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气象资料信息化模式文本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考资料汇编
主要城市气象资料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1北京市北京2625密云73402天津市天津塘沽3河北省石家庄围场44丰宁承德张家口71421怀来遵化蔚县秦皇岛(8月)昌黎唐山-21涞源37保定32定县沧县衡水邢台78邯郸-194山西省太原大同106923山阴五台山20临汾45032阳泉40离石和顺20介休75039沁县962长治侯马42河津晋城74432运城23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106328包头麻池化德集宁海拉尔61414乌兰浩特通辽开鲁24132赤峰满洲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正蓝旗25白云鄂博五原1023乌达商都19额济纳旗956416辽宁省沈阳彰武埠新抚顺朝阳170建平本溪214锦州鞍山营口丹东 (8月)-28大连 (8月)7吉林省长春38白城163-3630长岭23双辽-358四平延吉27海龙通化2735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8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149隹木斯27安达尚志191-419上海市上海10江苏省南京-14徐州27沭阳827睢宁27盐城(8月)29东台39高邮泰州扬州32镇江2628-12南通常州溧阳7-17无锡苏州连云港3(7、8月)4011浙江省杭州840宁波40金华34嘉兴40遂昌34龙泉2834温州 (8月)51衢州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12山东省济南潍坊 (7、8月)龙口烟台(8月)惠民德州-27禹城27-2521临清22淄博益都24冠县泰山泰安莱阳25-24青岛(8月)兖州273241-19菏泽51莒县临沂4013河南省郑州43开封753322安阳27濮阳28新乡三门峡27焦作洛阳商丘43许昌卢氏栾川-20鲁山平顶山22淮阳-21西峡4240汝南南阳29驻马店泌阳固始信阳-20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14安徽省合肥41蚌21宿县40蒙城六安6041芜湖霍山28铜陵安庆33屯溪41毫县28 15福建省福州9234浦城-8崇武(8月)37建阳泰宁27南平41永安长汀龙岩34133上杭崇阳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18湖南省长沙岳阳常德29沅江安化28沅陵28花垣-7溆浦株洲-850新化芷江邵阳30057衡阳湘潭武冈怀化33永州170-9涟源150-8郴州-9大庸19广东省广州320南雄韶关42连县34阳江37德庆梅县揭阳38惠阳汕头高要-1汕尾37宝安信宜台山茂名电白湛江徐闻深圳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20海南省海口33儋县40121琼海335琼中西沙312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全州62桂林融安金城江-2贺县-4蒙山都安百色-2田东11242梧州-3桂平44靖西740柳州2934玉林3338钦州4北海22重庆市重庆36涪陵273奉节万县大足32重庆沙坪坝彭水28酉阳綦江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23四川省成都阿坝327190松潘广元平武3732万源67431江油巴中德格茂汶21马尔康甘孜绵阳37炉霍325022达县28德阳2630小金灌县34南充遂宁简阳27巴塘36康定2617理塘雅安内江40峨嵋山3047乐山38726汉源26自贡40九龙295031泸州宜宾28627-3马边54246越西雷波1435西昌盐源88会理26渡口1108 (5月)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24贵州省贵阳六枝22沿河28桐梓972赤水2833思南422铜仁57遵义25黔西23镇远威宁锦屏安顺榕江62独山-8罗甸25云南省昆明中甸德钦镇雄64昭通1950华坪124287会泽211019东川汤丹宾川元谋4282大理34-3楚雄丘北78临沧开远元江耿马勐定澜沧-1江城思茅河口108允景洪41勐腊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26西藏自治区拉萨(6月)丁青387412-25昌都申扎4670当雄4200林芝3000泽当3501 (6月)29日喀则3837 (6月)21江孜4041 (6月)207527陕西省西安宝鸡绥德39延安3033洛川-22铜川渭南华山武功42商县佛坪凤县970镇安略阳30宁陕9003636汉中38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28甘肃省兰州29安西33玉门镇敦煌酒泉高台张掖1469祁连山-27武威环县1295榆中26临夏1900武都25平凉35临洮26武山29青海省西宁祁连托勒28祁连56互助却藏滩民和玛多(黄河沿)4222格尔木玉树20同仁隆务32。
信息员培训气象基础知识
1
2
二、气象基础知识
二、气象基础知识
小雪:能见度在1000米以上,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能见度在500-1000米,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能见度在500米以内,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能见度在100米以内,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以上各级别的雪量值均指纯雪化为水的量值,而不包括湿雪的量值在内,如湿雪量值达≥10.0mm时不作为暴雪处理。若雨夹雪的24小时总降水量≥10.0mm且积雪深度≥10.0cm时才算暴雪。
02
二、气象基础知识
在气旋区里,气流自外向内辐合汇集,气流挟带着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气上升,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因此,气旋区内的天气一般都是阴雨天气。在反气旋区里,气流自内向外辐散,盛行下沉气流,一般都为晴好天气。(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冬季北方冷干、寒 潮、冬季南方多晴天)由于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气旋和反气旋活动都相当频繁。
二、气象基础知识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视程障碍
二、气象基础知识
二、气象基础知识
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 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00米。
气象信息系统概述
用户界面与其他部分
用户界面接收用户的请求和反馈,与其他部 分交互,实现整个系统的闭环运行。
04
气象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
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气 象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 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 安全。
访问控制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 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权 限级别,防止未经授权的 访问。
