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理气剂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度-《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课件

2024年度-《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课件
作用
通过疏通气机、调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常见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行气剂
具有行气散结、疏肝解郁 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气 郁结、胸胁胀满等病证。
降气剂
以降逆止呕、平喘止咳为 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胃 气上逆、肺气上逆等病证 。
补气剂
通过补气养血、益气健脾 等作用,增强机体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结者。
12
香附丸类方剂
组成成分
香附、砂仁、陈皮、甘草等。
主要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治疗气滞寒凝所致的 脘腹胀痛、呕吐酸水等症。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神经性胃痛等 病症。
13
逍遥散类方剂
组成成分
01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严重者可能 出现过敏性休克。
其他不良反应
如心悸、胸闷、口干等。
22
防范措施建议
01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用 药史,避免用药不当。
02
严格控制理气剂的剂量 和疗程,遵循个体化用 药原则。
03
04
加强用药监测,密切观 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3
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 护,确保用药安全。
5
临床应用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通 过理气剂调和脾胃功能
,缓解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等,通过降气剂 平喘止咳,改善呼吸功
能。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通过理气剂疏肝解郁, 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方剂课件理气剂.ppt

方剂课件理气剂.ppt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草枣
一、组成:
1、小柴胡汤变方—旋代姜夏参
2、代赭石生姜的用量 3、旋复花包煎
气,
二、作用特点:
功专胃脘,降气力强,且化痰益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降胃—代赭石,旋复花、半夏、生姜 化痰—旋复花、半夏 益气—人参、大枣、炙草
三、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1、病机:胃虚痰阻,胃失和降 2、主症:呕、呃、噫气、反胃 、哕、
理气剂概述
一、定义(理气药、理气、气分实证)
二、立法:《内经》:“结者散之”;“高者抑之
”。
三、作用*理气 行气—疏肝解郁,行脾和中。
降气—降肺平喘,降胃止逆。
四、适应证—气分实证 气滞证
气逆证
五、分类: 1、行气剂:气机郁滞 脾胃气滞 、肝气郁滞 胀痛。
作用:行气疏肝、理脾和胃。 配伍:疏肝药配调血药,理脾药配健运药;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气机上逆 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呕吐、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除痰 生姜:辛温、和胃助降逆止呕 ------------ 佐
苏叶:辛温、疏肝宣肺、宣通散结-----------使
四、运用: 1、原则 2、加减
暧肝煎 天台乌药散
《景岳全书》
《医学发明》
二方均为治疝之代表方。
一、病 因:发病多与肝经有关,病变在肝,寒伤厥阴
肝经,气滞血脉凝涩,寒凝气血湿痰凝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 气
少腹牵引睾丸疼痛
讨论:天台乌药散中为什么川楝子与巴豆 同炒?再去巴豆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局方》
《摄生众妙方》
一、共性:
1、组方—苏子、半夏 2、作用—降肺、化痰、平喘 3、主治—痰气壅肺之喘

方剂学各论讲义理气剂

方剂学各论讲义理气剂

天台乌药散
君 乌药 温散寒邪 小茴香 增强乌药的散寒止痛作用 高良姜
臣 木香 行脾气 青皮 行肝气 巴豆 袪寒,制约川楝子的苦燥
佐 槟榔 下气,破气 川楝子 性苦寒,防止温燥太过
天台乌药散
• 随证加减: 睾丸偏坠肿胀者,加荔枝核,橘核以增强行气止痛 之功; 寒甚者,加肉桂、吴茱萸以加强散寒止痛之功。
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越鞠丸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六郁
气 胸膈痞闷 血 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火 口苦吞酸 湿
胸闷泛恶呕吐 痰 食 纳少、嗳 苍术 神曲
行气解郁,针对气郁 活血止痛,针对血郁 清热泻火,针对火郁 健脾燥湿,针对痰湿郁 消食,针对食郁
越鞠丸
气郁偏重 血郁偏重 火郁偏重 痰郁偏重 湿郁偏重 食郁偏重
• 代表方: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 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越鞠丸
• 出自《丹溪心法》 • 组成:
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各等分(6-10g) • 功用:行气解郁。 •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 煎服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亦可按
枳实薤白桂枝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胸满而痛,甚则胸痛彻
胸阳不振→痰浊中阻 喘息、咳唾、短气 →气结于胸→胸痹 背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枳实薤白桂枝汤
瓜蒌
宽胸行气,又能化痰

