❖ 竹匠业祖师——泰山 ❖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尉迟恭 ❖ 制陶业祖师——宁封子 ❖ 制伞业祖师——鲁班 ❖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 蚕丝业祖师——缧祖 ❖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 染坊业祖师——葛洪 ❖ 酿酒业祖师——杜康 ❖ 茶叶行祖师——陆羽 ❖ 豆腐业祖师——乐毅 ❖ 火腿业祖师——宗泽 ❖ 制饼业祖师——汉宣帝
❖ 恶鬼 寻捉替身
❖ 淹死鬼 ❖ 吊死鬼 ❖ 伥鬼
二、鬼魂信仰
❖ 厉鬼 寻仇索命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 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 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 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 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二、鬼魂信仰
❖ 善鬼 保佑后人 民族祖先 家族祖先 行业祖先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 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 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 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 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 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 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依,日夜凭空号叫。” ❖ “遥值饿殍之尸,倒于山侧,…乃附饿殍之尸而起。”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 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 九日后,九个太阳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 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 炼得道。《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 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 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 了。出现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 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 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 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 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 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 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 银财宝。
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之外还 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是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 神。善男信女中地位很高。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认为 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产生敬畏。后来发展成为 上天用雷声来惩罚人间,且民间恶报由雷神来执行。
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 最高的。民谚曰: “三祭灶,四扫 屋……”,即指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一说 二十四)祭祀灶神。
财神爷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 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 信仰为天官天仙。 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
七位,分别是: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端木赐 (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 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 商之祖)、赵公明。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民 间 信 仰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 帝湿伐逻。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 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 「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 「现音声」、「圣观音」等。他过去世早已 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另一方面,也借指监狱。
赑屃(bìxì)又名霸下, 样子似龟,喜欢负重, 碑下龟是也
鸱吻:
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 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 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 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 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 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 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 头胡琴”。
这九子是:赑屃(霸下)、鸱吻、饕餮、 睚眦、狴犴、狻猊、囚牛、椒图、蒲牢
1、狴犴,
又名宪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 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 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 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 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 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 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后在道教 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 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 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千百年来,人们对神灵、祖先和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贯穿了整个中国社会。
这些民间信仰不仅在宗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还在道德、礼仪、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典型的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在中国的家族文化中,祖先被视为家族的守护神和灵魂,人们需要尊敬祖先、祭奠祖先,并希望祖先能庇佑后代子孙顺利。
祭祀活动通常在家族庙宇或祖堂中进行,包括上香、献祭、祈福等仪式。
这些活动是传承家族血脉和传统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对祖先智慧和贡献的敬意和记忆。
天地崇拜是另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信仰。
中国人相信宇宙间的力量和秩序,将之称为天地。
人们视天地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认为天地是创造和支配一切的力量。
为了表达对天地的敬仰,人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平安和祥和。
这些仪式通常在春节、秋分等重要日期举行,包括祭拜天地牌位、献祭和祈福等环节。
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传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许多人信奉佛教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和智慧的启迪。
在中国,人们会定期前往寺庙烧香、禅修和听取佛经讲解。
佛教在中国的信仰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道德、个人修养和福报积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种典型的民间信仰。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追求长寿和独立自由的精神状态。
中国人相信“道”是宇宙的法则和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人们可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道教寺庙中会举行祭祀、祈福和传授修行方法等仪式,以帮助人们实现心灵上的宁静和身体上的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在许多方面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信仰形式。
这些信仰不仅在宗教仪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个体的精神追求、道德准则和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间信仰介绍
不分儒释道的混融信仰 • 如何统计宗教信仰?
