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合集下载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基础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虽然近年来全国卷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不单独设题,但是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的理解。

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的考查,翻译题更是直接考查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

因此,它们是阅读解答文言文的基础。

在讲解考点前,先让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系统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主要是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详见“备考锦囊”]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一、夯实文言实词三类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其中“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合起来作为一个突破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等。

以“引”为例:本义意义拉开弓牵、拉拉长抽、拔出伸着拿引申义带领承担举荐、提拔延请援引引导掉转例句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吭高歌(成语)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 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
别。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 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 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解析 B项“容止”指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B.其平居语言容止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D.庶几以慰其魂 归:出嫁 容止:形貌 著:彰显 庶几:希望
(
)
【名师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
考点点击
常见文言实词(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疾 克

及 类

即 怜

既 弥

假 莫

间 乃

见 内

解 期

就 奇

举 迁

绝 请

堪 穷

适 亡

书 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实 词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例句 译文
计亦死。《陈涉》 今复十年,存亡不 可知。《苏武传》
实词释义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者 请求,立即清理废弃的魏 忠贤祠堂的旧址以埋葬五 位壮士。
清 理
予除右丞相兼枢 我被封官为右丞相兼枢密 拜 密使 使。 官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典、多积累。
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字形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课文迁移法
成语印证法
对句判断法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 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 西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1、“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 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 的意义; 3、重点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古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 情况,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语境推断法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 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之"的"访"字 的意思: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自己生 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 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语法分析法
1、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学习目标:1、积累课本文言实词,掌握《考试说明》规定120个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

2、掌握古今异议、通假字的一般规律,学会推断文言文中古今异议、通假字的含义。

学习难点:古今异议、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点剖析(1)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

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基础积累积累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60个.(见核按钮54页)三、古今异议词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整理精校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整理精校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必修教案1015 19:58::《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形式主要有: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

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

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

【例】(2015高考模拟·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教学目标】1.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指导解题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的含义..文言实词在文中⑴常见: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实词,主要有两类:1.古代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比如,觐:朝见2.古今都常用但意义有区别的或有联系的词。

比如,“让”现在还有“谦让”的意思,但“让”在文言文中还有“责备”的意思。

⑵在文中:在语境中理解实词的含义⑶实词的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知识点。

二指导解题方法(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世为著姓。

祖父堪,蜀郡太守。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文多,故不载。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B遂通《五经》,贯.六艺贯:学习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仿照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认为……奇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动词连接举酒属.客(《赤壁赋》)动词劝酒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列传》)动词写作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动词交付、委托1时为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动词隶属、归属(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名词类、辈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含义。

实际上这里要求考生具备的是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文言实词复习要点
从恢复高考以来的语文试卷看,文言文 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词 语,而且也是平时所读的文言文中极常见的 词语。根据文言常用实词单音性,多义性,近 义性,活用性,通假性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注意 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 假字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 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 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的 办法,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 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 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

9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1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喜爱
11则又爱之太殷
爱护
1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喜欢
13诸侯以惠爱为德
爱惜
1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爱护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喜爱、喜欢
16古之遗爱也
恩惠

17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舍不得
18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19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20兄爱弟敬 ——《左传》 2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22 爱莫能助

9、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遮盖
10、被以不慈之伪名 加在……之上,加于,给于
11、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12、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1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及;到达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 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心爱的 贪;喜爱 友爱 男女间有情 同情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 (如“爱女”)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0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 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例如】
“秋”。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
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 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 不见,如隔三秋”。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1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 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 的现象。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
后》:“丈夫变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
今义“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③“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
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④“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4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
①“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18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 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
①甘”。
《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
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
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
②“苦”。
《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
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谢Fra bibliotek你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
1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 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 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 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新课程“考试说明”中的必考内容,属“理解”(B级)能力层级。

(一)文言实词“常见”的范围有多大?199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附录中列出《文言常用实词表》,收录了340个文言实词,随相应的课文顺序编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附录中列出150个常用实词。

