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包括:形象的含义与分类、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与分类,提高对诗歌形象的识别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独特形象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的含义与分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形象的含义与分类,结合教材中的例诗,分析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形象鉴赏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诗歌形象鉴赏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形象的含义与分类2. 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鉴赏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描绘了(形象),通过(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情感)。

我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塑造独特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鉴赏方法。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分享感受。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2)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2)文章来自: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能力要求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准确把握形象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如何欣赏诗歌中的形象。

3.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诗歌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解释诗歌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欣赏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感受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和景物,并思考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5. 总结和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诗歌形象欣赏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的方式进一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形象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3. 诗歌形象在表达诗人心境和诗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诗歌中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4. 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形象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2. 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实例。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篇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

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

由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做点探讨。

二.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三、课本回顾:例一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例二.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特征、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2. 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诗歌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的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特点。

3. 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诗歌人物形象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分组讨论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分配好讨论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人物画像,引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如外貌、性格、情感等,并阐述其特点,如鲜明、生动、丰富等。

3. 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4.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诗歌鉴赏1.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诗歌?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1.2 理解诗歌鉴赏的意义:诗歌鉴赏的作用和价值。

1.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阅读、感悟、分析、评价。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形象特点2.1 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的种类。

2.2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的特点:形象性与象征性。

2.3 掌握古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章: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3.1 感悟古代诗歌形象:如何感知诗歌形象的美?3.2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的意义和作用?3.3 评价古代诗歌形象:如何评价诗歌形象的优劣?第四章:古代诗歌中的自然形象4.1 了解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特点:自然景观、季节变化等。

4.2 分析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意义:表达情感、描绘意境等。

4.3 鉴赏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5.1 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人物描写、性格刻画等。

5.2 分析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意义: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等。

5.3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6.1 了解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特点:日常用品、器物、动植物等。

6.2 分析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意义: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等。

6.3 鉴赏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七章:古代诗歌中的抽象形象7.1 了解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特点:情感、理念、哲理等。

7.2 分析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意义:传达诗人情感、表达深刻哲理等。

7.3 鉴赏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古代诗歌形象与诗歌意境8.1 了解古代诗歌形象与诗歌意境的关系:形象是意境的基础,意境是形象的升华。

8.2 分析古代诗歌意境的特点:朦胧美、深远美、创意美等。

8.3 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训练9.1 选择古代诗歌样本,进行形象鉴赏练习。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理解诗人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及分类。

2.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及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 第三课时: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反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物形象的概念及分类:介绍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通过举例分析,讲解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品味诗歌的能力。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这一主题,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章《诗歌的鉴赏》。

具体包括: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类,掌握如何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会评价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

2. 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3. 能够评价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评价其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不同人物形象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人物形象分类,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知识讲解:介绍人物形象的分类(如英雄、美人、隐士等)及其特点。

b.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课堂互动。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并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类:英雄、美人、隐士等。

2. 分析、鉴赏方法:观察、联想、对比等。

3. 艺术价值评价: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感染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描绘其中的人物形象,并评价其艺术价值。

2. 答案示例:以教材中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中的诗人形象,评价其艺术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的表现,指导他们提升写作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示例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人物形象》,详细内容包括《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诗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感受诗人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塑造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人物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人物形象的分类及特点。

b. 分析《卫风·硕人》中的人物形象,讲解塑造手法。

c.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歌的情感。

3. 例题讲解:以杜甫的《佳人》为例,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分类:描绘、象征、寓意。

2. 塑造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 情感表达:通过人物形象传达诗人的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

2. 答案要求: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分析塑造手法,阐述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人物的古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

2.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答案要求。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诗词鉴赏来感受和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绘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精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2. 学生准备:预习所选的古诗词,对诗词的内容和背景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古诗词人物的图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2. 诗歌鉴赏:选取一首古诗词,教师朗读,学生跟读,共同探讨诗中的人物形象。

3.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和情感表达,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描绘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人物的理解,尝试用语言描绘人物形象,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尝试用语言描绘人物形象。

2. 学生可以进行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绘画创作,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古诗词鉴赏和人物形象描绘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不足,相互鼓励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鉴赏能力,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拓展1. 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组织诗词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形象的含义、作用及表现手法。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举例分析,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

详细过程:教师给出例诗,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形象,巩固所学。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之形象》2. 主要内容:形象的含义与作用形象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略2. 作业要求:请用不少于200字的篇幅,详细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形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下节课分享;推荐阅读:推荐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析课后练习的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七、课后作业:1. 阅读课后推荐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诗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十、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述2.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4. 课后练习5. 诗歌创作实践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入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一、教案简介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征和性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征和性格,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特征和性格。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文本、相关资料等。

六、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七、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八、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九、诗歌人物形象的典型分析十、诗歌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十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策略与技巧十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十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拓展与延伸十四、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价与反馈十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资源与推荐阅读六、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基本概念:介绍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解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分类:区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主角、配角、群像等,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七、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 描绘:讲解如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象征:探讨象征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应用,如通过环境、物品等象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八、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1. 情感的作用:分析情感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2. 情感的表达方式:讲解直接和间接两种情感表达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九、诗歌人物形象的典型分析1. 典型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李白、杜甫等。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背景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典型人物形象的内涵。

十、诗歌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1. 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诗歌人物形象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

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

二、技巧点拨:(一)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1、景象。

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因此我们可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

①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2)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

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

切忌空洞,要具体。

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例1: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马帘子挂起。

【分析】作者看到之景有“海浪如云”“急雨欲来”,听到之声有“北风吹起”“雷声隆隆”,描述了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而这一切是诗人在“西楼”“卧”着看到和听到的,由此可见诗人的心胸。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劲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例2:读唐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在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远洋在沙洲上静谁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物象。

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基本思路:提炼所描写的物象的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属性,理解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例3: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4: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解答】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三、练习设计1.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

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

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语意相同即可)(2)不是。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

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

陂,水池。

问: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之中。

”情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的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第二课时(二)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 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

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

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前两句回忆当年的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方,意味脱离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旧貂裘。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答案】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练习设计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繁,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