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合集下载
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件(110张)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 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考 点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 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 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 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
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
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 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
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 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考 点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 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 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 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
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
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 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
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 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岳麓版选修1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考 纲 考 点
2
3
规 律 方 法
学 科 技 能
考 纲 考 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规 律 方 法
一、改革的规律性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自人类社会产
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 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 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 复杂性。 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第一,改 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 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 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598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 (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 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 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 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考 纲 考 点
2
3
规 律 方 法
学 科 技 能
考 纲 考 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规 律 方 法
一、改革的规律性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自人类社会产
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 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 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 复杂性。 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第一,改 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 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 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598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 (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 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 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 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65讲 专题2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仿 真 模 拟
岳 麓 版
历 史
返回导航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内容
1.均田制
(1)背景:自十六国以来,连年战乱,北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政府掌握 大批无主荒地。
岳 麓 版
(2)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 定的徭役和兵役。 (3)影响: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 史 岳 麓 版
基 础 梳 理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背景
1.鲜卑族的发展和北魏统一北方。
2.北魏的社会状况 (1)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比较落后。
岳 麓 版
(2)各民族在一起生活,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为了缓和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
(3)影响: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的影响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
重大,影响深远。
2.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岳 麓 版
历 史
3.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 献。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民版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78张PPT)
制,奖励军功,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优势;废除井制,奖励耕织, 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
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意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
深化排查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推
行、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因此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改革。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中期,出现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 积贫、积弱 )
2.内容 (1)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
3.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3.评价 (1) 进步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 的启迪和经验。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 道路。
微观排查
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
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
殖民地而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标要求
(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内容索引 知识整合 考向聚焦
针对训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综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
单元综合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三
四
五
一、改革的含义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 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的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 化的时代。
一
二
三
四
五
二、改革的一般原因 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 人们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 制度也要相应调整。制度设计者的思想总会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 制约,即使是理想的制度,也可能会因制度执行者的误用而出现问 题。当制度的缺陷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 政者便会自觉或被动地进行改革。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设置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四 道选做题,选做题的解题除了全面扎实复习外,掌握一些得分技巧, 会帮助提高得分。
从历年的命题看,这道题并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的规定,即课程 标准所规定的九个改革,而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相对陌生的 改革,提供史料,在对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和改革史学 习过程中学习到的一般方法、能力解决问题。同时因为题目中心 是相对陌生的改革,必须以史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支撑,所以这一模 块的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从改革内容的概括、提炼入手,再分析改革 的原因、影响;有的题目也引入考纲规定的改革,对改革进行比较; 部分年份的题目还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对改革的经验 教训进行总结。
③带着任务看材料。带着审题明确的方向和问题读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关键信息包括东晋以后大族擅占山泽;南朝改制:山泽私有、 按官阶等级设限、山林开放等,注意时间信息秦汉、东晋以后、晋 成帝、南朝。联系教材南朝的时代特征:人口南迁、士族制度、占 田制。
④运用素养写答案。回答角度要全面,有层次性。第(1)问为 “背景”,要从宏观的时代特征,到微观材料内容来回答,具体就是秦 汉、西晋山泽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问为“作用”,落脚点是制度改 革,必须要明确改革后的制度:私有制;然后逐层上升到宏观的时代 背景“江南的开发”。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三
四
五
一、改革的含义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 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的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 化的时代。
一
二
三
四
五
二、改革的一般原因 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 人们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 制度也要相应调整。制度设计者的思想总会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 制约,即使是理想的制度,也可能会因制度执行者的误用而出现问 题。当制度的缺陷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 政者便会自觉或被动地进行改革。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设置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四 道选做题,选做题的解题除了全面扎实复习外,掌握一些得分技巧, 会帮助提高得分。
从历年的命题看,这道题并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的规定,即课程 标准所规定的九个改革,而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相对陌生的 改革,提供史料,在对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和改革史学 习过程中学习到的一般方法、能力解决问题。同时因为题目中心 是相对陌生的改革,必须以史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支撑,所以这一模 块的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从改革内容的概括、提炼入手,再分析改革 的原因、影响;有的题目也引入考纲规定的改革,对改革进行比较; 部分年份的题目还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对改革的经验 教训进行总结。
③带着任务看材料。带着审题明确的方向和问题读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关键信息包括东晋以后大族擅占山泽;南朝改制:山泽私有、 按官阶等级设限、山林开放等,注意时间信息秦汉、东晋以后、晋 成帝、南朝。联系教材南朝的时代特征:人口南迁、士族制度、占 田制。
④运用素养写答案。回答角度要全面,有层次性。第(1)问为 “背景”,要从宏观的时代特征,到微观材料内容来回答,具体就是秦 汉、西晋山泽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问为“作用”,落脚点是制度改 革,必须要明确改革后的制度:私有制;然后逐层上升到宏观的时代 背景“江南的开发”。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改革将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未来改革将更加注重开放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1
未来改革将更加注重制度创新,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02
03
04
未来改革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并发展
,为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
民族危机的加深
02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多次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
革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
西学东渐的影响
03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为改革的
推进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矛盾激化
01
阶级矛盾的尖锐
近代化进程中其他关键事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知识分子发起的文化革新运动,旨在推 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 迷信盲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奠定了 基础。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01
改革背景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尖锐。为挽救统治危机,
张居正在明神宗支持下进行改革。
02
改革措施
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加强边防,改善民族
关系;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03
成效
张居正改革使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边防巩固,出现了短暂的中兴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文档41页
多)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2、大动荡:大国争霸,以求发展壮大.
