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教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第100页至102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及单位换算,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难点在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测量和单位换算,我准备了尺子、厘米标尺、体积尺、实际测量物品等教具,同时,也让学生们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们亲自拿着尺子去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如将测量结果转换成厘米或者米,让学生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测量长度单位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房间的面积和体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同时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测量知识,或者进行家庭测量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测量——整理和复习的课堂上,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学生们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新版科学第一章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4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班级姓名1、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3、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A.2400cm. B.40m. C.0.24km. D.350dm ( )4、下列物品中,其长度接近20cm的是( )A、课桌的高度B、铅笔的长度C、黑板的宽度D、物理课本的厚度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1620000微米的是()A.一列火车长度B.一名初中生身高 C.教学楼高度 D.一只蚯蚓体长6、一粗心学生测量记录忘写单位,他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单位是米?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D、一名同学的高度:16.47、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
你认为最好是()A.分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 D.要根据测量要求而定8、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A 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B 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C 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D 以上三种工具都适合9、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1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图2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11、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D.测量值将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12、要测量图2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实验1.6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实验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实验6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目标:1.认识刻度尺,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学会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
实验准备:毫米刻度尺(竹、木直尺,塑料尺和钢直尺),卷尺,三角尺,厘米刻度尺,纸条,圆柱体,大头针,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以能放入量筒为宜)。
过程与方法:一、情景:去医院检查身体时,需要测量身高;体育课上,为了确定跳远的成绩,需要测量起跳板到落地点的距离:工厂在生产零件时,需要测量零件的尺寸;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测量土地的面积、植株的间距等。
这些都涉及长度的测量。
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测量。
学习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会测量,其中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一般使用刻度尺。
二、检查刻度尺每次实验前都应先检查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
使用刻度尺前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1.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度线是否清晰。
2.刻度尺零刻度的位置。
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有磨损。
3.弄清相邻两条刻度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三、认识刻度尺观察最小刻度分别为厘米和毫米的各种刻度尺,记录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四、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
算一算《科学》教科书封面的面积。
1.在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时,应选用最小刻度为的刻度尺。
2.如图l-20(a)所示,刻度尺的放置应与被测长度线段保持平行。
图1-20刻度尺的正确放置3.当刻度尺的零刻度在尺的端头时,为避免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应选择某一个刻度(如1厘米)作为起点,被测物体的长度等于终点读数减去起点读数,如图l-20(a)。
4.使用较厚的竹、木米尺时,可以让尺面与被测长度所在平面垂直进行测量.如图。
5.用刻度尺测量时,还要进行“估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5测量 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测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和单位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测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厘米、米等)。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长度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时间。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时间的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时间的概念和单位(秒、分钟、小时等)。
- 演示如何使用时钟或计时器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时间长度。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时间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第三课时:体积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体积。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体积的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体积的概念和单位(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或容积瓶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物体体积。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体积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是否准确。
-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标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并理解体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
2. 新课讲解:
(1)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例如水杯、书本等。
(2)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或者使用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体积的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的一个大致框架,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结合您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写和扩展。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浙江省湖州市)
科学探
究的一 般方法
怎样根据人脚 印的长度来判 断人的身高
黑盒里面有什 么
第七节 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科学家的探究 2、探究实例分析 3、科学探究的多种模式 4、科学探究中的记录尝试
结束语
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 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 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 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 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 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 和写法
第4节的目标框架为
原理 构造 单位 刻度
温度意义
温度计 其它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 用和选择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冷热是相对的 2、简单模仿造作 3、负数的处理 4、温度计与体温计 5、媒体介绍其它温度计
第六节 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时间的单位 2、尝试自制计时工具 3、视察记录培养对时间快慢的估测 4、停表的使用
3~6节 探究活动设计建议
1、学好课标,把握探究的具体目标; 2、建构探究式教学多种模式; 3、学会倾听,多设计感兴趣易做的探究活动; 4、尝试错误,加深规范操作的理解; 5、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
体积测量方法的设计性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科学记数方法 2、不要强调误差的分析 3、探究利用身体的某些结构(如指距)
或运动(如步幅)来粗测物体的长度 4、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设计 5、学生实验的重组 6、探究解决特殊物体的测量
学思堂提优——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一课时)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基础巩固提优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1.测量是一个将和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是,符号为;比米小的单位有、、、、,符号分别是、、、。
3.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1)放正确:即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被测物体;(2)看正确:即读数时视线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3)读正确:即读出值和值;(4)记正确:即记录时必须注明。
6.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记录的数据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教室的门高是23.5 ; (2)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3)一张卡片的厚度是0.24 ; (4)一枝普通新铅笔的长度是0.18 。
7.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 )。
A.1.8um B. 1.8 mm C.1.8cm D.1.8 dm8.某同学平静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2 cm,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6 cm,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78 cm,则这个同学的胸围差是( )。
