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2
小学六年级作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作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首先,第一种用法就是指那个大大的太阳,它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郊外野餐,天气超级好,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晒得我和小伙伴们都觉得好热啊!不过,没有阳光我们就看不见东西了,所以它是超级重要的。
然后,第二种用法是比喻哦!就是说,我们可以用“阳光”来形容一个人超级积极和正能量。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就是一个“阳光”少年,每天笑容满面,总是乐于助人,是我们的小英雄呢!他就像一束暖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
其实,学习用语言来表达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说,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阳光”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就像这样,“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阳光洒在校园里,我感到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
还有哦,有时候“阳光”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心情,就是那种开心得像阳光一样灿烂的感觉!比如说,当我完成一篇作文,老师表扬了我,我就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
嗯,这两种用法都是真的超级有用的!我觉得用好了语言,就像用太阳一样,可以照亮自己和身边的人。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阳光”的两种用法,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哇,今天的课程真的是太棒了!老师,您觉得我讲得怎么样呀?有没有像个小老师一样?我觉得我现在可以给小朋友们讲解“阳光”的两种用法了,哈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 课文中表现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朗读、默写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
4. 互动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阳光,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邀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六年级下册语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阳光的印象和使用方式。
(2)引入本课主题:“阳光的两种用法”。
2. 学习新知
(1)自主预习: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标注生字词。
(2)生字词学习: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3)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探究
(1)讨论母亲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母亲晾被子和抱孩子晒太阳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2)表演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母亲晾被子和抱孩子晒太阳的情景,展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被父母关爱的事情,并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
(2)让学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父母。
5. 课堂小结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教师点评本课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的主旨、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两篇习作例文,理解其内容、结构和主题。
2.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两篇例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和分享。
4. 写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如仿写、创作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掌握其写作技巧。
2. 难点: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或问题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两篇例文,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
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篇例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讨论。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技巧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写作实践: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别了,语文课》与《阳光的两种用法》- 正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 图表:用图表形式展示两篇例文的写作技巧和主题。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两篇例文的问题。
2. 写作练习:仿写或创作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
3. 思维拓展:就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习作《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4篇
习作《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1 【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完成本单元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把内容写具体,能写出情感的变化过程。
【重点难点】的习作中去。
请大家先看习作例文版块的内容。
板书:习作例文与习作。
二、习作例文(一)学习《别了,语文课》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批注,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
3.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由讨厌转变为喜欢。
作者是这样表达的:开始时,“我”默书总不合格,因此对语文不感兴趣;经张先生表扬、教导和送书后,对学语文产生了兴趣;了解“中文的丰富和优美”后,自责以前没有好好学习中文;听爸爸一番话,进一步为移民后将失去学习语文的机会而伤心,从而珍惜“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刻苦学习。
(二)学习《阳光的两种用法》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3.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动作、语言、场景描写)三、习作1.讲解习作题目。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习作例文,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文章表达情感方法的体会。
让我们一起来看本单元习作的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畅快、沮丧、激动、愧疚……请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自然的情感。
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心理变化过程。
2.习作指导。
开头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写作,重点描写事情发生的经过,运用心理描写等方法,写清楚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结尾点题,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的主题。
3.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评出优秀习作,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小学六年级作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作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阳光的两种用法”。
我听了以后觉得好奇怪,阳光不是只有一种用法吗?原来,阳光除了照明外,还可以做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哦!首先,老师说阳光最基本的用法是“照明”。
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太阳升起来后,它的光线可以照亮我们的地球。
老师还说,阳光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还可以让植物生长,让地球变得更暖和。
我听了以后,觉得阳光真厉害,不仅可以照亮世界,还能让万物充满生机呢!但是,更有趣的是阳光的第二种用法——“晒太阳”。
老师说,我们可以利用阳光来晒太阳,这样可以补充维生素D,让我们的骨骼变得更强壮。
听起来好神奇啊!我马上就想试一试,每天多晒一会儿太阳,说不定我也可以变得更健康更强壮呢!于是,我回到家里就和爸爸妈妈说起了这个有趣的话题。
爸爸笑着说:“阳光的两种用法就像是超级英雄的两种超能力一样,一边保护着地球,一边又给我们带来健康!”妈妈则认真地说:“记得晒太阳要注意时间哦,不要晒太久,否则皮肤会被晒伤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赶紧答应她,以后晒太阳一定要小心。
第二天上学,我把老师讲的阳光的两种用法告诉了我的好朋友们。
小明听了以后兴奋地说:“那我以后每天都要多晒太阳,变得更强壮!”小丽却担心地说:“晒太阳真的会变黑吗?我可不想变成煤球!”我们都笑了起来,告诉小丽只要控制好时间,晒太阳不会变黑的。
放学后,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玩耍,感受到暖暖的阳光洒在脸上,觉得特别舒服。
小明还兴奋地说:“阳光真的好厉害啊,一边帮助植物生长,一边又帮我们变强壮!”我们都觉得阳光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仅可以照亮我们的生活,还能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
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老师,阳光的两种用法都是因为它有光和热吗?”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对呀,阳光的确是由光和热组成的,所以它才能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
