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指的是针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的管理和治疗体系。
这些制度旨在提供针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综合性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社会支持。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通常由多个机构和部门合作组成,包括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精神卫生专家、社会工作者等。
这些机构和专业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识别和干预:及早发现并诊断出患者的重性精神疾病,以便尽早干预和治疗,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
2. 综合治疗:提供全面的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社会支持和康复: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找到就业机会和建立支持网络。
4. 家庭和社区参与:鼓励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提供对患者家属的支持和教育,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作有赖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警觉性,减少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并提供持续的治疗和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 1 页共 1 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背景重性精神疾病是指那些导致患者行为异常、能力丧失或社交功能严重受损的精神疾病。
这类疾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和困扰。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社会服务,我们制定了以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
三、管理内容1. 疾病诊断和评估患者需要在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并由专业人员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状态。
2. 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药物治疗。
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如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
3. 家庭支持患者的家庭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如生活补贴、康复设施建设等。
4. 社会融入为了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鼓励雇主提供就业机会。
5. 家庭教育为了提高家庭成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政府应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6. 信息保护政府和医疗机构应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四、责任和义务1. 政府责任政府应加大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投入,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3. 家庭责任患者的家庭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融入社会。
4. 患者权益患者有权享受医疗和社会福利,并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五、制度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执行和落实。
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保障,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同时,也希望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重性精神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四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____年版)》要求,结合《米易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随访,对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积极参加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随访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指导家属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丙谷镇中心卫生院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二)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____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5、熟悉辖区精神病人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建档、建卡工作。
6、及时将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录入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重性精神病保密制度1、积极宣传认真执行“保密法”,增强保密意识。
2、设专人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
重性精神疾病的专职管理人员并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保密意识,定期参加重性精神疾病作息管理培训及考核。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____年,____卫生局按照____卫生____全市开展重症精神病排查工作的部署,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作概况按照____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目前全市总人口____万,____人口数____万,按____%应患人数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____人,按____%应患人数患者为____人,今年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以来,网络录入数仅为____人,占全省要求的____%(省定人数____人),按要求应录入____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____领导,明确专人负责。
为进一步做好____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区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
____年开展工作以来,我区召开重性精神疾病工作会议,部署工作重点,对辖区___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国家新系统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全区精神疾病患者人员资料的录入工作顺利完成。
(2)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
针对目前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开通“焦作精神卫生网”,创刊“焦作精神卫生报”,通过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零距离和上街义诊等多方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搭建与外界宣传和交流的平台,制作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专版知识彩页数____万余张,目前已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在居民楼道张贴重性精神疾病宣传版面____张。
____月____日-____月____日,由____精神病院承办了“____月____日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在人民公园西广场举行,共____辖区内___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____家精神病学专委会成员单位共____家医疗机构,为群众进行了义诊,现场发放宣传资料____余份,摆放展板____多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____多人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5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____镇卫生院____年____月____日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____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____,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重型精神疾病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重型精神疾病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及时、安全。
2. 实施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动态管理,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促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管理职责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实施。
2.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重型精神疾病档案管理工作。
3.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重型精神疾病档案管理。
4. 家庭和监护人负责协助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患者进行管理。
四、档案管理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患者疾病诊断:诊断依据、诊断时间、诊断科室等。
3. 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方案、用药记录、治疗效果、康复训练等。
4. 患者随访记录: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病情变化、治疗建议等。
5. 患者家属及监护人信息:家属姓名、联系方式、监护情况等。
6. 其他相关资料:患者病历、检查报告、鉴定意见等。
五、档案管理要求1.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设立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档案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安全。
5.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及时更新。
六、档案利用与保管1. 档案利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在开展诊疗、康复、随访等工作中,可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患者档案。
2. 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期限为患者死亡后50年,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
3. 档案销毁:档案销毁前,应经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七、监督检查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重型精神疾病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做好重性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完善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重性精神病患者准入管理制度1. 患者登记:所有有重性精神病症状的患者必须进行登记,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病史等。
2. 评估和分类:对登记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3. 家庭医师管理:对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建立家庭医师管理制度,由家庭医师负责患者的日常诊治和康复指导。