数据存储方式: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存储,其中分布式存储可以降低数据存储成本 和提高数据安全性。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同化等技术,以实现对气象数据的处 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是将处理 后的气象数据转换成易于理解的 形式,并提供给用户进行决策支
持。
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模式 识别、机器学习等,以实现对气
气象信息系统的应用场景
气象预报
气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天气预 报、气候预测等服务,帮助人
们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
灾害预警
气象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气 象数据,及时发出灾害预警, 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 的损失。
农业服务
气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农业种 植、养殖等方面的服务,帮助 农民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是将采集到的气象 数据传输到气象信息系统的关键
环节。
数据传输方式:有线传输和无线 传输,其中无线传输包括卫星通
信、移动通信和微波通信等。
数据传输技术要求高效率和低延 迟,以保证气象数据的实时性和
准确性。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 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气象信息化总体方案初稿
(2015—2020年)
(初稿)预报与网络司国 Nhomakorabea气象信息中心
2015年1月18日
一、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方针。加快信息化进程,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2.提高业务系统整体集约化运行效率的需求。气象数据类型日益多样性,应用系统逐年增多,业务之间的流程关系日益复杂,数据多处传输、多重存储、分散处理,导致难以有效提高业务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已成为制约气象业务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改变现有业务模式,以数据为中心重构业务布局、梳理业务功能、整合业务平台、优化数据流程,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业务体系,规范数据服务,大幅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具体目标:到2015年底,初步完成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国家级气候变化大楼新建机房的设计与装修,初步建立动态可扩展的信息基础资源池;实现全部基础数据资源和气候专题数据库的集约化管理与服务;初步建立一体化数据产品加工流水线;地面、高空、辐射等常规资料的在线存储与服务率达到90%,国省数据一致率达到100%,同步时效小于1分钟;完成气象业务异地应急备份中心数据传输试验,国家级气象通信同城备份系统业务化运行。新疆、云南、贵州、湖南、辽宁等5省完成气象云试验建设,建立一定规模的信息基础资源池,数据环境具备直接支撑MICAPS等核心业务系统的能力。
(二)
信息化在气象部门深入推进的过程,就是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分析和解决气象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和核心问题的过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对气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2019-2020年整理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考资料汇编
主要城市气象资料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1北京市%北京2625密云73,402天津市|天津) 塘沽~3河北省石家庄.围场.44丰宁~承德* 张家口71421 @怀来遵化(蔚县$秦皇岛(8月)[ 昌黎"唐山-21涞源>37保定; 32定县…沧县?衡水?邢台78邯郸"-194山西省{太原¥大同106923)山阴五台山、20临汾450~32阳泉;40离石>和顺20,介休75039沁县962》长治/侯马42[河津(晋城74432运城:23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106328包头麻池&化德/集宁【海拉尔614~ 14乌兰浩特-通辽开鲁241《32赤峰。
满洲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正蓝旗>25白云鄂博~五原1023)乌达~商都19;额济纳旗956416辽宁省!沈阳>彰武@埠新^抚顺朝阳^ 170建平"本溪214《锦州;鞍山>营口丹东^(8-28月)大连 (8月)—7吉林省【长春38、白城163-3630长岭:23双辽'-358四平~延吉27—海龙】通化2735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平均最高8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149隹木斯(27安达…尚志191】-419上海市&上海10、江苏省南京^-14徐州27》沭阳827?睢宁27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累年最热月(7月)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雷暴日数(d/a )最热月地面下处土壤平均温度平均。
风速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1.数据集信息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数据集版本:V3.0数据集建立时间:201208042.数据来源:数据集中1951-2010年数据基于地面基础气象资料建设项目归档的"1951-2010年中国国家级地面站数据更正后的月报数据文件(A0/A1/A)基础资料集"研制。
2011年1月-2012年5月数据基于各省上报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地面月报数据文件(A文件)研制。
2012年6-7月数据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库数据研制。
实时库中该部分数据来自实时上传的地面自动站逐小时数据文件(Z文件)及日值数据文件。
3.数据集实体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数据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要素代码(XXX)、项目代码(XXXXX)、年份标识(YYYY)和月份标识(MM)组成。
其中,SURF表示地面气象资料,CLI表示地面气候资料,CHN表示中国,MUL表示多要素,DAY表示日值数据。
