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合集下载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3.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除法的方法。

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3. 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除法的用途和意义。

2. 介绍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

4. 练:提供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除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7. 练巩固: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除法计算题目,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和讨论来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评估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综合性的除法计算题目来评估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熟练度。

4.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也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教学资源1. 除法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

2. 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3. 练题和实际问题的活动材料。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指导教材:数学教学设计与策略》- 《数学学科教学论文选编》以上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拓展。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来求解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2. 除法的运算符号:÷、/,读作“除以”或“除”。

3. 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被除数按照一定的数位分组,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的运算符号、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概念。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除法计算方法。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计算方法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答过程。

3.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4. 准备一些除法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计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引入除法概念。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展示PPT,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讲解除法的运算符号,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读作“除以”或“除”。

4. 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分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除法计算。

5. 练习除法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记忆。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

3.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除法的概念:平均分
2. 除法的符号:“÷”
3. 除法的读法和写法
4. 简单的除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新知讲解
1. 教师介绍除法的符号“÷”,并讲解其读法和写法。

2. 教师用实物模型演示除法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3.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让学生跟着做练习。

(三)课堂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除法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除法题目,要求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参考教材:
《小学数学》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2. 学会将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运算过程中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如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后,引导得出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部分的运算。

”Step 2 讲解除法的定义和符号1. 出示“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称为被除数,另一个数称为除数,求出商和余数的运算。

2. 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3. 出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学生掌握除法符号的书写。

Step 3 解答除法的运算法则1. 出示除法运算法则PPT,简明扼要地介绍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2. 示范解答一个简单的除法计算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3. 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练习题练习除法的运算。

Step 4 应用练习1. 出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除法解决。

- 问题一:阿姨买了36个苹果,每个篮子最多能装8个苹果,阿姨需要准备多少个篮子?- 问题二:一桶水有5升,共有20升水,需要多少个桶才能装满?2. 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Step 5 总结1. 总结除法的定义、符号和运算法则。

2. 引导学生归纳除法运算的关键点和常见问题。

五、课堂作业1. 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2. 思考并总结除法的运用场景和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引导和实践,初步认识了除法运算的概念、定义和运算法则。

同时,通过应用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2. 除法的符号及读法3. 除法的运算规则4. 简单的除法问题解决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它有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1. 除法的定义: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如分苹果)或直观图形来解释除法的概念,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

2. 除法的符号及读法:教师讲解除法的符号“÷”,并指导学生正确读出除法算式。

3. 除法的运算规则:教师讲解除法的运算顺序,即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并举例说明。

(三) 实践操作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他们对除法的理解。

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

(四) 巩固练习教师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小棒、桃子图片糖果学具;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分一分、说一说。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知道老师手里有多少个糖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12个糖。

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糖平均分成4分,你们会分吗?(会)请拿出你们的小棒,把它当作12个糖分一分。

分对的同学,待会下课了,老师就把这些糖果奖励给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要求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说。

(1)平均分成4份分好的同学用一个最漂亮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坐的真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请四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糖。

第一次每人一个,分完了吗?继续分,再来每人一个,分完了吗?每人再分一个,现在正好分完了。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每人分得了几个糖,平均分了吗?(2)现在我们再来分一分,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分好的小朋友请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这一次,我们同样是拿12个糖来分,每3个糖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4个同学。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把12个糖平均分的。

象这种把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师:老师手中是什么?想要吗?那先得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除法的初步认识(三)》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三)》教学设计
2、做教科书第57的“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方框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2、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讲清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56页的例题49(出示课件)。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10条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 )条]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老师:把:10条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求每个鱼缸金鱼的条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0÷2=5)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作的支撑。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1. 教学目标•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进行简单除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除法。

2. 教学资源•教材: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具:白板、马克笔3. 教学内容3.1 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什么是除法?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求两个数之间的商。

•除法的基本原理当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时,被除数就可以被除数整除。

3.2 简单除法运算的方法1.定位小数点位置:将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从左往右逐位进行除法运算:–从被除数的最左边的数开始,看这个数能除去除数几次,商的第一位就是这个结果;–将第一步得到的结果乘以除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将新数减去前面得到的结果,得到一个余数;–将余数后面的一位数加进来,并继续进行除法运算,直到商有足够的位数为止。

3.检验除法是否正确:–将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3.3 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 - 分享糖果:如果有20颗糖果,要平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颗? - 每天喝水:如果一瓶水中有1升水,每天需要喝0.25升水,这瓶水够喝几天?4. 教学步骤4.1 引入新知识使用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4.2 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4.3 展示简单除法运算的方法在白板上示范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过程,让学生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步骤。