4. 住院管理:对于重度患者,建立住院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制度1. 临床诊疗规范: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包括用药、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医疗记录管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副作用等,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3. 家属参与治疗:鼓励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了解治疗进展和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定期评估和康复指导:在住院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其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三、社区康复管理制度1. 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机构,提供必要的康复设施和人员,为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 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每个患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日常康复活动:社区康复机构应组织日常康复活动,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训练、社交技能培训等,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4. 定期跟踪评估:对康复患者进行定期跟踪评估,评估其康复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四、重性精神病社会融入管理制度1. 就业扶持:为社区康复患者提供就业扶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主就业。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确保社会安全和患者权益。
1.2 本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
二、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2.1 设立专门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2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由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组成。
2.3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工作进展、问题与措施。
三、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3.1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识别和登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和私密。
3.2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筛查,以确保其病情稳定和治疗效果。
3.3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接受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4 对于危险性较高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4.1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鼓励参与各类康复活动和社交互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2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综合考虑医疗、心理、职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康复服务。
4.3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进展应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
五、重性精神病家庭监护5.1 对于无法独立生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加强家庭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和生活需求。
5.2 家庭监护人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医疗护理和危机处理知识,提高家庭监护能力。
5.3 对于家庭监护人的违法和虐待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6.1 建立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包括住宿、就业、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6.2 加强对社区康复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和服务。
6.3 重视社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宣传7.1 加强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公众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4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防治重性精神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的建议:1. 早期筛查和诊断:建立健全的早期筛查机制,通过进行心理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早发现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尽早进行诊断,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2. 严密监测:对已经确诊为重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等。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支持。
3. 多学科团队协作:建立由医生、心理学家、社工、康复人员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各专业的专长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4.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效果。
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功能。
5. 康复服务:提供康复服务,包括职业康复、社交技能培训、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家庭。
6. 家庭支持: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和支持机制,帮助患者的家人了解疾病,提供正确的支持和照护。
7. 高危人群关注:将高危人群纳入重性精神病的防治范围,例如家族中有重性精神病史、慢性精神压力等人群,提供早期干预和相关的健康教育。
8. 社区治疗: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更便捷和贴近患者生活的治疗服务,减少入院和长期住院的必要性。
以上是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2)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是指对病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且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的工作。
为了确保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1. 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制度:对确诊为重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等,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性和管理的可追溯性。
重性精神防治管理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防治管理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院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明确专职人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2、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
3、重精管理人员负责医院重性精神病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与维护。
4、与上级业务部门搞好对接,做好重精病人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
5、重精管理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重精患者入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将出院信息迁回社区管理机构。
6、各临床治疗部门是院内的责任报告部门。
各责任报告部门应做信息交流沟通、建立报告等级制度。
6、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保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7、医院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本【简介】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旨在保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工作环境中的权益,提供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支持。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工作安排、工作支持等方面,提供一份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
【一、工作环境】1.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整洁的办公场所和符合健康标准的工作设备。
2. 公司应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精力的机会。
3. 公司应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私密的工作空间,保护其个人隐私。
4. 公司应加强员工关系,打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减少工作压力。
【二、工作安排】1. 公司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
2. 公司应为患者提供灵活的工作制度,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工作等,以便患者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治疗。
3. 公司应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提供合理的请假制度,包括病假、调休等,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治疗和休息。
4. 公司应尊重患者的职业选择权利,不歧视或辞退因重性精神疾病而产生的工作不稳定或低效等问题。
【三、工作支持】1. 公司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帮助患者提升工作能力和技能。
2. 公司应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心理问题。
3. 公司应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
4. 公司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其病情和治疗情况保密,不泄露个人信息。
【四、其他】1. 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重性精神疾病知识普及,促进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2. 公司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确保符合法律要求。
3. 公司应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 公司应定期评估和改进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以保障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必要的工作支持,促进其平稳地就业和工作生活的融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康复和社会融入的机构、人员。
第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那些被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员。
第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原则是以患者的自愿和利益为基础,注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人员第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包括医院、康复中心、社区服务机构等,并设立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治疗。
第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运作。
第三章: 管理程序和治疗方法第八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程序包括入院评估、治疗计划制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当依法进行。
第九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十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协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四章: 监督和评估机制第十一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并接受上级监督。