XXX-XXXXX说明:PRS-10004表示本站气压,TEM-12001表示气温,RHU-13003表示相对湿度,PRE-13011表示降水,EVP-13240表示蒸发,WIN-11002表示风向风速,SSD-14032表示日照,GST-12030-0cm表示0cm地温。
文件命名为:1. 本站气压:SURF_CLI_CHN_MUL_DAY-PRS-10004-YYYYMM.TXT2. 气温:SURF_CLI_CHN_MUL_DAY-TEM-12001-YYYYMM.TXT3. 相对湿度:SURF_CLI_CHN_MUL_DAY-RHU-13003-YYYYMM.TXT4. 降水:SURF_CLI_CHN_MUL_DAY-PRE-13011-YYYYMM.TXT5. 蒸发:SURF_CLI_CHN_MUL_DAY-EVP-13240-YYYYMM.TXT6. 风向风速:SURF_CLI_CHN_MUL_DAY-WIN-11002-YYYYMM.TXT7. 日照:SURF_CLI_CHN_MUL_DAY-SSD-14032-YYYYMM.TXT8. 0cm地温:SURF_CLI_CHN_MUL_DAY-GST-12030-0cm-YYYYMM.TXT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文件格式,见"documents"目录下的格式说明文件SURF_CLI_CHN_MUL_DAY_FORMAT.doc。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2.1 文件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
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2015年) 2015年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内容包括:我国地面高空基本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气候统计产品,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图像产品,国内外卫星探测实时和历史产品,全球和中国数值预报模式产品。
∙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中国国家级地面站小时值数据,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降水量等要素小时观测值。
本数据集由各省上报的全国地面月报信息化文件,基于《气候资料统计整编方法(1981-2010)(发布版)》,进行整编统计而得。
数据集为中国基本、基准和一般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数据集包括气压、气温、降水、风要素的日气候标准值数据。
包含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国内通信系统获取的89个中国探空观测站点各规定等压面和压温湿特性层位势高度、温度、露点温度、风向、风速观测数据。
全球高空气象站定时值资料包含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国内通信系统获取的中国探空观测站点和通过全球通信系统获取的国外探空观测站点每日常规观测时次(世界时00和12时)各规定等压面和压温湿特性层的位势高度、温度、露点温度、风向、风速观测数据。
中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历史定量产品国外极轨气象卫星历史定量产品美国NOAA系列卫星历史L1数据及数值产品。
基本反射率产品是雷达基本观测量,单位为Dbz,图像上每个像素点代表了1km*1度波束体积内云雨目标物的后向散射能量。
基本反射率图像产品(打包)基本反射率产品是雷达基本观测量,单位为Dbz,图像上每个像素点代表了1km*1度波束体积内云雨目标物的后向散射能量。
组合反射率因子是在一个体扫中,将常定仰角方位扫描中发现的最大反射率因子投影到笛卡尔格点上的产品。
组合反射率图像产品(打包)组合反射率因子是在一个体扫中,将常定仰角方位扫描中发现的最大反射率因子投影到笛卡尔格点上的产品。
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图像产品(实时)垂直累计液态水表示将反射率因子数据转换成等价的液态水值,是假设所有反射率因子返回都是由液态水引起,通过经验关系得到的。
气象资料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气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全面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气象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为今后气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汇总、气象灾害情况分析、气象服务效果评估、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
二、气象观测数据汇总1. 观测站点及观测项目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共设有X个气象观测站点,主要观测项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气压、湿度等。
2. 气象观测数据特点(1)气温: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冬季低温天气较少。
(2)降水:降水量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
(3)风速:风速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部分地区风速较大,部分地区风速较小。
(4)风向:风向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
三、气象灾害情况分析1. 气象灾害类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共发生X起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台风、暴雨、冰雹、寒潮等。
2. 气象灾害特点(1)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受强降水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2)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受干旱影响,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
(3)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台风登陆我国后,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灾害。
(4)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山区泥石流等灾害。
四、气象服务效果评估1. 气象预报准确率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气象预报准确率达到X%,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2. 气象预警发布及时性在气象灾害发生前,我国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气象服务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X%,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2)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有待加强。