• 唐玄宗注《孝经》、《金刚 经》、《道德经》
• 宋孝宗《三教论》:佛修心、 道养生、儒治世
• 追随“大师”弥补信仰空虚
• 迷恋风水只求快速升迁
• 河南宜阳国土局大楼门口八卦图曝光后拆 除
• 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剑"高层领导接连“出 事” 法院高挂“辟邪剑”
• 重庆市烟草公司原副总经理(副厅级)冯文超 斥巨资修建“活人墓”
民众
• 2008年重庆万州区五桥百安 坝一块岩石上呈现人的模样, 当地有人认为是鬼神显灵。4 天来,这块石头引来近万人 烧香叩拜,夜间“人像”发 光,前来围观者更多。13日, 万州区政府委托地质专家查 勘,确认系雨水冲刷后砂岩 风化所致,最后爆破清除该 岩石。
二、民间信仰的分类
• 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
• 一是对气象的信仰,如崇拜雷公、电母、风伯、 雨师等。
• 其二是对土地、山川、河流和火等自然物 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五岳四渎神和火 神等。
• 《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 祀大火,而火纪时焉。
• 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 植物崇拜的民间信仰。 一是动物神灵崇拜的 民间信仰,对龙王、 牛神、马神、羊神、 蛇神的祭祀活动;二 是对植物神灵崇拜的 民间信仰,如大树崇 拜、桃木崇拜(因其 被认为有驱邪避鬼之 功)等。
民间信仰介绍
• 何谓民间信仰 • 民间信仰的分类 • 神灵举隅 • 精英与民间的互动
一、何谓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 社会整合功能 • 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经济开发利用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
• 1.民间信仰是我们全面认识、把握及管理 民众的必修课。
• 2.民间信仰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 量。
• 1.图符信仰 •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3.数字信仰
1.图符信仰
• 最早的图符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 如华夏以太阳为图腾,黄河流域大汶口
文化遗址中的太阳纹,就是华夏族的族徽。 这些太阳纹,有圆心纹、同圆心、圆心涡 纹、乌载日纹等,都是太阳事物抽象化的 符号。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汉字最初是被当做神秘的事物而受到人 们的崇拜的。
祖先神
祭祖大典
4.世俗神崇拜
福神 财神 寿神 喜神
• 世俗神崇拜主要指蛮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满足民众世俗生活愿望、生命追求而形成 的神灵崇拜,表达了很强的功利性。其中包 含了以上几部分:
(1)福神崇拜
• 福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世俗生活 的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
• 五福,民间通常说法是:“福、禄、寿、 财、喜”。而在福神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的天 官神。
• 《山海经》记载很多半人半兽神。 • 《西次三经》所记王母形象为人形而“豹
尾、虎齿”等。
半人半兽神
王母娘娘
3.祖先神崇拜
• 祖先神崇拜是对祖先灵魂及其人格的崇拜。 • 祖先崇拜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 •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所以人们相信在冥冥
之中,祖先灵魂能够观察到后代子孙的善 恶,并根据这种善恶来赐福或者降灾;祖 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摘要: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2.基本特征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2.文化传承与保护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正文:【导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贯穿于我国历史长河。
时至今日,它依然在广大民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下的存在意义进行论述。
【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源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信奉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既包括传统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儒家等,也包括各种地方性的、特定的信仰对象,如土地神、城隍、山神等。
2.基本特征(1)广泛性:民间信仰覆盖面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信徒众多。
(2)地域性: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信仰对象和信仰形式各具特色。
(3)传承性: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信仰文化,代代相传,历史悠久。
(4)实用性: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信仰对象和信仰活动多与祈求平安、丰收、幸福等现实需求相结合。
【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民间信仰倡导善良、和谐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信仰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民众的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文化传承与保护民间信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
其在当下的存在,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
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民间信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时,有所依靠、有所期盼。
信仰中的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也能给人们带来心理慰藉,增强战胜困境的信心。
【结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故事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
这些信仰和神话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并揭示其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古代民间信仰1. 祖先信仰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祖先被视为家族的守护神,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敬。
祖先信仰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基础,也是社会团结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支撑。
2. 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景物和自然力量抱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和敬畏感。
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并与人类世界紧密相连。
人们通过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祈求自然界的祝福,例如太阳、月亮、山川河流等都被看作是具有崇高力量的神明。
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1. 盘古开天辟地《山海经》中记载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相传在太古时代,一切都是混沌的状态。
盘古以自身为斧,劈开了天地,形成了天、地、日、月、星、山、海等一切事物。
