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探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群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找到其他的就业出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1. 辅助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的回流资金和技术知识可以投资到农业产业、企业和农村共同富裕项目上,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 缓解农民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工在城市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薪酬,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村贫困状况。
3. 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意识。
农民工的参与也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1. 就业机会不均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导致了就业机会不均衡。
同时,也存在工资低、福利待遇不好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民工的就业改善。
2. 缺乏技能和培训: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和培训,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农村劳动力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由于户籍和社保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完善。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问题,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困扰。
三、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措施1.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工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
2024如何管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探讨
2024如何管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探讨一、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
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受到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了耕地撂荒的情况。
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由于劳动力减少,农民的劳动负担也相应减轻。
但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
随着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的问题。
这给农村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民在城市中消费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如何管理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例如,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措施,为农村劳动力外流创造更好的条件。
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经济的吸引力。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为农民提供更加实用的培训内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例如,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指的是农村地区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劳动力资源。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原因有农业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低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通过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实现就业,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竞争激烈、薪资待遇较低等。
因此,政府应该提供更多选择,如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方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农村剩余劳动力通常缺乏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此,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技能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创业支持政策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创业,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
例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创业项目提供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在农村地区发展各类创业项目。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企业合作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问题研究引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居民从农业生产劳动中离开,在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就业机会。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对乡村振兴带来了诸多影响与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寻找推动乡村振兴的可行策略提供参考。
第一方面:经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振兴经济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数量,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减少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其次,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高额工资和收入,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资金流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劳动力转移还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方面:社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工作,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加重了农村老龄化问题,增加了对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照顾压力。
其次,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城乡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农村青年在城市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带回一些城市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乡村的传统农耕文化。
第三方面:生态环境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对乡村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还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失,一些农田逐渐废弃,荒漠化和土地贫瘠的问题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还加大了对乡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土地污染等问题。
问题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还暴露了一些潜在的挑战。
首先,劳动力转移使得乡村地区发展变得不平衡,一些地区受益于转移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无法吸引转移劳动力,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其次,劳动力转移还可能引发就业问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就业,另一方面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问题并促进乡村振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拓宽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渠 道,提高就业
成功率
02
•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 场建设,提高市场配置效率 •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 策支持,提高政策支持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会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入水平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 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转移就业质量不高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地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较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 • 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的政策建议
制定针对性的 农村劳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的政策支持力度 •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 策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
加强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工 作组织领导, 提高工作效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1.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技能水平不够,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劳动,收入较低,社会保障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许多农民工在外打工,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工资拖欠、合同纠纷、意外伤害等,缺乏有效保障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家庭关系破裂等。
2.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本身素质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较差,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端、危险和脏乱差的工作,收入和待遇自然较低。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而农村收入水平低,一些农村劳动者不得不转移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
社会保障不完善。
农村劳动者在城市打工缺乏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劳动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权和保障,导致利益受损。
3.影响和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给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关系和社会纽带逐渐疏远。
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大量劳动力空心化,农村社会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1.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劳动者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减少低端劳动力的比例。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转移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就业机会:农村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市工作相对稳定,工资收入较高,这吸引了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
2. 收入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但相对的工资收入也更高。