(3)气象服务针对性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维护,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2)加大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研发投入,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气象信息
气象信息二011年八月一日天气预报一、天气回顾7月份我区总降水量为79.2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2.0mm。
平均气温26.8℃,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2℃。
月最低气温16.5℃,出现在8日,最高气温38.9℃,出现在25日。
二、8月降水、气温趋势:预计8月降水量为80~120mm,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多1成左右。
平均气温为24~25℃,较常年同期比较,偏低0~1℃。
月内极端最高气温38℃。
三、月内主要降水过程1日,小雨或阵雨。
6~7日,小-中雨。
13~15日:中—大雨,局地暴雨。
18~19日:小—中雨。
24~26日:中—大雨,局地暴雨。
28~30日:中雨。
四、重点关注8月份是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多发月份,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同时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暴雨:8月份出现暴雨概率为12%,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2007年8月9日,过程降水总量75.5mm,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防汛工作。
2.雷暴:8月份雷暴天气较多,平均每年出现3.88次,上中旬出现频次较高。
公众应该尽量避免雷雨天气户外活动,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防雷装置不完备的家用电器。
3.高温:历年8月份的高温天气平均每年出现4.63天,≥35℃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为12天(1973年8月3-14日),≥38℃的高温持续2天以上共出现7次,≥40℃的高温仅出现1天(1994年8月4日,40.0℃),是有资料以来出现最晚的一次。
高温干旱时段缺水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前期降水偏少的地区,要加强灌溉和田间管理,做好保墒工作,猕猴桃、葡萄、石榴等经济作物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气象科普1、《条例》专题宣传月活动效果明显2011年6月1日是《陕西省气象条例》颁布十周年、《西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四周年纪念日,临潼局积极组织开展两个《条例》专题宣传月活动,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气象mic数据格式汇编
A1.1 第一类数据格式: 地面全要素填图数据文件头:diamond 1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地面填图数据: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总云量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或本站气压) 3小时变压过去天气1 过去天气 2 6小时降水低云状低云量低云高露点能见度现在天气温度中云状高云状标志1 标志2(均为整数) 24小时变温 24小时变压注:缺值时用9999表示,以后相同。
站点级别表示站点的放大级别,即只有当图象放大到该级别时此站才被填图。
以后相同。
当标志1为1,标志2为2时,说明后面有24小时变温变压。
否则说明后面没有24小时变温变压。
例子:diamond 1 99年06月15日08时地面填图99 06 15 08 301650468 127.45 50.25 166 16 7 340 6 9754 8 0.1 38 7 600 9.1 25.0 014.7 9999 9999 1 2 1 -352533 98.48 39.77 1478 1 8 0 0 98 7 8 0.0130 8 2500 10.7 30.0 60 16.8 27 9999 1 2 2 352652 100.43 38.93 1483 4 8 270 3 115 11 6 0.5 3 0 42500 12.6 15.0 61 16.0 24 17 1 21 2注意:地面自动站数据如果写为该类格式,可以在文件说明中加入可以识别的文字,默认使用“自动”作为识别文字,但自动站文件名定义可以使用8.3格式的“年月日时.000”或10.3的“年月日时分.000”格式,文件名定义规则主要用于时间变化曲线的显示。
不支持“月日时分.000”的文件命名格式。
A1.2 第二类数据格式: 高空全要素填图文件头:diamond 2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层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高空填图数据: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高度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均为浮点数)例子:diamond 2 95年11月24日250Hpa高空填图95 11 24 20 250 34503496 1.68 52.68 14 1 1031 -56 8 220 3307145 2.02 48.77 168 1 1040 -56 9999 220 2061052 2.17 13.48 227 1 1093 -43 9999 290 1960680 5.52 22.78 1362 1 1070 -51 9999 255 3707180 6.22 48.68 217 1 1043 -57 9999 215 506610 6.95 46.82 491 1 1043 -56 13 80 7A1.3 第三类数据格式:通用填图和离散点等值线(注意:数据中一定不能有经纬度相同的站点,否则生成三角网时将出错)文件头:diamond 3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层次等值线条数(均为整数)等值线值1 等值线值2 平滑系数加粗线值(均为浮点数)剪切区域边缘线上的点数(整数)边缘线上各点的经度值1 纬度值1 经度值2 纬度值2 (均为浮点数)单站填图要素的个数总站点数(均为整数)注:1. 此类数据主要用于非规范的站点填图。
气象服务材料整理方案
气象服务材料整理方案一、背景气象服务材料是气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多种服务。
气象服务材料包括各种气象预报、预警、地面气象数据、气象专题报告等。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气象工作效率与质量,气象部门需积极整理气象服务材料。
二、整理内容(一)气象预报1.天气信息:包括天气现象、气象变化趋势、气温、风力等;2.农业气象:具体包括作物病虫害预报、土壤墒情、灌溉等信息;3.交通气象:包括航空、航海、公路、铁路、水路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气象信息;4.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雪灾等灾害的气象预报与预警;5. 服务专项:为习惯性耕作、化肥施用、旅游、体育赛事等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