这个神话故事象征着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创世神话。
2.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仙丹,并决定与妻子嫦娥一同飞升到天上。
然而,后羿只能成仙而不能一同带走妻子。
为了永远与丈夫相伴,嫦娥选择成为仙女,飞升到了月球。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爱情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3.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最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条化身为人的白蛇,与许仙相爱并结婚。
然而,白娘子被青蛇夫人抓走,最终被释放并与许仙团聚。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坚韧。
四、古代信仰与神话的意义1. 文化价值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塑造了古代社会的精神面貌。
通过研究这些信仰和神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内涵。
民间信仰
一、什么是民间信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民间信仰,区分民间信仰与迷信,不要因为要破除迷信而打击和摧残民间信仰。
以前在人们的眼中,民间信仰具有“无建制”、“无组织”、“非理性”、“反科学”等特征。
现在民间信仰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民间信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建设民族道德信仰体系的精神内涵之一,因而要大力弘扬其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应理性评估民间信仰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其正向功能,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放弃对民间信仰不必要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给予它应有的地位,使之获得与其他宗教信仰平等的发展空间,使我国民众的信仰空间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文化精神。
二、我国现在存在的民间信仰例如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起源与发展1. 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是先民在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太阳、月亮、星辰、山川、湖泊等自然界物体的崇拜,以及对祖先、英雄、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2. 民间信仰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民间信仰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民间信仰得到了丰富的表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
比如,在中国,民间信仰包括对神灵、祖先、神祇等的崇拜和祭祀,在西方,民间信仰则包括对各种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的信仰和敬仰。
二、民间信仰的内容1. 对神灵的崇拜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人们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能够保佑人们、给予人们幸福和福祉,因此对神灵的崇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对祖先的尊崇在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信仰中,人们对祖先也十分尊崇和敬仰。
他们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源泉,是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指导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祖先进行祭祀和敬拜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传统。
3. 对自然界的崇拜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自然界也进行着崇拜和敬仰。
他们相信自然界具有自己的灵性和神力,能够给予人们福祉,因此对自然界的崇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4. 对鬼神魔鬼的信仰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相信鬼神魔鬼等存在,他们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们需要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来获得保佑和祝福。
三、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1. 宗教仪式和礼仪宗教仪式和礼仪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宗教仪式中,人们通过祭祀、祷告、祈祷等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祖先等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通过宗教仪式来获得神力的庇护和保佑。
2. 祭祀和祈祷祭祀和祈祷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向神灵、祖先等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崇拜,并通过祭祀祈祷来向他们祈求福祉和保佑。
民间信仰与宗教研究
民间信仰与宗教研究一、什么是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基于个人信仰经验和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而形成的民间信仰活动。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形式和本土性上。
二、民间信仰的分类1. 家庭信仰:如家神、祖先、起居守则等2. 土地信仰:如山神、水神、林神等3. 职业信仰:如风水、阴宅学,相士、风水师等4. 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等三、民间信仰形成原因1. 宗教信仰无法满足个人的信仰需求2. 社会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影响3. 人们生存状态的需求四、宗教研究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宗教学是指以文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的对宗教及其各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宗教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历史、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等方面。
五、宗教研究的意义1. 促进宗教和平发展2. 探寻历史文化变迁中宗教对社会的影响3. 帮助消除对其他宗教文化的偏见和误解4. 为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六、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的关系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
前者是对当地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对这个表现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科。
因此,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
七、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在中国的现状在中国,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发展较为活跃。
近年来,政府逐渐将宗教学科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加强对宗教研究和学术交流。