因此,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来获得更好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3. 教育和医疗条件: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农村劳动力会选择转移到城市。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和城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农村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学龄儿童减少,给农村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城市影响:城市劳动力的增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动力。
但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也给城市的就业市场、住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此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对措施为了合理引导和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2. 加大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因教育和医疗条件不足而转移的情况。
3. 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方式增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减少无技能劳动力的转移。
4. 发展适应农村地区经济特点的农村工业,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农村就业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就业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就业服务的健全与完善对于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村就业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面临着转移就业的需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问题。
例如,农村劳动力缺乏技术技能,对城市就业市场的了解有限,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水的体力劳动工作。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还面临着城市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发展。
2.农村就业服务的意义农村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就业服务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农村就业服务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和帮助,使农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方向,减少就业风险。
此外,农村就业服务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解决户籍和社保问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安全感。
3.农村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了更好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整合农村和城市的就业信息资源,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其次,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中的户籍和社保问题。
4.政府角色的发挥政府在农村就业服务中应该发挥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就业服务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支持。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5.社会力量的参与除了政府的角色,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农村就业服务的重要方面。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但同时也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因此,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此外,农业劳动力过剩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大量农民失去了务农的机会,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生产经营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对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劳动力的积极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首先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较为艰苦,许多人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
其次,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后,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导致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和照顾,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机制,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祉。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工作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农民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较低。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
3. 家庭困难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工资不高,家庭困难重重。
他们往往需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费用,但由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
4. 缺乏技能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和知识。
一旦转移到城市,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也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创业资金和就业补贴,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鼓励他们在城市开展创业和就业。
4. 联合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作,开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对转移的认识和了解。
应鼓励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转移,减少就业风险。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则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与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农田占有面积不断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压力;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推进使得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农村居民对于非农领域工作的渴望和追求;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等等。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与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农民工外出务工,尤其是到城市工地、建筑工地等地从事体力劳动;创业致富,农民通过开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方式转变原有的从农经营方式;转行产业,农民通过转行种植高效农作物、养殖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务工回乡,通过在农村地区开设工厂、企业等方式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农民对传统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推广。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地区形成了更加灵活的工作力量,可以更好地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
再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通过务工等途径来积累资金,进而增加了农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技术、经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再次,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了农村人口压力,有助于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因1.经济原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收入水平也较低。
而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较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就业。
2.教育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职业技能也较为匮乏,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地区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相对较难。
而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技能也更为丰富,因此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去城市就业。
3.社会保障原因: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农民在生病、养老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而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这使得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到城市地区就业,以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1.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也可能导致农村社会结构的不稳定。
2.对城市地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得城市劳动力供应增加,这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到来也增加了城市的社会矛盾,如就业压力、住房问题等。
三、政府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加其在农村地区就业的机会,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
2.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农村地区获得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减少转移就业需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包括政府引导下的产业规划、培训和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以及建设乡村产业园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状和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规划、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创业扶持、乡村产业园、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脱离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古至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农村留守人口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部分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低工资、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难题。
本文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农村资源禀赋不足我国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不足,主要以人口密集和自然资源短缺为主。
许多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场疏散,人口数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加。
2. 教育水平低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知识,很难适应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3.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从而增加了转移的难度。
4. 政策扶持不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但是由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这也是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其在城市转移就业的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和交通等方面进行加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转移意愿。
