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市级优质一等奖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孔子评价《诗经》的话——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有人说,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三千多年后,蒹葭仍郁郁葱葱,雎鸠亦百啭千声。
《诗经》中的爱情是那样的毫无保留、朴实纯真,在经过时光的淘洗之后,仍然繾绻美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诗经》中的爱情,那就是“情之起,思无邪”。
无论是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还是男女二人的约会情趣,抑或是夫妻之间的琐屑细语……《诗经》中描写的爱情, 是那样的不加修饰,明朗热烈。
二、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诗歌内容形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赋、比、兴类。
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诵读入诗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诵读提示】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再读:把握情感基调,确定语调语速范读:教师范读、名家范读四、整体感知1、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明确】引导阅读“学习提示”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静女》的诗意和主题。
1.1.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静女》。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静女》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静女》的插图,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3.2 朗读与感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3 分析与解读3.3.1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静女”、“朝阳”、“柳絮”等。
3.3.2 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静女》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对该诗的感受,也可以是分析诗中的某个方面。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静女》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与资料准备《静女》的原文和相关评论、解析文章,以及可能的影像资料。
6.2 教具与设备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教学辅助设备。
6.3 教师准备教师应预先通读《静女》,熟悉诗歌内容,并准备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资料。
第七章:教学方法与技巧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静女》的诗意和主题。
1.1.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1.3 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2.3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见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3.2 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1.3.3 学会珍惜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静女》的诗意和主题。
2.1.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1.3 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解读。
2.2.2 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2.3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意象等。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诗歌特点。
3.1.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原文、译文、相关图片等。
3.2.2 网络资源:查询诗歌背景、相关文学作品等。
3.2.3 纸质教材:提供诗歌解析、鉴赏指南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诗人及其作品。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4.2 讲解诗歌4.2.1 讲解诗歌背景、诗意、意象等。
4.2.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创作技巧。
4.3 互动环节4.3.1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3.2 提问回答:解答学生关于诗歌的疑问。
4.4 诗歌鉴赏4.4.1 欣赏优秀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4.4.2 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哲理。
4.5 课堂小结4.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阅读全诗,做到字音、节奏正确,较终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能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演课本剧。
教学关键点:指导诵读方法,指导编演技巧和提出明确要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授课课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课件播放轻音乐《梁祝》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上演着动人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们在《关雎》中触摸到了君子思恋窈窕淑女的情怀,在《蒹葭》中我们透过朦胧的芦苇荡,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观看伊人的浪漫。
今天我们看一对情侣如何约会,他们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读《静女》一诗。
二、指导阅读(11分钟)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2、再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读音和节奏3、师生共读全诗,巩固字音和节奏的掌握4、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节奏的把握姝(shū)俟(sì)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5、指导背诵方法:竞赛背诵全诗,分节背诵,记住关键词。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一叁分钟)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经》及本诗含义相互提问,识记关键词的意思姝俟爱踟蹰贻炜说怿女归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探究诗歌写作技巧,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前两节的结构相似,个别词句相同,这叫什么写法?(重章叠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注意诗歌的写景和心理描写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
重点难点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诗词原文:静女①《诗经·邶(bèi)风》②静女其姝(shū)③,俟(s ì)④我于城隅(yú)⑤。
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 ,说(yuè)怿(yì) 女(rǔ) 美。
自牧归(kuì)荑(tí) ,洵(xún) 美且异。
匪(f ēi)女(rǔ) 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译文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yuè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rǔ):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归荑(kuì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xún):的确,确实。
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
匪,通“非”。
语文卡片通假字:爱(薆)而不见(现)说(悦)怿女(汝)美自牧归(馈)荑匪(非)女(汝)之为译文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静女市级优质一等奖课教案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反复吟唱。
李金鹏
提前布置人物,让各组在理解课文内容及掌握人物性格的情况下,试着自导自演一个话剧,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及人物形象的把握。教师提前优选一组在课上表演。
结合学生的自我实际,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学生的爱情观。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静女:娴静美丽 活泼机灵 大胆开放
男子:憨厚朴实 痴情 诚信
(三)演一演再现爱情纯真(5分钟)11:44
最后,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春秋,在溶溶月色中去领略《静女》馨香的约会吧!请大家欣赏课本剧《静女》,有请——
剧本见附录
(四)议一议 静待爱情花开(4分钟)11:48
爱情是这样的纯真而朴实、甜蜜而美好,通过学习本文,在爱情还没来敲门之前,为了一生的甜蜜与幸福,我们现在该修炼成怎样的一个自己静静地想一想,3个发言机会)