4.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教材中选择一个除法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4.5 检验除法运算的正确性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除法题目进行运算,并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4.6 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应用除法运算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5. 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提问并解答疑惑。

通过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评价学生对除法的运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和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18个棋子模拟分配苹果的过程,演示除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通过分组活动,如将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
(2)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运用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学会计算2~9的表内除法,如6÷2=3、9÷3=3等。
(3)解决平均分配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平均分配问题,理解除法与乘法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沟通与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的概念:使学生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

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准备•教材: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纸张、铅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白板绘制一些基本的分组情景,例如分发苹果、分组排队等。

•引导学生观察基本分组情景,询问他们对分组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在分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运算,可以将一堆物品平均分给多少人。

2.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导入部分中的分组思维,引入除法的概念。

•介绍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物体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或组,求每份的数量。

•播放一段与除法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分发纸张和铅笔,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

•指导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除法问题,并进行示范。

•引导学生思考,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4. 探究除法的性质•带领学生讨论除法的性质,并记录在白板上。

–除数不能为零;–被除数和商的正负号相同;–除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应用场景,并列举几个例子进行讨论。

5.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买食材、分享零食等。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所学的除法知识。

•提醒学生注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并确定所需的运算步骤。

6. 总结回顾•邀请学生回答几道较难的除法问题,检验他们对除法的掌握程度。

•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性质,并记录在白板上。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提供一些拓展题,挑战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能力。

•鼓励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解决除法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尤其是余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苹果、分糖果等情境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 介绍除法的定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除法。

(2) 讲解除法的运算法则:被除数÷除数=商,如果不能整除,则有余数。

(3)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运算法则。

3. 实践操作:(1) 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以此来巩固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除法的运算规则。

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除法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探索除法的性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除法的概念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除法计算方法的应用。

难点:1. 理解除法的性质,掌握除法计算方法。

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除法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用于记录知识点。

2. 准备好学习除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发学生思考,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3. 演示除法计算方法:用课件或黑板展示除法计算的过程,讲解每一步的原理。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巩固除法计算方法。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费用等。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续)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探索除法的性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

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

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

”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

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除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

4、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男女分组,充分感知连环画的两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评出优胜者。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仔细观察图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提出问题。

①有15只小鹿,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②平均每组几只狮子③有8只熊,每条船能坐2只,救熊需要几条船3、重点解决第1个问题。

①动手操作: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展示交流。

④对学生的分法和结果表示肯定,引出除法算式,表示:15÷3=5(条)4、板书算式,介绍除号:÷。

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并介绍除号是怎样产生的。

讲解除号的写法和意义:用一根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

线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一个点,表示平均分,所以除法算式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

5、想一想,这个除法算式是怎样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5表示15只小鹿,除号表示平均分,3表示每条船做3只小鹿,5表示需要5条船。

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6、解决第2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把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①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看一看与第1个题有什么不同②列出算式:10÷5=想一想怎样写得数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0是被除数,5是除数,得数2是商。

③结合刚才的问题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除数5表示分成5组,商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 881726354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法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上节课的复习题2、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遇到问题了,我们一起去帮它解决问题好不好?(好)课件出示主题图。