同时,民间信仰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结语总之,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都是探究人们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和交流,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一、介绍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尚自然、崇敬祖先的信仰观念,形成了广泛而独特的民间信仰体系和众多的宗教信仰。
本文将深入探讨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特点、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人们崇敬祖先并祭祀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佑下得到福报和神灵的引导。
这一信仰体系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表现出对血脉联系、家族荣誉的重视。
2. 自然崇拜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崇尚大自然的力量,对山川、河流、天地等自然元素抱有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灵所在,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3. 地方信仰中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信仰,如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特定地域内广泛流传,代表着地方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最早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倡导舍离纷扰、修心养性。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自于道家思想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主张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塵世的精神智慧。
道教经典及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于唐朝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中国的穆斯林信徒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1. 价值观传承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传承。
崇尚自然、尊重祖先的信仰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社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信仰的时代。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和神灵的崇拜与信仰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
这些信仰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社会秩序。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并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信仰体系。
一、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普遍的信仰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会对活着的后代产生影响。
因此,人们将祖先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守护者,并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这些仪式包括祭祀先祖和祖先的附庸神,以及在祭祀场合上摆放祖宗牌位等。
祖先崇拜在中国社会中深深根植并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然崇拜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自然崇拜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神灵,这些灵体可以掌管天地万物,影响人们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例如,太阳、月亮、星辰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人们会通过祭祀和礼仪来向自然界的神明表达敬意。
同时,人们也相信众多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中也栖息着各种神灵,这些神灵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人们会在特定的时刻和地点组织祭祀仪式,以示对自然界神灵的尊重和祈求。
三、道教信仰道教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信仰,也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道教信仰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讲究修行和内化,强调心灵的净化和身心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修炼道家的修真术,寻求灵体的超拔和灵气的加持。
道教信仰在民间信仰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对个人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与其他民间信仰相互渗透和影响。
四、佛教信仰佛教信仰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和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人生的痛苦和解脱,而信众通过念经、礼佛和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生死的解脱。
在中国古代,佛教信仰广泛传播,很多寺庙和道观建立起了庞大的信仰体系,并与当地文化和民间信仰发生了融合。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 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套神 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 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民间信仰的核心是“超自然观”。
❖首先信仰可以让人对群体产生皈依 感。
❖其次,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其三,信仰可以给人强有力的安定 感。
第一节 信仰对象
❖ 一、灵魂 ❖ 二、自然神,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来加以崇
拜。可以分为四类: ❖ 天体 ❖ 自然现象 ❖ 无生物 ❖ 生物
❖ 三、图腾“totem”,(印第安语) 原是“他的 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 有某种血缘关系
❖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祖先神
❖ 五、 生育神
❖ 六、 行业神
第二节 信仰媒介
❖ 一、巫的种类 ❖ 1 巫觋 ❖ 2 祭司 ❖ 3 术士
❖ 对预兆的信仰 ❖ 预言 ❖ 占卜
❖ 二、祭祀,民众向民间神灵祈求福佑或驱灾 避害的一种惯制,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 式制度。祭祀有几个必备要素:
❖ 1要有明确的祭祀对象, ❖ 2有主祭人和信众。 ❖ 3 有一系列祭祀程序,包括请神、送神、谢
神等。
❖ 4要有供品
❖ 三、 巫术,指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 从性质上看,巫术分为白巫术和黑巫术两种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内容来看,招魂巫术、放 蛊巫术、神判巫术、禁忌巫术、驱疫巫术等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方式看,可分为模拟巫术 和接触巫术 。
