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 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
正。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 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心思想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 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 头、不向残暴弯腰的精神气节,融入了对 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但 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在恶劣的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屈 服。
考一考
写出松
赏析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松树的整体形象:挺拔高耸,傲然立在山上。
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作用: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在狂风吹拂下挺立不倒,坚忍不拔。 不畏风暴
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雪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 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赏析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直接写松柏不 畏严寒的品格,点明主题。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 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 狂风和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 节。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考一考
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 隔的语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21年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Gain calmness, lose calmness, go with the flow, and fight for the inevitabilit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赠从弟其二赏析
赠从弟其二赏析摘要:1.作品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概括3.诗歌艺术特点分析4.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5.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正文:赠从弟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主题及借鉴意义。
一、作品背景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赠从弟其二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和家族命运的关切。
二、诗歌内容概括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共计八句。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希望他能才华横溢、品行端正;第三、四句描述了从弟目前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担忧;第五、六句回顾了从弟过去的英勇事迹,对其表示敬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从弟未来的期望。
三、诗歌艺术特点分析1.结构紧凑:整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
2.抒情真挚:作者通过对从弟的关爱和担忧,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情感真挚。
3.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青青园中葵”、“松柏寒松”等,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4.对仗工整:诗中上下句和对仗工整,如“才华横溢何所用,品行端正谁与传”,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技巧。
四、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这首诗的主题是关爱与期望。
作者关心从弟的才华和品行,期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同时,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五、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1.关爱他人:诗中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体现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温暖。
2.为人处世:诗中提到“品行端正”,提醒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为人处世要有原则。
3.心怀国家: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值得我们学习,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诗歌艺术:通过学习杜甫的赠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学会欣赏对仗工整、用典丰富的诗歌。
赠从弟
初二年级课后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⑥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官,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通用5篇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通用5篇《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ó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赠从第其二]赠从弟古诗赏析
[赠从第其二]赠从弟古诗赏析赠从弟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③一何:多么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魏诗》卷三。
刘桢(186__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筒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赠从弟其二课堂笔记
赠从弟其二课堂笔记
一、原文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课堂笔记
以下是《赠从弟(其二)》的课堂笔记: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
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以五言诗著称。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二、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三、重点字词
1.亭亭:挺拔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岂不罹凝寒: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2.对比:用松树和寒风进行对比,突出松树的坚韧。
3.语言质朴:全诗以比兴手法,表现作者希望堂弟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期望。
1、赠从弟(其二)
1、赠从弟(其二)刘桢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②可以代表这类诗的基调。
有没有人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豪迈的歌声呢?有,不多。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赠从弟(其二)
朗诵全文-P218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生平
刘桢(?-217),字 公干,东平(今山东 东平)人。汉末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他的 五言诗,风格遒劲, 语言质朴,在当时极 富盛名。曹丕曾称赞 他的五言诗“妙绝时 人”。现只存诗15首, 有辑本《刘公干集》。
句子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 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 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 骨铮铮。
句子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 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 松的可贵品格。
句子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 寒与高洁傲骨。
谢谢观赏
句子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 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中心思想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 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 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 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 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 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 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重点字词
从弟:堂弟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盛:大,凶猛 罹(lí ):遭受 凝寒:严寒
句子翻译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 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 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 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其二) 经典诵读
经典咏流传
作者简介
刘祯是汉魏时期的文学家,《赠从弟》是三国时期刘 祯写的一首诗。这首诗里,刘桢正是以松柏为喻,勉 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其实,他也是在勉励自己要有坚强的品行和傲骨,号 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这 首诗从松柏的现实特点,到后两句升华松柏的品行赋 予了松柏不畏风霜、淡泊高洁的品行,为后世的文学 创作创立了一个标杆。也激励了历朝历代的无数志士 仁人。。
金典咏流传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典咏流传
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 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 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 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经典咏流传
想
通过这首诗你学到了什么?