薤白
偏温,通胃阳,也宽胸
枳实
降气,导滞

厚朴
降气,行气宽胸,苦降

桂枝
温通胸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
• 配伍特点: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升降。 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痹阻。

2024年度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2024年度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2024/2/3
20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理气剂的作用机 制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理气剂 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为其临床应用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024/2/3
拓展理气剂的应用范围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理气剂在其他领域 如神经、精神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理气剂的规范化研究
8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
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功效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 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 沉弦或紧。
2024/2/3
方解
方中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薤白、桂枝通阳散 结,化痰散寒;瓜蒌实宽胸涤痰。诸药合用,共奏通阳散 结、祛痰下气之功。
天台乌药散
2024/2/3
•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
• 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
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 方解:方中天台乌药辛温,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小茴香暖肝
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共为臣药。青皮疏肝理气,槟榔下气导滞,川 楝子行气止痛,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既可减川楝子之寒性,又能增 强行气散结之功,共为佐药。木香行气调中,为佐使药。
产品质量不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管 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5
06
理气剂使用注意事项与不良反 应预防
Chapter
2024/2/3
26
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指导
使用理气剂前,应咨询医生,了解用药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理气剂(方剂学)

理气剂(方剂学)

【方歌】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梔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柴胡疏肝散
《证治准绳》
【组成】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枳壳萩炒芍药各一钱半(各 4.5g)甘草炙,五分(1.5g)香附一钱半(4.5g)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方解】
方以香附为君,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功善行 气活血,以解血郁;苍术燥湿运脾,以解湿郁;梔子清热泻火, 以解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解食郁,四药皆为臣佐之品。诸药 合用,行气解郁,气行血活,湿祛热清,食化脾健,气、血、湿、 火、食五郁自解。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 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今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
理气剂
内容
概述 行气剂 降气剂
概述
学习目标
01.
掌握: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 用注意事项
02.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及分类
案例导入
朱某,男,26岁。夏季来诊,数年来常感胃脘部胀 痛不适,食纳差,嗳气吞酸,舌苔厚腻,左关脉小 弦,余部均缓。
该患者为何证?应如何治疗?
凡以行气或降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 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本 类方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逸者 行之”“高者抑之”的原则立法,属于 “八法”中的消法。
复习思考
1.何为理气剂?其适用范围有哪些? 2.使用理气剂应注意哪些事项?
行气剂
学习目标
01.
掌握: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
02.
熟悉: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 散
案例导入
徐某,男,40岁。症见胸满而痛,有时胸痛会放射 至背部,喘息咳唾,倚息难卧,舌苔腻,脉沉弦或 紧。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一、组成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克)、麻黄三钱(9克)、苏子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款冬花三钱(9克)、杏仁一钱五分(9克)、桑白皮三钱(9克)、黄芩一钱五分(6克)、半夏三钱(9克)。

二、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三、歌括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四、功用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五、主治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哮喘咳嗽,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六、方解
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故为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治当宣肺以祛外邪,祛痰以平咳喘。

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

方中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

一散一收,既
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

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

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肺气得宣,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证自除。

本方主要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而见哮喘咳嗽,痰多气急之证。

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本方不宜使用。

中医药大学《理气剂》教案

中医药大学《理气剂》教案

第十五章理气剂【教学内容】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越鞠丸、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共6首)。

3.熟悉厚朴温中汤(1首)。

4.了解枳实消痞丸、枳术丸、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5首)【教学目的】【定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

气贵流通,无病可生,一有郁滞,则变生诸证。

故丹溪云:“气积压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

因此,根据《素问。

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结者散之”、“高者抑之”,《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及《本草经疏》“降可去升”等原则,而立理气之法。

【功用与适应范围】理气剂是由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其主要功用为调理气机,和畅血脉,使气机通畅而脏腑功能协调,升降正常,阴阳平衡,则诸证自愈。

适用于凡由气机逆乱或阻滞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

如肺主肃降,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胃气以下行为顺,胃失和降则呃逆、嗳气、呕吐;肝失疏泄,性喜条达,肝气郁滞则胁肋胀痛;肾主纳气,肾不主纳则冲气上逆,等等。

均可采用理气法来治疗。

【分类】理气剂用于气机郁滞或逆乱所致的病证。

如肺气上逆则喘咳;胃气上逆则嗳气、呕吐、呃逆;肝气郁滞则胁肋胀痛等,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能调理气机、和畅血脉,使气机通畅而脏腑功能协调,升降出入正常、阴阳平衡。