第四节 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 一、民间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 ❖ 二、 民间信仰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
闭性 ❖ 三、民俗信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 四、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 五、民俗信仰呈现俗信化趋势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民间信仰是指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宗教信仰体系,它不同于官方宗教,更多地体现了普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实践。
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崇敬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首先,民间信仰的核心是对神灵的崇拜和崇敬。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人们崇拜的神灵可以是自然元素,如太阳、河流、山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祖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是动物、植物等等。
信众们通过祭祀、祈祷、巡游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其次,民间信仰还与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紧密相连。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都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婚礼、葬礼、生日等重要的生活仪式也常常融入了宗教元素,民间信仰则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信众们会将神像供奉于家庭、庙宇等场所,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和敬仰。
神龛则是供奉神灵的专门地方,以供信众们来进行祈福、祈祷等宗教仪式。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往往与独特的装饰和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此外,民间信仰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占卜和预测活动。
对于一些关键的决策或者人生大事,人们会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预测未来的走向。
占卜师和巫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观察星象、牌卡、火焰等方式,给予指引和建议。
这种信仰和求助的行为则体现了人们对未知和命运的渴望和恐惧。
最后,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老的民间信仰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作为一种非正统的宗教体系,它们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信仰,传承和弘扬了祖先智慧和精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同时,民间信仰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和社会的稳定,人们通过共同信仰和宗教仪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
总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形式,给予了人们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信仰作者:朱海滨来源:《江汉论坛》2009年第03期摘要:长期以来民间信仰被定位成“封建迷信”而遭受打击,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同时学术界对此也存在偏见,对民间信仰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
本文通过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民间信仰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王朝政权的关系、解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发展实态等四个方面,阐明民间信仰其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并提出民间祠庙可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关键词:民间信仰;儒教;佛教;道教;淫祠;巫师中图分类号:B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68-07长期以来,学术界及文化界都把近世(宋元明清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概括为儒、佛、道三教融合,至于产生这种现象的背景,则多半从三教相互竞争的角度出发。
其实。
这些观念、观点基本上是依据典籍做出的结论,而忽视了对缺乏文字记载传统的民间信仰的考察。
在笔者看来,近世以来儒佛道之所以走向统一,除了思想史的角度外,还应该考察三者赖以存在的基础——民间信仰的形态变化。
民间信仰其实是东亚文明中最普遍,而且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
正因为民间信仰传统的强大,才导致了东亚文明与以基督教为基础的欧美文明、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中西亚文明、以印度教佛教为基础的南亚东南亚文明有着显著的区别。
尽管如此。
近代以来民间信仰却被当作落后的封建迷信而加以排斥、禁止。
本文将通过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民间信仰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王朝政权的关系、解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发展实态等几个方面,阐明民间信仰其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
一、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1897年东京帝国大学设立宗教学专业时,首任教授姉崎正治(1873-1949)以自己在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的实地宗教调查为基础,在《哲学杂志》第130期上发表了《中奥的民间信仰》一文,在此“民间信仰”这一学术用语首次被提出来。
姉崎正治用这一概念来表达那些不能被归纳到正统宗教中的信仰习惯,而这些习惯恰恰是地域社会中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
此后民间信仰这一学术用语便被日本学者广泛运用,据民俗学者铃木岩弓的统计,截至1945年8月,日本曾使用“民间信仰”概念的著书有8部,论文59篇。
至于其具体的定义,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阐释、理解。
清末以来,我国学者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则是把它当作“迷信”来批判而开始的,并没有像日本学者那样视其为宗教形态而展开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出“民间信仰”的学术定义,甚至于连“民间信仰”这一学术名词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最早由谁使用,现在都不得其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些著名专业辞典如《宗教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宗教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风俗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等都无“民间信仰”专门条目,仅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和《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中找到相关的词条,此外,一些民俗学专家在其论著中对民间信仰曾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据称不下二三十种。