2002年4月颁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中收录了120个实词。

新课程标准和历年《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范围都未作界定。

实际情况如何,据笔者对2006全国各省17份文言试题统计,在选择题中共考查实词72个(其中有6个重复),在120个(大纲中规定的)有19个,占26.38%;在350实词表中(笔者整理)的31个,占43.05%;重复考查的:致(2),责(2),诣(2),徒(2),堪(2),拜(2)。

再请看江苏2007年高考试卷,在第8题中共考查了“爽”、“刑”、“伺”、“趋”四个实词,既不在120实词内,也不在350实词内,可见,实词的复习范围,应大于350词,大约在500个左右为宜。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不易出错,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指感谢。

“(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2.注意单音词与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遂大困,寻死富阳。

”(2005年高考山东卷) 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也不要把古汉语中的同义复词当成两个词,如“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3、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 作状语的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当堂训练: 1、邹忌朝服衣冠。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人所。 3、江水又东。 4、其疾病而死 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2、 衣:穿 3、东:向东流 4、疾病:患疾病 5、 志:做标记。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 , 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 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
考点 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 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 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所讲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 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 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 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 “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 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 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 “一……比……”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今王鼓乐于此。
5、“所”+名词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3.怀抱:古,思想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 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 获免”; 今,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 出”; 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 道桓文之事者”; 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 术”; 今,没有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 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 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 通流,都叹气吹嘘”; 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 卖”; 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 “孔明急唤细作问之”; 今,小气,吝啬,形容 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 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 二人共说魏兵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 到”; 今,关心,在意,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 条,曾无约束”;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 条”; 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 行装”; 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 今,违反自己的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 足见同志耳”;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 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 必严帷薄之意”; 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二、注意:一是“常见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是指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这主要包括初高中课本、读本及其他课外读物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涉及通假,有的多音多义,有的古今异义,还有的由于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变化,因而实词的含义只有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确。

三、文言实词的复习注意:1、不要离开原文2、不要离开课本3、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四、文言实词考什么1、选出对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选出与例句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判断各组句子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同;4、语句翻译。

五、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多义性、近义性、活用性(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通假性。

六、正确理解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词类: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偏义复词5、单音词和复音词6、反训词7、词类活用七、逐类过关(一)通假字:通假,是古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或借用的现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假借字和古今字。