”我听了以后觉得好有趣,原来阳光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呢!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今天学到的有关阳光的知识,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因为有老师这么有趣的教学,让我对阳光有了更深的理解。
习作《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教学目标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阳光的两种用法)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默读例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以及例文用具体的事例和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核心素养目标
2.表达方法。课文中的“阳光”既是温暖的,也是光明的;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1)作者把母爱的温攀和智慧,融入具体的人、事、录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比如,母亲晒被子为孩子取暖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温馨的爱。
(2)作者把心中感觉到的母爱的温攀和智慧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毕大妈用光晒水,作者感叹“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直接赞美了毕大妈勤俭持家的聪明和智慧。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和同学交流。
1.思想感情。课文以“阳光”为线索,主要通过母亲用阳光晒被子为孩子们取暖和毕大妈用阳光晤水为孩子们洗澡两件事的记叙,表现了贫穷人家在面对艰苦日子时勤俭持家、热爱家人、聪明睿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第一章:阳光的温暖照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阳光的温暖照耀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阳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供温暖、照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等。
阳光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如植物光合作用、气候调节等。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阳光的温暖照耀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阳光温暖照耀的体验和观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写作任务的质量和创意性。
第二章:阳光的另一种照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阳光的另一种照耀形式,即阳光的精神照耀。
2.2 教学内容:阳光的精神照耀含义,如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阳光的精神照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增强信心、促进成长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和实例讲解阳光的另一种照耀。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分享个人对阳光精神照耀的理解和体验。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思考和反思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完成的写作任务和小组讨论的质量。
第三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关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讨论阳光的温暖照耀和阳光的精神照耀之间的联系。
分析阳光的两种用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阳光的两种用法之间的关联。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阳光的两种用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和表现。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写作任务的深度和准确性。
第四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阳光的两种用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阳光的温暖照耀和阳光的精神照耀。
分享个人经验和策略,展示阳光的两种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策略。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设置阳光充足的座位、制定积极心态的计划等。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从例文中提炼出两条习作方法。
一是领着学生打开思路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表达情感;二是学习用一条主线串起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重难点:一是领着学生打开思路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表达情感;二是学习用一条主线串起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学习要求,联系前课,导入激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何艾老师。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文章怎样表达情感”,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通过前一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我们了解到通过具体事例、内心独白、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单元第二篇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二、聊聊作者,拉近距离。
乍一看这个标题,让人误以为是一篇说明文,其实,是一篇感人的叙事散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肖复兴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读过他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从那篇文章我们得知,肖复兴曾经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亲自指点。
并且因为热爱文学,努力耕耘,他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家,出版了很多本散文集,获得过大奖。
今天我们借助他的文章来学习写作。
三、理清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自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再次默读课文。
思考:标题“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哪两种用法?好,来听听何老师班上同学的回答。
生:一是冬天母亲晒被子叠被子,为了让“我”晚上睡起来更暖和;二是夏天毕大妈把缸里的水晒热用来给孩子们洗热水澡。
对,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两种用法。
从“我”家和毕大妈两家人的生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肖复兴小时候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比较艰苦。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两位母亲非常聪明,总能想出办法改善生活。
没错,这种智慧是源于她们对孩子的爱,源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那个年代的普通劳动者就是这样勤劳、朴实、智慧。
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深情赞美。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阳光的两种用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通过对阳光两种用法的描述,揭示了阳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阳光的温暖和光辉,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内容,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光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阳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阳光的象征意义。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案、教材。
2. 投影仪、PPT课件。
3. 学生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阳光的美丽,引发学生对阳光的思考和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阳光的象征意义。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阳光之中,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光辉。
6. 写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篇以“阳光的两种用法”为主题的短文。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1. 《阳光的两种用法》2. 内容:文章主题思想、阳光的象征意义、作者情感表达、生活智慧。
作业设计1. 仿写一篇以“阳光的两种用法”为主题的短文。
2. 收集与阳光有关的诗句或名言,进行分享和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让他们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光辉,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下册语文 (2)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例文内容。
(2)思考:这两篇例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你从这两篇例文中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1.《匆匆》采用了大量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懊悔,《那个星期天》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式,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失落和绝望。