(二)气象专题报告1.气象态势分析:对当前气象系统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2.气象局势分析:分析气象系统对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气象灾害情况:对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预报预警措施进行分析总结;4.气象发展现状:介绍气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进展、行业成果等。
(三)地面气象数据1.监测数据:收集、保存辖区内各种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2.气象学科研数据:包括辖区内各种气象学科研究数据,为气象学和气候研究提供支撑;3.生态环境数据:收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各项数据。
三、整理要求(一)优先整理对公众、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材料;(二)材料分类明细,设有索引、目录,以方便读者查询;(三)对气象预报要求科学准确,利用各种手段尽量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四)报告内容要翔实专业,给受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展示习惯理论、技术水平;(五)整理地面气象数据时要求分门别类、整理规范、便于管理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进行整理;(二)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整理,不得随意篡改;(三)气象预报与数据应及时更新、整理,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四)整理要求严谨、细致,准确无误。
气象资料台帐
东北风小于3级
xxx
7月02日
六
多云转阴
25-34
东风小于3级
xxx
7月03日
日
阴转雷阵雨
22-31
东风3-4级
xxx
7月04日
一
雷阵雨
21-30
东南风3-4级
xxx
7月05日
二
雷阵雨转中雨
22-31
东北风3-4级
xxx
7月06日
三
中雨转大雨
22-32
东风3-4级
xxx
7月07日
四
大雨
23-33
南风小于3级
xxx
7月15日
五
晴
21-32
西南风微风
xxx
7月16日
六
晴
22-31
东南风小于3级
xxx
7月17日
日
晴
20-33
偏南风小于3级
xxx
7月18日
一
晴转多云
21-34
南风3-4级
xxx
7月19日
二
多云
23-32
东南风小于3级
xxx
7月20日
三
多云转晴
22-33
东风3-4级
xxx
7月21日
四
阴
3-12
北风3-4级
xxx
3月23日
三
多云
3-14
西南风3-4级
xxx
3月24日
四
多云转晴
3-13
西南风3-4级
xxx
3月25日
五
晴
5-15
西南风小于3级
xxx
3月26日
气象信息报送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气象信息报送管理制度汇编范文气象信息报送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促进气象信息的流转和应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国家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的气象信息报送工作。
3. 气象信息报送是指气象部门将气象观测、预报、灾害警报等信息报送至各级气象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和使用。
4. 气象信息报送内容应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天气预报、灾害警报等。
5. 气象信息报送应遵循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报送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二、报送要求1. 报送单位应建立健全气象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2. 报送单位应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送气象信息。
3. 报送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送,逾期未报送的,应及时向上级单位说明原因,并申请延期报送。
4. 报送单位应定期对报送的信息进行质量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
5. 报送单位应定期总结和汇报报送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报送流程1. 报送单位应设立报送信息负责人和报送信息员,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报送信息员应熟悉国家气象局的报送要求和流程,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
3. 报送信息员应按照流程收集、整理、归档和报送气象信息。
4. 报送信息员应及时上报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处理。
四、信息采集与整理1. 报送单位应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建立和维护气象观测设备,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报送单位应定期对气象观测设备进行维修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报送单位应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及时整理和归档气象观测数据,为报送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4. 报送单位应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制作和更新天气预报,确保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报送方式和要求1. 报送单位应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报送方式,包括面报、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
2. 报送单位应保证报送的信息内容完整、准确、清晰,避免出现模糊、错误、遗漏等情况。
气象信息化_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
1
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 行监控平台(ASOM)
主要用于各类气象观测站设备故障报修、日常监控等功能
国家局
2
MICAPS3.2
3
CMAcast卫星资料接收
4
灾情直报系统
主要用于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处理 主要用于国家局下发的卫星资料接收处理 主要用于预警信号发布上报、灾情上报
国家局 国家局 国家局
5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 主要用于制作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