按照近代中国学术发展的一般情形,可以认为,“民间信仰”这一学术用语。
可能直接由日本输入。
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大百科事典》,对民间信仰(Popular Religion)作了如下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没有教义、教团组织的,属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庶民信仰;它也被称为民俗宗教、民间宗教、民众宗教或传承信仰(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信仰)”。
可以说,这一定义是对日本近百年来民间信仰研究积累的总结。
按照这一定义,可知民间信仰这一概念。
是与教团宗教相区别而产生的。
其核心的要素是:(1)没有教义、经典;(2)无教团组织;(3)地域性;(4)流行于普通百姓(“庶民”)中间。
至于中国,《辞海》“民间信仰”条则作如下定义:“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理和行为。
包括民间普遍的俗信以至一般的迷信。
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也不像宗教信仰更多地强调自我修行,它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万物有灵论,故信奉的对象较为庞杂。
所体现的主要是唯心主义,但也含有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成分,特别是民间流行的天地日月等自然信仰。
”《辞海》的这一定义与平凡社《大百科事典》相比,显得过于繁琐,且不够全面,还沿袭了视民间信仰为“迷信”进行批判的传统。
相对而言,平凡社《大百科事典》的定义更为全面而简略。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民间信仰”这一概念,都是为了区别于“教团宗教”而产生的。
如果以“教团宗教”标准来定义“宗教”这一名词,民间信仰显然还不能称为宗教。
但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核心含义应该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民间信仰显然属于宗教的范畴。
事实上,英文的Popular Religion,日文的民俗宗教、民众宗教已经很清楚地说明它是一种宗教。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学者以无组织、无教义为由,否定民间信仰是一种宗教,这些观念实际上是受教条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其结果是只有那些有公认团体、服从统制的教团宗教才被定为“宗教”,而历史更为悠久、影响更为深远的民间信仰则被定性为“封建迷信”,并成为打击、禁止的对象。
关于传统中国(Traditional China,指近代化以前的中国)的民间信仰,最近40多年来欧美学者的研究相继表明,这一定义似有修正的必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华裔美籍学者杨庆堃就已指出,宗教因素在规范化的中国社会生活中,是在日益扩散的。
近年来。
欧美学者也已渐渐形成共识,民间信仰并非是单纯的“庶民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精英阶层(包括皇帝及各级官僚)也享有同样的信仰。
也就是说,欧美学者已逐渐摒弃把民间信仰视作是庶民信仰的做法,而倾向于把其视为全体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在以往的欧美学界(基督教传统国家),民间信仰通常被归入宗教残存的范畴(left-over category),即没有被宗教所吸收而残留下来的东西,是一种落后的信仰形态,应该说这样的看法是建立在欧美社会传统的基础上的。
可能由于受欧美学界的影响及我国现代化(主要是西化)进程落后所致,近代以来,我国学界一直都把民间信仰视作是尚未发展成宗教的原始的、落后的信仰形态。
最近数十年来,随着人类学者对汉人社区调查及研究的深入,这种观念日益受到挑战、修正。
20世纪90年代后,欧美学界已开始把民间信仰当作与佛教、道教、儒教享有共同基础。
与三教相并列的,而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第四传统的东西。
还有部分学者,如Lloyd E.Eastman认为民间信仰可以看作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起源在先史时代。
近世以来则从道教、佛教等教团宗教那里获取并继承了各式各样的观念、性格。
另外人类学者John Clam-mer在其探讨新加坡华人社区信仰的论文中,提到了“华人宗教”(Chinese Religion)这一术语,并作了如下简明的解释:“华人宗教”这一用语,应理解为把大乘佛教、道教,甚至是些许的儒教,与大量的灵媒进行很有特征的融合。
这里的“华人宗教”,显然就是指近世以来的中国民间信仰,他的这一表述。
倒是非常确切地描述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实况。
中国人之所以崇信神灵,就是相信通过祭祀、祈祷某一神灵,可以得到该神灵的佑助,实现自己心中的所想。
这其实就是东亚地区民间崇拜的最大根基所在,有关这一点,早在一百多年前姉崎正治就已注意到了。
至于崇拜什么神灵,那就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喜好,但其崇拜本质却是一致的。
从学术界对民间信仰这一名词的定义及其后来的修正过程来看,过去我们对民间信仰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民间信仰其实是全体中国人的一种宗教传统。
二、民间信仰与儒教、佛教、道教的关系儒教也被俗称为礼教,说明“礼”是其核心的内容,而诸礼之中,祭祀之礼又是其最重要的内容。
在国家还没出现之前,中国各地便已出现了民间信仰现象。
近30多年来,在得到发掘的部分新石器时代遗迹(如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瑶山及反山的良渚文化遗址、辽宁省喀左县红山文化遗址)中,找到了该时代的祭坛、祭祀器具,甚至神像、神庙,说明原始社会已有祭祀之礼。
可以肯定,在儒家礼制出现之前,中国各地便已分布着具有本地特征的民间信仰,而对于各地百姓而言,本地神灵具有崇高的地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进入文明时代后,祭祀已被当成国家的头等大事,根据古籍及考古发现可知,当时不同爵位的诸侯、贵族。
其祭祀礼器的规格及其相关仪礼,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之作为统御各地民间信仰的祭祀之礼。
如果统治者没有在信仰领域建立权威,国家就不可能稳定、持久。
后世儒家的学说基础,就是根基于这一时期的祭祀体系。
春秋时的“礼崩乐坏”,就是指各地诸侯在礼制上出现了僭越现象。
生活在该时代的孔子,面对原有的秩序被打破的现实,他试图重新恢复礼制,所以才整理、复原了周代相关的典章制度,创设了儒家。
据研究,在儒家出现之前,就有“原儒”存在,而原儒的形象便是从事祭祀之礼的巫师。
可以说,儒家学说的产生,就是试图在各地民间信仰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祭祀之礼,使各地遵守此礼,以达到建立秩序、稳定国家的目的。
汉代以来的中国历代王朝,在首都建立了一套由天子或中央官员执行祭祀之礼的祭祀设施及相关祭祀之仪,在地方州县也都有相应级别的祭仪及设施。
对于这些祭祀及仪礼,部分学者称之为“国家宗教”,它其实是儒家学说在信仰领域的体现。
这些作法,都试图在信仰领域建立起权威。
总之,作为最具本土化的儒教,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各地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规范,如果没有各地民间信仰的支撑,儒教本身就是空中楼阁。
但儒教祭礼毕竟是人为的、观念的,因而其生命力也远逊于民间信仰。
历史上,儒家学者哀叹祭祀之仪混乱或失传的记载比比皆是,但民间信仰从来不需官方提倡,一直根深蒂固流传至今。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寺庙及僧侣。
渗透到了中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教,与其最初的形态,显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于有了“汉传佛教”这一专门称呼。
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佛教学界很少有人做出实证、科学的研究。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教的变化,其根本的方向就是要适应中国的国情。
在佛教传人之前,中国的宗教便是流传于各地的民间信仰及上述的“国家宗教”。
因此,佛教如要征服中国,就必须同中国各地的民间信仰打交道。
我们只要翻阅一下早期的高僧传记资料,便可知道到处都充满着神异事迹,这样的神异事迹,与佛教宗旨是不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