2.这两篇课文的作者在写作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上,都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波澜。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体会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学习《别了,语文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都学语文,每天都在说语文、用语文,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那么,语文究竟代表着什么,它究竟有多么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即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
2.齐读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陈小允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移民前喜欢上了语文课。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研究中国语文的感慨和改变。
在开始时,作者并不喜欢上国语课,但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意识到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定自修并继续研究。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表达了对语文课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板块二导学《阳光的两种用法》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对你们来说是什么样的人呢?她们为你们做了哪些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中的母亲形象吧!2.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XXX通过描写母亲的行为,作者塑造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母亲形象的?设计意图】自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研究例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写作方法的指引。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畅谈交流。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通过描写母亲的两种不同的阳光用法,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2)通过描写母亲的行为,作者塑造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两种不同的阳光用法,展现了母亲的智慧和无私的爱。
母亲用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成长,用阳光照亮着孩子的前程,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母亲形象的?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
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教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同时,也教授了如何将事情写得清晰明了,并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变化。
在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我会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并使用课件进行展示。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阳光的两种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运用阳光的两种用法进行创造性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并能够进行创造性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运用阳光的两种用法进行创造性写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学生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阳光的两种用法。
5. 创造性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阳光的两种用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7.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中收集有关阳光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进一步体会阳光的象征意义。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
《阳光的两种用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速读、细读、浏览等,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学会珍惜阳光,懂得感恩和回报。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或图片。
4. 录音机、播放器等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阳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板书课题《阳光的两种用法》,让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2. 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细读课文(1)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主题和结构。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5. 朗读训练(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6. 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阳光的两种用法。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珍惜阳光,关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阳光的作文。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5.课堂氛围的营造。今天的课堂氛围整体较好,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然而,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需要在课堂节奏和氛围方面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有充分的收获感。
-阅读感悟的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悟,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举例:课文中“阳光洒在麦田上,像金色的海洋;阳光照在脸上,温暖而明亮。”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阳光照耀下的麦田和阳光直射脸庞的感受形成对比,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对比手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照,而是要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深层次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阳光相关的场景,探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对比手法,描述阳光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和感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运用:学生往往在写作中难以将对比手法灵活运用,需要教师指导如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新性的写作。
-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手法,将内心的情感深刻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会写出“阳光照在教室里,很亮堂;阳光照在操场上,也很亮堂。”这样的句子,虽然形式上是对比,但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创新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对比来展现阳光给自己带来的特别感受,例如“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照亮了书本上的文字,让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而阳光在操场上跳跃,照亮了同学们的笑容,让我感受到友谊的温暖。”这样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创造性。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 《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习作的基本的要求。
本单元安排的习作例文,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阳光的两种用法》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充满智慧地使用阳光:冬天中午晒被子,夏天用缸中太阳晒热的水洗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内心,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例文旁批从两个角度提示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二是可以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
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习作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加上本单元之前几篇课文以及《别了,语文课》例文的学习,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因此,本课时重点教会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与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模仿、借鉴模板,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具体。
2、体会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课前五分钟:1、学生交流最近读的书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其余学生认真听,并可针对分享内容进行简单点的交流,如:关键词句、内容概要等。
3、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点评。
一、谈话导入,导入例文1、同学们,阳光可以用来干什么?2、出示课题,质疑:作者说的两种用法是什么?还有第三种用法吗?让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
(设计意图:课题直接导入,使学生初步在脑海中形成对于阳光的用法的想象,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走进例文的兴趣。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本文标题“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哪两种用法?2、学生交流:第一种: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2