明确:女生应该具备——善良贤惠,孝顺懂事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自信,热爱生活……
男生应该具备——真实胸怀敢为风度幽默 进取……(王婷婷 李方程 朱萧林 朱桢桢)
《静女》教学设计(8篇)
《静女》教学设计(8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静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1.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真爱的内涵。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3.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静女》一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2.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2.2.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翻译。
2.2.3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3 修辞手法分析2.3.1 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2 理解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
3.1.2 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品味诗句。
3.2.2 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3 教师讲解与互动3.3.1 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
3.3.2 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课堂小结与拓展3.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3.4.2 针对课文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
2、积存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把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沟通,理解文意,分析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2、初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模糊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肯定的阅读审美力。
由于《诗经》年月长远,阅读上会有肯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解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依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纳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争论法。
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学问点有清楚的熟悉。
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的语感,熟识课文内容。
提问和争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把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学问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片出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行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静女》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诗有一初步的了解。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2.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其艺术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4 总结与拓展:对诗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
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的教学用书,提供学生必要的资料和解读。
利用教材中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地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诗经的资料,背诵本诗。
教学过程《静女》一、情景导入《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璀璨的起点,它书写了三千年先民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以动人的抒情性,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中的一首情诗,来体味一番古人的浪漫吧!二、自我研学1.文学常识·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三、知识链接1.从表现内容上来分《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2.从表现手法上来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3.《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篇9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5.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感受《静女》表现的感情以及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诗经》的艺术特色。
2.《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种主要的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
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爱情的古老诗歌——《静女》,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温故知新——《诗经》师:上课前,老师有叫同学们预习课文。
那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静女》是出自哪里的?生:《诗经》。
师: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诗经》,现在一起来复习一下《诗经》的有关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三)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并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重音、情感。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
4.提示学生自学诗歌中的文言字词。
(四)小组合作探究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说《邶风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思考:《静女》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提示:可从主题、地点、人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探讨)1.从主题、地点、人物进行探究主题: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地点:城隅(“俟我于城隅”)人物:静女和“我”2.从静女和“我”的形象进行探究静女的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静女教案(精选5篇)
静女教案静女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女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女教案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
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静女》教案
《静女》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静女》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3.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运用提问、思考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诗歌的译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
5.3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静女》诗歌的兴趣。
6.2 诗歌内容回顾与讨论:简要回顾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静女教案(通用5篇)
静女教案(通用5篇)静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__。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
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课文解读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踟蹰、(chí chú)姝、(shū) 俟、(sì) 彤、(tóng)管、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 án) (播放PPT)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静女》1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1、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对爱情的歌颂,比如《致橡树》。