1、它有三种情况:(1)、以声旁代替本字。

(“直”通“值”,“县”通“悬”,“反”通“返”,“禽”通“擒”,“卒”通“猝”)(2)、以同声旁的同音字代替本字。

(“帖”通“贴”,“厝”通“措”,“谕”通“喻”,“说”通“悦”)(3)、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惠”通“慧”,“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2、掌握辨别通假字的方法1)一个字,按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可考虑定为通假字。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中的“裁”,按其本身含义“剪裁;割裂”、“削减;消除”、“节制”、“估量;识别”等,无论如何也讲不通。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义就是“重用,任用” 9.从“圣明
之君”,推测出“治国”为“治平之
国” 10.根据“通五经”,推测出
“贯六艺”的“贯”为“贯通” 11.
从后文“举臣秀才”倒推前文的“察”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二、利用成语的结构特性,推测加点词的意义。
1.含义相同相近。
①求全责备( 要求
)
②民殷国富( 富裕
)
③登峰造极( 登上,到达 掩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 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 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 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答案: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 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三、结构分析法
【知识精讲】
怎样根据结构推测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讲求对仗(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甚 至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 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据之进行判断,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 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史·孙傅传》节选,选文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9江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D 项是(3分)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 倜傥非常之人,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10江苏 B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3.词义转移 (1)表示甲事物转移为表示乙事物。如“泣涕 零如雨”(《迢迢牵牛星》)的“涕”,古义指眼 泪,而非今义鼻涕。 (2)由甲意转移为乙意。如“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曹操《短歌行》)的“烈士”,古义指有 抱负、有操守的男子,今义专指为正义事业而献 身的人。 (3)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如“老 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的“走”, 古义为跑、逃跑,今义为行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的能力。C.举:兴起,发动。 答案:C
偏义复词
一、文言实词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有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代替本字的现象,这就是通假现象。如“具” 通“俱”、“惠”通“慧”、“直”通“值” 等,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应该联系上下文去理 解,切莫望文生义。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 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 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 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通假的方式一般有四 类:
考点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分布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本考点重点考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 多义,考查最多的是一词多义,其次是词类 活用。2017年全国高考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几 乎都能和考生熟悉的课内知识相联系,考生 总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因此考生应熟练掌 握课本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考纲规定 的 120 个文言实词,应该加强记忆其容易混 淆的词义。2017年全国高考都考查了文言实 词,所考查的文言实词都是常见的,应该说 难度不大。但是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是远 远不够的,常见实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近 几年江苏实词题型稳定,实词的考查主要有 两种形式:①单独命题考试;②在文言翻译 中综合考查。所以对于实词除了理解记忆外 还要注意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走进高考:
• 2005 (江苏卷)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 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 公子书,请救于魏
例: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 “早”)(《鸿门宴》)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 宴》)(“倍”同“背”) 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石钟山记》)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 同“授”)(《师说》) 5.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 “俯”)(《过秦论》)
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
武安负 ( 依仗 ) 贵而好权。 ( 《史记·魏其武
安侯列传》)
2.音不同,义也不同。此类多为多音 多义词。例如: “属”: (1 )shǔ,意思有:①隶属,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部”(《琵琶行》);②掌管,如“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扁鹊见蔡桓 公》 ) ;③类,等辈,如“不者,若属皆 且为所虏”(《鸿门宴》)。(2)zhǔ,意思 有:①连接,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三峡》);②撰写,如“衡少善属 文”(《张衡传》)。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11江苏卷 B •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12江苏卷 B •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尝绝粮, 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 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 觉,痛咎谢, B
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 不得已,只好回敬他,
• 2006江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 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遇(董)槐严 遇:对待。 •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
1 .同音通假。同音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例如:蒲苇纫 ( 纫,通“韧” ) 如丝。 ( 《孔雀东南 飞》) 2 .双声通假。双声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 “纳”)。(《鸿门宴》) 3 .叠韵通假。叠韵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 如:举酒属(属,通 错误的一项是( B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用)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
【解析】信,通“伸”,伸张 【答案】 B
(二)一词多义
1 .由本义发展,产生引申义、比喻义等。
“负”,本义为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 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例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解析: C. 绳:名词用作动词,约束、 制裁。 答案:C
借题发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中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来确定实词义项,考虑加点词的解释与前 后的词语是否搭配,在词义的轻重、范围 的大小、感情的褒贬等方面是否恰当,力
4 .形近通假。形近通假指的是通假 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形体相近。例如: 说(说,通“悦”)怿女美。(《静女》) 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 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 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 如“蚤”可以通“早”,但“澡”和 “枣”就不行;“县”通“悬”,但 “玄”、“旋”、“璇”就不行。也有 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 假字。如“李广详死”、“箕子阳狂” 中的“详”和“阳”都通“佯”。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
考纲阐释
考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内容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 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常 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词(重点掌握 考纲 但不局限于考纲所列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 阐释 词);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 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选文在字典中的 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 而不是识记。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 08江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D • A.诸将争欲攻之,(吴)汉不听 听:准许 •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求做到“信” ( 忠实于原文 ) 、“达” ( 文
辞畅达)、“雅”(有文采,简明优雅)。
【例 3 】 (2012 ·广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题目。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 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 ①,革陋规, 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 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 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 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 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借题发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需 要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 结合起来。如联系课文中已学文言实词的 相关知识,再结合卷中词语所处的特定语 等进行推断,许多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境,运用“成语联想法”、“温故知新法”
【例 2 】 (2013 ·广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题目。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 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 让。…… ……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 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 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 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解析】 C项中的“宽假”:宽容。 “假”的义项有借、凭借、借助、 不真、给与、如果、假如等,这些都 是课内常见的。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中,遇到某一个实词,就会联想到这 个词在教材见过哪些义项,试着把这 个义项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则 能推断出正确的理解。要逐步形成触 类旁通的能力。
(三)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 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 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这类词主要 有以下几类: 1.词义扩大 一是由专名扩大为通名。如:“江”、 “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江河。 二是词义表示的范围扩大。如“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 ) ,“国”
4.词的古今感情色彩不同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表现的意思也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