3、同学们你们来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生答4、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分小组讨论)5、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设计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设计(参赛)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设计(参赛)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设计(参赛)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摘要:计算教学是学数学教学重除法是计算重要组成部分表除法是学习除法基础而"除法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课,让学生通亲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分"含义并且从"平分"程清,《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亲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分"含义,并且从平分程清楚、直观地了除法含义;、使学生认识除,会、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义;二、能力目标、通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知识能力和主学习能力;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教学重理除法含义;教学难理"平分"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卡片、棒四、教学程、激趣引入、激趣学们你们分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起分东西通分东西学习新领吗?动手实践①、教师提出要请学们把8张数卡片随便分成份也就是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说说他是怎样分?(学生说教师板学生说候鼓励有创新)88887635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有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什么不样?⑥、教师归纳指出种分法每份数卡片数样多都是张(教师板样多)、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请学们把8张数卡片分成份也就是堆每份要分得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指导;③、请名学生上黑板把8磁铁分成份每份分得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样多吗?是几?教师指着学生分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分(教师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次)二、探新知、学习例()、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形式创设情境天象、白兔和蜜蜂三只动物到老马作客(课件出示象、白兔和蜜蜂三只动物)老马非常热情招待他们拿出6又又红桃子(课件出示6桃子)象、白兔和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不公平这三鬼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06班朋友忙把桃子分不动手前有两问题考考①、是要把6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学们用数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程教师学们分候老马也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课件演示次分程)提问每盘放了几?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二次分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次每盘放几?还剩几?二次每盘又放几?()、动手实践四现请学们学老马样子分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程教师谁愿上台分给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结把6桃子放3盘子里每盘放样多就是把6桃子平分成3份每份是可以用除法做、学习除法算式法和写法①、除表示除法运算叫除(板÷)先写横横要写平然上下各两圆对齐②、除法算式法和写法把要分东西总数6写除前面平分份数3写除面除表示平分每份分得写等面(教师边讲边板)整道算式作“6除以3等”(板全班齐遍)学生“8÷”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分成3份每份是(板学生齐)学生说“8÷”义三、形成练习()、做“做做”题题①、题理题请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②、动手实践五学生根据题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③、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棒程提问总共分几?次每堆放几根?④、指导列式要把根棒平分成3份每份几根该用除以几?等几?什么除以3?算式表示什么思?除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做“做做”题二题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把根棒平分成份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表示什么?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③、比较、二两题什么题是除以3而二题除以?(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0作业平分给名学每名学分得几?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各数所表示义四、归纳结今天我们通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除法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些东西平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做五、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题六、板设计(略)五、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学数学教学重除法是计算重要组成部分表除法是学习除法基础而"除法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课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没有这方面知识学生对除法义理及对除法兴趣将直接影响到面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重要教材编排从分东西引入通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实际义例1通让学生动手分些实物借助样多明确"平分"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看到平分程直观理"平分"含义然引出除法算式、写法以及除法算式义了使学生更理"平分""做做"和练习十二多安排了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动手摆摆、分分、连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义二、教学目标、重、难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亲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分"含义并且从"平分"程清楚、直观地了除法含义;2、学生认识除会、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知识能力和对除法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通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含义难理平分含义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指导思想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形成程合学生认知规律;②、课堂上重学生多方面发展实现三目标;③、立足培养学生创新识和主学习能力;④、教学程创设情境和氛围、教学设计几层次①、由样多引出平分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是把8张数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样多通次动手操作由学生汇报引出"样多"通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提问引出"平分"②、用"平分"指导操作教师讲完故事让学生把6桃平分成3份每份是几就用刚学"平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③、如何"平分"上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分学生操作观看老马分程模仿老马分法进行分请学生上台展示助学生了平分④、把"平分这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了"平分"教师指出把6桃平分成3份每份是2可以用除法表示是抽象出除法算式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法和义《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能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用除法计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3、通过本堂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在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新知。

本课的重点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纸一张,小苹果纸片每桌12个教学流程设计:一、参与故事,理解平均分(一)平均分的概念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只小动物,它和很多小朋友的生肖是一样的,知道它是谁吗?(小朋友:鼠)师:对了,是一只小老鼠。

(出示课件)这是老鼠家庭里的鼠妈妈。

有一天,它从主人家里偷偷地扛来10粒稻谷,想把稻谷分成2份,放到两个盒子里(课件出示2个盒子)。

如果你是鼠妈妈,你打算怎样放?2、学生列举各种分法指名回答,并根据回答用稻谷课件出示分的情况: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

3、感性理解平均分师:小老鼠们的方法可真多!知道鼠妈妈为什么要分稻谷吗?原来她是想把这些稻谷分给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那你觉得这么多分法,哪种分法最好呢?为什么?(指名3-4个小朋友说说想法)生:分成5和5最好,因为这样两个儿子分到的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4、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理性概念a.师:鼠妈妈为了公平,就和你们想的一样,把10粒谷子分成5和5。

像这种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咱们就说是平均分。

(板书完整)b.读一读: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判断平均分,进一步理解师:鼠儿子想拿到稻谷可以,但是鼠妈妈得考验他们俩。

这样吧,庄老师来演数妈妈,你们愿意来演演鼠兄弟吗?师:男生来演鼠哥哥,女生来演鼠弟弟,看看谁厉害!第一关:(师演)孩子,你可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呀??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刚刚板书上的话来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lt;一&gt;、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
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lt;二&gt;、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lt;三&gt;、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lt;一&gt;、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
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
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
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
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
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lt;二&gt;、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

(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

(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lt;三&gt;、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
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lt;四&gt;、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lt;五&gt;、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lt;六&gt;、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lt;一&gt;、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lt;二&gt;、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lt;三&gt;、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③、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