根据气滞与气逆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行气和降逆二类。

【注意事项】临床使用理气剂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需行气,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若气虚证需补气,误用行气,则更伤其气。

其二,若虚中夹实者宜行气补气药共同组方;若气滞与气逆并见者,宜行气和降气并用。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

2024版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

2024版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理气剂概述•常用理气剂介绍•理气剂组方原理与配伍禁忌目录•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现代研究与进展•总结与展望01理气剂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理气剂是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分类根据作用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

行气剂主要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降气剂主要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

功效与作用功效理气剂主要具有行气散结、疏肝解郁、和中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

作用理气剂可用于治疗多种因气滞或气逆引起的病证,如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吐、月经不调等。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理气剂适用于多种因气滞或气逆引起的病证,如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使用理气剂时,应注意辨别病证的虚实寒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理气剂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者慎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也应慎用或禁用。

在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02常用理气剂介绍组成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柴胡疏肝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香附、川芎活血行气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解: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胃和中。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方解四逆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枳实行气散结,芍药柔肝缓急止痛,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方剂学》理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越鞠丸(芎术丸)——金樱子散[金樱子元胡:肝郁化火]《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l0g)[用法]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原书未著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亦可按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解]本方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气郁而肝失条达,则见胸膈痞闷;气郁又使血行不畅而成血郁,故见胸胁胀痛;气血郁久化火,则见嗳腐吞酸吐苦之火郁;气郁即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而见恶心呕吐。

反之,气郁又可因血、痰、火、湿、食诸郁导致或加重,故宜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

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四药共为臣佐。

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晶,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丹溪立方原义:“凡郁皆在中焦”,其治重在调理中焦而升降气机。

然临证难得六郁并见,宜“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应视何郁为主而调整其君药并加味运用,使方证相符,切中病机。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组成]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 (9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一、组成天台乌药(12克)、木香 ( 6克)、小茴香 (6克) 、青皮(6克)、高良姜 (9克)各半两、槟榔二个(9克)、川楝子(12克)十个、巴豆七十粒。

二、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冲入适量黄酒服)。

三、歌括1.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2.三层茴香丸三层茴香制为丸,沙参川楝木香攒;再加槟拨成二料,三料更把苓附搬;寒疝阴囊见肿胀,气行寒消胀肿散。

3.导气汤导气汤有吴茱萸,木香小茴川楝齐;寒凝气滞连煎服,小肠疝痛自可愈。

四、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五、主治寒凝气滞。

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

六、方解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故张子和说:“治疝皆归肝经”,张景岳亦有“治疝必先治气”之说,故治疝之法总不离乎理气疏肝。

本方所治之小肠疝气,由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因此,本方以行气散寒为法。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配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一派辛温芳香之品,行气散结,祛寒除湿,以加强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力,共为臣药。

更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以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络和调,则疝痛自愈。

七、附方及方论1.三层茴香丸(录自《景岳全书》):第一料舶上茴香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用一两30克)、沙参洗、川楝子炮,去核、木香各一两(各30克),共为细末,米糊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服,日服三次。

小病一料可安;病深者,一料服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如前方加荜茇一两(30克)、槟榔五钱(15克)、上六味共重五两半(165克),依前糊丸,服如前。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演示文稿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演示文稿

温胆汤
•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 • 方解: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
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 ,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 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 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 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胃热及湿热中阻者忌服。
金铃子散
组成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
功效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治肝 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 ,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 (9g),酒调 下。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小建中汤
组成
功效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饴糖一升(30g),桂枝 三两(9g),芍药六两 (18g),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6枚),炙甘 草二两(6g)。
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官桂温阳散寒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蒲黄止血化瘀通淋止痛 ,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止血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05
理气化痰剂
二陈汤
组成

方剂学理气剂课程设计

方剂学理气剂课程设计

方剂学理气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方剂学理气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原理;2. 了解常见理气剂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配伍特点;3. 熟悉理气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理气剂进行治疗;2. 能够分析并解释理气剂药物配伍原理,提高方剂运用能力;3. 能够运用理气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医方剂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方剂学理气剂专题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理气剂的基本理论、药物运用及临床实践。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方剂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方剂运用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理气剂知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内容1. 理气剂概述:介绍理气剂的定义、分类、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方剂学基础理论,第三节 理气剂概述- 内容列举:理气剂的起源、发展;理气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理气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 常见理气剂药物:分析常见理气剂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配伍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方剂药物,第五节 理气剂药物- 内容列举:理气剂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理气剂药物的配伍原则及禁忌;典型理气剂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3. 理气剂方剂分析:剖析经典理气剂方剂,掌握方剂组成、配伍原理及临床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方剂分析,第七节 理气剂方剂- 内容列举:经典理气剂方剂的组成、配伍原理;理气剂方剂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剂间的鉴别应用。