在古代社会,也有很多诗歌是描写爱情的,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静女》去感受古代男女之间那纯真的爱情。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2分钟)阅读课本P139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子写了什么内容。
四、自学指导(一),紧扣教材(5分钟)1.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字音字义,通译课文,清除阅读障碍。
2.结合课下指导,再读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姝( ) 俟( ) 见( ) 踟蹰()娈()贻()彤()管炜()说() 怿()女()归荑()洵()匪()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爱:同“薆”,隐藏。
其:多么(形容词词头)。
见:同“现”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踯躅:徘徊。
城隅:城上的角楼。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同“悦”、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最新《静女》市级优质一等奖课教案
《静女》教案一、新课导入:(3分钟)11:18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不沾染任何的杂质。
饮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有……(学生列举)这些都代表着人类最纯洁的心灵碰撞,而作为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勇敢而又直接的爱情。
无独有偶,《邶风•静女》,也沿袭了这种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清新纯朴的恋歌。
今天,让我们也玩一次穿越,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二、预习检杳(4分钟)11:22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提前有个规划,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了,学习也是如此。
我们同学是否做好预习了呢?来,我们一起检杳一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入从到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或《》,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三部分,按其更多精品文档(课前播放《在水一方》歌曲)展示题目还不要着急,让我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效果如何,请打开导学案。
小组抢答、纠错。
教师重点点拨重点部分。
米用集体和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回答问题。
“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
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
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范读,读出节奏与情感,带同学们走进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在再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意境)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请各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当时的情景,并探究诗歌的主题。(各组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共同讨论诗歌描写内容,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分享一个场景。学生自由发挥,重在熟悉文中内容。共有三位同学分别是王富康曹玉峰毛苏春)讨论热烈
静女:娴静美丽活泼机灵大胆开放
男子:憨厚朴实痴情诚信
(三)演一演再现爱情纯真(5分钟)11:44
最后,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春秋,在溶溶月色中去领略《静女》馨香的约会吧!请大家欣赏课本剧《静女》,有请——
剧本见附录
(四)议一议静待爱情花开(4分钟)11:48
爱情是这样的纯真而朴实、甜蜜而美好,通过学习本文,在爱情还没来敲门之前,为了一生的甜蜜与幸福,我们现在该修炼成怎样的一个自己?静静地想一想,3个发言机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清线索,体会诗中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3分钟)11:18
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不沾染任何的杂质。饮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有……(学生列举)这些都代表着人类最纯洁的心灵碰撞,而作为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勇敢而又直接的爱情。无独有偶,《邶风·静女》,也沿袭了这种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清新纯朴的恋歌。今天,让我们也玩一次穿越,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
明确:女生应该具备——善良贤惠,孝顺懂事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自信,热爱生活……
男生应该具备——真实胸怀敢为风度幽默进取……(王婷婷李方程朱萧林朱桢桢)
五、课文小结(2分钟)11:50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静女》所表现的爱情,虽然没有成年人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的洗练和深沉,却因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穿越千百年的时空,至今仍感动着我们。但我们大家必须明白,爱情应该是理智、慎重、严肃的。玫瑰花很漂亮,但它如果开错了季节,很快就会枯萎;青果子过早地摘下来,吃下去也难免是满口的苦涩。也许有朝一日,当你事业有成时,爱情就自然会向你招手——
李金鹏
提前布置人物,让各组在理解课文内容及掌握人物性格的情况下,试着自导自演一个话剧,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及人物形象的把握。教师提前优选一组在课上表演。
结合学生的自我实际,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学生的爱情观。
(三)再读:分析人物,感知纯真(7分钟)11:39
同学们凭借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即刻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十分温馨、浪漫的环境,那种纯真、朴实的的爱情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想象中,两位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自己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各自的形象。(请大家齐读一遍,自己揣摩人物性格,1分钟时间)
第一位:魏晨雨
字音不准
第二位李金鹏
节奏感不强
第三位张天宇
读者字音和节奏。
非常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展示,也让我们为学习本文扫清了障碍。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读一遍。同时播放幻灯片,展示问题。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让情景再现初步感受那份纯真。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李慧
董博宇
姚雅甜
?(5)、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明确: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ùe)怿(yì)女(rú)美。
自牧归荑(kuì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ú)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范读:理清思路,探究主题(5分钟)11:32
六、反馈与练习(5分钟)
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5、“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研读(22分钟)11:44
(一)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5分钟)11:27
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走进这首诗歌,如果你有和他不同的地方,请悄悄记下来,之后请以自己的方式给大家朗读一遍。(正音、通假字)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4)、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静女》教案
课题
《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启发点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体会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情感目标——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传承。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附:《静女》课本剧
(见附页)
(课前播放《在水一方》歌曲)
展示题目
还不要着急,让我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效果如何,请打开导学案。
小组抢答、纠错。教师重点点拨重点部分。
采用集体和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回答问题。
提示:如果说我们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的更远,那么传统经典会让我们飞的更高,建议同学们多读经典。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或《______》,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反复吟唱。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