A.14 cmB.18 cmC.160 cmD.174 cm9.第46届世乒赛子2001年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 um B.2 km C.2 mm D.2 cm10.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刻度尺沿被测物放正,不能斜放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放置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必须更换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11.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 cm的是( )。
A.钢笔的长度 B. 热水瓶的高度 C. 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12.下列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13.在长度测量中,估计值一般是指( )。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
我将为他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测量:整理与复习”一章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测量这一部分,主要涉及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重点则是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物品,如尺子、纸张、水杯等,以及测量工具,如卷尺、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通过实例来讲解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测量的定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单位换算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宽度为Y米。
2. 请用卷尺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标题: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基本概念,知道体积是度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2. 学习和掌握如何使用尺子、量杯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其意义2. 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然后提问:“大家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不同。
接着问:“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大小呢?”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1. 体积的概念教师解释: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通常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测量物体的体积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同时,也可以演示如何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自行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 学生完成测量后,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原因。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回家找几个物体,尝试测量它们的体积,并写下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或活动设计,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量度。
计算体积是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简单介绍如何设计一小时的《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包括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和课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三维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宽和高的积得出。
2.2 体积的计算方法(1)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³,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其中r表示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表示圆柱体的高度。
2.3 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升(L)和毫升(mL)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体积计算实践操作。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需要计算其体积,并将结果转换成不同的体积单位。
3.3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品,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的书包、双手的体积等等,从而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5.1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1)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课前准备:按实验(1)要求做好准备。
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只鞋盒、3根1米长的木条。
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小实验1.让学生猜测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子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比较土豆和方块的大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已有认知,为下面的活动作准备。
给学生提供动脑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猜测意识和空间理念。
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土豆和石块。
师: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生1:土豆大,石块小。
生2:土豆比石块大,石块比土豆小。
师: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块分别有多大吗?学生互相用手比,指名全班演示。
出示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把两个杯子比一下,让学生真切看到水平面一样高。
师: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杯中,请大家猜一2.教师操作,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交流杯子中水面发生的变化。
3、提出: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结语: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并引导学生说出:石块占的空间小。
三、认识体积1.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所占空间的大小。
在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境体验,初步感受物体大,占的地方大,物体小,占的地方也小。
结合具体实验,把学生对物体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
在对应实物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2.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三.教学准备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小石块等四.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应该说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应利用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教学思路课前复习教师活动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现在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所找到的商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灵活利用课件加以补充)学生活动展示自己带来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如饮料瓶,洗发水瓶等,香水瓶等(图一)。
并说出自己收集到标识的含义,如矿泉水瓶上写的“550ml”表示瓶中水的体积为550ml教师活动大家的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体积标识,那么谁知道这个体积标识的含义是什么呢?【板书】一.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空间的大小【提问】请大家和我一起观察大瓶可乐和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呢?(可乐瓶可从学生所带商品中选用,若无则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学生活动观察后发现体积单位不同教师活动现在请大家尽可能多的说出你知道的体积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二.体积的单位升,毫升,米3,分米3,厘米3【提问】知道了这么多体积的单位,那么到底1米3,1分米3,1厘米3大小关系如何呢【板书】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提问】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呢?【板书】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师生互动认识量筒和量杯最小刻度值及量筒使用注意事项现在到了实验时间了,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观察你们桌面上的量筒,记录下刻度单位,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14科学测量教案
114 科学测量(第1课时共4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测量的意义;②知道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③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④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2.技能目标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使用仪器【教学过程】一、引入T:同学们喜欢游泳吗?暑假有没有去游泳?S:T:假如你是游泳者,你应该向游泳池管理员了解哪些?假如你是管理员,你应该向游泳者介绍哪些?S:游泳池的水深、水温……T: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S:测出来。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点明课题——114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设问: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思考】什么是公认的标准量?所谓“公认的标准量”,通俗一点说,就是“单位”。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长度的测量。
要进行长度测量,首先要规定什么?必须先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T:同学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S:……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米,符号m。
测量较大的距离常用单位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可以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T:你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吗?1千米=______米1米=________分米=_______ 厘米=_______ 毫米1毫米=_______ 微米=_________ 纳米T:1米等于多少纳米呢?S:1000 000 000纳米。
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体验: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1分米?思考:测量自来水管直径、课桌高度、高速公路里程应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从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精度来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及其转换,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如厘米、米、千米等。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长度的实物,如尺子、线段、纸片等。