第十二条: 社会各界和公众应积极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和康复工作,对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其家属有权对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行投诉,并要求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应。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得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举报,如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特殊群体,我国制定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旨在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所有符合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在家居住的患者和住院患者。
二、服务内容1. 患者信息管理为患者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 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0级患者无需特殊干预;1级患者需进行口头劝告,提醒患者注意行为举止;2级患者需进行家庭监护,限制患者的行为;3级患者需进行住院治疗;4级患者需进行紧急救治,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5级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防止患者实施暴力行为。
4. 治疗与管理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降低疾病复发率。
5. 关爱与帮扶为患者提供关爱与帮扶,包括家庭关爱、社会支持、志愿者服务等。
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6.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歧视,为患者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流程1. 患者识别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渠道识别重性精神病患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重精疾病管理服务规章制度
重精疾病管理服务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精疾病(重型精神疾病)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患者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精疾病,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经常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定期门诊治疗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严重抑郁症等。
第三条重精疾病管理服务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综合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医疗机构、家庭、社区和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四条重精疾病管理服务应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设立重精疾病管理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重精疾病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重精疾病管理服务机构应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管理服务工作的落实。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设立重精疾病专科或专病门诊,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第八条建立重精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疾病信息登记、报告、分析和利用,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诊断与治疗第九条重精疾病的诊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诊断准确。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实施规范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重精疾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管理,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重精疾病康复服务,提供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专业服务,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四、服务与支持第十三条重精疾病管理服务机构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四条加强对重精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提供疾病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服务,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负担。
第十五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精疾病管理服务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医院重精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重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保障重精患者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内所有重精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重精患者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人道主义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关心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生活照顾。
2. 全程管理原则:对患者实施全程管理,包括诊断、治疗、康复、预防、随访等环节。
3. 社会共治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医疗机构、家庭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共同参与重精患者管理工作。
4. 科学规范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重精患者管理工作。
第二章重精患者管理第四条重精患者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诊断与评估:对疑似重精患者进行诊断,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和康复潜力。
2. 治疗与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3. 预防与干预: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重精疾病的认识;对有潜在危险的患者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风险。
4. 随访与监测: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家庭与社会支持:为患者家庭提供心理辅导、经济援助等支持,协助患者回归社会。
第五条重精患者管理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或家属携带相关资料到我院就诊,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
2. 诊断与评估: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评估病情。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4. 治疗与康复: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5. 随访与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家庭与社会支持:为患者家庭提供心理辅导、经济援助等支持。
第三章医疗机构职责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1. 建立健全重精患者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五篇)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
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
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____-____年)》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____年-____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1.1机构与职责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____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有。
在____领导下,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____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____,负责____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负责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____领导与协调。
主要职责:(1)制订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建设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2)加强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逐步扩展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范围,开展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3)____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师资培训。
(4)____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5)建立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
负责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____领导与协调。
主要职责:(1)制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工作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2)设立省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承担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
(3)____开展地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4)负责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4篇)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适用于在本单位内从事工作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够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经济自立,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第四条本制度的原则是依法治理、科学管理、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重性精神疾病工作管理委员会,具体人员由各相关部门组成。
第二章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准入第六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准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经过医学鉴定,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明确治疗方案和稳定的疾病状况;(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适应正常的工作环境;(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四)经过面试和组织部门的评估,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第七条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准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向单位递交工作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文件;(二)单位安排面试,评估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三)组织部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工作准入条件;(四)单位向患者发放工作准入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
第三章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安排第八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工作安排应当符合以下原则:(一)个性化安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二)连续性安排,避免频繁的调岗或换工作,稳定患者的工作环境;(三)适度分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分配适合其能力的工作内容;(四)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职业发展。