3. 加强农村产业扶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发展适合农村地区的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当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他们在转移时的安全感,减少他们对转移的恐惧。
农村工作的农民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工作的农民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工作的农民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该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潜力中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供给潜力巨大。
农村居民中年轻人多,劳动力储备丰富,可以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支持。
此外,中国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
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机会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就业,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同时,城市可以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减少劳动力闲置。
三、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农村地区发展工业及服务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
此外,农村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产业,也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四、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农民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要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水平。
同时,注重挖掘农村人才潜能,发掘特长和优势,提高就业机会供给和利用效率。
五、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机制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使农村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实现就业的最佳匹配。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的形成和运作。
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就业,还包括社会保障问题。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他们的转移就业积极性。
同时,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感。
七、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有利于他们转移就业和适应城市生活。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劳动力的转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还涉及到人才培养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相关问题。
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对更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转移到城市。
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和城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出了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到来也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技能培训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许多农民工在城市找不到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技能培训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关重要。
农民工可以通过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4. 政府角色与政策支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补贴。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培训机构的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5. 培训机构与资源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培训机构的建设和资源配置也是关键。
应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增加培训师资力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同时,要合理规划资源配置,确保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
6.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需求与供给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培训机构应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
同时,也要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提高,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 社会认可与就业保障农民工在接受培训后,还需要社会认可和就业保障。
社会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认可,创建良好的用工环境和机会。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农村工作的就业扶贫与劳动力转移
农村工作的就业扶贫与劳动力转移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工作的就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十个小节,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工作的就业扶贫与劳动力转移。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农村地区是贫困的主要集中地,农村就业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之一。
然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技术技能,许多人在农村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道路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城乡二元劳动市场、农民工工资收入不平等等。
二、就业扶贫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扶贫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这些政策包括培训农村劳动者技能、鼓励农村创业、引导企业向农村转移等。
政府的政策为农村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是促进就业扶贫的关键。
因此,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十分重要。
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建设,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农村培训机构的建设,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四、扶贫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的扶贫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扶贫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政府和企业应监控市场动态,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扶贫产业。
五、城乡二元劳动市场的挑战由于城乡二元劳动市场的存在,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依然面临困境。
他们常常遭受低工资、无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监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
六、农民工工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实行分配公平的原则,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公正的工资收入。
同时,加大对劳动力流动的信息公开力度,让农民工明确了解工资标准和待遇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科技支撑农村劳动力转移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分工与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分工与劳动力转移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社会分工以及劳动力转移则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人口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分工与劳动力转移问题。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分工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往往涉及到不同行业的社会分工。
农村地区的发展往往需要农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特定的产业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民在农田种植、养殖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而另一些地区则发展起了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配套产业,这就需要农民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
社会分工的不断拓展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也在不断拓展。
传统意义上,农村社会分工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不同家庭进行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
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分工逐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有专门从事管理、销售、运输等工作的人员。
例如,农产品的销售、物流等环节都需要人们参与,这样的社会分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流动随着农业机械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是农民离开农田,进入其他行业或城市工作。
这种劳动力转移既可以减轻农村的人口压力,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民进入城市工作也可以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和创新动力,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
劳动力转移的挑战与机遇劳动力转移虽然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为转移的农民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
其次,劳动力转移涉及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水平提高,这需要相应的支持政策和资源投入。
此外,农民进城工作还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他们需要适应城市生活的各种规则和生活方式。
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人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对人口产生影响。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乡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希望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农业现代化带来乡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更加依赖于机械化和科技化。
因此,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乡村劳动力的转移。
许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困境然而,农业现代化也带来了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的条件和待遇并不理想,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农民带来了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四、乡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乡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导致了乡村劳动力的流失,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
五、促进乡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为了有效推动乡村劳动力转移,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和福利。