-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用于引入长度的概念。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长度的认知和疑问。
活动一:非标准单位测量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线段或纸片。
b) 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步等)作为非标准单位,测量给定线段或纸片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意识到非标准单位的不准确性。
活动二:标准单位测量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b) 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使用标准单位对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标准单位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活动三:单位之间的换算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等。
b) 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来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计算跑道长度、家具配置等。
4.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长度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北师大版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物质的几何尺度,二是长度的测量,三是体积的测量。
物质的几何尺度主要让学生建立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尺度,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的概念;在学习长度测量时,学生原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生很容易忘记在读数时要同时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在教学中应多强调多练习;体积的测量主要学习量筒(杯)的使用。
同时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测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为密度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 知道长度、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计算规则固体的体积,会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测量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
(2) 通过实际测量体会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灵活正确的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正确地读数,记录数据。
会使用量筒(杯)测物体的体积。
(2) 会正确地换算长度、体积的单位。
教学难点:(1) 能正确地读取数据。
(2) 能灵活地运用刻度尺、量筒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在数学中,学生已接触了长度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对于正确测量和规范测量的了解,特别是一些使用上的细节。
由于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掌握并不熟练,会给单位换算带来一定的麻烦。
总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从物理的角度去重新学习长度和体积。
【教学思路】对于物体的长度、体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有较多的经验,但是缺乏感性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积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积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识别和测量三维物体的尺寸,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体积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掌握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①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三维物体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体积的概及计算方法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对于体积的概念,你们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一下。
2.学习(1) 用平面图形中的单位来表示体积。
(2) 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
(3) 计算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并培养学生掌握体积计算公式的能力。
3.师生互动老师将课件上三个不同的形体用实物感性展示给学生,并帮助他们逐一计算三个不同形体的体积。
4.作业布置请学生整理所学的体积计算公式和题目,进行个人巩固复习,并带着疑点留到下一节课上。
第二课:测量三维物体的尺寸1.导入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看看你们手边的这个物品,你们知道它的长、宽、高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三维物体的尺寸,一起来探索吧。
2.学习(1) 了解关键概念:长、宽、高、直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感性认识和测量三维物体的尺寸,并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测量的能力。
3.师生互动老师提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实物,在学生的帮助下进行测量。
4.作业布置请学生练习测量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并用所学知识计算其体积。
第三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计算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三维物体的尺寸,并通过计算得知了它们的体积。
今天我们将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计算来锻炼我们的数学能力。
2.学习(1) 给出不同形状复杂度的三维物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2 测量复习课|冀教版
测量(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71--73页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经历系统复习,整理计量单位,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2.进一步理解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其进率,掌握简单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其进率,掌握简单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具:课件数学小研究1.将下面图形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整理在表中。
和小组同学们谈谈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将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整理在表中。
和小组同学们谈谈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1、出示例1的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议一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规律?3、用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4、小组合作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整理在表中学生先自己整理周长、面积公式填在表中,小组交流填报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6.教师出示课件:进一步整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7.出示例3的表格,将下面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整理在表中,然后交流填的结果8.全部交流展示: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上面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1.利用学生整理的结果进行知识梳理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梳理3.进行方法的总结四.强化练习,拓展延伸1.用同样大小的方格拼成图形A和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市中学“252课堂教学模式”助学稿七年级科学学科
课题: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
课型:新授主备:马晓杰审查:执教者: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
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意义,刻度值的选择
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教具:刻度尺
一、自学环节
导学预习题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此外还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二、精讲环节
一、测量的重要性: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
二、长度单位: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
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
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
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
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
○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
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的选择:
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P12
2、测量方法:(P12讨论)
○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
(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
三、精练环节
(一)过关题
1.最接近4.5厘米的是( )
A.铅笔的直径
B.课本的长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钢笔的长度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A.10厘米B.0.45米C.36000毫米D.42分米
3、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是……………………………()A.1毫米B.1厘米C.1米D.1微米
(二)基础题
4.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 15毫米
B 0.5厘米
C 0.8分米
D 0.2米
5.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
A 科学课本的长度
B 铅笔芯的粗细
C 乒乓球的直径
D 课桌的高度
6.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A.2400cm.B.40m.C.0.24km. D.350dm.
(三)拓展提高题
7、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
你认为其中最好的是…………………………………………………………………………………………()A.分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D.要根据测量要求而定
8、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
9.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2.42cm
B. 2.428cm
C. 2.43cm
D.2.47cm
10、估算及单位换算: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
(2)一枚硬币厚度为2.1 ;
(3)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 = 米
(4)1厘米= 纳米25分米= 微米
2米= 厘米15千米=厘米=毫米
50分米= 千米880毫米=___米=___微米
3.2微米= 米8Ⅹ106纳米=8Ⅹ10 分米
四、课外延伸
五、课后反思
六、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