/stream/F6sRLnUx2TlYTXTGPADVZppL1AgVDJnGPZg8KQ__.mp4?yx=&refer=w eibo_app&mpflag=32&mpr=1519276225&Expires=1519469942&ssig=KRfotARIKk&KID=unistore,video
金典咏流传
刘桢生活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 有一次因为他冒犯了曹丕,被罚 去做石工 曹操见到他说:你去磨石头有什 么感觉? 刘桢回答道 石头外面有天然赐于我的华彩 内里边有玉一样的内涵 所以我依然保持我的本色
经典咏流传
科比每天相约洛杉矶的四点 而我也见过凌晨三点五十分的澳洲 每天折返将近一百公里训练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 始终坚持如一 冬天的澳洲最冷的气温在零度左右 夏天的澳洲水温可以达到40多度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 磨炼出了不光是我 还有后面一系列的年轻队友们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中国人是最强的 而且我们中国人是最能吃得起苦的”
赠从弟 其二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 后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松柏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青苍。 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 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
赠从弟(其二)
“其在人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 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 故贯四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魏晋时期咏物诗注重文化予以物的传统内涵并通过思想及情感的表达 时不改易柯叶。” ——《礼பைடு நூலகம்·礼器》 来打动人心,形成了“君子比德”的文学传统。 “人经险夷 , 不变其德, 如松柏陵寒而郁茂, 由其内心贞如故也。贯 , 经也。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既得气之本, 故经四时柯叶无凋改也。” ——孔颖达《正义》
松的坚贞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
松的傲霜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松的挺直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
松的高洁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咏松》)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寄书 一纸,调侃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 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刘桢见之,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 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但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 ,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道:“桢闻荆山之下,王卜光 夭之后宝;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凤貉 之尾,缀待臣之帻。此回宝者,伏朽石之下,皆潜污泥之中,而扬 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 ,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 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苦实珍异,尚 可纳也。而未尚听至尊赐而反索者也。” ———《三 国志》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钟嵘《诗品》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原文及翻译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诗之善者,妙绝时”。
《赠从弟》共三,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赠从弟》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原文】赠从弟(其二)——[汉] 刘桢刘桢《赠从弟(其二)》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
凝寒:严寒。
【翻译】山上高一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寒风中挺一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赏析】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一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可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诗人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高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说,正当严寒、冰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仍然总是那么挺拔壮美。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赠从弟(其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 ❖ 2、理解诗歌内容 ❖ 3、把握诗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的思想感情
关于作者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 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 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 十五首。
重点注释
①从弟:堂弟。 ②亭亭:挺拔的样子。 ③瑟瑟: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盛:大,凶猛。 ⑥罹:遭受。 ⑦凝寒:严寒。
原文翻译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 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 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 性!
赏析
❖1、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 何盛,松枝一何劲。” ❖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 ”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 ”之“劲”,表达了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2、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 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 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 健挺拔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写一篇赞美松柏的小短文,要求300字以 上。
❖本诗以松柏为喻(托物言志的手法), 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 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 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全诗的风格和寓意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 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霜而不凋 的品格。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 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 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
3、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 寒?松柏有本性。” ❖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借松柏 之刚劲,明志向之坚定,并运用设问突出松柏 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也寄寓了对堂弟的无限 期望。
赠从弟(其二)赏析
品名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 欢用松、竹、梅、菊来比 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 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 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 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 定的人格追求。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 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 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 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 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 清刚之气。
《赠从弟》(之二)
刘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走近作者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 汉末著名文学家。他同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 “建安七子”。他的主要成就是五 言诗创作方面。从弟,堂弟。 作品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曹丕 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
理解性默写
• 《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 精神的句子是: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赠 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 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练习
• 问:本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 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 拔。
《赠从弟》(之二) 刘祯
形容风声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高耸的松树, 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 狂风。 多么 大,凶猛 高耸的样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他与王粲合称"刘王"。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出《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岂不罹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松柏有本性!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 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 刮得是多么强大, 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 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 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 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 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乊气。象诗中 “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 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 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 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 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 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 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 傲然挺立在高山乊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 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 地的人。
刘祯
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
乊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 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 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 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乊罪服劳役, 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 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 是一种“比德”乊说。所谓“比德”就是用 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 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 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 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 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 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