第九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工作安排应当经过医务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讨论和决定。
第十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工作安排的调整应当经过医务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评估和决定。
第四章重性精神疾病工作管理第十一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立健全工作档案,记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能力评估结果;(二)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对工作表现良好的患者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患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三)建立工作康复小组,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四)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患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或冲突。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要求,保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我院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工作安排和管理。
第三条工作安排和管理要遵循尊重、保护、关怀和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则。
第四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应当以其自愿为前提。
第五条院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机会,并为其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
第六条院方应当确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具。
第七条院方要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院方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
第二章工作安排第九条院方应当根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第十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任务应当与其自身的能力和职业技能相匹配,不得超过其能力范围。
第十一条院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技能。
第十二条院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时间,并保障其工作休息的权益。
第十三条院方应当充分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治疗情况,禁止将其安排在有危险因素的工作岗位上。
第十四条院方应当充分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尽量安排其喜欢的工作内容。
第十五条院方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安排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合理调整其工作安排。
第三章工作管理第十六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指导。
第十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相关的培训。
第十八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关心、理解和支持患者的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九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鼓励他们参与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
是指针对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员工所制定的工作规定和政策。
这种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福祉,同时兼顾员工和雇主的利益。
以下是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的一些核心原则和政策措施:
1. 禁止歧视:雇主不得因患有重性精神疾病而歧视招聘、雇佣或晋升员工。
2. 保护隐私:员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应视为隐私,并严格保密。
雇主和同事不得侵犯员工的隐私权。
3. 合理调整:雇主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的调整等。
4. 知情同意:雇主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应事先征得员工的知情同意,确保员工对涉及其精神健康的决策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和选择权。
5. 职业支援:雇主应提供职业支援措施,例如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培训员工了解和管理精神疾病等。
6. 医疗保健福利:员工应享有与其他员工相同的医疗保健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福利计划。
7. 持续跟进:雇主和员工应定期进行对话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并及时调整工作制度和政策。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克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促进他们在工作环境中的融入和发展,同时减少因精
神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种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公平和包容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幸福感。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为加强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精神科医护人员。
三、定义
无。
四、内容
(一)本制度精神疾病重症患者是指:有冲动、伤人、毁物、外跑倾向的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严重的兴奋吵闹患者;木僵或亚木僵患者;各种原因所致(如药物、酒精等)的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癫痫发作的患者等。
(二)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查看患者,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即刻作出处理,处理有困难时,随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三)对重症患者,在活动时间,护理人员应将其放在视线内,在正实施医疗保护措施和休息时,要加强巡视,防止风险行为。
(四)对重症患者,医疗和护理都应当面或床头交接班,详细交接病情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要制定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护理上要加强生活护理,在安排病房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六)对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管医师要详细告知家属,必要时留陪和单独签署谈话记录。
五、附则
(一)此制度由精神科负责解释。
(二)此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参考依据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
七、附件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民,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办事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市重性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的诊治,对病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服务随访制度
1、要定时走访村(居)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
2、对新出院的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
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以地的村(居)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信息管理科工作制度
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一、做好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保管。
二、维护微机的整洁与卫生,按程序操作。
三、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传递、贮存、反馈和分析。
四、做好信息、档案登记、统计工作,严格签字制度。
五、准确及时地向上级报告所需信息统计材料。
六、定期检查信息、档案填写的准确率。
七、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及时、准确、迅速地提供数据,严防漏报、错报。
八、坚持“一查”、“三对”,保持资料齐全,及表册、报告卡、季度报表的3项是否相符。
九、做到资料统计规范化、标准化。
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辖区健康教育服务咨询专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意义
1、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会面系统地了解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使医务人员正确理解个人及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有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有利于及时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
2、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也是宝贵的科研资料。
准确、完整、规范和连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前瞻性研究居民健康状况,探讨危险因素提供了理想的资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不断地回顾和积累临床管理病人的经验,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以及评价医务人员诊治的正确性和效果。
3、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方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可作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
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鉴别居民或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
通过掌握和了解居民的情况,主动挖掘个人、家庭的问题,对健康问题做出全面评价。
4、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制定准确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
作为基层卫生规范的资料来源,完整的健康档案不仅记载了居民健康状况及与之相关的健康信息,还记载了有关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等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断,制定基层卫生服务计划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必要条件。
5、健康档案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
6、健康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可作为政府和卫生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对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居民健康信息。
7、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重视背景资料的作用,反映居民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理病人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案例教学和基层卫生服务的科学研究。
规范、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满足有关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
1、服务人群:用比较低廉的费用获得比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健康需求,促进健康保健。
2、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档案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提供技术服务和基础信息。
3、基层卫生服务组织:通过健康档案收集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决策管理部门:通过医疗保健、健康促进等级服务,获得信息,及时进行评估,为决策管理部门完善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