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教与学·新教案】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合集下载

2016-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 端午的鸭蛋(精品教案)

2016-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 端午的鸭蛋(精品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学校学科语文年级/班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名称《端午的鸭蛋》上课时间学生人数设计思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一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蕴涵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不算太难,关键是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郁情感和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这便是本设计的入手点和着重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学会思考。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3、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美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走近作者由中国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6

端午的鸭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史,其中,仅仅是食文化,就举世闻名。

请把你所知道的或品尝过的名菜或名小吃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稍作准备,教师巡视、提示)点几个准备较好的学生讲述,教师注意评点:其讲述的内容有没有包涵一定的文化内容。

(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一遍,思考:你觉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学习一些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当然要学习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

怎样独具特色?放到后面学习。

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我们学习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重点问题。

(多媒体放映: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 2、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二)、整体感知课文先让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提示: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并理解《端午的鸭蛋》中的重要字词,如“端午、鸭蛋、腌制、端午的习俗”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对生活情趣的感受能力,以及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文章中描述的端午习俗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通过本文学习,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2.难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一些语言特色,如汪曾祺的闲适散文风格等。

3.德育点: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尊重我国的传统习俗,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引出本文的主题“端午的鸭蛋”。

2.知识点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色,解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阅读训练:学生分组阅读文章,并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互动环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5.拓展延伸:介绍汪曾祺的其它作品,以及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PPT讲解,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增强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即兴表演。

2.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文的重点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贡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同时参考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本身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端午的鸭蛋》教案2.doc

《端午的鸭蛋》教案2.doc

《端午的鸭蛋》教案217、端午的鸭蛋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八第四单元。

这是一个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品味语言,领会情感,并适量拓展课程资源,理解文化情趣,增加知识储备与体验。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

既有深长的情愫,又有盎然的情趣,让我们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教读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深刻、细腻、活泼的文本品读活动:通过导入,让学生对汪曾祺及其散文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漫话端午,借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课文创设氛围;寻读端午风俗,自然而然让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通过欣赏范读、自己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训练,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说说读读,说说读读,通过对话和朗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把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导入:走近作者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大场面时,有一位作家却着眼于小叙事、小场景,写凡人小事,记乡俗民情,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他就是汪曾祺。

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如同聆听一位性格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聊天;虽然平常,却饶有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和汪曾祺聊一聊《端午的鸭蛋》。

二、寻读:感知全文1.师:《端午的鸭蛋》免不了说到端午,有谁能说说自己知道的端午的风俗呢?2.学生活动。

3.我们来看看在汪曾祺的家乡一一高邮,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4.学生寻读课文,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1段,说“端午的风俗”,介绍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2、3段,说“家乡的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4段,说“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挂鸭蛋络子、吃鸭蛋、蛋壳装萤火虫。

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9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了解端午的习俗,探究端午的鸭蛋,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2、诵读课文,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平淡而有味、方言表现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3、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对儿时的回忆难忘和对家乡的热爱赞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你们猜猜这首句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2.端午节是每年的哪一天?我们这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有哪些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你想知道上虞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4.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谈谈端午的习俗1.那么作者家乡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提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

(请同学们欣赏作者家乡风俗的图片。

)2.其中与我们这里一样的是什么?可能与我们一样的是什么?与我们不一样的是什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三、品品端午鸭蛋1.端午有那么多的习俗,作者为什么不写一写,反而写端午的鸭蛋呢?(是端午的鸭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端午和鸭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我们在端午和鸭蛋两个词之间用一个字来连接,可以用上哪些字来表示他们的联系?请联系文章内容来完成。

如:端午挑鸭蛋端午玩鸭蛋端午吃鸭蛋(端午赞鸭蛋?)2.咱们就一起来跟着作者来“挑,玩,吃”鸭蛋,来开展一场“品嚼大餐”,我们既要跟着作者来品味出端午鸭蛋的独特风味,还要来品味出作者的独特的语言风味。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案.doc

《端午的鸭蛋》教案.doc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熟悉各地端午习俗,体会作者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揣摩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5.引导学生珍视民族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教学难点】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赛龙舟的视频,创设意境)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髙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一一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端午的别称及由来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如称“初五J端五的“五”字又与“午" 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人认为是纪念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挂香包、包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解释下列词语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

五毒:指蝎子、蛇、抿蚣、壁虎、蟾赊五种毒虫。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浩瀚壮观的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现在常比喻人 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刻苦读书和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 苦读书的故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导入——阅读——拓展,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师语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什么时候是端午节?(五月初五)我们这里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各处乡村的风俗习惯都不同,你家里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出示图片:粽子、香烛、划龙舟比赛。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2、细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文章,深入理解1、板书问题,带着问题阅读。

找一找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讨论)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第二课时一、品味语言汪曾祺离家42年,如此浓郁的乡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总结语言特点(讨论)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讨论明确: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二、中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端午的鸭蛋》教学时间 2016、5课时数 1课时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德育目标 1.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准备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端午的鸭蛋,作者着力写了几件儿时的趣事,不妨就让学生说“趣”在“趣”中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通过“说风俗、理内容、说鸭蛋、端午鸭蛋”几个环节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文中作者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知识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预习案一、积累本课词语(不少于二十个)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意1、说风俗,快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作者描写了他们家乡哪些端午习俗呢?(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2、理层次,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见课文不仅仅写了端午的风俗,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文章,思考还写了什么内容?(1)端午的风俗;(2-3)家乡的鸭蛋;(4-6)端午的鸭蛋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端午的鸭蛋
6.主题探究:作者写端午的“咸鸭蛋”仅仅是为了介绍家 乡咸鸭蛋的优点吗? [解析] 作者写咸鸭蛋是为了借物抒情,思考本题应考虑蕴 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浓浓情意。
[答案] 不仅仅是为了介绍家乡咸鸭蛋的优点。作者通过写端
午的“咸鸭蛋”表现了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 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 童趣盎然、自然纯真,体现了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 恋。另外引用的名人轶事,更是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 围,有一种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17
端午的鸭蛋
8.难点探究: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解析] 通读课文,在语段中筛选相应的信息。
淳朴的传统生活的向往之情。
17
端午的鸭蛋
合 作 交 流
5.内容探究:阅读课文,简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解析] 先概括出各段的段意,然后归类梳理。 [答案] 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 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 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 最后涉及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17
端午的鸭蛋
7.写法探究: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
[解析] 这是由孩子们把萤味性和艺术氛围。
[答案] 文章结尾讲囊萤映雪的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 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两种做法比较来谈,郑
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
17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闲适自由 轻松幽默 趣味盎然 雅俗共赏
[答案]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
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 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 丝毫不乱。
17
端午的鸭蛋
归 纳 总 结
本文以端午节为背景,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家乡 的咸鸭蛋以及关于咸鸭蛋的游戏和联想,将故乡生活中的风俗 情趣,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和对家乡的热爱,对纯真、自然、宁静、淳朴的传统生活的向 往。
17
端午的鸭蛋
17
端午的鸭蛋
整 体 感 知
回忆儿时家乡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4.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尤其 是描述了家乡的咸鸭蛋以及关于咸鸭蛋的游戏和联想,细 再现了家乡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 致生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饶有 回忆了童年端午节的美好往事 ,寄托了作者对 兴致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的怀念,对儿时往事的眷恋,以及对纯真自然、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