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
3、如何理解当前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4如何将爱国意识转换为爱国行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课程导入:展示钓鱼岛事件升级后我国国内民众的爱国游行示威运动图片,以及打砸抢烧事件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怎样看待钓鱼岛问题游行运动中得打砸抢烧事件?
我们应当怎样爱国?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警告,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国人的愤慨,并以各种合理、合法形式支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抗议日方的单方面行径,这些都是爱国心的合理体现,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连日来,成都、西安、长沙等中国城市却出现了这样一群“爱国者”、“爱国行为”和“爱国现象”——他们或闯入带有“日本元素”的店铺肆虐,或成群结队打着“抵制日货”的旗号,在街头冲砸他人的日系车辆,或对无辜的日籍华侨围攻、谩骂和侮辱,或对批评、反对、甚至仅仅不支持其行为的人极尽攻击谩骂。
“爱国者”用语言或肢体暴力“打日寇”、“惩办汉奸”,冲砸开发区或商业区建筑、商业设施,用移花接木等方式凝聚仇恨,用煽动性、侮辱性和刺激性语言攻击他人,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
地出现连日砸他人日系车、在日料店吃霸王餐、借“抗日”哄抢珠宝店,甚至当街趁乱哄抢公民的手表、首饰等个人财物,以“群众正义愤怒”为名冲击、毁坏工厂、商铺、办公室及其设施等行为,在青岛丰田4S店,西安日资鼓楼饭店的熊熊火光中,在“强逼他人爱国”、打砸抢烧的影响下,各大城市包括伊藤洋华堂商场、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在内的日资百货、日系商场纷纷关门歇业。
9月15日,西安市民李建利驾驶日系车途中遭遇反日示威人群。
随后车辆遭十几个人打砸,事发当天视频显示,李建利的卡罗拉轿车遭围堵后,他手持一块砖头护车,同犯罪嫌疑人发生冲突,被后者用一把U形钢锁重击头部四下,他的颅骨被砸穿,当即倒地昏迷。
在车被砸时,李建利妻子曾哀求,“都是老百姓辛苦攒钱买的车,我们买日本车不对,以后不买了,好不好。
”
送医后,西安市中心医院对李建利做出的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10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刑警大队侦查员赵飞发出微博,称已抓住重伤西安市民李建利的犯罪嫌疑人。
随即,莲湖分局刑警大队官方微博@莲湖刑警确认了这个消息:“9·15李建利被伤害案告破,嫌疑人蔡某被成功抓获。
”
冒烟的街区,翻倒的汽车,脸孔扭曲的人,这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景象,而更像是可怕的蒙昧图景。
这不是真正的爱国者所为,真正的爱国者是不会损害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利益的。
这里头涌动着以爱国为名的无端戾气,包裹着纷繁社会矛盾的曲折表达,夹杂着意图改变现状的民粹情绪。
如果任由这种势头继续下去,不仅钓鱼岛问题不可能得到妥善解决,就连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无法保障。
买日系数码产品的中国人,购置日系汽车的中国人,只是在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
开设日本料理店的中国人,只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谋求生计。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中国人,都有同样的中国心。
日系相机和汽车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国人用辛苦赚来的钱买的。
日餐店也不是日本人无偿援建的,同样是国人投入金钱和时间建起来的。
所有这些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打砸是强盗行径,是必须要受到谴责和制裁的行为。
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态,将暴力加诸于正常营业的商场和公民私有的汽车,都是对法律秩序的公然挑衅,都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这些人以爱国的名义,干下了害国的勾当:此类行为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毫发无伤,却给无辜的同胞造成财产损失,给国家和民族招来白眼和耻笑。
对于少数一意抡起棍棒打砸的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而对那些只是一时头脑冲动而祸害日系产品的人,则必须奉劝他们一句:保持冷静和克制,分清违法和爱国的界限,尽快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大学生对中日矛盾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不要一味的扎入历史看待问题,而该化愤慨为力量,转化到学习上,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事做起,从言到行,一步步报效祖。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概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
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历史凝结和积淀起来的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
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园”,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建设祖国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种对故土家园、祖国山河的热烈、深沉、充满责任的爱,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古语说“民为邦本”。
正是各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
热爱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爱人民是爱祖国的根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爱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灵魂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人类文明经过历代传承,积累了珍贵的世界遗产,它荟萃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自然环境的精华,成为人类薪火相传的一段共同记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锦绣、山河壮丽。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刻苦学习祖国的文化,深入理解祖国的优良传统。
(4)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祖国”是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动和物质文化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等基本要素,它凸现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
“国家”则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于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军事警察机关等强力政治机构组成,它凸现的是政治性和阶级属性。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源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
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顾炎武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示儿》诗说:“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二首》:“从今别郤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些名言名诗,都寄托了对祖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永不变色的赤诚。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人云: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被俘后解往大都途中,写《过平原作》:“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人心思治,人心思统一是主流思想。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热爱和开发祖国山河,世代相承地发展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实行民族平等、和睦,反对民族压迫,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向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反动阶级与社会势力进行英勇斗争,推动祖国不断前进。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
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走到今天,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容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并由此激发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
在从夏朝开始到现在的大约4100多年中,粗略地计算起来,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约为1600多年,分裂内乱时期则不到540年。
从总的方面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
而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
这充分说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远播海外,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正在为实现第三步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要实现民族的复兴,首要的一点就是维系住民族赖以生存的国家形式。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让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深入每一个公民的灵魂,才能成为有生命力、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
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
长于斯的祖国。
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的深厚的爱。
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案例:科学家钱学森——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所谓“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界定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强,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全球化促使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
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
譬如有人把定居在国外的华人称为“香蕉人”。
思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过时了吗?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例如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每年到中国作学术交流,李开复等IT精英到中国来工作。
2.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工作者有祖国。
在人类还是以民族国家的方式存在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家首先是隶属于国家的,科学成果首先是为民族国家的利益服务的。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郤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独立地位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每个国家有适合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传承,不能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
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行不通的。
认为只有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最好的而强制推行给世界,就是霸权主义,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人民所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形成了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传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融入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之中。
象屈原、李广、张骞、苏武、岳飞、文天祥、张自忠、马本斋等不同时代的民族英雄,都受到人们的崇敬,而象秦桧、王直、汪精卫、陈复渠等民族败类,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住上。
2.团结统一。
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向心力量。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根本属性,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形成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民族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天下一家”的民族整体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3.爱好和平。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瑰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和平,自尊自强,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誓死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神州大地,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灵。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不仅在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而且表现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统之中。
4.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奋劳作,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
勇敢与勤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既要有勤奋耕耘、艰苦奋斗的品格,又要有勇敢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古代先民创世神话:女娲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炎帝神农遍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大禹治水三逾家门而不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5.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其实质是《周易》所表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它具体表现为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