4. 理气剂临床应用: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理气剂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

《中药与方剂》课件理气药

《中药与方剂》课件理气药
理气药应与祛湿药配伍,以调理湿邪 。
配伍原则二
理气药应与活血药配伍,以调理血瘀 。
理气药的配伍禁忌
禁忌一
理气药不宜与收敛药配伍 ,以防气机郁滞。
禁忌二
理气药不宜与温燥药配伍 ,以防耗伤阴液。
禁忌三
理气药不宜与峻烈泻下药 配伍,以防损伤正气。
理气药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
理气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 ,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总结词
总结词
理气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够减轻呼吸道黏 膜的炎症反应,缓解过敏性鼻炎、咳嗽等敏感症状,
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详细描述
理气药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呼吸 道敏感症状。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理气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具 有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 。
针对心悸、心律不齐等心血管 系统疾病,理气药如薤白、佛 手等能够调节心脏节律,改善 心肌缺血,降低血压,缓解心 绞痛等症状。
理气药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 应,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自由基。
理气药的制剂研究
传统制剂
理气药的传统制剂包括汤剂、丸 剂、散剂等,这些制剂制备简单 ,但服用不便。
现代制剂
为了提高理气药的疗效和便利性 ,现代制剂如胶囊、片剂、口服 液等被研发出来,这些制剂能够 更好地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
理气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 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理气药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 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能缓解心绞痛、心肌 梗塞等症状,保护心血管系统 的健康。
04 理气药的配伍与禁忌
理气药的配伍原则
配伍原则一

方剂课件:理气

方剂课件:理气

病案
❖ 《陕西中医》1999(6)

某男,25岁,经常鼻衄,曾服用不少中西医药,均不
能根治。近日因劳累而鼻衄发作,伴腰膝酸软,舌质淡,苔
白,脉沉弦。(苏子降气汤加太子参、藕节)

依据: 王肯堂《证治准绳》: “口鼻出血,皆系上盛
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法当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
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
辩证要点 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 畏寒喜温,
舌淡苔白, 脉沉迟。
暖肝煎
使用注意 湿热下注, 阴囊红肿热痛者忌用。
暖肝煎
第二节 降 气
理气剂
苏子降气汤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降气
主治: 上实下虚咳喘
肺失肃降-咳喘短气, 痰多

上实(痰涎壅肺)
痰阻气滞-胸膈满闷, 苔白滑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处方: 旋复代赭汤合三拗汤加冬花、枇杷叶
依据: 《内经》: “胃咳之状,咳而呕吐”
半夏厚朴汤
Ⅰ类
《金匮要略》
行气
梅核气
《古今医鉴·梅核气》 “梅核气者, 窒碍于咽喉之间,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主治: 梅核气(痰气郁结)
肝气郁结 湿聚成痰
痰气互结
阻于咽喉 阻于胸膈 肺胃之气上逆
梅核气 痞闷 咳、呕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 君: 半夏 厚朴: 痰气兼顾
❖ 臣: 茯苓: 健脾化湿
诊断: 气郁食滞
枳实薤白桂枝汤
Ⅱ类
《金匮要略》
行气
主证: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白酒 瓜蒌、薤白、白酒 +
半夏
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剂学 教案

方剂学 教案

方剂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分类、配伍原则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药方剂学的兴趣与热爱,使之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方剂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分类、配伍原则及应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详细介绍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分类、配伍原则和应用;2.实践操作:通过分组实践操作,学生自行选取一种常用方剂进行配制与调剂,并对配伍效果进行评估。

四、教学过程1.方剂学的基本概念概念: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制备、考证、配伍等问题的学科。

内容:方剂学包括了方剂的分类、组成、特点、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方剂学的分类按剂型分类:汤剂、丸剂、散剂、片剂、膏剂、糊剂、酒剂、酊剂等;按功能分类:解表剂、清热剂、祛湿剂、和胃剂、通便剂、止血剂、活血化瘀剂等;按途径分类:内服剂、外用剂等。