3、大变革: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
4 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什伍制 2、经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分封制,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法律:实行什伍连坐法;规定轻罪重罚 5、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
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课标内容)
1、大转折: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直接原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直接原因: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
时 经济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代 背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生产关系)
景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目的:
富国强兵.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
名称
内容含义
本质
成效
2、大动荡:大国争霸,以求发展壮大.
3、大变革: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
4 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什伍制 2、经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分封制,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法律:实行什伍连坐法;规定轻罪重罚 5、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
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课标内容)
1、大转折: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直接原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直接原因: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
时 经济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代 背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生产关系)
景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目的:
富国强兵.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
名称
内容含义
本质
成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4 王安石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
【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市肆所无必买于市 易”可见是市易法,材料二“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 大的经济效益”可见是均输法,材料三“以钱贷民,使出息二 分,本以救民”可见是青苗法。第二小问积极效果,根据所学 知识,王安石这些措施,能够打破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 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2)在政府与市 场关系上,政府不能干预太多;政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 政策;材料三中“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说明改 革要完善监督机制;王安石关注民生的初衷值得肯定。
——《续资治通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
【答案】(1)措施: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 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2)看法:政府不能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 经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关注民生。
2 . (2015·福 建 ·41A)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26061509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 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 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机 (1)北宋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使北宋中期出现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2)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 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3)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 力降低,导致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4)“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旧除弊成 为朝野的共识。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选修一导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最新考纲要求(2019年)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了解重大改革活动的背景、进程(含措 施)及代表人物;对改革进行科学的认识 和评价(认识改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习改革家的坚强意志和历史责任感。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A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想一想4:浏览教材目录,了解古今中外有
哪些重大历史改革,尝试从不同角度划分并
归纳改革的类型。
方位
性质 时间 内容
程度
结果
影响
奴隶制性质 封建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推动社会转型 对原有社会制度的调整 思想解放
4、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 5、人民是否支持(群众基础) 6、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
想一想7:如何做到正确地评价改革?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基本观 点,历史地、辩证地、全面 地看待改革。
7、清朝赵翼认为孝文帝风俗改革导致北魏由盛转衰,当代 学者肖黎认为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必然,推动我国北方经济 发展,文化复兴,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对历史改革的评价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Nhomakorabeac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想一想5:结合所学,思考判断改革成功或
者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
(1)社会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集中军权、财权
危机
和行政权导致“三冗”现象,造成并加剧了
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不断,财政入不
敷出。
(2)有利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条件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主要措施 (1)富国之法
a.措施:每年夏秋两收前政府以低息贷借给农民 钱或粮食,收获后农民按20%—30%的利息 ①青苗法 率归还。 b.作用:限制了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增加了 政府财政收入。
盈亏(缗) 余大半 余24 074 900 无余 亏15 736 047
史料二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而 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 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解读 史料表明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严重。 史料三 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
史料四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
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解读 史料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的提高。
史料五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卷六十八
( 之3法)取士②①作 评 措用 “ 施:恩 :为荫 改变” 革法制 科选度 举拔, 制了实 度一行 ,批择 主人优 要才录 是,用 科推原 举动则 考了选 试新拔 内法人 容的才 ;。 批 实行。
3.历史作用和教训
①积贫局面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
2019届岳麓版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选修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 三冗两积” 局面的出现:北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分化事权的策 略,结果导致了“ 冗官” ;为扩充军队导致了“ 冗兵” ;为供养大量的军队、官员 和岁币导致了“ 冗费” 。结果到北宋中期出现了“ 三冗两积” 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由于官僚贵族反对而失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二
1.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崛起,统一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鲜卑族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 豪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冯太后和孝文帝锐意改革。 2.过程 (1)开始:公元 471 年,冯太后临朝听政,改革开始。 (2)两个阶段: ①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度。 ②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实行汉化政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生产关系彻底的改革,使封建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确立与发展。 ③收富国强兵之效,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 (2)消极作用: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刑,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军 事 奖励军功 严肃军纪 严格户籍制度,实行 什伍制度 废除井田 经 济 奖励耕织 颁布标准器,统一度 量衡 作用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了地 主阶级的优势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推动了地主制经济发展 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调动生产积 极性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削弱割据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第十二页,共47页。