《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2《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和掌握阳光的两种用法,即光照和能源。
2.技能与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阳光的两种用法,理解光照和能源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太阳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阳光的两种用法的图片和文字解析。
2.实验器材:小太阳能板、小灯泡、电线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观看《太阳的两种用法》的视频,通过视频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导入本课的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课件,讲解光照和能源的概念,以及阳光在两方面的应用。
2.通过图片和实例解析,让学生了解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
步骤三:实例分析(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太阳能产品,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其原理和优势。
2.讨论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选择的太阳能产品,其他组进行提问和互动交流。
步骤四:实践操作(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小太阳能板、小灯泡和电线搭建简单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2.学生根据操作步骤和提示,进行自主操作,完成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步骤五:知识总结与拓展(15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和实践经验。
2.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课堂作业:1.编写实验报告,记录实践操作的步骤和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创意小制作,利用太阳能进行动力驱动。
六、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围绕阳光的两种用法展开。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阳光不仅是生命之源,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多重价值,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阳光的两种用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阳光的两种用法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阳光作为生命之源和为生活带来便利的两个方面。
2. 课文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学生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阳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阳光的两种用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阳光用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阳光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阳光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阳光的两种用法一、生命之源二、生活便利```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阳光还有哪些用途,写在作业本上。
2. 课堂延伸: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阳光的两种用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和课堂延伸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
(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
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
三、初试身手
1.出示例句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1)指名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如果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开心、快乐、感觉高兴得要飞起来一样……)
(3)你现在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去就能看到妈妈给你买回来的心爱的小狗,你的心情一定愉快极了,这时你看路旁的景物会是怎样的?(色彩上是明丽的,情态上是可爱的、活泼的……)
(4)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是不是和自己的心境很相衬?如果让你写,你会怎样写?
2.出示例句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沮丧、伤心、难过……)
3.小结:看了刚才的两个例子,我们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否有了一定的感受了呢?花还是路边的花,鸟还是树上的鸟,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态,只是因为观景人的心情不同罢了。
“我”看景物,景物就染上了“我”的情感色彩,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例文,看看作者何紫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变化表达出来的。
二、阅读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讨论: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陈小允原来讨厌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课,但当他即将移民海外,不再有学习国语的机会时,他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感受到了国语的美好,对故土、对母语的依依不舍,从而下定决心即使到了海外,也要好好自修国语。
2.读完全文,“陈小允”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要好好自修国语。
3.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这种情感的变化的?
(1)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以前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现在“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以前“不喜欢国语课”,现在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2)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国语课的真实情感。
①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感受到中国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②想起自己再也没有学习国语的机会,心里很难过,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3)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感情。
4.过渡:《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用质朴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细致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前后态度的转变、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一个少年儿童即将离开故土的难舍之情,让我们看到了涌动在他心间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相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事情,一定也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请大家说说:你的印象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让你觉得开心或难过、感动或愤怒、激动或害怕的是什么事情呢?
三、阅读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
1.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两件有趣的事。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说说你对“老阳儿”深刻内涵的理解。
“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老阳儿”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
母亲这种“智慧与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练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因此,更深一层“老阳儿”指的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智慧,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3.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毕大妈夏天把一缸水放在太阳底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体会到了毕大妈是一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
在艰苦的生活里,她们都有一颗慈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快乐。
4.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这两件事,把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情感。
四、小结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情感的变化来表达,如,《别了,语文课》一文中,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的前后对比写出“我”对国语课的情感变化。
有时,我们不仅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情中,还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下节课,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抒发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心情不同感受不同
[教学反思]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难。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