•数据产品有效服务能力不足
产品和业务需求 衔接不够
原始资料 气候数据产品
气候信息产品
以国家气候中心为例:国家气
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无法满
足业务需求,只能通过国外气 象局、研究所、大学等的23 个网站收集69种数据产品用于 预测和检验评估业务
省里使用国外基础数据集是主流
气象信息业务流程混乱
实例:资料应用业务流程不规范,导致错误数据应用
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系统
警服务业务
国家局
安徽滁●● 州市气象局在●●用业务系统统计
●
●
21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平台
主要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信息共享、装备管理等
省局
22
安徽省气象局物资装备电子化业 务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全省气象仪器装备管理等
省局
市县两级用户可以使用,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全市所辖各县的国
气象信息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气象基本信息标准体系
气象数据和档案管理术语 气象信息传输 气象数据管理 气象档案管理 高性能计算机 信息网络安全 气象电视会商 信息系统管理
发布
7个 15个 13个 5个 1个 -(引用) 2个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 气象中心站:漳州气象局(局域网)通过2M传输中继电路连到移动公司的GGSN上,安装在数据采集终端上的GPRS模块,通过移动GPRS网络与气象局信息中心系统相连,GPRS网络作为承载通道,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采集。
当气象信息采集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
为了加强在灾害时期气象数据快速发布,气象中心站在这一时期利用我司提供的信息机与平台结合向相关人员及时传送气象数据。
2.2.2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功能介绍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采取是“市气象局的信息机终端设备+移动的梦网网关(行业网关)”的模式。
“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Web的操作方式,简单友好、维护方便;“企业信息机”通过提供通用的业务配置平台、API等多种接口方式,便捷、灵活地与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办公、应用系统紧密的结合,生成业务方案;“企业信息机”提供了网络级、应用级、系统级的安全结构,保障了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集成和运行;“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电信级的消息处理能力、存储转发机制和自动重连等稳定可靠的性能;另外,“企业信息机”还不断扩展移动业务种类,通过短信SMS、彩信MMS、USSD等多种移动业务媒介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满足市气象局信息化、个性化、移动化的业务需求。
漳州市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手机SMS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结合建设一个各级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多功能系统。
该系统是按照目前漳州市气象工作体系建设的,具有层次清晰、操作简单及信息发布及时等特点,并结合漳州移动公司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上,完善该体系的落地,进一步将该体系延伸至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村,将为漳州市各级气象单位提供重要渠道,为气象单位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漳州市、县的气象局、站台等内部人员、领导及各级政府重要领导进行气象预测信息发布。
稳定、高效、灵活管理的定向气象预测信息发布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实现信息通信录多级分组管理、定时定向发布气象预测信息、气象局及各级领导内部重大气象预测决策信息定向发布、预警气象预测内部通报。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3)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3)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对于该信息化应用的是SMS及GPRS无线网络方式,对于地域的限制较小,可广泛应用在漳州各级防灾减灾部门,如防汛办、海洋渔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
3项目整体投资估算及成本回收分析3.1项目投入资源情况财力资源:项目开发预算:5万项目推广和后期宣传方案:10万人力资源:省公司对及GPRS专网的业务支持,漳州市气象局对需求挖掘的配合,圆创公司对平台应用的开发物力资源:MAS一台及数据采集设备112台3.2项目投资回收分析从市气象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共有112个数据采集点,一年可产生(112*20元/月*12月+600元/月*12月+9600元)43680元收入,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一年可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五十多万条,产生约三万元收入,手机邮箱全年可产生(10台*48元/月/台*12月)5760元,一年共产生约八万元收入,一年内即可收回我司的投资成本。
4项目合作模式4.1项目总体合作模式介绍请根据实际情况打勾4.2移动公司在项目合作中的定位本项目中,漳州移动公司作为项目的总集成商,负责与行业客户签订项目的总合同并协调合作伙伴实施项目,移动公司最终对项目和客户负责,在售后服务方面,移动公司负责客户需求的收集整理,由合作方负责具体的技术支撑4.3合作单位简介圆创信息技术(漳州)有限公司是漳州领先的IT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IT维护服务提供商以及电脑等周边设备供应商。
该公司以整合其软件、硬件、业务咨询及IT服务,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中小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4.4集团客户、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市气象局、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合作公司是否就是以上的几家?请确认?5项目支撑及售后服务流程·5.1日常跟踪服务暂无资料·5.2故障支撑模式\响应速度暂无资料·5.3故障预警及应急预案暂无资料6项目优势及创新点项目优势气象信息采集及发布的工作是通过移动GPRS无线网络及SMS来实现的,拥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覆盖范围广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1、总则1.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 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简称2001 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 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 年版 A 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 年版。
