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诗。
这两句诗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 柏,越是风声凄惨,越是要挺立风中。说 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赠从弟(其二)
怎样理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诗?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 “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 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 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 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诗歌鉴赏
首联写松树生长的风姿,高耸在山巅,迎着山风而 立。颔联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山风猛烈,反衬松枝的 刚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 言表!颈联写松树顶着霜雪,却仍能四季常青。尾联 写松柏经历了风雪之后,展现其更加坚强的本性,水 到渠成地达到了以物喻人的目的。
演示完毕
赠从弟(其二)
八年级 上册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词语解释 【亭亭】挺拔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罹】遭受。
赠从弟(其二)
译文 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的松树,迎着瑟瑟
的山风。风声是多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 刚劲!顶着寒冷的冰霜,松树却能四季常 青。难道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吗?松柏 自有(不惧严寒霜雪的)本性。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古诗赠从弟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赠从弟其二翻译赏析《赠从弟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桢。
其古诗全文如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前言】《赠从弟其二》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
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注释】⑴亭亭:耸立的样子。
⑵瑟瑟:形容风声。
⑶一何:多么。
⑷惨凄:凛冽、严酷。
⑸"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⑹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鉴赏】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
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一首写法,与咏苹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2021年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Gain calmness, lose calmness, go with the flow, and fight for the inevitabilit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赠从弟其二解析
赠从弟其二解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赠从弟其二概述
2.赠从弟其二的主题思想
3.赠从弟其二的文学价值
4.赠从弟其二的历史背景
5.赠从弟其二的作者简介
正文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描绘了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诗歌。
它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期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之间真挚感情的感慨。
这首诗歌以其简洁明了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赠从弟其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强调兄弟之间的情谊。
在诗歌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兄弟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情景,表达了对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期望。
这种情感在古代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求兄弟之间必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因此,赠从弟其二的主题思想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文学方面,赠从弟其二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上。
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兄弟之间真挚感情的感慨。
这种真挚的情感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也让读者对兄弟之间的情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赠从弟其二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指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歌产生于我国古代社会,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求兄弟之间必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因此,赠从弟其二的主题思想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
的社会意义。
最后,赠从弟其二的作者简介是,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ó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赠从弟其二赏析
赠从弟其二赏析摘要:1.作品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概括3.诗歌艺术特点分析4.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5.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正文:赠从弟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主题及借鉴意义。
一、作品背景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赠从弟其二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和家族命运的关切。
二、诗歌内容概括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共计八句。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希望他能才华横溢、品行端正;第三、四句描述了从弟目前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担忧;第五、六句回顾了从弟过去的英勇事迹,对其表示敬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从弟未来的期望。
三、诗歌艺术特点分析1.结构紧凑:整首诗分为四个部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
2.抒情真挚:作者通过对从弟的关爱和担忧,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情感真挚。
3.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青青园中葵”、“松柏寒松”等,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4.对仗工整:诗中上下句和对仗工整,如“才华横溢何所用,品行端正谁与传”,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技巧。
四、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阐述这首诗的主题是关爱与期望。
作者关心从弟的才华和品行,期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同时,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五、作品启示与借鉴意义1.关爱他人:诗中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体现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关爱身边的人,传递温暖。
2.为人处世:诗中提到“品行端正”,提醒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为人处世要有原则。
3.心怀国家: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值得我们学习,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诗歌艺术:通过学习杜甫的赠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学会欣赏对仗工整、用典丰富的诗歌。
国学-《赠从弟》(其二)鉴赏 精品
《赠从弟》(其二)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范本1份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范本1份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赠从弟其二重点注释
重点注释
①从弟:堂弟。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盛:大,凶猛。 ⑥凝寒:严寒。
原文翻译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 挺立。 风刮得是多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 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全诗的风格和寓意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 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 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 风格古朴。
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 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 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 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 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 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 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 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 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 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 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 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 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赠从弟(其二) 刘桢
关于作者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
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 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 存十五首。
《赠从弟》 (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 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 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 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 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 以客观描写为主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 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 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 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 “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 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 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 序。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显出来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滞留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生活的现象
刘千瑞
•
刘桢,字公干,东平人,汉末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他的五言 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极负盛名。 曹操任他为丞相掾属。曹丕曾称赞他的五 言诗“妙绝时人”。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 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 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 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 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 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显出来来自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 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 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 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 不屈的高风亮节。
•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 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 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 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 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赠从弟(其二)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赠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 的诗句是 :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 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练习
01
问:本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02
赠从弟(其二)
1
2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自 学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全 诗
指 导 :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朗 诵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从弟:堂弟
罹(lí):遭受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凝寒:严寒
瑟瑟:形容风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一何:多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惨凄:凛冽、严酷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 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 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 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 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理解性默写
•
《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 精神的句子是:
古诗鉴赏赠从弟其二
古诗鉴赏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作文范文]《赠从弟》(其二)鉴赏
《赠从弟》(其二)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赠从弟·其二》原文:刘桢〔两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其二》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赠从弟·其二》原文:刘桢〔两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其二》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作者】刘桢【朝代】东汉末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刘祯《赠从弟(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
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
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
象征手法。
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树一样品格的人。
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松树的整体形象:挺拔高耸,傲然立在山上。
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作用: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在狂风吹拂下挺立不倒,坚忍不拔。 不畏风暴
考一考
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 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 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zhēn)。亭亭:高耸的样子。 盛:大,凶猛。 劲(jì ng):坚强有力。罹(lí ):遭受(不幸或苦难) 从弟:堂弟瑟瑟:形容风声。一何:多么
课文大意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雪的残酷,再次反衬。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直接写松柏不 畏严寒的品格,点名主题。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 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 狂风和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 节。
赠从弟(其二)
(汉末)刘桢
关于作者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 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 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 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 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 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 ( càn )、徐干、阮瑀( yǔ )、应玚 ( yáng )、刘桢。
中心思想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 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 头、不向残暴弯腰的精神气节,融入了对 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其用意是用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 格与抱负,同时也是勉励他的堂弟在恶劣 的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本诗特色
托物言志,借青松的挺拔有力,表明志向的 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