此外,还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探:【摘要】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数量大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不衔接,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文章认为,创新培训,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市场化【中图分类号】F2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1-0110-03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客观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又是陈旧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体制造成的。
所以,解决这一矛盾体的核心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农村职业培训机制,再者就是培育中介经纪组织,创造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运作的培训模式。
一、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首先,要转变思想,赋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的认识和新观念。
培训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继续和向工作领域的延伸,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市场上转移培训的供给数量低于最优数量,就需要政府自己来提供或为私人企业提供生产公共产品的激励。
所以,政府应成为培训投资的主体,并鼓励企业等力量投资转移培训。
其次,根据成本收益的原理,企业和个人也应成为培训投资的主体。
企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是通过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
要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加强对其的培训。
所以,企业投资于劳动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
对于农民而言,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主体应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投入机制。
第三,现阶段,企业由于投资收益难以保证,农民因投资培训的预期不明等情况下造成教育培训“市场失灵”,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这要求政府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科教兴农的专项资金。
同时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和体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入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创新培训的运行机制(一)创新培训的运营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质量。
首先,坚决杜绝计划性的定点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审定合格的培训机构,可以不受地域或户口的限制,招收学员。
学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培训机构。
形成政策支持,农民自主参与的招生机制。
政府可以以培训券的形式给予补贴,同时培训补贴也是符合WTO绿箱政策规定要求。
其次,培训机构要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向市场要生源、向市场要效益,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
再次,培训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然后选聘一些专业对口、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以确保培训质量。
完全改变由政府定培训内容、政府指派教师的政府行为。
第四,坚持农民培训与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进行对口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如家政服务、餐饮等形式多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使培训和就业对接。
第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指导、服务和管理,着力打造劳务品牌。
品牌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产,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
同样,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也是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是市场经济下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
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有利于民工外出就业,而无组织、无秩序、无规模的民工流动缺乏市场竞争力。
如河南“林州建筑”,湖南“攸县的士”,“川妹子”、“米脂婆姨”、“衢州保姆”等很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政服务品牌,在劳务市场上深受广大雇主的欢迎。
要鼓励企业带领民工有序流动发展事业,实现群体性、组织化的民工外出就业。
对于批量性带领民工就业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扶持。
采取逐步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方法,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性。
(二)创新培训的管理机制1.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培训网络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省、市、县、镇、紧密联系、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网络管理机制。
从横向看,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以技工学校为龙头,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干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化程度。
从纵向看,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上下联动,做好农村劳动力有职前职后的培训,培训内容做到层次分布合理,形成初、中、高级相结合,上下互相贯通的网络管理机制。
省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收集并发布市场用工信息,分解培训任务,做好指导、组织、协调具体培训工作;市级主要依托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跨地区热门专业培训,并负责基层教师集训;县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阵地,一方面面向本地区开展培训,另一方面为本县各乡镇农民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县、乡联合培训,并会同劳动部门做好职业技能的鉴定和发证工作等。
乡镇农村成人培训学校是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最重要场所,加强以设备设施为重点的硬件建设,完善各项功能,使之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前沿阵地。
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成后,各系统、各部门规划布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形成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有效的转移培训基地管理网络。
2.搭建转移培训、就业服务的信息管理机制。
首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信息化管理。
市、区(县)、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介部门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台帐,详细记录劳动力的受教育情况、实践经验、工作经历、技能水平及求职意向,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并逐步扩大到对外来务工农民的信息化管理。
其次,做好培训服务机构和用工单位需求信息的对接。
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要与职介和用工部门沟通和协作,及时传递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培训,建立农民工培训、用工的信息网络,使参加农民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能及时走上就业岗位。
最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这种投资少、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的远程教育优势,实现转移培训网络教学,使农民教育、培训和职介服务步入网络化、信息化。
3.统筹协调领导的管理机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涉及到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合理分工是保证转移培训的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的前提之一。
《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明确指出: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为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由农委、教委、科委、劳动、财政、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主管领导组成,承担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领导、组织、协调职能。
为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建立由农业、教育、劳动、科技、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市、县两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许多区县目前已经建立,但还很不规范),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已有浙江、重庆等省、市率先成立了相应的部门。
三、采取实用、高效的培训模式改革现有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形成由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疏通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渠道。
中介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能有效沟通用工方与劳动者之间双向选择的渠道,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在一些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培育各类中介组织,由其承担起组织、培训、输送、服务等促进本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功能。
江苏省建立了200多个青年劳务中介机构,培训青年劳务经纪人3000多名,依托中介输出农村青年3万多名。
洪泽县通达劳务公司,向上海浦东的外资企业订单输出农村青年1.7万名,约占浦东外来工总数的1/4,仅2002年1至9月份,就输出了6300多人。
首先,市场中介组织作为政(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11页)府职能的延伸或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政府调节失灵带来的缺陷。
在运营模式上一方面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由全国工商联成立劳务培训与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作为中介服务性的非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成立独立的非营利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
在运营发展上实行“民办公助”,民办就是产权和管理体制上区别于公办的不同类型培训学校,公助就是指招生和就业方面得到政府的帮助他支持,政府除了赋予职能,给予适当的培训办公费用以外,不给专项事业经费,不给人员编制。
其次,中介服务机构在服务内容上要形成培训市场上需求信息的收集、学员的招生、培训内容制定、就业单位和信息反馈等良性循环的,培训-就业一体的投入和输出的产业链。
重点抓好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和定向输出。
再次,就是要政府转变职能,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组织行为。
一方面要维护劳动力市场健康的发展,规范中介组织运行;另一方面要保证中介组织合法利益,维护农民的全法权益,打击非法中介。
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减少农民外出就业自发的、盲目的流动。
据调查,2001年农村劳动力通过有关部门或亲属有组织进行转移的占27.8%,其余人员的转移仍然属于自发进行。
另一方面,经过挑选的、受过培训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协助管理的劳动者,可以大大减少用工方的管理成本。
同时,还可以架起用工双方相互信任的桥梁,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往不良的劳动关系状况。
【参考文献】[1]陈红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职能转变[J].经济问题,2003,(11).[2]刘正华,竺金生,赵曙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培训,2004,(1).[3]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4]郭丽丹,武晓亮,曹忠芳.巴中市农民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J].综合经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