1.3 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 A 文件和J 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 年版的“气表-1 封面、封底V 文件”,作为A 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 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 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 年版 A 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 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 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 A 文件的补充,简称J 文件。
1.6 2001 年版与2003年版A、J 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 2001 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 文件2.1 文件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 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 AIIiii - YYYYMM.TX”T。
其中“ 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 ”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 0”;“ TXT“为文件扩展名。
《气象信息系统综合监控数据格式规范》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信息系统综合监控数据格式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气象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要求,要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气象信息化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体系”,实现气象信息业务的集中监控、有机融合,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可视化的开放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提高气象业务运行质量与效率。
为使复杂多样的气象信息业务监控信息快速、准确地纳入监控平台,实现气象信息业务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控,亟需一项完善、可行的监控信息管理标准为集中监控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统一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气象信息业务与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之间监控数据的有效汇集与交换。
基于上述背景,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建设部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成立监控信息管理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项目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以下简称“天镜”)、“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等一系列气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新需求,开展《气象信息系统综合监控数据格式规范》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法函〔2019〕58号)行业标准编制项目,项目编号QX/T-2020-47。
2.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小缨、曾乐、韩春阳、陈文琴,分工如下:⏹张小缨,负责标准总体设计与起草⏹曾乐,承担相关建设项目中监控数据需求分析、设计以及标准验证工作⏹陈文琴,承担相关建设项目中监控数据采集接口调研以及标准验证工作⏹韩春阳,承担标准验证工作3.主要工作过程(1)开展标准预研究工作,形成标准初稿2017年为满足“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项目建设要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技术研发”团队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展了监控信息管理方面标准的预研究工作。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标准
5. 数据集制作及技术支持
5.1 数据集制作人
姓名: 单位: 电话:
5.2 数据集文档编撰者
姓名: 单位: 电话:
5.3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指能够获得关于这个数据集更进一步信息的联系单位,以及如何得到技术支 持。
本标准规定了数据集说明文档的主要项目和格式,详细描述了各项目的定义 和要求。数据集制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如果某项目无相关 信息,则应注明“无”。中文数据集说明文档的文件名规定为:“数据集代码” _DOCU_C.DOC 或“数据集代码”_DOCU_C.TXT;英文数据集说明文档的文件 名规定为:“数据集代码”_DOCU_E. DOC 或“数据集代码”_DOCU_E.TXT。
例如:“经纬度网格:2.5 度×2.5 度,格点数:144×73”、“T62 Gauaaian 网格,格点 数为 192×94 ”。同时有几种网格点类型或同一网格点类型有几种不同的密度,则并列表示, 中间用“,”分隔。如:“经纬度网格(2 度×2 度,5 度×5 度)”、“经纬度网格(2 度×2 度),高斯网格(128×64)”。
另一种是用经纬度范围表示,经纬度数据用十进制,在其数据值后用 “W”、“E”分别
2
表示西经和东经,用“S”、“N”分别表示南纬和北纬。如:东经 120.2 度表示为 120.2E、 南纬 20 度表示为 20S。 z 地理范围描述: z 最西经度:
最东经度: 最北纬度: 最南纬度:
3.4.2 台站信息
3.4.4 垂直范围
对于高空观测资料等涉及高空垂直位置的资料应表述以下一项或几项内容。如高度范围 (高度以“km”或等压面高度“hPa”表示,如“1000hPa-30hPa”)、层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