第十三页,共47页。
第十四页,共47页。
第十五页,共47页。
第十六页,共47页。
第十七页,共47页。
第十八页,共47页。
第十九页,共47页。
第二十页,共47页。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第三十九页,共47页。
第四十页,共47页。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第四十二页,共47页。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第四十四页,共47页。第四十五页 Nhomakorabea共47页。
第四十六页,共47页。
第四十七页,共47页。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第三十页,共47页。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第三十七页,共47页。
第三十八页,共47页。
感
悟
夯 基 固 本
(g ǎ n w ù)
借
鉴
深
化
知
(s
能
h
提
ē
升
n
(tí
h
sh
u
ē
à)
n
拓
g)
展
第一页,共47页。
第二页,共47页。
第三页,共47页。
第四页,共47页。
第五页,共47页。
第六页,共47页。
第七页,共47页。
岳麓版选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讲小结课件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
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如北魏 孝文帝改革等。
(2)改革的作用和启示 ①作用: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大都收到了明显成
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
改革和忽必烈改革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 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
不 挽救统治危机,部分地 同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调整生产关系 点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部调整的改革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王权支持;都遭到旧势力 的激烈反对;措施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反馈检测
1 . (2013· 福建· 41A)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26061510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 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 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 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 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 影响。
【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 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
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④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扩大工商业奴隶主阶 核心内容 层、平民的政治权利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结果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 基础和传统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模块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此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实施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农
村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 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 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 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 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等口号,随后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应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 实践经验,鼓励基层探索和创 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相结合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实 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又要坚 持目标导向,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行“一条鞭法”等。
影响
张居正改革使明朝政府财政 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矛盾得 到缓和,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为明朝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
背景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需要进行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
内容
戊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实施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农
村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 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 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 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 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等口号,随后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应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 实践经验,鼓励基层探索和创 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相结合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实 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又要坚 持目标导向,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行“一条鞭法”等。
影响
张居正改革使明朝政府财政 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矛盾得 到缓和,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为明朝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
背景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需要进行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
内容
戊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1+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答案:(1)背景:诸侯割据争霸;吴国力量薄弱。 内容: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修改法制。 (2)简评: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秩序 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
2.材料
公元前 645 年,晋国“作爰田”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赏给
国人,使无地、少地的人 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者对所获得的土 地具有长期的使用权。此后,晋国接着“作州兵” ,以州为单位负 担一定量的军赋。古时国中设乡,乡以下的行政单位是州、党、族、党,五党为州, 一州二千五百家。晋国 “州”的规模与齐国“乡”规模相近,管仲 整顿军制在乡,晋国在 “州”,都是对旧制度加以整顿,使其健全 起来,人人得负担军赋,服兵役,因此晋国 “甲兵益多”。公元前 633 年,晋文公将晋国军队由两个军扩大到三军,实行中军元帅既是 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统帅的军事体制。其后赵简子 “铸刑鼎”,公 布成文法,并以军功免除奴隶藉身份。晋国的一系列改革,使它成 为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C
目 录
ONTENTS
高效技能演练
1.背景 (1)经济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 “ 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 期”得出诸侯割据争霸,根据材料“吾国僻远„„田畴不垦” 得出吴国力量薄弱;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始任贤使能” 得出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根据材料“今伍子胥修法制”得 出修改法制。 (2)根据材料“任贤使能”得出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 力;根据“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得出有利于社会秩序和统 治秩序的稳定;改革使得国力增强,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 了基础。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2、关于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 (1)改革原因: 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 (2)关系:
原因 (决定)
目的 (决定)
主要内容 (决定)
作用
根本原因 (决定)
本质内容 (决定)
作用(影响)最大
举例: ①商鞅变法对历史产生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 · · · · ? ②王安石变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 · · · · ?