3.方剂的配伍原则核心原则:方剂的组成要符合中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功效要符合病情;其他原则:配伍宜、忌、相似、相反、补充、限制、代用等。

4.方剂的应用常用方剂的介绍: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选取常用方剂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方剂组成、适应症、用法用量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下评价:1.听课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做好详细的听课笔记;2.实践操作评估: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配伍与调剂操作,并对配伍效果进行评估;3.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课本:方剂学相关教材;2.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教学后记方剂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方剂学知识,提高临床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2020/6/19
方剂学
【方解】
·瓜蒌薤白白酒汤·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2020/6/19
方剂学
【运用】
·瓜蒌薤白白酒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3.临证加减: ➢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2020/6/19
方剂学
·瓜蒌薤白白酒汤·
4. 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 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枳实消痞丸·
脾虚失运 气壅湿滞
气机壅滞:心下痞满,脉弦 脾虚失运:不欲饮食,倦乏无力
湿生食积(化热):大便失调,苔腻微黄。
【病机】脾虚气滞(脾虚轻而气滞重) 寒热互结(虚寒轻而湿热重)
【治法】行气消痞,健脾和胃(平调寒热)
2020/6/19
方剂学
【方解】
·枳实消痞丸·
君:枳实─行气消痞
臣:厚朴─不气除满
增强行气消痞之力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柴胡 + 香附、川芎
2020/6/19
方剂学
【运用】
·柴胡疏肝散·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肋胀痛,脉弦。 3.临证加减: ·气滞兼血瘀,疼痛较甚者,加郁金、当归; ·肝郁化火,口苦舌红者,加山栀子、川楝子 4.现代运用: ·肝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滞者。
* 配伍要点:香附 + 川芎
·越鞠丸·
2020/6/19
方剂学
【运用】
·越鞠丸·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血郁而瘀者,重用川芎,加红花、赤芍 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 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加山楂、麦芽 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加黄芩、黄连 痰郁偏重者,加半夏、陈皮、瓜蒌
旺者以及孕妇等慎用。
2020/6/19
方剂学
越鞠丸
《丹溪心法》
2020/6/19
方剂学
朱震亨
【组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
2020/6/19
方剂学
·越鞠丸· 栀子
【主治】 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越鞠丸·
肝气不舒 血行不畅(血郁) (气郁) 郁久化火(火郁)
【用法】
·柴胡疏肝散·
2020/6/19
方剂学
·柴胡疏肝散·
【主治】 肝气郁滞证。
情志不调 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嗳气善太息,脉弦 肝气犯脾,气机不畅: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2020/6/19
方剂学
【方解】
·柴胡疏肝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胸膈痞闷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脘腹胀痛
脾气郁滞 (痰郁,湿郁)
吞酸呕吐
食不消化(食郁) 饮食不消
2020/6/19
方剂学
·越鞠丸·
【病机】 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 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 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2020/6/19
方剂学
【方解】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2020/6/19
方剂学
【运用】
·半夏厚朴汤·
1.《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3. 临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
4. 现代运用: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
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2020/6/19
方剂学
枳实消痞丸
《兰室秘藏》
2020/6/19
方剂学
·枳实消痞丸·
【组成】
干生姜(一钱) 炙甘草(二钱) 麦芽曲(二钱) 白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曲(三钱) 人参(三钱) 厚朴(四钱) 枳实(五钱) 黄连(五钱)
【用法】
2020/6/19
方剂学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2020/6/19
方剂学
瓜蒌薤白酒汤
《金匮要略》
2020/6/19
方剂学
张仲景
·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 瓜蒌实(一枚) 白酒(七升)
薤白(半升)
【用法】
2020/6/19
方剂学
【主治】 痰阻气滞之胸痹。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阳不振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2020/6/19
方剂学
·越鞠丸·
4. 现代运用: · 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 · 慢性胰腺炎、肝胆疾患等属肝气郁者。
2020/6/19
方剂学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2020/6/19
方剂学
【组成】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理气剂
分类与适应证
1、行气剂 —— 气滞证 (脾胃气滞、肝气郁结) ——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 —— 气逆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 代表方: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旋覆代赭汤
2020/6/19
方剂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理气剂宜于实证。 2、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3、理气药多芳香辛燥,易伤津耗气,阴虚火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 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2020/6/19
方剂学
【方解】
·半夏厚朴汤·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5. 衍化方
2020/6/19
方剂学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2020/6/19
方剂学
张仲景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用法】
2020/6/19
方剂学
·半夏厚朴汤·
【主治】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