二.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
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2、中国现代的改革
(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原因、核心内 容、后果) ①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原因、核心、结果) • ①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 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 总结: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 • 所有制结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 •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 分配体制:平均主义——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兼顾公平 • 主要方法: • 农村 • 城市:改变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改变 计划管理体制。
1. 俄国1861年改革 2. 日本明治维新 3. 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 4. 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内容、影响)
5.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德国、日本)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7岳麓版
-9-
微点拨王安石变法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 益再分配,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变法认可了地主阶级 对土地的兼并,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 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10主题一 主题二 真题溯源 史料解读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2015山东文综,47〕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 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 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思考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 这一变化的关系。
-6-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中的改革 1.背景 (1)汉魏以来,鲜卑拓跋部逐渐南迁,其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 域。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社会矛盾。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行。 2.内容 (1)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 民承担相应的租调义务。 (2)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三长制,实行俸禄制和定期考核的制度。 (3)迁都洛阳。 (4)文化上,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8-
三、王安石变法:王朝中期统治政策的调整 1.背景 (1)北宋中期,“三冗”“两积”问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 成为朝野共识。 (2)王安石的“三不足”改革决心以及宋神宗的支持。 2.内容 (1)富国: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 均税法。 (2)强兵:整顿军队,实行“省兵”措施;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3)育才:改革科举制度,克服“恩荫”的择优录用原则,改革学校教 育,发展地方教育。 3.结果: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 取得一定成效;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最终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从背景上看,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 革命时阶级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走向 激化,社会相对动荡。 5、从方式、力量上看,改革是国家和政府 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 的变革方式;而革命一般是自下而上的、 社会阶层广泛参加的暴力方式。
• 6、从根本目上看,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 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 立新的社会制度。 7、从对生产力影响上看,改革由于采用的 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 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 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 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 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 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 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 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革命往往是 疾风暴雨、剧烈的社会变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关于改革的教学目标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 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 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 重大改革的史实, 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 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 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 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颁布“解负令”,废 从法律上保障了平民的人身自由,形成较 除债务奴隶制 为稳定的公民群体 鼓励发展工商业 为雅典民主制打下牢固阶级基础
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等 扩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权, 平民 级来决定权力分配 享有一定权力;打破了贵族专权局面 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 极影响。 2. 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3.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 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
二、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 革的基本特点。 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 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 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 “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3.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 的襟怀和理想。
简述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及作用。
措施 对雅典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1、改革理念: 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2、打击对象: 奴隶主贵族 3、改革获益: 平民 4、影响: 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和谐
史论共享 政治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 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 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 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 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 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 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 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 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 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从以上雅典维护民主制的实践中我们 得到哪些启示? 要实现和维护民主,必须建立行之有效民 主的机制;必须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要 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的民 主监督作用。
“我拿着一只大盾 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 占据优势 我制定法律 无贵无贱 一视同仁。” -----梭伦
五、梭伦改革的特点
【典型例题】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图片反映 了雅典哪些维护民主的方式?
图一:反映雅典人通过司法公正维护民主。 图二:通过辩论的方式保证决策的正确,从 而实现决策民主。
图三: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表决和 民主选举公职人员,充分实现了雅典公民民 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 图四:通过“陶片放逐法”把反民主的势力 置于公民的严密控制下,从而加强了公民对 政府官员的民主监督功能。
二、概述
• “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 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邓小平说:“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一)改革的含义 在含义上看,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 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 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改革、改 革经济体制 、宗教改革。改革的实质应该是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 性的调整变动。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那么,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人类文 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 社会机制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与疾风暴雨般 的革命有区别。
(三)评价改革的原则?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 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 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 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 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 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 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 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三、线索
时代
古代:奴隶 主阶级改革 地主阶级 改革 近代: 资产阶 级改革
中国
特点
外国
特点
现代:
1978年— 1992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勃、戈
美国:1933年“新政”国家 世界:二战后---干预
黄金时代的民主政治
•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 495—前429年),古 代希腊的政治家,公 元前443年起,伯利克 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 的首席将军15年,主 持最重要的国务活动。
公民大会演讲台遗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一、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 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 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 治要求。 2.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 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3.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归纳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 的尖锐矛盾。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进了雅 典社会的政治改革。 3、公元前600年左右,萨拉米危机,平民 群众开始酝酿暴动。
• (二)具体含义: 1、从程度上看,改革有两种:一种是在不触动
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 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而革命是对旧的事物 或思想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一种形式。 2、从内容上看,改革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 事改革和文化改革,革命是对这些方面的彻底变更。 3、从性质上看,改革有奴隶主阶级改革、地主阶级 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当然, 革命也包括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